《藏地燃情·阿里轶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地燃情·阿里轶迹-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要您在关键时候,让我早走一步,您要去哪,由我去给我妈妈说,我爸最听我妈的,保你满意!” 
  柳卫东哈哈笑道:“一言为定!在外边不要乱说啊!” 
  阮萍也不好意思地点头笑了:“我知道!没事那我先出去了……”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开了。 
  柳卫东会心地笑了,他觉得经过运动,人们都变了,变得聪明了。人们越聪明,社会上的事就越复杂。过去办事有个图章盖上,就什么都解决了。现在不同了,“公章碗口大,不如熟人一句话。”实践中的怪事更是越来越多了。很多事,男人不能办的,女人却能办;大人物不能办的事,办事员却能办成。这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喽”…… 
  晚上,医院院长曲松提议,请电影队给医疗队放电影,表示欢迎,就算作“欢迎医疗队电影晚会”。 
  电影队长曲加问放映什么片子合适?曲松说:“最好是反映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 
  曲加说:“有是有,都是老片子了。” 
  曲松说:“没关系,你选定吧!” 
  电影晚会虽是临时安排,但很快准备就绪了。主客双方都准备讲话。 
  柳卫东副书记本来准备出面讲话的,后来又说胃不舒服,没到场。委托李刚义副主任致欢迎辞,医疗队由女医生薛红梅代表致答词。双方的讲话都情真意切,喜气洋洋。主客感情,在瞬间融洽到极点。 
  薛红梅医生在场内正好与郑英挨坐在一起,白天,欢迎活动时,团委的青年人们已经和医疗队混熟了。 
  郑英像对老熟人一样说:“薛大夫的讲话很生动,又很实在。” 
  薛红梅直率地说:“这是我们林队长亲自写的稿子。这次出发前我们医院院长特别嘱咐要与县上处好关系,处处都要作表率呢!我们林队长,无论在政治思想,医疗水平上,都是我们的骨干力量……” 
  电影很快开场了。加演新闻短片后,便是正片《护士日记》 
  薛红梅说:“这部片子在山下好久不放了,有人还批判它。” 郑英说:“我们阿里地区是‘正面教育’,不搞‘四大’没限制的。欢迎你们到边疆、高原来送医送药,放这个片子是最合适的!” 
  随着银幕上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男主角沈浩如与女主人公那位可敬的护士的爱情故事,正深刻感人地发展着…… 
  坐在场内的医疗队员薛红梅大夫,看得已经入迷。不自觉地把电影故事中的情节,与自身的一段经历联系起来。当年,如果不是自己迷恋大城市而不肯和恋人谢大军一同去大西北,怎么会导致劳燕分飞?而自己分手后的快速结婚,又因“观点”分歧而快速 
  离婚,真是自觉无趣又不可思议……这一切今天看来完全怪自己……而他——谢大军,听同学王明理说,又来到了阿里,谢大军你也是个不可思议呀…… 
  这次来阿里,由于出发时间太急促,究竟不知他谢大军在哪个县上。难道王明理同学未把话带到?如果带到了,就不能写几个字的回信?难道不成婚便成仇不成?往日的情分一丝毫都没了不成?薛红梅不住地胡思乱想着。看来他是不在这个县上。今天下车以来,一直没见到他,又不好问。想起与谢大军往日相处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与影片上的故事相似极了。只不过银幕上那个男的,就像是自己,真可悲……薛红梅想到此处,眼中不知不觉流出了几滴伤心而愧疚的泪水…… 
  银幕上再次传出那位女护士可爱的歌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场内灯光突然亮起…… 
  电影散场了,人们意犹未尽地哼着“……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慢慢散去。 
  北京医疗队来到县上第三天,柳卫东以县委名义召集科以上干部专门与医疗队全体人员见面,见面会开的还算比较好。 
  县委领导班子成员,由柳卫东向医疗队逐一作了介绍。 
  科级干部们挨个作了自我介绍。 
  医疗队的情况,林队长的由材料上已概略得知。副书记柳卫东向大家介绍说:“林溪壑队长是党员骨干,既是医疗队的行政领导,又是技术尖子,在单位是位中年主任医师……”一个人带头鼓掌,大家都跟着热烈地鼓掌。 
  医疗队各位大夫的简况,由林队长作了扼要的介绍: 
  内科大夫吕国栋,主攻心血管专业,是位副主任医师,对治疗心脏病有丰富的经验。 
  内科大夫刘秉忠,综合技能强。对心脑病的预防与治疗经验丰富。曾任海军某将领的保健医生,副主任医师。 
  外科大夫李莲蓉,是在技术上与队长并驾齐趋的得力助手。常常主刀上阵,巾帼不让须眉,是医疗队的中坚力量。 
  妇产科大夫薛红梅,是青年主治医。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妇产科教授林巧稚手下实习与进修。人称林教授的高足…… 
  对医疗队各科医生郭大夫、郑大夫、小李大夫等也都一一作了介绍。 
  林队长又代表医疗队表态说:“决心在地区及县委领导下,不怕困难努力开展工作,希望县领导给予大力支持……” 
  县委领导成员,武装部黎部长代表武装部临时发言,对医疗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说如有需要,当尽最大努力配合医疗队的工作。 
  医疗队员们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个个情绪高涨,一致表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愿意到最基层去送医送药。” 
  医疗队来到县上不足二十天,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农牧区。这是医疗队努力工作的结果。 
  医疗队满怀热情、废寝忘食地工作。除假日的短暂休息外,平时忙的几乎是脚打后脑勺。 
  即便如此,林队长说:“我们的队员们,觉得做的还很不够。现在仅仅是在日常门诊中忙乱而已,下社、队,和培训医务人员的工作还未开始,大家都为此着急。还怕完不成当年计划”。 
  为此,林队长曾几次向柳卫东书记提出下基层巡回医疗的要求。并强调培训“赤脚医生”,建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的重要性。只是县上迟迟未作出安排,林队长和医疗队员们都有些发急。 
  一次趁着为柳卫东检查病的机会,林队长又转弯抹角地说:“柳书记,你可是答应过我们,要尽量支持我们到基层开展医疗工作的。我们已经来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派一个人下去过。同志们心都急坏了!说这样我们很难完成下基层的计划……” 
  柳卫东却说:“林队长!你们从北京不远万里,来到这号称‘世界屋脊’的阿里高原,这已经是最基层了!你走出大院看看,前有水,背靠山,在周围随便都能看到羊群和帐篷。我们这县机关所在地,就是本县狮麦公社的地盘,你们从到县的那天起,就已经到了社队的最基层。你想想看,我说的是也不是?”林队长被柳卫东给说笑了。 
  “我们刚来,不了解情况!听柳书记这样讲,从道理上也可以说得过去的。只是,我们觉得这县机关驻地毕竟还是机关……我们是想到社队的帐篷里去巡医,把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新自送到农牧民的家里……”林队长代表医疗队队员们,讲出了内心的愿望。 
  柳卫东觉得林队长的脾气过于执拗,就板起书记的面孔“开导”他:“林队长!不是我拦你们高兴,你再仔细想想,你们到远处的社队去,车子问题不说,连汽油都不够用!如果骑马,社队之间最少都要一天的时间。你们连马都未摸过,女同志又多,勉强下去一出门就要走百八十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出了事怎么办?我要对你们负责啊!依我说,你们至少当前还要留在县上,一方面为干部们普查一下身体,同时治疗一些送到县上来的重症急症,疑难杂症病人;另一方面是,在县上多停留适应几个月后,派车拉你们到各区上转转,两年下来也就差不多了……告诉医疗队的同志们,要多从全局出发,一切计划都要慢慢来——西藏的一切都要‘慎重稳进’吗,哈哈哈!……” 
  林队长看似平静地走出了柳卫东的房间,心里带着疑惑,郁郁不乐地走回宿舍。 
  当晚,林队长召集了医疗队全体人员,传达了县上柳书记的谈话情况,让大家座谈。 
  性急的刘秉忠大夫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柳书记是害怕我们出事,担不起责任,才不想让咱们下去的,思想未免太保守!” 
  李莲蓉大夫说:“下乡当然要骑马,人家藏族女同志能骑,咱们为什么不能骑?不会就学吗!我虽然是女同志,也不拖大家的后腿!” 
  薛红梅大夫经过冷静地思考后也发言说:“作为女同志下乡学骑马,也许困难些,但反复多练几次也能学会的。来时既然上级要求下到社、队,我们无论如何也是要去的!但是,要好好组织一下,我建议: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下去巡医;一个小组到区上去培训;其余为留守组,参与县上门诊工作。最好搞个计划定下来,好分别开展工作。” 
  年龄大些的吕国栋大夫,为人稳重,也郑重地表态说:“我同意上边俩同志的意见。我们头上既然戴着‘北京医疗队’的帽子,来到这里,我们就必须真正下到基层群众中去送医、送药。蹲在县上呆两年,这个做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我认为,县机关干部们的医疗任务,主要还要由县上来承担,我们的任务重点在下边。我们前边的医疗队做到了,我们也必须做到!把人员分组、任务分开,这个办法好。下去的同志依靠区上领导和群众的协助,克服困难开展工作,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我首先报名到下边去,请队长考虑!” 
  医疗队员们的决心意志和热情,使林队长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他最后决定: 
  “我马上作出计划,由大家商定。到基层去的事,我们刚来没底。柳书记他们也来不久,换个角度考虑,要求稳妥些,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过了,咱们的事,要靠自己主观去努力。我们是医疗队,要与县 
  医院紧密相结合,依靠他们想办法,定会便捷些……好啦!就这样定了。我们现在抓紧准备,争取半个月,最迟不过二十天,就一定下到区上去。同志们分工不分家。根据身体等情况,灵活调换……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协调一致,事情一家能办好!” 
  林队长当晚便扼要拟出计划,第二天向队员征求意见后,便马上向医院院长曲松正式提出医疗队下乡的问题。 
  曲松院长非常高兴,认真与林队长研究下乡巡医的细节,然后十分郑重与关爱地说: 
  “林队长!你们来县上还不到一个月,高原的气候还没有完全适应,就积极要求下去巡医,开展培训工作,我们十分欢迎,也深为感动!不过,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保证不出任何事故,力求做到稳妥才行。为了不挫伤队员们的积极性,我将尽量帮助你们,让大家尽快地下去。但希望林队长告诉队员们,行动时千万不可莽撞。我的意见,你们下去最好由近及远,逐步深入。先到就近社队去转转,练习一下骑马,习惯一下住帐篷、喝酥油茶等生活事宜。我们还要先派熟悉情况,并能担任翻译的人员,陪同你们一起工作,以便互相帮助学习。开始下去的时间可以短些,轮流锻炼,这样才可维持医疗巡回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还要强调一点:现在社会治安有的区社较差,不能不把实际情况略作说明。近来叛匪在边境地区活动频繁,小股匪徒不时冒然深入腹地偷袭牧群,传言较多……因此,你们暂时还不能深入边地走的太远,操之过急……” 
  林队长愉快地一一答应下来。并放心地说:“一切听曲松院长安排!” 
  正在说话之间,医院大门外突然飞马跑来一位背枪的藏干。 
  只见他急匆匆地把马系在木桩上,人便一溜烟地闯进院长办公室。 
  曲松院长一看便认出来者是茶嘎区通讯员大强巴。他用藏语夹着个别汉语单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他的来意。从院长的面部表情与交谈的语气上,林队长意识到发生了紧急的事情。 
  曲松院长听明白后,用汉语沉重地说:“县上下乡工作组在茶嗄区边远社队与回窜小股叛匪发生遭遇战。敌人一个被打死,一个被击中。我们一位同志负伤,人在后边马车上,随后就到。赶快准备抢救,请医疗队同志主持……” 
  林队长、曲松院长同时冲出了办公室……   
  第九章 述职(1)   
  半小时以后,护送负伤者的马车,来到了医院的大门外。 
  曲松院长,林队长带着医护们冲到马车前,曲松第一眼就看出来躺在板车上的受伤者是谁了, 
  他不由自主地惊叫“谢大军!……” 
  “啊!谢大军?”夹杂在医护人群中的医疗队女大夫薛红梅,几乎是同时地大喊了一声。 
  周围的人们投来惊疑的目光。 
  “谢大军负伤了!”的消息立刻在县机关传播开来。 
  医护们七手八脚很快把谢大军从板车上移到医用担架上,拨开众人,直奔急救室,其余的人一概关在门外。 
  设备简陋的急救室里,谢大军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左胸的上方,血液浸透包扎物,在不断地外溢。他那苍白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常人的血色。他双眼紧闭,口齿紧咬,从面部骨肉不时的痉挛上,显现出痛苦中带着那种硬汉子的刚毅。 
  外科大夫李莲蓉主动承担着急救的任务,薛红梅虽然是妇外科大夫,却在实践着外科大夫的全面技术。因而,她是李莲蓉重要的副手。 
  薛红梅协助李莲蓉指挥着护士,迅速准备急救的器械,药品和血浆之类,遗憾的是,眼下的这个县 
  医院,除仅有的部分器械外,根本没血库,化验、透视拍片等急救和全面检查内脏等所必须的设备…… 
  直到这个时候,医疗队的医护们,才多少明白了一点什么叫高原,什么叫偏远地区的困难。 
  李莲蓉、薛红梅,望着躺在手术台上,术前消毒等已准备完毕的谢大军,只见他左胸上,肩胛下的创口血肉模糊,血痂下仍流血不止,由于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