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最近读了美国魏斯医生他写的四本书,他用催眠术让一个人回到过去生,回到前世,回到再前世,做过多少次的实验。譬如他今年四十岁,叫他回到二十岁,再回到十岁,再回到一岁,再回到刚刚出生,再回去在母亲肚子里面还没出生,那时候怎么样都能说得出来;出生之后,刚刚看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说得清清楚楚。所以小孩可不能小看他,他什么都懂。而我们现在以为他什么都不懂,这个错了。我们中国古人知道。所以小孩一出生,生下来之后,谁是他的老师?父母是他的老师,全家的人都是他的老师。他在看、他在听,他就在学习。所以任何一个人在婴儿面前言谈举止都是正面的,决定没有负面的。这样小心照顾这个小孩,照顾到三岁,他就有圣贤的基础。
  做得最成功的,在中国最好的榜样,就是周文王的母亲,生文王。文王的夫人太姒,也是受她婆婆的影响,也是以这个方法教她的儿孙,你看她生的武王、周公。所以这一家三代都出圣人,大圣不是小圣。你看孔子一生心目当中最敬佩的是周公,文武周公。所以圣贤是教出来的,问题是你肯不肯用心去教。三岁之前要没有教,三岁以后开始教,已经晚了,已经很麻烦了。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小孩一出生下来他就看电视,电视里头五花八门他全学会了,先入为主,你怎么能把它去掉?所以现在不好教的原因我们完全理解。我们今天讲到「供养如来」,感慨万千。每个人都是如来,特别是婴儿,你要好好的教,他将来真的是如来。
  供养,下面讲布施,供养是以真诚恭敬心认真负责把这个事情做好,这叫供养。现在人不懂得了。我们对於父母的供养、对於老师的供养,佛是老师、菩萨是老师,我们学佛的同学能够把这点做好了,你就知道这是功德法。佛菩萨不是神明,祖宗也不是神明,只要我们把佛菩萨看成是老师,帮助这个社会,让大众重新认识佛教,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供养佛菩萨是供养老师、纪念老师。我们的父母不在了,过世了,我们家里面还挂著父母的照片;老师不在了,挂著老师的照片,常常看到,就如同父母、老师还在面前。有感恩的心,有报恩的心,有常常念到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教训,念念不忘,依教奉行。这是教育,这不是迷信。老祖宗虽然很远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老祖宗,除非不知道,知道,依然尊敬。老祖宗的遗容没有留下来,那时候没有照相机,甚至於也没有好的画家把他画下来,我们供一个牌位,用这个牌位来做代表,都是纪念的意义。
  念念不忘祖先,这个人怎么会不孝顺父母?所以父母教儿女怎么教?自己父母在,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给儿女看,让他学习,有好处,将来你老了,他就会那样孝顺你;你要不做个好样子看,到你老的时候他不孝顺你。这样想法好像还有点自私,对,是有点自私;可是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功德法,做给社会大众看,让社会大众都懂得孝道,这就是功德法。原来我这个做不仅仅是为自己,是为社会,是为一切迷惑的众生,那就是菩萨法。所以菩萨法跟世间法在形式上分不出来,在起心动念上一念之差。世间法,确实他那种做法做给儿女看,希望将来儿女要像这样子对自己,世世代代传下去,未尝是不对的。可是另一个想法,意念不一样,我们在此地做表演是让世世代代传下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看念头一转,福德就变成功德。
  日常生活当中,小节尤其要注意。饮食起居,吃东西,有小孩在旁边的时候,先奉父母,敬老人,让他从小养成一个习惯,这不能错。好吃的东西赶紧先给小孩,这个麻烦就大!他长大不知道尊敬长辈,他将来有儿女的时候也是一定先给他的小孩,他不会先给他的父母。伦理道德的败坏就从这个小小的小事,从这里开始。什么时候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这不是容易事情,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不从小教怎么行?这是东方跟西方教育不相同的地方,东方人懂得,西方人不懂。
  所以对小孩的溺爱,这里头产生错误,现在西方人对父母、对於尊长没有尊重的意念,不尊重,这是社会不安定、动乱的根源。外国人到我们汤池小镇去参观,写出来的文章就提到这桩事情,要想挽救西方的社会,希望汤池小镇这种做法,如何依照这个模式重编一套教材,适合於西方人用的;就是把《弟子规》里面部分改动一点点,适合西方社会的需求,拿来教他们。我看到这个报告很感动。
  除此之外,在社会上,我们要懂得,跟我们父母年龄相同的人都要看作父亲这一辈,长辈,要像孝敬父母一样的心态对他们尊敬,对他们孝顺。这不是我的父母,我为什么要这样子?教社会,这是社会教育。佛法里面心量就更大,不分彼此。中国古礼是二十岁,大我二十岁的就是父亲这一辈,小我二十岁的就是子女这一辈。中国人自古就有天下的观念,这个天下的观念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仁道、是义道,中国社会教育的核心就这两个字。仁是爱人,你看仁是两个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义是合理,合理就叫做义,我们今天讲如理如法,如理如法是义。我们要行仁义,从自己干,带头真干,不是假的,自然就产生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教化,就是此地讲的「无量方便而开诱」。我们对於老师的供养、佛菩萨的供养,对於父母的供养,对於长辈的供养,它产生作用。
  逢年过节,遇到长辈恭恭敬敬的拜个年,送个小红包,钱不在多少,那个无所谓,礼节重要。李老师当年在世,我们这些学生过年都要跟老师拜年,都要送一个红包。老师说了,礼不能少,一定要送,钱都是一块钱,我们学生规定红包都是一块钱,礼不可废。知道学生生活都很清苦,都不是很富裕的,所以就规定红包一块钱。这是教育,社会教育。所以我们对待老师是老师这么教法的,我们对待长辈也都是这样做法。有些长辈看到这个年头还有这种事情,他感觉很希奇,大概是很多年他都没有遇到过,他遇到了。所以我们要提倡,从我们做起。
  我们在家乡现在提倡「和谐社会,礼义之邦」,就要从这里做起。所以我前年过年,二00六年的正月,我没有法子回去,我就告诉杨老师,我说我还记得我们做小孩的时候,我十岁离开家乡,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过年,我们对老人都要送一份礼,拜年送一份礼。这份礼是两斤挂面(就是线面)、两斤猪肉、一只鸡、一瓶酒,这份礼是供养老人的。当然我们现在不好意思去买肉、买鸡、买酒,不好意思,我就说你问一问这几样东西合起来大概要多少钱。他们告诉我,大概四十多块钱。我说好,我们现在用红包代替,一个红包五十块钱。我这小镇里面的居民,七十岁以上的都送一份,有两千多人,七十岁以上的。今年过年的时候也送,老人很感动,这是风气。我们这一带动,这个地方的人都懂得敬老尊贤,小孩、年轻人都懂得过年的时候对老人要尊敬,至少你认识的这些老人要送一份礼。如果你很清寒的话,你的礼可以减一些,一个红包十块钱,甚至於像李老师讲,一个红包一块钱,礼不可废。人情味很浓!
  这是我们讲到供养如来,就从这些小地方做起。教学、劝善都是属於供养,尤其是自己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现在这个社会,没有行动别人不相信,说容易,不容易做到,我们自己做到,从这里做到,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以我们的行动来劝人。确实也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们在汤池才做一年,居然有这么好的效果,出乎意料之外。原先在开头做的时候,我跟杨老师讲,我们希望三年能看到一点效果,没想到一年有这样令人满意的效果。我说这是祖宗有德,佛力加持,才能做得这么好。外面去参观的人对汤池的这些老师尊敬、对汤池的人民尊敬,这点很不容易。希望这个风气我们要保持,要认真努力发扬光大,真正做到和谐世界,从这个点扩张出去。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第二首第二句:
  【或以难思布施门。】
  布施、供养在《华严经》里面至少重复了几百遍。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次的重复?就是提醒我们大家要注意,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从这个地方做起,为什么?布施、供养都是舍贪。贪这个烦恼是所有烦恼的根,八万四千烦恼最后归纳为这三个根,贪瞋痴;贪瞋痴还可以归纳,归纳一个根,就是贪。你看,为什么会瞋恨?贪不到才瞋恨!如果贪得到,他就欢喜,他就不瞋恨了。所以说到最后那个根就是贪。佛知道,太清楚了,六道众生烦恼的总根,所以用布施供养把这个根拔除。菩萨六度,六波罗蜜,这是修行的六大纲领,布施是第一。布施的目的何在?度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舍不得给别人;贪是贪求,贪而无厌。这是六道凡夫烦恼总的根,所以佛第一个就用这个方法来拔除。拔除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都要把它拔除掉。
  所以布施的意思非常之广,经上讲『或以难思布施门』,「难思」是不可思议。布施这个法门,就是这个方法,深广无际,没有边际,时时刻刻要有一个布施的心,就是能舍、能放下。这里面我们又必须要知道,确实我们看到有些贫穷的人能舍,虽然他做得很少,他真能舍;富贵人反而不能舍,所谓一毛不拔,唯利是图,这是众生的劣根性。我们看到很多修行人,初学佛的时候,尤其是家境清寒,生活困苦,出家修行,虽然很有限,见到有好事他都肯自动的施舍一点;到福报现前的时候,供养多了,也变成一毛不拔,对於苦难众生见到好像就没见到一样,没有慈悲心。这桩事情不但现在有,我相信自古以来就有,所以佛才这样慈悲,永无至止的不断的来教导我们,不断在重复。这就说明这个迷惑太深了。
  布施肯定它有果报。「舍得」这个名词是佛教里头的,现在社会上用得很多。其实我们中国人言语当中许多都是佛教的术语。从前赵朴初先生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们不要佛教了,中国人就不会说话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你在言语当中许多成语全是佛教里头的,「随缘」、「方便」,都是佛教的。所以你细细想想,佛教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多大。
  舍得是佛教的,舍是因,得是果。佛对於初学的人,初学的人利害放不下,所以佛就随顺他,你要求利、你想发财,我教你,你用财去布施就发财。你真的依照佛说的去做,你去施财,果然真的财就来了,灵得很。怕的是财多的时候,你贪心更重,那就错了。所以舍得第二个意思,先是舍得;然后第二个意思,舍得,把得的也舍掉,这是第二层的意思。你的障碍才没有,就是真的悭贪舍掉了。然后菩萨在九法界度化众生,财布施真的是从手中出无尽的宝藏。我们前面读的「手出广供三昧门」,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那个财宝为什么?它是自性的,不是从布施得来的,他见性,自性里头本来就有,而且是永远用不尽的,无尽的财宝。这我们要能信得过,相信世尊决定没有妄语。
  我们现在学布施,从人情上来说,总是先把我们用不上的,或者用旧了不要的,把它舍掉。章嘉大师当年教我,我就是从这里做起,我用过的东西,用得很久,有了新的,旧的就布施掉,从这里做起容易!老师教我们很容易接受。慢慢习惯养成之后,境界就提升了,新的东西可以布施,旧的东西我还可以照用,我还用旧的,新的可以布施,这就进了一大步;再提升一步,别人需要,我缺乏一点,我也能布施,成全别人,这就是舍己为人,应该这样做。我把自己这份舍掉,自己生活再清苦一点无所谓,还能过得去。尤其当年我在台湾一个人,没有家累,所以很容易,辛苦一点是自己受,不牵累别人,所以就做得很彻底。这都是讲到财布施。
  最重要是法,法里面首先要舍什么?舍自己的烦恼习气,要把这个舍掉。吝啬舍掉了,瞋恚要舍!我们自己要冷静去想想,中国人常讲良心,说明心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良心,你的心都是善良的,人性本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佛教讲得更圆满,佛教讲的那是究竟圆满的纯净纯善。这是你的自性,你的良心,现在有没有失去?没有,为什么?它是真的,它不是虚妄的,真的是永恒的,不生不灭。所以佛菩萨看你,看你的真心,你的真心跟诸佛菩萨的真心无二无别。所以佛菩萨看到你对你尊敬,你看到佛菩萨不知道尊敬,他对你尊敬;他看到你,你看不到他,你被污染了。污染是个方便语、是个形容词,不是真的被污染,真的要是被污染,那个法就不能叫真。真是什么?绝对不受外面污染,才叫真的。凡是会受到外面污染的,那不是真的,那是假的。所以众生可怜,尤其是六道众生,佛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你要了解叫真可怜。不染,没有染污,自己以为染污了,这叫迷。
  抗战期间,我们做学生住在学校里,逃难,学校就像学生收容所,过团体生活。早晨起来要升旗,穿学校制服,都戴帽子。有同学慌张,帽子已经戴在头上,穿得整整齐齐了,跑出来问大家,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我的帽子不见了。慌慌张张。人家告诉你,你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这是迷。六道众生就是这个样子的,《楞严经》上讲,「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就像我刚才这个比喻一样。这个比喻多不多?很多,常常有,从妄想生。衣服穿好之后,他找帽子,到处找,找不到,著急了,就问这个、问那个,已经戴在头上,忘掉了。我们凡夫这种过失就太多,你自己心里干干净净,确实丝毫没有污染,你认为污染,就是像帽子戴在头上迷失了,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个污染是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