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风界的作用。所以任何的物质现象、任何的色法,它都有这四种属性。物质的坚硬,物质的立足的地方,就是它能够成型,这些是属于地界。能够黏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形状,或者说它不会散掉,这是水界。温度是火界。它的运动或者它能够支持而不会倒,这是风界。我们了解了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有这四大,到底我们应当如何在实修当中去了解四大?如何来辩识四大呢?我们在下一期的禅修营继续再学习。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盘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第六讲:四界分别之简略法 
 

阿毗达摩第六讲:四界分别之简略法



第二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六讲
四界分别之简略法
玛欣德尊者2009。04。19讲于江西佛学院



好,我们一起先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各位āvuso,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们,晚上好!

在上一次我们开始讲到了色法。色法又可以分为四大以及四大所造色。四大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这是构成一切色法一切物质现象的基础。又讲到了四大里面的地大Pathavī,Pathavīdhātu,它的特相是坚硬;水大的特相是流动;火大的特相是热或冷;风大的特相是支持。这四种界、四种大呢,它们立足于地界,由水界黏结在一起,由火界维持,由风界支持着。我们所说到的这四大、四大种,也是一切凡是有色法的,凡是物质现象的,都可以表现出这四种属性。它们就是:作为地大来说,有坚性、硬性;作为水大,有黏性;火大有温度;风大有支持,或者说我们说到的物质会运动,这些都是属于四大。

我们在学习四大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说我们应当如何来修习四大?如何通过实修来了知四大呢?如果想要修习四大,我们必须得依照佛陀的教导。佛陀曾经在《经藏》里面教导有两种修行四界的方法:一种是简略法,一种是详尽法。

简略法的修行方法,在《中部》的《念处经》,《长部》的《大念处经》等都有教导。例如佛陀说过:
“Puna caparaü; bhikkhave; bhikkhu imameva kàyaü yathàñ;hitaü yathàpaõ;ihitaü dhàtuso paccavekkhati: ‘Atthi imasmiü kàye pathavã;dhàtu àpodhàtu tejodhàtu vàyodhàtå;’ti。”

“在此,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佛陀教导这一种方法,是简略法,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方法来修行的。

应当如何修行简略法呢?如果我们只是看这段经文,可能很难理解如何来修行。在《清净道论》里面就解释说:“所以欲修习止业处的利慧者,应当前往静处思惟,思惟自己的整个色身:‘于此身中,坚性或硬性为地界,黏结性或流动性为水界,遍熟性或热性为火界,支持性或推动性为风界。’他应当如此简略地把握诸界,重复地思惟、作意及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而无有情、无命者,如此精进不久之后即生起由辨识及差别诸界之慧所增强之定,由于以自性法为所緣,不能证得安止,只能生起近行定。又或者如法将沙利子(即舍利弗)尊者所说的身体的四个部分,以显示四界之中并无任何有情,即:‘缘于骨、缘于腱、缘于肉、缘于皮所包围的空间才称为色。’他应当决意在每个部分里,以智之手把它们分别,及于上述的方法观察它们,即:‘于此身中坚性或硬性为地界,黏结性或流动性为水界,遍熟性或热性为火界等等乃至到,由于这种业处是以自性法为所缘,不能证得安止,只能生起近行定。’”这是对四界的简略修法。这一段话是记载在《清净道论》的第一册第308段。也就是说,如果想要修行四大、四界分别观的禅修者,应当前往静处,就是安静的地方坐着,然后思惟自己的整个色身,在这个身体当中,坚性或硬性是地界,黏结性或流动性是水界等等,就用这样重复的思惟、作意、观察。但是由于在我们修行四界的时候,这个时候修行的四界跟我们取地、水、火、风的概念为所缘而增大遍相所证入的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取大地的地,取流水的水,取燃烧的火的火或者取吹来的风,这些概念法为所缘来修行的话,我们将可以证得色界的禅那,可以证得安止定,乃至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但是如果我们取的是究竟法,就是自性法sabhāva…dhamma,取这些例如说:地,已经不再是土地的地,而是坚性、硬性为地,流动性、黏结性为水等这些来观察,因为所缘(就是对象)是究竟法,所以不能够证得禅那,不能证得安止定,只能生起,就只能证得近行定。或者又如法将就是沙利子尊者所教导的,把身体分为地、水、火、风的四大部分,然后来继续持续地观察,这是简略的修法。

具体应当如何来修行呢?我们再看一看,在《法集论》Dhammasaï;gaõ;ã;里面是怎么讲的。在《法集论》里面,就将四界分为十二个特相。地界有六个特相,分别是:硬、软,这是一对;粗、滑是一对;重和轻是一对;水界,是流动与黏结,这是一对;火界是热、冷,这是一对;风界是支持和推动,这是一对。也就是说,地界有六个特相,有三对;水界有一对;火界一对;风界也一对,加起来一共是十二个特相。

应当要如何来修行这些特相呢?我们应当按照佛陀所讲到的“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这十二个特相,我们可以尝试来辨识。在这十二个特相当中,我们可以依照由简单的到复杂的,明显的到不明显的次第来辨识。在这十二个特相当中,最明显的,最容易感知的是哪一个特相?嗯?我们可以先从推动开始,推动就是动的相。当我们发生任何的动作的时候,这些都是属于动的相。我们可以从推动开始。如何来辨识推动呢?辨识推动的方法很多,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呼吸来辨识推动,甚至我现在在这里讲,大家都可以就坐在座位上尝试,就跟着我说,尝试去辨识看,能不能够于此身中辨识到四界。

大家尝试先深呼吸,吸一口气,会不会感觉到有凉凉的一股气冲进鼻腔呢?有没有?(有)有啊。如果感觉,能够感觉到一股气冲进鼻腔,你不要去注意它是呼吸,你注意它的那种力度,呼进去的力度,这个就是推动,也就是动的相。当它到了鼻腔,如果你可以辨识到,然后你接着第一个呼吸,你就感觉到它已经进到你的头颅中央,可以感觉到了,可以辨识到了之后,就再随着你的呼吸,你辨识你的气冲进你整个头部,然后再到胸膛,再到腹部,然后你要逐渐逐渐地把推动,就从最明显的地方开始辨识起,找到了这种特相之后,再慢慢地把它扩到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乃至全身。如果有些人在辨识这种推动相不是很善巧,他可以去专注在呼吸的时候,胸膛随着呼吸而扩大或收缩,收缩、扩大或收缩,吸气的时候扩大,呼气的时候收缩,可以感觉到,也可以。再不然的话,他可以去把心放在腹部这个地方,感觉腹部随着呼吸而起伏,这样也可以。再不行的话,也可以感觉心跳,心的跳动。这个就是在禅坐的时候辨识推动。

不过要辨识推动,正如刚才《清净道论》所说的要辨识全身。例如:如果你辨识胸部,你的推动就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胸部,你要慢慢扩到全身。如果你辨识腹部里的推动,它的起伏你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这,你必须得辨识到全身。就是慢慢由最明显的地方开始,再扩到全身。

在经行的时候,在平时行走的时候,我们也照样可以辨识推动,而且可能会更明显。例如:我们现在把手一伸起来,可不可以感觉到动呢?伸起来一放下,这个就是动。或者说我们拿东西,伸手、收回来,也就是屈伸手臂,在经典里面,屈伸手臂,这个都是属于推动。也就是说假如没有风界的话,物体将是不能动的。好像说,如果我们人的身体假如风界不协调的话,风界增盛的话,人的身体将会变得僵硬,不能动弹,动弹不得。这个就是由于风界造成的。如果说我们身体里面的风界,已经很流畅,所以我们的动作也就发生得很轻巧,乃至到我们说话,吃东西,嘴巴的动也是属于风界的动。在走路的时候,在经行的时候,我们如果是修四界的话,我们可以去把心念放在脚上,然后去注意脚步的动,例如脚步的抬起、移动、放下、踏下,抬起、移动、放下。但是在辨识动的时候,就不要落于概念,你就直接把你的心放在动的本身,就是动的本身就是风界的特相。如果你又去念那左、右、左、右,这个又变成是方位的概念了。你只是放在它的本质、本身就可以。可以辨识到推动了之后还要辨识扩到全身。

在这十二个特相当中,每一个特相它都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有明显的地方,有不明显的地方,我们可以从最明显的地方开始辨识起,然后扩到全身。同时,在辨识所有的特相的时候不能夹杂想象,要如实地辨识。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坐在这里,你想象着自己站起来,自己走动,这个是想象。但假如你真的是,你的动作已经发生了,这是不是如实的发生呢?如果是如实的发生,你就如实地去了知、去知道就可以了。为什么呢?因为修四界跟修定不同。修四界,它的所缘是究竟法,只要是观照究竟法,我们就要用如实地观,就是它是怎麽样,我们就怎麽样。在修习四界,它是属于转入修观之门,如果你修四界你都夹杂着想象,你以后的观照都是属于想象的东西,想象的东西、推理的东西,是不能断烦恼的,甚至那个称不了是观智。所以我们从开始的时候,你要用心去体会,如实地去观照,它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当我们可以辨识到全身的推动之后,你应该在行走、站立、坐姿、躺卧,都仔细地辨识推动。当你对推动的特相掌握了、有善巧了,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特相。

下一个特相:我们在这十二个特相当中,硬的特相会比较容易辨识的。大家可以尝试咬一咬牙齿,或者说用舌头去抵一抵牙齿,会不会感觉到硬呢?或者说我们去捏一捏自己的拳头,先握住拳头,你这样捏住,会不会感觉到紧、硬呢? 对,这个就是硬,这种硬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些硬的例如骨头、牙齿、这些是属于硬的,皮肤是相对软的。我们就先从硬的开始。例如可以从牙齿,或者说从拳头这边感觉到硬的地方,当你找到了这种感觉之后,你再慢慢地把你的心念,把这种感觉再扩大到全身,然后你会发现到全身它是硬的。有些人感觉到,我们的身体也有软的地方,也有硬的地方。对,没有错,有些是明显,有些不明显。例如说我们现在,大家坐在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那么我们的肌肉可能稍微有点硬,要比小孩子的更加硬一点,小孩子的是更柔软的,所以对比起来我们的是硬的。

可以辩识到硬之后,我们再接着辨识下面一个特相是粗。出家众,就比较好,摸一摸头发,摸摸头发就是粗的。或者说老人,年纪大的人,摸摸皮肤会比较粗糙,这里的粗是粗糙的意思。还有我们可以用舌头去横扫一下牙齿,可以感觉到粗吗?如果可以感觉到粗,这个粗糙的粗之后,就再慢慢地扩到全身,例如从口腔再到骨头,再到身体的皮肤,再到里面,例如说摸肋骨,这些都是粗的。又有些人说,有时候粗,辨识有困难,你就想想,其实我们作为人类的色法是很粗的。现在我们大家有一定的年纪,比起小孩,小孩的肌肉是很嫩滑的,我们的是很粗糙的。又如果是比起天人的来说,天人的色法,他的身体是很细的,我们的身体是很粗糙的,人的身体是很粗糙的。可以辨识到粗了之后,再扩到全身,全身辨识很粗,很粗糙。

然后再辨识下一个特相,是重。重应该也是很容易辨识,我们只要把我们的心念放在臀部,例如大家坐着,放在臀部,然后感觉身体的重量,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啊,对,身体的重量这个就是重。或者说我们也可以尝试把两只手这样放,然后我们尝试压一压,会不会感觉到有一种压力呀?重量感,这个也是重。可以感觉到重之后,其实重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全身重量往下坠的,站立也可以感觉到往下坠的重量,坐着也可以感觉到往下坠的重量,这种重,我们就知道这个是重。

可以辨识到重——全身重,之后再辨识下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相,是支持。支持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先把身体耷拉下去,先弯下腰,然后再把我们的上身挺起来,会不会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支持着,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好像有些人的脊椎骨是软的话,那么他的脊椎骨就不能够支撑他的身体。又比如我们如果是这么样,假如手不去支撑着的话会怎么样?会倒了。虽然支持可能平时容易给我们忽视,但是我们如果是没有骨架的话,没有这个支持的话,我们人不能直立的行走,只会倒下去。如果在座有些曾经塑过泥像的人,可能会比较好理解。假如我们是用泥像去塑一个人物,塑那么高,塑一个人物,你要塑一个站立的人物,你塑的时候,可能泥像它会慢慢往下坠是不是?最后变成好像你本来你想塑那么高,它变得那么高,甚至有时候会跨下去,特别是站立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