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远望去,宛如节日之夜的焰火。山顶形成一个茶碟形的火山口盆地,盆地之内以赫尔莫莫火山口最为著名(赫尔莫莫意思是“永恒火宫”),火舌从地面窜出,顺着火山口壁向下奔流,形成了一个沸腾着的熔岩湖。近年来,基拉韦厄火山更为活跃,火山口中火焰飞溅,熔岩奔腾,像喷泉一样上下翻涌,有的从火山口溢出,有的从岩层裂缝中迸泻而下,金黄色的巨流,像巨大的炼钢炉中倾泻出的钢水,汹涌澎湃,景象十分壮观。在岩浆冷却凝结的时候,一簇簇稀奇古怪的熔岩石笋随之雕成。 
  使人感到惊奇的是,从这两座火山里喷出的熔岩,上冒的速度只有每小时24 公里,喷出的气体也较缓和,不会突然从空中撒下一阵流石雨来,人们可以在火山周围安全地游览。 
  当火山心情平和时,缕缕青烟从它的黑色裂缝中袅袅而起,好像是渺渺的云雾。夏威夷火山公园里不是荒僻的原野,生物在这里依然存在,花草、树木、鸟类都随处可见,其中有热带鸟类、雉、鹌鹑等,较多的动物是狐猿、野山羊、野猪。在公园的东部,羊齿植物夹杂着桃金娘树,一片郁郁葱葱。 
  桃金娘花美丽多姿,颜色深红,这种伞形的花朵是夏威夷岛的岛花。 
  相传,夏威夷火山是女神佩莉之家,她经常在太平洋诸岛云游,只要赫尔莫莫火山开始活动,就是女神回家之时。因此,每当火山爆发的威胁降临之际,当地的人便仔细地包好一瓶好酒,把它放在凝结的岩浆上,祈祷神灵保佑,赐福消灾。                                 
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   
    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位于美国夏威夷州瓦胡岛北岸莱伊附近,距离檀香山约65 公里,是一座规模很大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建于1963 年,目的是保存波利尼西亚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目前,这座文化中心由来自夏威夷、萨摩亚、塔希提、汤加、斐济、新西兰、马克萨斯7 个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分别组成7 个村庄,通过村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他们原居住的7 个岛屿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 
  文化中心占地42 公顷,依山傍水,各种热带植物郁郁葱葱,高高的棕榈树和松树耸立在整洁的环形道路两旁和各种建筑设施周围,到处是花圃和碧绿如茵的草地。蜿蜒曲折的人工湖把文化中心巧妙地分割成7 个自然区,分别代表波利尼西亚文化的7 个村落,各村的建筑设施均保持本民族几百年前的传统风貌。村落之间由假山相隔,山上松柏挺立,瀑布鸣响,常青藤盘绕,一座座小木桥横跨湖上,又把各个村落连成一个整体。中心展示的一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波利尼西亚文化的特色,即使是各种现代化服务设施,也都带有当地人的民族色彩。 
  中心里各个村庄的房子,造形各异,有圆有方,屋顶和围墙都是用茅草建成。村村之间有人工挖掘的小河相连,游人可乘坐独木舟,穿行于花香鸟语的村落之间,也可以乘电瓶车到杨伯翰大学分校、钓鱼胜地忽基拉和雄伟壮观的摩门大教堂等处参观、游玩。 
  在文化中心,有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吸引着游人。汤加村里,婀娜多姿、秀发披肩的少女表演桑皮服装制作的全过程;在夏威夷村,颈上带着夏威夷花环的妇女,缝制衣服,编结织品,展销她们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萨摩亚村中,体格健壮、举止轻捷的男青年,表演攀登椰树、采摘椰子的高超技艺。有的波利尼西亚人演奏各岛上的传统乐曲,介绍各自制作的民族乐器;有的姑娘们手执花环,翩翩起舞,乘船沿河作游行表演,同舟的小伙子们则佩刀披甲,扮演各岛首领们的英武风姿。 
  白天游人们可以聚集在树荫下,一边品尝当地传统风味的食品,一边欣赏当地艺人弹奏新颖悦耳的夏威夷吉他曲,请波利尼西亚姑娘唱一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游人也可以穿上草裙,学塔西提人热情奔放的坦姆蕾舞,跳抒情缠绵的呼拉舞,或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做一顶汤加式的遮阳帽。 
  夜晚文化中心四周燃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波利尼西亚歌舞晚会,歌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不少节目反映了太平洋岛屿各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生活气息浓郁。节目运用激光、立体布景等现代化舞台设施和技巧,时而瀑布飞泻,时而火山爆发,灯光效果,变化万千,大大丰富了歌舞的演出效果。                                 
塞班岛   
    塞班岛位于东经145°、北纬15°。它是南太平洋中属于美国领土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主岛之一。 
  在塞班岛,人们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并欣赏到热带景色和绝妙的落日,还有那晶莹的海水和西海岸洁白的沙滩。但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拥向该岛,主要是为了一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迹,亲身经历一下只是没有真枪实弹的“准”战争景象。 
  根据历史记载,塞班岛于1521 年由费迪南麦加兰发现,遂归属于西班牙。1899 年西美战争结束时,西班牙把它卖给德国。1914 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大陆时,日本未受任何阻力占领了塞班岛。1920 年国际联盟裁决交由日本托管。从那以后,日本努力开发该岛,使它成为日本的一个制糖中心和军事基地。1944 年3 月,美国为了用它做为远程轰炸机基地,调去六、七万人,发动代号为“佛郎哥行动”的军事行动。日本军队奋力反击,在不到30 天的日子里,美军就死亡3500 人,伤员超过了15000 人,日本人的伤亡就更大。特别是在这场血腥浩劫结束时,由于孤岛无援,中断了与岛外的通信联系,战败的日本人害怕美军可能进行报复性屠杀,成千上万的日本军民走上自杀的道路…… 
  当时,塞班岛在双方的炸弹和火炮的倾注下,丧失了整个岛上的全部植被。事后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使之变成荒岛,美军派出飞机,满载着能迅速成长的草籽和树种,撒遍整个岛。 
  现在去岛上观光的旅游者,看到的是数不清的已经毁坏、被遗弃的岗哨、火炮基地和机场,四处歪斜地矗立着军事设施和民房的钢骨水泥框架和残垣断壁。在海湾附近,还会看到横七竖八的被海浪冲刷着的坦克、装甲车和登陆艇的残骸。这些地方有的已辟建为和平纪念公园,有的修建了和平纪念碑。 
  塞班岛的自然地理可谓得天独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水。由于地层陷落,塞班岛在海岸线外0。5 公里处形成天然的防波堤,堤外波浪后浪推前浪,堤内却是轻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海水浴场。游客在深仅及胸、清可见鱼的海水中,或仰或伏,或游或潜,其乐无比。许多人到塞班岛旅游,多半时间都是泡在水里。 
  塞班岛上有许多热门的水上活动,最吸引观光客的是“海底漫步”和“潜艇探险”。不管游人会不会游泳,只要戴上一个重36 公斤的氧气头盔,就可以下到4 米深的水晶宫去一饱眼福。在水中,教练会适时递给游人一根热狗,人们只要将手中的热狗晃一晃,千百条五彩缤纷的热带鱼马上蜂拥而至,亲吻游人的手。 
  有“潜艇探险”项目的观光点很多,但是塞班岛的潜艇却是全世界第一艘供观光用的潜艇,也自有其特殊意义。                                 
蒂卡尔玛雅古城遗址   
    蒂卡尔是危地马拉印第安古玛雅城市遗迹,古玛雅人称之为“百声汇合之地”,位于佩腾省东北部、佩腾湖畔的原始密林中。据考古学家研究,城市建于公元前3 世纪到公元9 世纪,后来不知何故,突然被废弃。17 世纪末被发现,1848 年开始发掘,1955 年起对外开放。它是玛雅文化最大城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印第安宗教中心之一。1980 年5 月拉丁美洲旅游组织联合会曾开会遴选蒂卡尔为拉丁美洲“最佳旅游地”。 
  蒂卡尔城市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占地130 平方公里,中心部分占16至17 平方公里。内有各种建筑物3000 多座,出土石碑200 多块,由9 组建筑群组成。大广场居中心,四周高耸着庄严的金字塔。东侧的1 号金字塔,建成于公元810 年,塔身分9 个梯级,由于它状似一头雄踞的美洲豹,故称美洲豹金字塔,塔高60 米以上,顶端建有小庙。塔南为“中部卫星城”,是由6 个庭院组成的长廊式建筑群,每个庭院四周又建有一组殿堂。广场正南是高达57 米的5 号金字塔和“南部卫星城”。往西就是著名的“七殿广场”。 
  广场上耸立着7 座宫殿,殿堂门楣上雕刻着骷髅和花纹。七殿广场以北,与美洲豹金字塔遥遥相对的是736 年建成的2 号金字塔,塔顶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假面,塔底分为3 个大厅,石壁上布满浮雕,其中有奴隶祭祀的浮雕和贵族妇女抛掷珍珠的浮雕。2 号金字塔不远处有“北部卫星城”。这些金字塔与广场之间有86 块石碑,其中21 块刻有精致的浮雕和象形文字。石碑背后有宽阔的石阶,石阶最高层为平坦的祭台。 
  在以中心广场建筑群为主体的蒂卡尔古城里,还有数以千计的建筑星散在广阔而茂密的森林里。其中有一对结构、造型完全相同的金字塔。这对金字塔建成于771 年,塔身分5 部分,四面都有石阶直通塔顶,塔顶是一个近似正方形的平台。离这里不远还有石砌的地堰、沟渠和荒芜的耕地。 
  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古典时期的玛雅古城里,曾经发掘出一批雕像、玉器、手饰、陶器等手工艺品。其中著名的有从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一座盘坐在人骨制成的宝座上面的古老神像的陶塑;还有从后期墓葬中出土的彩陶筒,筒壁画面表现了统治者登基仪式的场面。出土的彩陶,造型别致,工艺精巧。如今,危地马拉政府已将蒂卡尔城周围576 平方公里的地方划为保护古迹和动植物的国家公园。                                 
科潘遗址   
    科潘遗址位于洪都拉斯西部、靠近危地马拉边界的圣塔罗萨西56 公里处的峡谷中。公元前2000 多年为玛雅古王国首都,也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1576 年西班牙人迭戈。加西亚从危地马拉去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罗苏拉城途中,发现了这个淹没在草莽丛中的古城遗址。遗址包括金字塔、祭坛、广场、6 座庙宇、石阶、36 块石碑和雕刻等。 
  广场修建在林木丛生、起伏不平的丘原上,其中一座小丘上矗立着一座庙宇,它的台阶上竖立着一个巨大的代表太阳神的头像,上面有金星的雕饰。 
  另一座庙宇台阶上有两个狮头人身像,嘴里叼着一条蛇,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另一只手握着一把象征雨神的火炬。在山坡和庙宇台阶上,耸立着一个个巨大的、神态各异的人头石像。据说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玛雅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桑纳死后,就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这里还有一座祭坛,长1。22 米,高68。6 厘米。上面刻有4 个盘腿对坐的祭司,身上刻着象形文字,每人右手拿着一本书。石雕中还有用黑色岩石碎片镶嵌成花斑的老虎和乌龟。 
  在广场的山丘上,还有一座被称为“象形文字的阶梯”的祭坛阶梯,共有63 级台阶,高约30 米,宽10 米,坡度为60 度。它由2500 块方石垒成,方石上刻着花纹及象形文字,每隔12 米立有一个人头雕像。石阶两侧雕刻着两条倒悬着的花斑大蟒蛇。 
  在广场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对峙而立的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两座庙宇各长30 米,宽10 米。庙内墙壁和门框上有姿态各异的人像浮雕。两座庙宇之间的空地是一个球场。广场中心有14 块矗立着的石碑,上面刻满象形文字和男女人像。石雕都是由整块岩石雕刻而成,高低不一。据说这是记载玛雅人发生重大事件的年鉴。                                 
巴亚群岛   
    巴亚群岛坐落在西加勒比海,是洪都拉斯的一个省,包括罗亚坦、马提拉、瓜纳哈3 座较大、有人居住的岛,以及若干小岛。 
  罗亚坦岛是巴亚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它的形状像一个梭子,东西长30余海里,南北宽不足5 海里。在岛上观海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海水平静得像池水,只有朝远处看,才可以看到一线白色的细浪。这是因为巴亚群岛周围生长着极其丰富的珊瑚,尤其是罗亚坦岛以北海底的屏障珊瑚,挡住了海潮。 
  这片珊瑚向大海延伸数海里后,突然下滑,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然后又隆起,形成又一片珊瑚屏障,一直延伸到18 海里外的深海中。据说,这片珊瑚礁一直向北铺展到伯利兹沿海,其规模仅次于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居世界第二位。这里集中了加勒比海各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珊瑚不仅是海岛的屏障,而且为鱼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巴亚群岛附近有上百种鱼,大约有20 多种是生活在珊瑚之间的,有的鱼类甚至完全靠这里密集的珊瑚繁殖后代。 
  在罗亚坦岛的西海滩,可以观看到奇妙的海底生态,那里是一片雪白的、细细的沙滩,海水清澈透底,站在齐肩深的水里,能看见自己脚趾的颜色和浮起的沙粒。在这里只要戴上简易的潜水镜,衔上一支透气管,往海里游20或30 米,就可以看到奇妙的海底世界:扇状、球形、鹿角形、菊花形各式各样的珊瑚里,游动着形形色色的热带鱼,长的、扁的、带彩色花边的、长着黑黄相间道道的、布满黑色、红色条纹或是斑斑点点的,等等。 
  巴亚群岛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据说和400 多年前哥伦布的船队来到时所看到的景象差不多。晨雾在椰林间弥漫,渐渐地散去,此起彼落的鸡啼,“喳喳”的鸟鸣,“咕咕”的蛙声,“吱吱”的蝉叫,合成一支早晨的奏鸣曲。海水和晚上一样,依然平静得像一泓池水,轻吻着白色的细沙。岸上,紫色牵牛花从四处爬出来,缠绵在一起,争先恐后向大海铺去。椰林直长到梅边,裸露着粗大的根茎,海滨地上撒满熟透的椰子。 
  岛上居民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