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七二識:第七執八識以為我,第六執五陰、六塵以為實有,種種虛妄分別;以妄熏
故,即成六、七二識之分別事識。
自若覆彼真識至是名相滅,言諸識相生住滅之滅了,所謂生死了脫也。因三界

有漏虛妄諸法悉皆滅了,相生住滅即滅。以此虛妄能覆四智相應淨心,故曰覆彼真
識。第八異熟識滅,則所依之有漏五根及所發之有漏五識,立隨之而滅,即玄奘法
師所謂『金剛道後異熟空』一一業報永空矣。故菩薩以無漏業為增上緣,猶住業報
。六、七二識在因中轉,前五及八則果上轉;因前五所依之根,須與第八同轉,故
曰一切根識皆滅也。自相續滅者以下,明流注生住滅之滅了。此中有二:一、即虛
妄流注生滅,二、係自真流注生滅。相續生住滅之所依因及所從緣滅,則相續滅,
蓋諸識流注中有一分可以斷除者。因於無始分別妄想熏習為因,故為種現相續,此
因既滅則其相續即斷。緣者、以自心中所緣境界,不了達是自心所現,故能為能取
、所取識相續之起緣;至澈底曉了唯識所變而不執著,則妄想取之境界緣滅,而相
續生滅之染識永斷除矣。以上,明流注生滅及相生滅,可以明解脫之大要。
庚四  辨識之不滅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知是。大慧!若泥團、微塵

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如是,
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
實不滅。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識滅者,藏識則滅。大慧!
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先以喻顯,以微塵喻現量真識及藏識,泥團喻分別事識及轉識。非異非不異者
,團外無塵,塵外無團,以無別體故,故非異;若言同者,則泥團滅時微塵亦滅,
而微塵仍在,故非不異。此明轉識與藏識異者,轉識應非從藏識生,藏識應不受轉
識熏,則藏識不為諸識染淨拢仓颍坪文軓挠新┺D為無漏?若非異者,轉識滅
則藏識亦應滅,然諸無心位六轉識雖滅而藏識實不滅。譬如人睡無夢,六識均已滅
而八識仍在,不然、則是人將死去,云何能醒?是故前六識皆從藏識中之種子而生
,醒後又復原狀。統上所說,可見諸轉識滅而藏識不滅,亦可見諸有漏識滅,而離
虛妄自證真相識不滅也。此以微塵泥團喻顯如是,而金莊嚴具亦復如是,可意會矣

。自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下,簡外道之非:言有漏識滅時與四智相應之清淨識並
不滅。唯無明有漏之業報識相滅耳。修仙學定之外道等不達此義,以為人死之後,
諸識及諸識種悉皆斷滅,而不知有一分清淨真識,雖至成佛永不斷滅。若此念不簡
除,即墮於外道斷見之戲論矣。
庚五  破外道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滅者,無始
流注應斷。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大慧!彼因者
,說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微塵。復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謂:集
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復次、
大慧!有七種第一義,所謂: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界,超二見境界,超子
地境界,如來自到境界。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
心。以性自性促一義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拢垩廴胱怨蚕嘟

立,如所建立不與外道論惡見共。大慧!云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
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此文又分四,初出外計,斥外道之妄計。蓋流注生滅一一無始來虛妄習氣一一
有一分到菩薩地漸能伏滅,到佛果位究竟圓斷。而此虛妄離盡之時,其一分無始來
相續不斷、盡未來際、無有窮盡之四智相應真識相,亦即自證清淨心。外道不明,
妄計取執自心所緣境界之虛妄流注生滅識滅時,一切流注生滅都滅。而不知若如外
計執都滅者,則從無始際種現相生、流注無盡之真相識斷滅,則一切心性悉皆斷滅
無存矣。復次、外道又計在流注識之外,另有常住因。意謂眼識乃至諸識各皆具有
之流注生滅識,另有能生之因,並非種現相續。眼識等在阿賴耶中自類種子,托色
塵境界及光明等緣和合而生,在此親因眾緣之外,另以為有造作諸法之常住果因,
而計種現相生、流注相續之識皆可斷滅。如外道中有說勝妙者,亦曰勝性,印度所
謂數論:彼等妄計在世界萬物未有以前,有此勝性為能造者,此造作者為能生因,

是常住不變,在眾緣相生一切之外,能生諸識及身心世界者;若萬物諸識斷滅,則
仍為勝性,而一切心法皆斷滅。又有計士夫即神我為造作者,印度所謂勝論。又有
計大自在天為造一切眾生者,眾生若滅惟自在天存在。又有計時節者,謂一切萬物
皆由時節造作,及時而生,時過則流注諸識都滅。又有計四大微塵為造作者,如現
世所謂原子電子論者。又有計方位為造作者。種種外道、皆是計於諸識流注生滅之
外,另有異勝之因,能生起而常存。應知佛法所明一切善染迷悟能生種子,無始來 
都藏在阿賴耶中,從無始際展轉傳來從未斷絕,名曰無始流注。學佛法者,不了達
此無始流注,以為阿賴耶有始生之時,或阿賴耶未生之前有真如如來藏,計為從無
而有,有已還無,亦與外道所計無異。故在諸識種現生滅外,另執一異因是常、能
生,實為無明生死之張本也。
次、對上種種外計,繼顯內法。在有七種性自性句上,魏譯加外道二字,唐譯
、今本則無。古裕Ф嘁源似叻N性自性屬之於外道,然以下段文義合觀,反覆推覈,

此性自性實佛法所建立。七性自性與七第一義境,在安立世諦上假設曰性自性,在
非安立勝義諦上離言自證曰第一義境界。佛說法度生,皆依此二諦:依世諦一一亦
曰俗諦一一而假設安立;依勝義諦一一亦曰第一義諦一一示世間語言思量所不能到
之自證境界。性自性即自性,與言三自性之義同。自性、即法爾如是、本來如是義
。第一、集自性,明一切法法爾如是,皆仗因托緣和集而生也。二、性自性,明一
切法緣生無性,而無性所顯之平等真如性,常遍如是法爾如是也。三、相自性,一
一法各由一親因集合眾緣而起,故法爾各有其差別相也。四、大種自性,謂堅、煖
、濕、動,法爾為根塵等色法生起之共同親增上緣也。五、因自性,明一切眾生法
爾皆具成佛之因性、或出世之因性也。六、緣自性,上說之因,法爾須待緣顯,如
親近善知識,聞法修行,則二轉依果可成也。七、成自性,證出世真解脫及成無上
菩提,一得永得,乃謂之成,凡果終壞,都不名成。有無漏出世因及具足無漏出世
緣,則法爾得成無漏二轉依果也。諸佛言說施設所建立法,不出此七種自性也。前

三通一切法,第四專指色法,五、六、從凡至拢蚩V,七、專指二轉依果。外道所
計摺斗鸱ǎ绲谝环N明集自性,外道不信一切皆因緣和集生,以為別由一不從因
生之常因而生,若所計自在等;殊不知能生因亦因緣和合生。如世界為微塵和合成
,世界壞為眾微,雖賸一微塵仍是因緣和合成,故曰『一微空故眾微空,眾微空故
一微空』也。復次、第一義者,即無分別智所行之境界,非可施設安立,非語言思
量所能及。一、心境界,一切法親能生因種悉皆在心一一即阿賴耶一一,心為一切
法和集起之親勝因。佛之離言智證此時,在非安立諦曰第一義心境界,在安立諦即
名集自性也。二、慧境界,即無分別慧根本智所行諸法離言自性真如,對前所安立
即性自性也。三、智境界,即後得智了達諸法差別相皆如其量,故對前所安立即相
自性也。四、見境界一一見者、二見,亦曰邊見一一由佛智慧照了凡夫、外道、二
乘之有無、斷常、空色等見,所照雖通拢玻环欠鹬遣荒芫烤拐樟恕>湍苷罩敲
第一義。對前所安立即大種自性也。以凡外不了達四大唯心,故起有無、斷常等見

。五、超二見境界,了達人法二無我故,通達平等真如得無分別正智,畢竟超脫增
損、有無邊見。此在台宗,名曰了因佛性,般若超脫二見成出世間正見為成佛因,
對前所安立即因自性也。六、超子地境界,超子地即超佛子地。菩薩皆曰佛子,到
第十地入灌頂位而紹佛業,曰超子地。具足所修六度萬行,入微塵數佛剎,聞一切
法,如空含雲,無漏勝緣悉皆圓滿,對前所安立即緣自性也。七、如來自到境界,
無上菩提,果位圓滿,自覺離言拢牵降谝涣x心境界之究竟,對前所安立即性自
性也。依七種第一義境界,對照施設七種自性,乃如來之如證而說。依七種自性而
悟七種第一義境界,是佛子之如說而證。此七種假說安立之自性,及七種離言自證
之第一義,皆斥外而顯內也。
以下、說離惡見。說此義之先,統結前答自性第一義心,皆三世諸佛所依之建
立種種度門自悟悟他者。依第一義自證拢蔷辰纾诉_諸法皆空無自性,然空即非
空,不與外道斷見共。依方便化他建立種種法,然有亦非有,不與外道常見共。如

來者,親證真如而來,如前諸佛而來。應供者,應受天人三乘之供。等正覺;亦曰
正遍知,佛智無不照了。世間出世間者,化他之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出世間上上法,自證之最上乘、佛乘。拢垩壅撸鹬娨病
以下、結說外道惡見共而破斥之。夫一切法一切境界,皆是自心分別所現。妄
想執著之外道,不了達唯心無性,處處執著,於心量之外別計實有實無。以不明所
說自性即無性故,執有作有見論;以不明無性之性為第一義故,執無作無見論;而
此邪見所共之論,皆由不通諸法分齊皆自心分別而起也。
庚六  判迷悟
辛一  總說
『復次、大慧!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
』。
此總說一節,文義倒裝奧晦,當依唐譯曰:『我今當說: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現

,則滅妄想三有苦及無知愛業緣』,較無明順。了達唯心,妄想不起,三界生死之
苦及無明、愛、業緣之集,即寂滅矣。無知及愛,即十二因緣之無明及愛、取之三 
支,為發業潤生之關頭。業指行、有二支。惑、業空,故生死了也。
辛二  別判
『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生
住,或言生已滅。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
、若諦。破壞斷滅論。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缾
不作缾事,亦如焦種不作芽事。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
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龜應生毛
,沙應出油,汝宗則壞,摺疀Q定義!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
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從
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噬

,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大慧!若復諸餘沙門、婆羅門,見離自性,浮雲、火輪、犍闥婆城,無生,幻
、燄、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
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於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
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
巧方便,無開發方便。大慧!彼於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緣,遠離內外境界
,心外無所見,次第隨入無相處,次第隨入從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別觀
察,當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密,捨離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
三摩提,隨入如來身,隨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等入一切佛剎
,外道入處離心意意識,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
先明迷之失。沙門為出家修行人,並不專屬佛之弟子。婆羅門譯淨裔,亦曰淨
行,亦內外道在家修行人之通稱。欲令者,妄計意。無種有種者,種種計無計有;

此處種字,不作種子解。先執諸法以為實有,於諸法外計有異因所生,復於因中計
有果無果也。如印度外道數論等,皆計因中有果,而小乘有部計三世恆有,在未生
前即計有也。次如印度外道勝論等計因中無果,而小乘空部計無明托空而起,皆此
所破。因果現及事時住者,言計因中有果之外道等,於因果外顯諸事物為能生因,
依時而住三世恆有。如提婆菩薩百論所破外道,計因中未起時現已有果,譬飲食至
消化變糞,言因中有果,則未食前已有糞。緣陰界入生住者,言三世恆有之五陰、
十八界、十二入,依托現緣而生而住,則為現在;然體本有,但現相用,相用當下
即滅,滅仍有體。或言生已滅者,或言陰、界、入等生已即滅。此皆印度小乘、外
道所計。自彼若相續句下,即施以破斥。相續者,言因果相續。事者、言有作用。
有者、言三界諸有。涅槃者、言出世間無漏果。道者、言修出世之因。業者、有漏
業。果者、所證之果。諦者、言苦、集、滅、道四諦。以上諸法,以外道計異因中
有果故,悉被壞滅。何以故?其異因及異因中果,現前不可得故,亦無本始可尋見
 
故,故云非分。破瓶。焦種二喻,一壞作瓶之果,一缺作芽之因。前者明無果即不
成因,後者顯無因決不成果,此正喻外道妄計之因果悉斷滅也。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