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绝对不是世间人天福报可以能相比的。谁能享受得到?跟释迦牟尼佛学,跟圣贤人学,你就能享受到,这就是早年方东美先生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记住,学佛,不是佛学,搞佛学没有。搞佛学,这个最高的享受他没分,他享受不到,学佛才有。就如同儒家所说的一样,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要学孔子、学孟子,你能享受得到;你要研究儒学,享受不到。学孔子要像孔子,学孟子要像孟子,学释迦牟尼佛要像释迦牟尼佛,那才行,这叫质直。
  所以言色,言就是言语,色就是容貌,都要柔和。中国圣人所说的「和为贵」,以和与人相处,以和与天地万物相处。和是性德,在中国八德里面「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属於八德。
  四德最后一条是「普代众生受苦德」,这个要发心。我们自己在求学的时候受苦,在教学生涯当中受苦,佛门里面讲弘法更苦,你要甘心情愿。为什么?众生苦,我应该要受苦。时代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现前这个时代,物质文明不断的向上提升,人民的生活比过去富裕得多。道场,你看看人家道场,清净庄严。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学,弘法的人很苦,弘法的人是什么?像学校里面的教员,教员很辛苦,教员很清高。如果没有护法,什么是护法?学校是护法,校长是护法,学校里面所有的职员、员工是护法;没有这些护法,再好的教员,没地方教,不能发挥。在佛门里面的护法,寺院是护法,寺院的住持是护法,寺院里面的执事是护法。他们要不护法,你修得再好,讲经讲得再好,没有地方让你教,没有地方让你讲。所以这个「普代众生受苦」,我的感触最深。
  过年马上到了,我都八十一岁了,一生没有道场,依靠护法;要没有护法,我确实是很可怜的人。到今天我连个住所都没有,在香港这个住所,诸位都知道是陈老居士的。我一生没有建道场,澳洲这个道场是不得已而建的。是因为韩馆长当年在世收了这一批出家人,她过世了,这些出家人,有些他们有福报,自己也都能建立一个小道场,还有跟著我的,我们都没有福报,那怎么办?所以在澳洲建个道场。道场建好之后,交给他们,让他们有个安身立命修学的场所。
  一直到现在,这个学院我还挂个名,为什么要挂名?这些同学说:师父你挂个名,办事方便。我说好,那就挂个名。实际上,我统统都交掉了,我没有道场。我也没有信徒,你看讲经在摄影棚里面。我知道在电视机前面听经的人很多,在网路,在电脑萤幕上学习的人可能更多,你们认识我,我还不认识你。你们就晓得,我现在一天到晚难得有一通电话。另外,大家都知道我不看信件,我不要记人的名字,更不会记你的电话、地址,所以我的心清净。我的生活很苦,我常常想到我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比我还要苦,心就平了,就很舒服了。我比释迦牟尼佛的生活过得好太多了,释迦牟尼佛出门要走路,我现在出门还有车;虽然自己没有车,出门有人服务。三餐饭能吃得饱,衣服能穿得暖;这个小房子住得还算不错,自己没有所有权。
  众生苦,我们今天所受的一切苦都是代众生受苦。尤其是修行证果的人,阿罗汉以上出了六道轮回,他们再来,你说是不是代众生受苦?以释迦牟尼佛为例子,世尊实在说久远劫已经成佛,《梵网经》上这他自己说的,他这次到我们地球上来示现是第八千次。我们在经上看到,诸佛菩萨与遍法界虚空界十方无量无边刹土里面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现身说法,随类现身,随机说法。
  现身,像示现八相成道,那就是示现我们一个普通人,从生到死。释迦牟尼佛的世寿是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他一生的学习、教化很辛苦。生活的方式,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教学,没有教室,上课,没有桌椅,都是坐在树下。找一棵大树,释迦牟尼佛坐在树下,学生都是围绕著周围,统统坐在地上,没有椅子,没有桌子,也没有课本。世尊的教,前面诸位看到「威仪住持有则」,身教;每天坐下来上课,跟学生们一起研究讨论,言教,四十九年乐此不疲。对於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一丝毫羡慕的心都没有,各人干各人的。
  我在这个里面体会到两句话,这是我说的,世间人享受人天福报,乐,乐中有苦;像释迦牟尼佛他们这些人,生活非常之苦,苦中有乐,我体会到这两句。所以一般人看到我的生活很苦,我苦中有乐,我有真乐。那些有大福德的人,他们有乐,他们是五欲六尘之乐,乐中有苦。苦是什么?烦恼习气他不能断。就以佛法来说,至少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他有求不得苦,他有爱别离苦,他有怨憎会苦,他有五阴炽盛苦,这很明显。
  就像我今年,在伦敦大学、在剑桥大学,我都跟他们上一堂课,是他们汉学系的博士班跟硕士班合起来上课。很难得,他们都是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有个同学告诉我,他的博士论文是写王维。另外一个同学,也是一个写博士论文的,用孟子。很好,很难得。我就告诉他们,我说:「你们这个论文写出来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你们学的是儒学、佛学、道学,可是学位拿到之后,你们依旧是一生生活在痛苦的世界里。」大家听了都笑了,也都点头。为什么没有快乐?为什么不能像夫子一样,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些同学也有用佛经写论文的。
  我就特别给他们说明,学佛跟佛学不一样,学儒跟儒学不一样。如果你真的学儒、学佛,你会得到受用,你会生活在幸福快乐的人生;可是你要是搞儒学、佛学,那不行,你烦恼习气不会减少,你还是生活在痛苦的世界。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真的是古人所说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学习的方向目标要正确。
  你学圣学贤,虽然是物质生活苦,形象苦,苦中有乐,真乐,那就是不亦悦乎,法喜充满,有真乐。绝对不是外面的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不是这个,与那些不相干。凡是那些的乐,我过去讲经有个比喻,那些乐是外来的,好像什么?好像吸毒。吸毒,乐他才吸,打吗啡那个乐,但是那个乐是短暂的,后面很痛苦,乐中有苦。苦中有乐,那就不一样,那个乐是永恒的,是不间断的。顺境、善缘不生贪恋,真的能放下,能舍得,没有一丝毫留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当然更没有报复的念头,你说多快乐!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真诚清净平等觉,这种乐趣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自己没事了。要为自己的话,就入般涅盘,早就离开这个世界了。还没有离开这个世界,是看到世界苦难众生跟自己有缘。所谓的有缘,就是你教导他,他能接受,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这就是有缘。而大乘教里头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愿意听你的教诲,接受你的指导,你不应该舍弃他,你要舍弃他,你就不慈悲。一个都没有了,可以走了,不必留在这个世间。这就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住世时间长短不定的原因。依他的能力来说,他爱住多久住多久,决定没有做不到的。所以他一定是,外国人讲有工作要做,这个工作帮助人觉悟,帮助人断恶修善。
  所以一般讲,我们常讲,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帮助的标准也不一样。根熟的众生,就是他能够做到信解行证,那一定要帮助他在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十法界,这根熟众生。一定要帮助他,他这一生就能成佛,永远脱离六道。第二等的,他没有办法脱离,烦恼习气太重,但是他能信、能解、能行,不能证。这个帮助他提升,不能够让他堕落,帮助他提升,来生后世他还继续努力再学习,这第二种人。第三种人,没有善根,他不信,他不解,当然更不能行。这些众生是最苦的,没有脱离六道轮回的机会。菩萨照顾,给他种善根。种善根用什么方法?叫他见到三宝,三宝的形像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有机会听到,这就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佛门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要懂得帮助一切人种善根。怎么帮助?我们的威仪要好,形象要好,无论在什么地方,让人家一看,他就起欢喜心、起恭敬心,这个心就是他的善根,这个好。所以不能没有威仪,不能没有相好。
  你修行得好,怎么个修行?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你相貌会变,体质会改变。你本来是身体多病,你要真的念阿弥陀佛,我相信三年,你的身体恢复健康,不要去看医生,不要吃药。刚才我说过了,医生、药,还是一样看,不要让社会大众怀疑,说你的闲话;但是看了医生,药拿了可以不吃,你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为什么?心清净,身就清净,你的形相就清净。心地慈悲,你的形相就慈悲,人家一看,「这个人是个好人,这个人面貌很清秀,面貌很慈祥」,这就摄受众生。我们自己刻意这样修法,这是代众生受苦。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众生。
  我们在汤池建立传统的文化教育中心,就有很多人来问我,「法师,你在那里投资这么多,你有什么意图?你有什么目的?」因为我做的是文化教育中心,如果我建个寺庙,大家不会问,出家人建寺庙理所当然。现在出家人没有建寺庙,去搞教育,这就引起很多人怀疑。我也说得很清楚,我这一桩事情是被人家逼出来的,都是因缘。我移民到澳洲之后,就参加澳洲的大学,从事於团结宗教、团结族群,化解冲突,做这些事情。我们在佛法里面学到这些这么多的法门都用上了,很有效果。
  九一一事件之后,昆士兰大学有个和平学院,这个和平学院里面主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校长派了两个教授到我们学院来邀请我,说明来意,特地邀请我跟和平学院的这些教授们举行一个座谈会,来交换意见。因为他们知道我过去在新加坡曾经团结九个宗教,做得很成功,想借重这个经验。首先,我听他们的报告,这才知道全世界有八所大学,并不多,有八所大学设有和平学院。而在这儿研究,研究得还不错的,昆士兰算是很不错的。遇到九一一事件之后,他们认真的反省,因为过去确实有不少人,主张对付这些冲突的事件要采取镇压,武力镇压,采取报复,用这种威吓的手段制止他们。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大家觉得这个不行,它现在变成一种恐怖形式的战争,这个战争让人防不胜防。就想到了能不能改用和平的方法,所以来找我。
  我听了之后,我就提出我们的想法。首先,你要把冲突的原点找出来,冲突怎么发生的?当然,他们都在研究两方面,哪些地方发生利害冲突了。我听了之后,我就告诉他,我说那是缘,不是因。我们佛法讲得详细,我们佛法讲因缘果报,因要有缘才能产生果报。他们所看到的是缘,不是真正的因,所以解决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只能解决一时,过不多久,冲突又发生了。因是什么?我们用佛法上的术语来说,本性跟习性的冲突。儒家也是这样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这个说法,翻译很不好翻,他们也很难理解,在他们文化里头没有这个说法。所以我不得已,我说我们再换句话来讲,大家好懂,自利跟利他的冲突,这个他好懂。
  一桩事情发生了,是不是首先想到对我的利益?对我有没有利益?就没有想到对他的利益,这个他容易懂。利害摆在面前,是对我有利,还是对他有利?大家都要争这个利,冲突不就起来了吗?这个说法,比我们讲的习性跟本性差距很大,但是这个他能懂、能接受。我说我们必须起心动念要想到对方的利益,才能化解。不要只想到我的利益,对我有没有利益?如果是想到我的利益,这就叫什么?损人利己,利己不就损害别人吗?他那边也是讲他自己利益,他就伤害我了,冲突就起来了,这才是因。所以这是个观念上的问题。如果我们念念都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别人也考虑到我的利益,冲突马上就化解了。
  学校再过了一周,举行第二次,邀请我,再举行一次座谈。座谈会结束之后,学校就正式聘请我做他们学校的教授,和平学院的教授,这样我就参与学校的这项工作。而学校每年都有几次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校长希望我代表学校,昆士兰大学跟格里菲斯大学,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几次和平会议当中,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我前后参加过六次,六次好像有四次我是主题讲演。我就把我们中国传统这种理念、方法给大家介绍,大家听了都很感动,都很赞叹。但是最后我们散会的时候,这些学者专家告诉我,「法师,这是理想,做不到」,不能落实。这句话绝对不是他对我们轻视,而我们自己想想也是真的,为什么?在世界上没有这个例子。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头有,但是他们没有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所以就很难讲得通。怎么办?必须要做出实验。科学讲实验,我能把它做出来给你看,那就没话说了。所以这是逼出来的。
  我就首先想到《老子》「小国寡民」,找个实验点,找个小镇。我找过好多地方,在美国找过,在新加坡找过,在澳洲也找过,缘不成熟,都搞不成功。最后这一次是回到老家去探亲访友,目的也不是搞这个,但是给家乡父老就谈起。他们都问我在外面怎么样,我就把我的这些事情告诉他们,很想搞一个实验点。没想到他们听了之后很欢迎,他说就在老家做,家乡这些父老兄弟们都支持。我说好!
  家乡有几个镇,我都巡回去看一看,选择汤池这个小镇,只有十二个村庄,居民四万八千人。所以我就想到,我们就用儒家的《弟子规》展开教学,让这个小镇四万八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