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爸爸的私房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忙爸爸的私房故事-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漫画出租生意   
  商业模式教育可以早些开始 
  和所有小孩一样,我们家的两个小孩一直很喜欢看漫画书和动画片。从适合小孩的史努比(Snoopy)、爱吃比萨饼的加菲猫,到较适合成年办公族看的呆伯特(Dilbert),甚至到互联网上的科学动画网站Brain…Pop等什么都看,涉猎极广。 
  有一阵子,小儿子杰克特别崇拜能画漫画的人。他们学校每学期都会从国外找些有名气的儿童作家到上海来,与崇拜的小读者们见面。这是学校鼓励学生多阅读的一部分活动之一。而通常小孩们都会拿着这个作家的书去找作家要签名。有的时候作家本人也正是漫画高手,除了签下看不太清楚的一团英文字之外,还偶尔露两手,画上一个恐龙、鳄鱼或喷火龙的图案在他们签名的旁边,这一来,简直让小孩们更加崇拜得不行。 
  有段时间他们两兄弟都在画漫画。恩尼和杰克回家后,自己都会拿些旧的纸头画了起来。他们设计了很多想象的角色。他们最早的作品之一,是一只拟人化的机器蚯蚓的故事。和典型的四格漫画不同,他们的作品受较多加菲猫作者Jim Davis的影响,有一些冷幽默,画工则很一般。 
  和他们一块看漫画是件很爽的事。尤其是在冬天的大白天,有着和煦阳光的日子。我们会一起躺在一楼,最近花园水池边客房的大片落地玻璃边,一边享受阳光照进玻璃的温暖,一边看漫画,然后偷偷地乐。 
  看孩子画的漫画也是了解他们的一种好办法。他们的心情和他们在当时最关心的事,都能在漫画里看出来。我们家一般不会强迫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画漫画也是一种创意的练习,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做。我们只有事先约定了关于画漫画的游戏规则,譬如只能用用过的纸张的背面,以免浪费,不影响功课与学习的前提,才能画漫画等。我记得有一回在重庆出差的时候看到报纸登过一个小学生画漫画的新闻。内容是说一群孩子在学校教室里画漫画,被几个同学举报说他们画了漫画,还出了册子。结果是老师把这些学生喊到升旗台去跟所有同学认错。这个新闻令我难过的原因有几个。首先老师为什么不问清楚,就处罚。其次,画个漫画如果没有被表扬,至少也不该被处罚。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欧洲,老师会先征求原画者同意后,把这些作品欣赏一番,然后是赞美加上鼓励。我也不懂为什么画漫画有什么错误。 
  杰克设计的漫画对白通常挺逗的,画的一般,反正看得懂。有一次,他们把画了几天的漫画半强迫半请求地卖给了我,然后帮他们自己换来两支冰棍。那天老婆知道了巨怒,要我“教训”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乱吃东西还没有规矩。我自己倒觉得孩子能自力更生,并非什么坏事。并且,有这样的点子其实并不错,靠自己的智慧换来冰棍,不偷不抢,不哭不闹,就算没有奖励,也不该受罪挨骂。只是我觉得还有一些事情可以教育他们。所以,就找了杰克和恩尼来谈话。 
  平常,我和老婆在教育小孩上,总是互唱黑脸白脸;或老外说的“坏警察好警察”。那天原本该唱黑脸的,结果唱成白脸。因为自己也算是“共犯”,也应该要负责,所以谈话自然就走到我比较在行的商业话题。 
  我告诉他们,Jim Davis一年到头靠画漫画,就能让日子过得特别滋润。其实每天他也就画少数几个个别画组成的故事。而他们自己费了三天画的机器蚯蚓Slobslug却只能换来两支冰棍,差异是不是天壤之别。但差异除了名气之外,其实还有营运模式的不同。 
  Jim Davis其实是在卖“让人家看他漫画的权利”,他才能让全世界喜欢他的人都能看到,他也乐得轻松,只要少而精的作品。有时候自己总在琢磨训话和父子聊天的界限在哪。知道不可能把市场营销的东西倒给他们,至少希望他们能听进去一些。之后我们聊点别的,我也不知道他们兄弟听进去了没有。 
  过了几个月就是暑假,我们全家再度回去台湾休假。回到高雄后才知道他们还带了在上海辛苦画的几幅漫画。之后用不了两天,就想要搞定爷爷、奶奶、三姑姑、小虎哥、表嫂、姑婆;几乎推销给每个在家里出现的活人。差点连不懂中文的印尼佣人都被列入被搞定的名单,被邀请参加了他们“payperview”的计划。看来他们是真正地了解我之前说的话了。 
  这一回,漫画经营模式,从卖断变成限时阅读出租了。但Slobslug和它的朋友全用英语对话,台湾的家人不知道是不是看得懂。反正接下来几天,天天看着杰克,早上咬着他最喜欢吃的、包着绿色海苔的寿司饭团;而恩尼也在享受丰收的果实,天天吃着他从便利店买来的三明治。 
  从冰棍到寿司饭团和三明治,这进步倒是很快。但是我同时也开始担心,他们是否真学进了些商业概念,而不是变成那些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老鼠会、传销会,那些只打自己家人亲戚主意卖东西的那种人。我的担心大概维持了几个月吧,小孩兴趣变化大,漫画就像时尚流行般,随着时间而过,恐怕得一大段时间流行才会又回头吧。机器蚯蚓Slobslug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再也不用担心是否会被卖掉,被换成冰棍、寿司饭团或三明治了。   
  股神自助餐先生   
  股票知识入门十几年来我自己一直是个股票族,在美国股市缴了不少学费。当初进纳斯达克是想藉此逼自己对高科技产业下苦功,了解所处产业,当然自认在行业的朋友不少,可以有机会赚钱。到最后也的确逼自己从分析师和竞争者那里了解了更多自己工作过的公司和所处的产业。 
  因此,习惯使然,不管在家还是出差,我总是习惯上网看盘做功课。而儿子们老早就注意到我的举动。他们很好奇,有几次也问我一些关于股票的问题。我和老婆商量,该不该让他们知道和接触些股票市场的常识。分寸与界限该划在哪里,而不会揠苗助长,以至还没长大就已满身铜臭味。 
  后来,我们还是决定应该可以适当地让他们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毕竟,这些是与他们将来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何况,股神巴菲特不是也在七岁大时候就已经开始看他父亲的股票书籍,十一岁就已经买了第一只股票了吗? 
  现在有很多的投资公司提供祖父母和父母所谓的“儿童股票”或“儿童基金”,大环境鼓励儿童尽早了解股票投资。孩子们还可以订阅儿童版的金融报纸,内容是深入浅出的教育性的解说,用游戏来代替复杂的公式说明等等。有一家小报社还举办过儿童股票竞赛,让参赛的小朋友每个人选择五只股票,看一段时间之后谁的投资效率最好,谁就赢得优胜奖学金。 
  主意即定,我们就决定了三个阶段的教育步骤。先从人物说起,再讲些简单常识,最后让他们自己各挑一只股票作练习。我们在晚餐的时候先跟他们介绍股神巴菲特。我还把书备好,让他们知道这个资本主义的英雄长什么样,他曾经有些什么丰功伟绩。 
  “巴菲特?”你是说“Buffet?”“竟然有人的姓名叫自助餐?”他们两人先是哄堂大笑,两个小孩竟然为了姓名逗乐了一阵子而影响我的教学。我们没想到一出师就遭遇困难。我告诉他们,不是自助餐,是巴菲特,巴菲特先生的名字最后有两个T,而自助餐只有一个T。后来,赶紧转移话题。我想到玩游戏竞猜的方法,就问他们像巴菲特先生,这样的有钱人会开什么样的车?他的柏克夏哈萨威公司(Berkshire Hauhaway Co)股票一股值多少钱?他会捐多少钱在慈善事业上?一阵子后才逐渐稳住局面。我们其实用意是让他们知道:有钱是需要运用聪明才智和大量时间的,赚钱不是罪恶可以从小就准备做有钱人做有钱人,并不表示生活会受影响。其实生活也可以很简单,不复杂有钱的人其实可以选择发挥更大更多的正面影响力来帮助这个社会除此之外,我还带他们上网,去看看我自己在所罗门美邦的股票记录里的柏克夏哈萨威公司B股的当天股价,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每股三千一百多美元的天价。这是两年前在股票低潮时买的,只想感觉一下像股神的公司会是什么走向,没想到还是意外收获,从两千多涨到三千多。我也把杂志上前阵子巴菲特先生的讲话给他们看。巴菲特先生是个非常保守的投资人,他说他最大的风险是吃到在超级市场买到的过期奶酪片,而不是风险过高的股票。连当股神都得这么幽默。 
  接下来的步骤二是介绍股票常识。这非常不容易。因为我们既不是儿童教育专家,只好现学现卖,看了很多国外介绍儿童财经的网站和大量的信息。我们自己总结五个重要的原则介绍给恩尼和杰克。 
  先搞清楚储蓄和投资的区别风险和回报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概念买的是公司,而不是买股票价钱的合理性首先,储蓄是指存钱来买他们喜欢的游戏卡、玩具之类的短期计划,这叫储蓄。投资是指十年后,等他们拿驾驶本之后,同样的钱有机会买宝马车,这是投资。而买公司将来的获利能力升降,叫投资;买股票未来涨不涨叫投机。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去教他们那些连我们自己都生涩的计算净现值的复杂公式,或图形分析,我们只能从最简单的概念入门,先让他们感兴趣,才有机会让他们自己将来去深入研究。 
  反正我们说了半天,效果如何也不知道。如同国外专家建议的,接下来我们只有让他们利用实际的演练来达到教育目标了。所以,我们要恩尼和杰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自己挑选一家他们认为最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标地股票。恩尼挑的是代号PIXR的高科技公司,而杰克挑的是传统产业股,代号HSY的公司。 
  当然,我得跟他们解释三个或四个英文字母代号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或纳斯达克交易所的意义。我也介绍几个常用的热门股票网站让他们认识和使用。从此以后,他们之间的竞争就开始了。下一章是这个竞争的故事内容。   
  “寻找二毛”与好时巧克力   
  投资眼光尽早培养 
  与恩尼和杰克聊过股票概念,聊过伟大的股神“自助餐先生”之后,在我们计划的第三步骤里,计划要他们兄弟学习伟大的股神巴菲特先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体会。巴菲特先生觉得每个男人都要刮胡子,而且要刮一辈子,加上刮胡刀的技术投入不算大,所以是值得投资的对象。所以,巴菲特先生买进了九千六百万股的吉利刮胡刀的股票。同样的道理,他的 
  公司也持有了约两亿股的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听完我的故事之后,最后我要他们兄弟每人挑一只他们最看好的公司的股票,然后像刮胡刀或可乐的故事一样,告诉我他们挑选的原因和理由。为了增加乐趣,我真的在我的账户里为他们买他们挑选的股票。比赛到年底,根据结果,提供奖品给他们。 
  所以,“寻找二毛”与好时巧克力,原本分别是两件互不交集的子集合,却因此而碰到一块了。 
  恩尼的选择灵感来自于一部电影。2003年里,最红火的一部儿童电影,有可能就是迪斯尼与PIXAR公司合作的动画片Finding Nemo。那年圣诞节,我们全家再次去日本旅游的时候,大阪的海洋生物馆,正好四处张贴着迪斯尼巨大而又红白相间的小丑鱼广告。日本人把主角小丑鱼Nemo的日文名字音译成二毛。所以“寻找二毛”就代替了我们原本称呼这部小丑鱼父亲千里寻子的伟大电影的名字。这部影片,恩尼和杰克看过N遍。从电影院的大银幕到家里的光盘。通常他们处理他们喜欢的片子的方式,就是一直看,直到恩尼可以把这部片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英文对话、语调和表情准确无误地跟着演一遍。 
  因此,PIXAR公司就成了恩尼首先挑选的公司。恩尼认为没有别家公司会比PIXAR还酷。他爱死PIXAR出产的所有动画片了。家里到现在还有一堆“玩具总动员”里担任主角的玩具。有一年他的万圣节化装游行的打扮,就是牛仔安迪。他在游行的时候,还一边学着牛仔安迪的德州口音,学得惟妙惟肖。 
  而杰克注意到的是美国老牌的好时(Hersey)糖果公司。这家老牌子的上市公司,事实上已经不知不觉在我们身边存在很久。我在十几年前的密歇根商学院的市场学学习时还做过这家公司的个案研究。最近的好时公司,更是出了很多新的产品。在美国属于很稳健、每年派发现金股利的蓝筹公司。 
  杰克选择这家公司,原先我还一直以为是因为和我们2004年春节到马来西亚的那次快乐儿童周的旅游有关,后来才发现事有蹊跷。那一次的快乐儿童周,我们休假之后,在吉隆坡的机场等候凌晨起飞回上海的直航飞机。三个一块儿结伴同行的家庭,六个父母和六个小孩累得坐在咖啡厅里一边打磕睡,一边聊天。 
  杰克精神不错,起码他还能四处东逛西逛,说不定又是在寻找他喜欢的下一个礼物。然而五分钟以后,他如发现宝藏似的,从免税商品店用百米冲刺的速度直接冲回咖啡厅,要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帮他买一种巧克力。这在杰克来说的确是很不寻常的事。一般而言,他只会绕圈子“建议”,很少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他要什么。譬如,他去邻居家里,会站在冰箱前暗示。如果主人还没意会到,他就换另外的方式再暗示一次。例如问:“阿姨,你们家有什么饮料啊?”或“平常你们家都喝什么啊?”“为什么你们家这么热啊?” 
  所以,我相信这种巧克力肯定有特色,才值得他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我拿起巧克力时,杰克还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解释,说他们学校的小朋友超爱吃这种巧克力什么的。我打开一片,分给他们两兄弟,自己也塞了一块在嘴里。这是一种新的口味,里面有着饼干的脆加上奶油的香甜,原本想走过去请另外四个小朋友吃的,走了一半,我就后悔了。然后像吃了电视动画片里“中华一番小当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