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此可知,我们为苦难众生,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有义务、我们有使命要学佛,要学习圣贤的教诲。这在佛法里面,就是讲的自度度他。我们自己不认真的学,还在敷衍塞责,不但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祖宗,对不起佛菩萨,更对不起现在在地球上生活的这些众生。他跟我们属於同一个时代,我们今天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不知道则情有可原,知道了就应当全心全力帮助大家。知道了就是觉悟的,觉悟有程度浅深不同,我们虽然比不上佛菩萨,比不上阿罗汉,但是比一般人来讲,他们依旧还迷恋在醉生梦死,我们已经从这里头走出来,比那些人高明多了。
  怎样帮助他们?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榜样,远离杂染。远离杂染我们就走向清净,这个清净虽然是染净之净,能救眼前燃眉之急。离开染污得清净了,然后再提升一步到纯净,那要相当的功夫。这种功夫,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生时间不是很长,能不能得到?我们相信只要好学,这一生当中是可以得到。但是好学是自己具备的条件,另外还有个缘分,缘分很重要。缘分就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老师、好的同学,这三个条件要是具足,可以说没有不成就的。成就有高下不同,这个高下之因则与宿世的善根有关系,与这一生我们所受的教育有关系。这都是我们现前应该努力的方向,成就自己,再成就别人。
  所以要了解,环境上的杂染、清净悉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少分,不要说很多,体会到少分,我们会对於现前的生活环境感到满意。为什么?因为染污不在外面,染污在自心,我心清净,我的环境清净,我没有办法像佛菩萨那样,但是我自己居住的小环境得清净。你清净了,你至少会感化你一家人;你一家清净,你的家会感应到你的邻居,你的四邻会清净,慢慢扩大。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读古书,特别是读到舜王的故事,当然在四千五百年前,人们纯朴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可是那个烦恼习气很重,舜的母亲死了,父亲娶了个继母,继母生了个弟弟。继母爱她自己亲生的儿子,对於前面夫人留下的儿子她很不喜欢。这个事情我们能想到,为什么?古今中外都有,私心。可是,舜的继母的心狠毒,总想把前面这个儿子害死,去掉。而且他的父亲也是个糊涂人,不是个明白人,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舜以纯孝之心,没有看到父母的过失,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让父母不欢喜。天天思过,天天改过,三年,感动了他一家,父亲、继母回心转意,感动了。所以,他能成为圣人。你想想看,他的继母好不好?他的继母要不是那样的人,他成不了圣人。他能成圣人,他继母给他的机会,他自己好学。如果不好学,起了怨恨,就变成敌对,可能他会做出大不孝,杀父、杀母,都很难讲。大孝,所以在中国二十四孝排名第一,你要晓得这是他的继母给他的。
  你从这个角度看,什么叫善人、什么叫恶人,很难分别。岂不是恶里头有善,善里头有恶!问题是你要有智慧之眼,能见到,能取其善,舍其不善,这叫大善。舜以后做到天子,还封他弟弟为诸侯,没有一丝毫怨恨,对他的父亲、对他的继母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是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定要有善意,不能有恶意。善意能改变成为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环境,一定要把不善变成善,要把杂染变成清净。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这个本钱,为什么?我们自性是本善的,佛说我们本来是佛,这就是本钱。只要觉,不能迷。逆境里面起一念怨天尤人的念头,迷了;顺境里面起一念贪恋,迷了。所以在境界里头,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顺境里面没有贪恋,逆境里面没有瞋恚,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只要清净心、平等心,就生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智慧。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烦恼不能解决。
  今天的社会,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混乱的。这个世间多少人在动脑筋,想方法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想都想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你那个想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混乱,混乱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你再用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解决。真正解决是什么?真正解决要把自己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应当把它开发出来,就能解决问题。本有,一定能现前,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自性里头没有,没有,一定可以远离,本有的一定能现前,你要有这个信心。依照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教诲,决定能成就。
  对自己来讲,我们在这个世间,中年以上大家都非常重视保健,身体健康。你有再大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你身体生病,没用。要想身体健康,你先要把心理上的杂染去掉。你的清净心里头没有杂染,心里头没有贪瞋痴慢,有贪瞋痴慢叫妄心,真心里头没有。所以你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怎么用真心?远离真心里头没有的那些东西,就是一切的不善你统统不要去想它,统统不要去用它;起心动念你想一切善,你用一切善,这就对了,这个对你身体健康有大帮助!
  最不好的东西,佛在经典上比喻叫三毒,贪瞋痴;就是顺境里面起贪心,逆境里面起瞋恚心,对於顺逆境界一无所知,愚痴。这是六道众生的病根,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就在这里。佛是苦口婆心,一切经论里头常常讲,使我们想到他老人家当年住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几乎天天讲。这个状况我们能想得到,每天来亲近他的人,来看他的人,向他请教的人太多了,来自四面八方,不是常常跟他的。常常跟他的,经上有记载的也不是少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常随众。不是常常跟他,临时来看他,向他学习的,不计其数。这样重要的开示当然要天天讲,常常讲,所以我们在经论就常常看到,非常重要。修行从哪里修?觉悟从哪里觉?真正能够提醒自己,贪瞋痴三毒烦恼非要拔除不可,这是觉悟。在顺境里面学不贪恋,你可以受用,不可以贪恋;逆境也可以接受,不要生瞋恚;顺逆境界、业因果报,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愚痴。然后你就会转烦恼为菩提。
  所以,真正修行,真正的受用,真实的利益,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没学佛的时候是这样的,学佛之后还是这样的。可是你感受不同,没有学佛的时候苦,烦恼多,学佛之后还是这样,快乐。不是学佛之后,我们生活突然变了,不是,哪有这回事情!这里头不一样是什么?迷悟不一样,没有学佛的时候迷,学佛之后悟了。你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变,工作也没有改变,待人接物也没有改变,心改变了,不迷了。不迷,没有一样不乐;迷了,没有一样不苦。然后这很显然的就说明白了,佛教教学是什么?破迷开悟,破迷开悟后面,果报自自然然的离苦得乐。佛有没有给我们什么?佛什么也没有给我们,佛只是把这些道理讲清楚,方法讲清楚,我们自己觉悟,我们自己照做。
  从这个地方你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佛教是教学,不是宗教,他不是神。神怎样保佑我,要赐我什么,佛什么都没有,佛是老师。老师开导你,帮助你,只要觉悟,教学的目的达到了,以后的成果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对众生只有开示,众生自己要觉,就是要悟、要入,入是做到了,悟是证得,证得是做到,那个老师没有法子帮你忙。老师帮你忙就是开示,开是开启,示是指示,老师现身说法做出觉悟的样子给你看。你常常接触,看到了,你也恍然大悟。你有疑惑向他请教,他讲给你听,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只到这个地方。
  末后这一句,『广大』跟『狭小』,这是心量。心量大的人快乐,心量小的人很苦,什么事情都想不开,放不下。心量大的人,遇到再困难的事情,大而化之,有什么了不起!大而化之,他烦恼就轻。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认知,心量本来是广大的,佛在经上说,你的心量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说佛心。你本来是佛,既然本来是佛,你的心量本来是包太虚、周沙界,你跟诸佛菩萨没有差别。你现在心量怎么会变得这么小?错了,变得这么小,迷了。这是迫切需要恢复的。
  用什么方法恢复?人都爱自己,把爱自己的这个意识、念头扩大,怎么扩大?你先爱你喜欢的人,这个容易,这有步骤的,然后再扩大能爱护一般人;到最后再扩大能爱护你的仇敌,得罪你的人你也会爱护他。毁谤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陷害你的人,你都不在意,你都能很爱他,尊重他,关怀他,照顾他,帮助他,会把那些冤亲债主感化,都变成朋友,化敌为友,这个多快乐!然后再把心量扩大,爱一切动物,爱一切植物,爱山河大地,爱整个宇宙,就慢慢扩展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你的自性,你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要懂得方法。
  我们这些年来得老师的教诲,也就是这样慢慢扩充的,原本心量不大。我从小在苦难当中长大的,我们年幼的时候就遇到八年抗战,抗战当中天天逃难,处处受到别人帮助,所以感恩的心从小养成。这个对於学佛,拓开心量,方便多了。受过很多苦难,接受过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帮助你。你到没有吃的时候,没有穿的时候,没有水喝的时候,人家送一杯水给你,送点吃的东西给你,在那个时候就常常遇到。我们自己也看到逃难很多可怜的人,我们有力量也都帮助他,扶持他一把,彼此都不认识,患难之交。在那个时候我们在学校念书,学校是大家庭,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同学就是兄弟姐妹,都要互相照顾。学校同学一千二百多人,像这种生活也是把自己心量拓开,以后接受佛法的薰习方便很多。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好教,从小娇生惯养,从小就养成自私自利,他有的东西你想分一点给别人,很不容易。可是还是要教,还是要做好样子给他看,总希望他日久天长,慢慢薰习,能转过来。这就是我们这一生,年轻生活环境跟这一代人不一样。在我们那个时代,父母对儿女不是不爱护,不能溺爱,溺爱是死路一条,一定是严格的管教。从小就要学洗衣服、要学烧饭,我厨房的事十岁就开始学了,那时候抗战爆发,芦沟桥事变那一年我十岁。家里父母就意识到,万一战争逃难,一家打散了,你怎么能活得下去?所以洗衣服,以前还缝被子,这些生活教育就变成家庭里头重点的教育。好在十岁以前学到一点伦理的教育,十岁以后就著重在实际的生活教育。以后学佛,原来这些教育佛门里头全都有,而且非常重视。
  所以我们念到这一句要想到,拓开心量比什么都重要。拓开心量就是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真正转变成大公无私,仁慈博爱,那都是我们的性德,自性慢慢的往外透,烦恼习气逐渐舍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九卷)  2007/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因陀罗网三昧门」,第三首偈:
  【或复有成或有坏。或有正住或傍住。或如旷野热时焰。或如天上因陀网。】
  这首偈清凉大师有简单的说明。他说一微尘当中所现无量佛刹,这是前面一首偈所说的,第二首偈。第三首偈里面所讲的,讲无碍,讲重重无尽,「重现如帝网」,「无碍如焰」。他的大意说得不多,说得很简单,可是在现象里面还是无有穷尽。先说成、坏,经里面大意是讲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把范围缩小来说,我们从一个人身来讲,人身有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一个人,不分贵贱、不分贤愚,也不分贫富,没有一个能够避免的,统统要受。人如是,所有一切动物也如是,都不能够避免生老病死。再看植物,花草树木,也是属於生物,它有生住异灭。你看花草长出来的时候,生了,到一段的时间,它又会变了。特别是我们在植物里面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就产生很大的变化,冬天的时候树叶都凋零。你看植物有这样的变化。
  再看大地,现在天文学很发达,天文学家在仪器里面观察太空当中的星球,观察的星球,星球有生有灭,佛给我们讲有成住坏空。成,就是有新的星球新生的,以前没有过的,现在突然发现。新星球生出来之后,一定有一段时期,所以叫住。一段时期,这是住的时期,变化不太大。到时间久了,它就产生很大的变化,星球变衰老了。现在有很多种的讲法,能量消耗尽了。譬如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太阳是这一个星系里面所有能量的来源。现在大家晓得,太阳系的能量会消耗尽,不过时间很长,总有一天它消耗尽了,消耗尽它就产生变化,就有坏。坏了之后,这就空,这个星系就没有了,也就是化成碎片,化成微尘,散布在太空当中,这个星系没有了。可是在若干时期之后,它又会聚集起来变成新星,循环不断。
  这个现象怎么来的?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法尔如是。法就是指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规律,永远在循环不断。这个循环也就是,不仅是佛教,许多宗教里面发现的一个因果关系。这是说明循环的原理,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断。这个道理很深,但是事相就在面前,十法界里面不能避免,这是个问题。当然有人会问,这个现象不是一个人乐意见到的现象,我们乐意见到的现象,总希望美好的世界永恒存在世间。
  所以世间许多人向往永生,向往不灭。古印度人向往涅盘,涅盘是什么意思?不生不灭。但是所有的向往到最后都落空。你看印度许多宗教修行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以为这个地方就是究竟涅盘,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永生,不会再有生灭了。其实不然,佛告诉我们,非想非非想天他的寿命,也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