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穿越无剩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说穿越无剩女-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毓瑾不免要问起静娴今日究竟缘何没有出来应酬,照理她年至说亲,该被邵氏常带在身边才对。静嘉与毓瑾再好,却也不敢轻易将姐姐的事情说出去,只道:“姐姐是当真抱病在身,尚未痊愈,母亲让她仔细调养。况且,聘约之事,本不在一日功成,若是众人之前失了礼,反倒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毓瑾深以为然,便不再追究。但静嘉恰好找到了一个八卦的输出口,岂肯轻易放过,忙凑到毓瑾身边儿,悄声道:“我今日问你哥到底喜不喜欢静娴了……你猜他怎么说?”
“怎么说?”毓瑾眉梢儿挑了起来,做足了好奇的姿态。
静嘉不再卖关子,只抑制住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欣愉,故作叹惋。“说不喜欢呗,可怜大姐姐,一厢情愿,来日嫁人,必不能如意了。”
毓瑾耸了耸肩,好似不以为意。“我早猜到了,人人都说你和我哥是青梅竹马,静娴姐姐是明白人,大概也没抱什么希望。”
青梅竹马!
静嘉心跳快了一拍,真是激动得不能言语了。抿了抿嘴,静嘉平静半晌才道:“我和他算什么青梅竹马,顶多是欢喜冤家。”
“哎?”毓瑾一歪头,满面认真。“欢喜冤家……这个词说得对!一会儿我就告诉哥哥去,他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
静嘉简直快把握不住自己脸上的表情了,“这有什么高兴的?”
毓瑾笑嘻嘻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静嘉的好奇心被成功吊到死了好吗,偏偏又端着,实在不乐意追着毓瑾问出个二五八来。愈是忍着,静嘉反而愈好奇,在心里设计出了无数个假想答案。
正是低头兀自纠结时,倪子温和孙翰林步入厅中。静嘉与毓瑾忙起身向两位大家长行礼,继而交代了两个娘在屋里说话的事情。
大概是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孙夫人已经从耳房里出来,又打发身边的丫鬟去寻毓慎——这是要告辞的意思了。
果然,等毓慎敦堂二人一同过来,又待大人们说了些场面之辞,孙家人也走了。静嘉和敦堂被父亲放走回房休息,算是完成今日的任务。
而静嘉还惦记着母亲身体,让姚黄在德安堂里守着消息,待宋郎中把脉后再回“明月引”。
半个时辰后,姚黄汇报结果:劳累过度,动了胎气,需仔细静养。
静嘉略愁,自己妈是个大龄产妇,若是胎没安好,到时候难产怎么办?真是令人捉急啊!
不过静养这件事,论理来说不难,只消倪子温别再升官加爵办Party就成。而所谓祸不单行,虽然倪子温没升官,但是宫里接连传出了仨消息,彻底让邵氏“静”不下来了。
消息里的头一个,司天监已精心推算出了几个进行册立太子大典的黄道吉日送至御前挑选,皇帝拟定为四月廿六。这个,虽然碍不着邵氏什么事儿,但这日子实在尴尬,是静嘉的生日。
这回只能委屈静嘉,敷衍一次了。
照往年,静嘉的生辰都是要小小地操办下,请几个素日来往多的长辈亲朋,外加同龄好友,至少是吃个饭。今次撞上太子的册立大典,虽然没人会拦着你今天过生日,但明目张胆地拿到台面上显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生日乃太子受封之日!也太招摇了。
女孩子家家,低调点好,举凡进入了舆论浪尖儿,是被拍死在岸上还是把别人拍死在岸上就由不得你了。
静嘉对此并无异议,本来自己也不耐烦周旋这些夫人太太们,除了孙家来往得多,格外熟悉些,其他人,都只是个场面情分。便纵是与倪氏夫妇如何亲厚的人家,在静嘉看来,在生命的路上,陪伴的里程数不高,就很难产生真情。哪怕是血缘,维系的不过是一种关系,而非情感。
真正的爱,是需要时间来播种栽培,方能发芽生长。
第二个,就在皇帝下诏宣布定下大典日期当天,太子妃章氏被太医把出了喜脉,皇帝太子爷儿俩高兴疯了,皇帝果断大赦天下,皇后也喜不自胜的去拜了送子观音,以求太子妃能一举得男。
这种举国同庆的事情,邵氏听过便罢,她自己肚子里的宝贝还没照顾好呢,此时也顾不上太子妃的腹中肉了。
但邵氏如何也没想到,太子妃有孕,会牵涉上倪家——这便是宫里传来的第三桩消息了。太子妃诊出有孕后没几日,便主动向皇后提出要为太子选个侧妃什么的“服侍”太子。这个正常,一般人家的儿媳妇怀孕了,便会为丈夫提拔个通房出来,更多的是将自己娘家陪嫁开了脸面塞给老公——譬如秦姨娘,就是这么个身份。
而太子非比寻常,寻常宫女丫鬟怎么能随便爬上太子的床?就是太子妃也不敢随随便便给太子拉“娘”配,是以,跑去请示婆婆了。
皇后是过来人,一方面觉得太子妃懂事儿,还是不要给她添堵的好,一方面又心疼儿子,没个可心人儿怎么是好呢?
左思右想罢,皇后决定,还是为太子挑几个小老婆,但是把选择权拱手送给了儿媳妇。太子妃知是皇后有意爱护,感激得不行,益发贤惠起来——很快的,太子选妃的消息就飞入了官户人家。
愿意巴上太子的人,麻利儿地开始找门路,给太子妃递消息。而不愿意站队的,则颇遗憾地列出了一个十分靠谱的理由,如孙翰林:我闺女太小。还有一类,是倪子温这种已经是明晃晃太子党的,自然不必送女儿入宫来换个立足之地。
按照判断题的做题秘诀:一定的一定不一定!倪子温夫妇这回判断失误。因为人家太子妃十分主动地递来了橄榄枝——听说你家长女正逢嫁龄,送进宫来喝个茶呗?庶女?哦哦没事,庶女好,庶女办事我放心!
两口子一个激灵反应过来,这绝壁是一场、有预谋、有准备、有目的、酝酿已久、势在必得的选妃行动。
太子被静娴撞一下儿竟然撞出一见钟情了难道?
哦漏,从太子的身份来看,应该是见色起意才对。
两口子愁了,倪子温是怕自己落个卖女求荣的名声,邵氏则是觉得“一大波烦心事即将袭来”,静娴要入宫,她就得忙着张罗。
得到此消息翌日,静嘉根据邵氏的表情,翻译了她的心里话:静养?养你妹啊!

22入宫 '捉虫'

既然得了宫里的信,邵氏只好打点起精神,把静娴提溜出来用心教导一番。
据说上帝给一个人关了一扇门,就会为她再打开一扇窗。果然,当毓慎表明态度后,静娴立马又得到了东宫选妃的入场券。
虽然静嘉不知道姐姐更想要的是哪个,但静嘉明显的听到“如梦令”里传出来过笑声,这比起前几日闭门紧锁的消沉好多了。
若是这样,静嘉还是挺为姐姐高兴的。哪怕嫁给太子意味着一辈子的妾侍一辈子的小心翼翼、勾心斗角,但当静娴坐到那个位子上,她会拥有她这个庶女也许一生都不会拥有的东西。老天爷是公平的,拿走你东西,他还会还回来别的。
静嘉也相信,在古代能同时拥有爱情和婚姻的是少数人,而同时拥有婚姻和身份地位的却是大多数。
静嘉只能祝静娴东宫太子妃面试good luck!
因着有这一碴儿事,邵氏免不了让人递口信给赵夫人莫氏,委婉地催了催她找女官的事儿。莫氏听了个大概,便知道事情起于将军府,不敢耽搁,立时择了三四位靠谱的女官,邀请邵氏上门挑选。
倘使倪氏能出个后妃,只消不犯大错,再加上太子党的背景,那便是一代无忧。而倪子温,更会全力以赴地辅助太子顺利上位。莫氏虽与赵文肃感情不睦,但维护夫家的利益已是她多年被教育下来的潜意识,况且,维护太子,也是维护她娘家。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对于静娴的事,莫氏还是挺上心的。
只是辛苦邵氏一方面要安胎,一方面又要为静娴奔走,更有家中琐事需层层料理。静嘉看在眼里,免不得心疼母亲,只问邵氏还有没有什么法子,能不让她这么累。
见静嘉有心帮衬自己,邵氏略加思索,便做了安排——府中事由,交任秦姨娘与静嘉二人并管,又选身边持重之人加以帮衬。
说来,邵氏心里对秦姨娘的芥蒂始终没有淡化,反而因为倪子温这几日多宿在秦氏房中,而渐渐加深。
秦姨娘合倪子温的心,与秦氏这几年自己上进脱不了干系。虽然她文化没有邵氏高,模样没有宋氏俊,论顺从更比不上添香这个通房。但秦姨娘很会讨巧地开始学习烹茶了!
起初邵氏没有注意,待秦氏的茶煮的已经很上道儿了,她才从倪子温偶然一句称赞里得知。茶瓯香篆小帘栊,在古代,哪有男人不嗜茶?哪有文人不爱茶?
秦姨娘没能耐做倪子温的心上人或是掌中宝,做个安安静静的解语花还是行的。最重要的是,在她这里,一个男人文艺小清新的情怀可以被完全满足。
邵氏不傻,照理秦姨娘讨倪子温的喜欢,对她并无坏处。只消她膝下没有儿子,便成不了什么气候。邵氏虽然不快且忌惮,但还可容忍。
可偏偏静娴入了太子的眼,若是当真被封个侧妃良娣,秦氏在府上的地位总会不知不觉地水涨船高……邵氏实在是担心得很。
但无奈,宋氏胸大无脑,添香又够不上来管家的资格,邵氏只好让秦姨娘来担这个事儿了。邵氏不得不盼着秦氏能被这些琐事缠住身,少些伺候倪子温的精力,倪子温也知趣点儿,让自己能痛痛快快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
而之所以这次让静嘉搀和到这些事来,邵氏是希望有嫡女坐镇,府中人做事不懈怠,毕竟秦氏只是个姨娘,出来管家难免会被人说嘴。再则,等静嘉过了生日,便满十周岁,早些学学这家中俗务,来日也好上手些。自己眼下虽不能亲自教她,但让静嘉旁观着长点经验,总不是坏事。
静嘉郑重地领了任务,表示决不会让母亲失望。
邵氏不由得轻笑,她本没对静嘉有什么期望,自然不会失望,反倒是秦氏,盼她本本分分的,别让自己失望才好。
安排好府中之事,翌日,邵氏在出门前亲自领着秦氏、静嘉二人见过了府上几位管事儿,交割好一切,方前赴赵将军府。
秦姨娘倒还是头一次帮邵氏管家。
邵氏头两回怀孕,倪府还没分家。怀敦堂的时候,有婆婆接过手来,怀静嘉的时候,又有弟媳顶上。秦姨娘几乎从未动过任何沾染府中大权的念头——主要是因为她不敢。
今时不比往昔,邵氏除了信任秦姨娘,别无他法。长女是重点保护对象,把自己收拾好了就行,嫡女年岁还小,底下人免不得会敷衍。
秦氏虽未动欲念,但从一个丫鬟做到姨娘再到如今能管家的这一步,她仍不免兴奋了些。宋姨娘与添香看在眼里,嫉在心里……宋姨娘觉得自己比秦氏尊贵,添香又觉得自己比秦氏本分,比来比去,只得出一个结论:夫人就是偏袒自己的娘家人儿。
在十里开外的邵氏连着打了四个喷嚏,赵夫人皱了皱眉:“姐姐要多注意身子骨儿,如今可是双身子的人。”
过了正午,邵氏方回来。跟着回来的,还有邵氏挑中眼的女官陆氏。这陆氏出身虽低,但运数却是极好的。打十六岁入宫时,她一直随着皇后,接着又由皇后亲自安排到了尚仪局中。如今年满三十,皇后依了她愿,将人放出宫来。
放人出宫前,正逢赵夫人找上皇后,说是想寻几个女官来府中教习规矩。皇后便把包括陆氏在内的几个靠谱且愿意的人,一并让侄女儿接出宫去,自行安排。
邵氏瞧着陆氏模样周整,不卑不亢,一眼便相中了。问过几句话,听是宫里尚仪局出来的,喜不自胜,当即拍板定了人,大谢特谢了莫氏一番。
待回府后,邵氏单独为陆氏安排了一座小院,更是让人挑了两个做事麻利的丫鬟前去服侍。等陆氏歇了一个时辰,邵氏才重新请她过来,与三个女儿见见面。陆氏名曰知襄,乃是湖北襄阳人。邵氏便依照宫中规矩,让静嘉等人称之为知襄姑姑。
知襄是宫里出来的人,分寸拿捏得极好。一面向邵氏谦和地称了不敢,一面又以良好的职业素养shock了一把少女们。
知襄的嘴永远弯在一个固定的弧度上,动作速度比静嘉本人要慢整整一拍,既稳重又优雅,侧身避过静嘉等人行礼时,耳环上的珠儿连晃都没晃。倘使宫中连个女官都如此,静嘉要为自家长姐捏一把汗了。
凭着咱们这个档位,就算真能被选中,也只有被太子妃秒杀的份儿吧。
好在静娴和陆氏状态都进入的很快,翌日,陆氏的“礼仪培训”课就被安排进了女孩儿们的课程表,上午读书,下午一日女红一日学礼仪。而静娴则免去所有读书女红的内容,全天候1对1学习宫中礼仪。
陆氏对静嘉、静雅姐妹还算宽容,这几日主要都是练她们如何坐、走、立。而静娴就大不相同了,大抵是邵氏已经向陆氏交代了静娴即将面临的人生机遇,静嘉眼睁睁地瞧着姐姐一天接一天的变化,待到太子妃将入宫时间定下来那日,静娴已是另一番气质,当真应了她名中“娴”之字义——沉静娴雅。
太子妃定在三月初一这一日,设杏花宴于宫中,遍邀各家闺秀。除了静娴自己的大丫鬟春笛做伴,邵氏特地让身边儿的云芦随之一同入宫。邵氏身子不便,又托了知根知底儿的赵夫人代自己将静娴送到宫里。即使是有如此一番安排,邵氏仍不能放心,从静娴出了府,她就一直惴惴不安地与静嘉说着话。
这厢邵氏担心,那厢,静娴也颇紧张。好在赵夫人出入内宫次数多,轻车熟路,一脸“皇宫?不过如此”的表情,略略缓解了静娴的忐忑。
马车停在西华门外,早有宫中轿辇备在门内,一个候着赵夫人,接她去坤宁宫见皇后,另一个自然是安排给静娴的。赵夫人受托于人,自然要帮人到底,送佛到西。只吩咐人先陪静娴去乾西五所见过太子妃,再往坤宁宫见皇后。
照理,大魏朝太子皆是居于端本宫中。然此时未进行受封大典,太子仍住在原先的乾西五所的头所中,二所便是临淄郡王的寝宫。而端本宫尚在修缮,依照太子与太子妃的喜好进行重新布置。
此次邀各位闺秀入宫参宴,便摆在了西头所中,因太子妃才怀上不足三月,正是最危险的时候,是以一切从简,只为了让太子妃把姑娘们瞧个齐全。
乾西五所俱是三进院,如今太子只有太子妃一个媳妇儿,因此住得颇宽敞,第三进改做了一个小花园,适逢早春,杏花怒放,一片轻粉,正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