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爸爸的私房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忙爸爸的私房故事-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从来没想到,原来下岗的恐惧,也可以产生化学反应,转变成全家人凝聚的力量。   
  手机游戏梦工厂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谎 
  在爱立信工作的前两年,我主要负责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和市场支持。移动互联网的简单概念就是手机上网,所以工作内容算挺好玩的,经常能够接触到很多新东西和新的行业外朋友。此外,新的手机、新的硬件、应用和游戏内容,我也都经常能“先玩为快”。 
  有一次,杰克的班级老师希望家长们能轮流到学校去介绍工作内容。学校不分家长的贫富贵贱,家长的工作和职位一概平等。干消防员的父亲可以去发表英勇事迹,做护士的妈妈也能教他们怎样趁人不备在后面扎上一针。和过去我在台湾上小学的经验决然不同。从前的小学,好像是符合理论说的,官大嘴巴大,只有当领导的,才会被学校邀请去学校演讲,而且是那种一开讲,底下学生就晕倒好几个的那种。 
  能被学校邀请去跟小孩介绍我的公司爱立信的工作,是无上光荣的事。虽然我不敢跟公司邀功请赏,但是,还是扎扎实实紧张了好几天。虽然自己老是认为在面对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型演讲早已驾轻就熟干过很多回,而且在国外培训过包含演讲技巧,参加过卡耐基的培训,还是公司第一名结业领了奖品的。此外,还接受过专业的发言人培训,作过公司发言人呢,但想到自己还从来没有对一群小孩讲过话,真是有些紧张。 
  我问了杰克所有别人老爸老妈的实际经验,自己也编了自认简单扼要孩子看得懂、听得懂的内容,还照卡耐基培训教科书说的做了好几轮Rehersal复习,准备了笑话数则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全部准备都不如杰克最后提醒的重要——记得多带点糖果! 
  演讲的当天格外轻松。原因是,每班就十五个学生左右。所以,感觉上比较像是在跟一群孩子讲故事,而不是演讲。讲故事,那太容易了,不是吗?反正在家已经做过N回了。等到杰克回家后,我急急忙忙问他,效果如何?他说还好,然后开始很细节地告诉我谁吃了三颗糖,谁吃了两颗,但口袋藏了两颗之类的观察。真细微啊,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对了!他们喜欢你的手机,觉得挺酷的。大家希望你能教他们玩手机游戏。杰克又补充几句。 
  恩尼对老爸也算蛮崇拜的。他去年生日的时候,我送给他一只手机加上“动感地带”的卡,作为他的小学毕业礼物。他特别感动。他们兄弟最喜欢周杰伦,周杰伦帮“动感地带”做广告,他自然也喜欢有周杰伦的东西。杰克简直是又嫉妒又羡慕。有一次周杰伦在北京,朋友帮我要他的签名照,还特别加上“送给恩尼和杰克(Ernie & Jack)”。结果周杰伦不晓得是英文不好,还是没注意,不小心把Jack写成Lack。杰克非常不爽,差点推翻我们去年在上海看周杰伦现场演唱会的计划。 
  恩尼每周六都要去市区上长笛课,他一定会带着他的手机。学校六年级开始的舞会,他也必定带着手机。其实为应急往家里打电话是借口,真正目的是为了玩手机游戏。后来,他们看到我新手机里有更多更棒的游戏之后,就开始借故跟我借手机。 
  工作上认识的很多朋友是手机游戏开发商。有一阵子,一个由日本、韩国及国内的手机游戏开发商朋友合作投资的手机游戏公司想找人试玩他们的游戏,我告诉他们,我可以介绍朋友让他们兄弟做“游戏顾问”,帮忙看看游戏好不好玩,少年儿童会不会喜欢。 
  没想到这个“游戏顾问”的想法如此诱惑,他们高兴了好几个月,天天问我有没有戏。除此之外,他们还到学校去炫耀一番,有很多他们的朋友也想“巴结”他们俩,看看有没有临时“玩游戏工”可干。我在他们那群朋友圈子,简直红得发紫。 
  其实,这个想法完全是从Tom Hank的电影Big来的。这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也是我介绍给他们兄弟看的。故事中男主角汤姆汉克一夜之间由小孩变成大人,马上得面对大人世界的现实。在他变回原来的小孩之前,找到一个测试游戏和玩具的工作,然后由于懂得小孩心理,而变成公司最成功的主管。那一部电影,是我们用来讨论成人与小孩的两个世界的差别的最佳电影。 
  后来事情不了了之。前阵子,他们在玩“游戏王”决斗,我说我见过游戏王卡的发行公司Konami的头,下次碰面时,可以帮他们问问为什么没有发行超级“大邪神”这一张卡,或什么时候会发行。他们兄弟俩对望一眼后,没给我一眼就用英文说了一句:是吗? 
  我知道我得让他们了解,“游戏顾问”的事不是黄了,老爸并没骗他们,只是时候未到,不是不报。但是,另外的一个教训是,千万不要跟孩子说谎或仅仅只是承诺任何暂时做不了的事。原本是好意的提议,现在变成老爸的信誉问题了,真糗!   
  感恩的心   
  永远记住帮助过你的人 
  这是关于一个毕业典礼与睡衣舞会的故事。毕业典礼是指我的毕业典礼,睡衣晚会也是指我们北大EMBA同学的睡衣晚会。恩尼、杰克和妈妈都只是来观礼和陪我的客人。 
  说来惭愧,到了四十岁之后,年纪一大把了,才又开始念书。其实继续念书深造的想法 
  从刚开始做事几年就已经有这念头了。那个时候在所处的IT行业里,正是最好的年头。所有的IT公司都赚钱,也特别重视员工培训,所以才会有像我们这样的菜鸟,在第一年刚从学校进公司就已经在国外参加过许多专业课程。 
  记得刚出国时参加的第一个培训,就在五星级的酒店住了三个月。从学校离开的时候,连西装都不会穿,头发也不会整理,外国同事只要看我的头发,就知道前一天晚上,我是头往哪边睡。 
  几年下来,我们这批幸运儿,前前后后也参加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和技能培训。但是,自己一直没有忘记学院教育,总希望有一天能回校园充充电。工作忙,家庭压力,都是自己的借口。 
  直到2001年在香港做事,好朋友兼同事戴安娜邀请我去参加她的Kellog EMBA的毕业典礼。戴安娜的家人都在加拿大,她辛苦了两年,北京、香港来回跑,终于如愿以偿。工作之外,完成她的学业。所以我和另一位香港同事就客串她的家人,坐在观众席分享她的喜悦和骄傲。 
  几天后,以前的一个老同事来找我帮他写推荐信,说他准备报考北大的EMBA。我写完之后,那天晚上发觉自己已奄奄一息的读书念头,又被煽风点火、加油添柴地重新燃起。就这样,报了名,考了试,就成为北大EMBA班的第一个台湾同胞。 
  读书这件事老婆帮了很多忙,跟恩尼和杰克做了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这是老爸的心愿。起先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我年纪都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念书。我告诉他们,读书是常态,是一辈子的事,未来的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心理准备和具体行动。虽然,我每年还是看很多书,参加很多研讨会,但学院教育能提供的,比临时性的研讨会多太多东西了。 
  还好恩尼和杰克能体谅老爸的情形。除了工作、出差,现在还有读书这档事情来和他们抢老爸有限的时间。 
  我在北大EMBA的同学们都是卧虎藏龙。不管是私企的企业家,外企的高级白领或公务人员,都是精英,都是将来为国家、社会贡献的中坚力量。他们大部分人都跟我想法一样。在工作多年之后,想要给自己充充电,然后重新出发,自我追求和挑战新的高度。另外,他们也和我一样,都已有家庭,有心爱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生活挑战,怎样寻求更有效的时间利用,在家庭、事业和学习上更加平衡。 
  西方人常说男人聚在一起的话题是先从女人开始,政治做结束。女人的话题容易凝聚焦点和兴趣,政治结束让大家谈不下去,吵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也算有道理。而北大EMBA的同学们,和西方人不同,课业是开胃菜,事业是主菜,而孩子的话题则是甜点,一想到就甜蜜且温馨。同学间课还没上几堂,很多生意机会就已经在酝酿了。 
  恩尼和杰克非常关心老爸的学习,他们经常问我在学校上课的事,和同学间互动的事。我告诉他们我们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有免费的早餐和点心,他们既羡慕又嫉妒。 
  毕业典礼是在2003年年底。说来惭愧,我因为在入学的第一周开第一次班会的时候,不小心去上厕所(因为年纪大了……),回来后竟然发现自己黄袍加身,变成班干部。算是学校和同学们特别厚爱台湾同胞。学习期间,因为能力有限,帮班上做的事太少,自己心虚,就自动自发,主动组织毕业晚会的筹备。为了晚会能更加成功,我把老婆、恩尼和杰克都找来北京助阵。 
  毕业晚会的主调是感恩。感谢师长的教诲,感谢同学的互相帮助,感谢家人的支持。所以家人也是我们邀请的主要对象。为了让气氛更加轻松,有人建议“坦诚相见”,我们觉得不妥,就变成睡衣晚会。大家穿睡衣,结束后直接各自回家,上床睡觉。晚会在班上同学自己企业的酒店办的。我们一群人穿着睡衣,把酒店其他客人吓了一跳。他们一定想怎么快变成上海的街坊了,那么多人穿睡衣出来逛。 
  有一回妈妈(老婆)、恩尼和杰克到北京来探亲。正好有机会让他们见见班上的同学。原本我的用意是让儿子们见见大陆的中坚精英分子,哪知道儿子问我,为什么我的同学看起来都像是坏人。怎么会呢?我说,他们全都是成功人士,都是好人。从儿子的问题才知道原因。那为什么他们吃饭的时候噪音巨大,还要强迫人家喝酒?原来是被我们同学相互劝酒的杀气给误解了。 
  但睡衣晚会当天氛围就平和多了。不但没有喝酒的狠劲,因为有家人的参与,平常商场上的面具都自动拿掉了。再加上穿着睡衣,商场上的杀手全都自动缴械,变成一群乖乖的小绵羊。不只同学们,连老师们都一视同仁,换上睡衣,一起作怪。 
  晚会到了半夜才结束。已过儿子们平常的睡觉时间,但恩尼和杰克还是非常兴奋。我问他们是否玩得开心。在杰克开始滔滔江水之前,我赶快问他们哪三件事情是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恩尼说是晚会结束前的最后决战。那天,结束时,全部的人用罐装的喷气彩条,互相追杀、射击。嗯,好玩。接着杰克说是我们上台玩的“包扎木乃伊”。我活活地被他们兄弟用卫生纸包扎成木乃伊,牺牲我的形象,当然好玩。最后我以为他们会说是我和老婆在台上又唱又跳的闽南语歌曲,显然我和他们有代沟,他们认为是有人身上穿着睡衣,但脚下却穿着闪闪发光的黑皮鞋。 
  这个观察让我回忆起陈年往事。记得刚在外企工作那段“人不轻狂枉少年”的前几年,总是糗事不断。有一次我们到悉尼参加培训,利用时间到著名的天体海滩邦戴(Bondi)去“朝圣”。邦戴是许多精彩美女泳装图片的来源。我们当中有人没带休闲服,就穿着短裤、T恤衫、脚穿白袜子、黑头皮鞋,漫步在海边还故作潇洒状。结果,他果然赢得最佳人缘奖;因为所有的邦戴海滩的人不管是正在作日光浴或是在游泳戏水的,全部都向我们当中的这位仁兄行注目礼,还露齿微笑。 
  下面是我在晚会当天有感而发写在我日记上的感想。我真的发自内心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陪我度过这两年的再学习。 
  感恩的心 
  我怀着对家人感恩的心 
  当我回到上海,还有一个和我抢棉被、随时提醒我写一本书的妻子,因为那表示她还是在乎我的…… 
  当我回到上海,家里还有待修整的花园草地和待清理的水池,那表示我还有个家…… 
  当我回到上海,有只想看BRAIN…POP,玩游戏机而不做功课的恩尼和杰克,因为那表示至少他们是乖乖在家而不是想流连在外让我担心…… 
  我怀着对同学感恩的心 
  感谢学习期间小组作业从不参加的同学,让我有机会能加强汉语拼音的打字练习(才能把这本书写下来)…… 
  当我在北京上海两地跑,收到巨量的电子邮件和看不完的短信段子,因为那表示我至少还有许多同学,朋友还会想到我,关心我…… 
  虽然不断收到同学抱怨的电话,抱怨我晚上不出来活动,那表示我还有许多真诚相待、肯说真话的好朋友…… 
  我怀着对学院及老师感恩的心 
  当班老师不断催交班费、通知活动,那表示我还活着,我对北大EMBA还是有价值和贡献的…… 
  感谢学院聘请过有搬运工和卖保险经验的外教,让我深刻体验“男儿当自强,有为者欲若是”的道理…… 
  感谢学院在我们毕业后把学费涨到24万,让我们的文凭从毕业那天起立刻增值了5万元…… 
  (写于2004年3月2日;北京上海MU5102航班上。因为是早上航班,所以有免费早餐。)   
  想要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在我结婚之前到婚后自己有小孩这段时间,坦白说我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任何一个小孩子。我想关键应该是自己心目中仍然认为自己就是孩子。哪里会有孩子喜欢另一个孩子的?结婚前后,太太最担心的事就是我根本没有一点爱孩子的样子,至少连装都不愿意装,将来怎么可能会想要照顾自己的孩子。 
  但是,生命就是这么奇妙。一个从来不看孩子一眼,从来对孩子没有兴趣的大男孩,可 
  以在一夜之间变成大男人。我就是在恩尼出生的那一刻,从护士手上把恩尼接过来抱在自己手上的那一刻开始,我突然就变成一个大男人了。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有人说,男人想要生一个男孩的最大动机是因为已经遗忘了所有小时候的回忆。抚养小孩子,正好可以让自己重温旧梦,再做一次小男孩,把遗忘的回忆找回来。我不觉得我是在这样的动机之下,和自己的孩子们建立起内心的联系的。虽然,我早已忘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时回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