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戊三  常聲如幻門
                 己一  問答常聲
                   庚一  問
                   庚二  答
                 己二  問答如幻
                   庚一  第一問答
                   庚二  第二問答
                   庚三  第三問答
                   庚四  第四問答
                 己三  辨名句文
                 己四  辨止記論
                   庚一  長行
                   庚二  重頌
               戊四  四果差別門
                 己一  請許
                 己二  解說
                   庚一  正答四果
                     辛一  長行
                       壬一  別明四果
                       壬二  結明唯心
                     辛二  重頌
                   庚二  別明二覺
                   庚三  四大造色
                   庚四  五陰性相
                   庚五  辨涅槃相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庚六  辨妄想相
                     辛一  長行
                       壬一  佛許說
                       壬二  總標
                       壬三  別釋
                     辛二  重頌
             丁二  大菩提果
               戊一  自證智
                 己一  拢且怀碎T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正說
                       壬二  問答一乘覺
                     辛二  重頌
                 己二  意生身相門
                   庚一  眨
                   庚二  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總標
                       壬二  別釋
                       壬三  結勸
                     辛二  重頌
                 己三  五無間業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標名
                       壬二  別釋
                         癸一  內五無間
                         癸二  外五無間
                     辛二  重頌
                 己四  諸佛知覺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戊二  化他智
                 己一  四等密意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二  依二密法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三  法離有無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四  宗通說通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五  虛妄分別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直說
                       壬二  問答
                     辛二  重頌
                 己六  善於語義門
                   庚一  依義不依語句
                     辛一  請許
                     辛二  解說
                       壬一  長行
                         癸一  離觀
                         癸二  合觀
                       壬二  重頌
                   庚二  依智不依識句
                     辛一  眨
                     辛二  正說
                       壬一  長行
                       壬二  重頌
                   庚三  九種轉變論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七  相續解脫門
                   庚一  辨相續解脫
                     辛一  請許
                     辛二  解答
                       壬一  長行
                       壬二  重頌
                   庚二  辨遍計依圓
                     辛一  問答
                       壬一  問
                       壬二  答
                     辛二  再問答
                       壬一  再問
                       壬二  再答
                         癸一  明說法意
                         癸二  不應立宗
                           子一  長行
                           子二  重頌
                 己八  智不得境門
                   庚一  正明智境
                     辛一  問
                     辛二  答
                       壬一  長行
                       壬二  重頌
                   庚二  寄辨宗說
                     辛一  眨
                     辛二  正告
                     辛三  重頌
                 己九  勿習世論門
                   庚一  長行
                     辛一  初問答
                       壬一  初問
                       壬二  初答
                         癸一  顯理
                         癸二  證事
                         癸三  結勸
                     辛二  重問答
                       壬一  重問
                       壬二  重答
                         癸一  顯理
                         癸二  證事
                         癸三  結意
                     辛三  三問答
                       壬一  問
                       壬二  答
                   庚二  重頌
                 己十  涅槃差別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正說
                         癸一  外道妄執
                         癸二  如來正見
                       壬二  結勸
                     辛二  重頌
                 己十一  如來覺性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十二  不生不滅門
                   庚一  設問
                   庚二  正答
                     辛一  異名釋
                     辛二  離言釋
                   庚三  轉難
                   庚四  解釋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庚五  偈問
                   庚六  偈答
                   庚七  躡問
                   庚八  追頌
                 己十三  揀別無常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壬一  出計破
                       壬二  顯正破
                     辛二  重頌
                 己十四  入滅現證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壬一  三乘次第
                       壬二  實無次第
                     辛二  重頌
                 己十五  常無常義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壬一  雙非
                       壬二  非常
                       壬三  許常
                       壬四  復雙非
                     辛二  重頌
                 己十六  蘊處生滅門
                   庚一  問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十七  四法差別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總說
                       壬二  問答
                         癸一  正明五法
                         癸二  通攝三性
                       壬三  抉擇
                       壬四  別顯
                       壬五  結成
                     辛二  重頌
                 己十八  佛如恆沙門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長行
                       壬一  不如說受
                       壬二  更有餘義
                       壬三  問答抉擇
                     辛二  重頌
                 己十九  諸法剎那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直說
                       壬二  問答
                     辛二  重頌
                 己二十  如來變化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己二十一    遮斷肉食門
                   庚一  請許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辛二  重頌



釋睿
一  釋經睿
甲  出睿
1 別睿
(一) 出今本
今所講之四卷本,為藏中現存三譯之最古者,乃六朝時劉宋元嘉年間,有天竺
三藏法師名求那跋陀羅,此云性賢、或功德賢者來華之所譯也。但相傳此四卷楞伽
,乃達磨傳慧可以印心者,故宋明來獨流通此,今亦用之。所標別睿瑒t曰:楞伽
阿跋多羅寶。即分為三:
楞伽  楞伽、若作釋迦毗楞伽寶而釋,乃赤寶石。向作山名或城名解,譯不可
往及不可入。山城中之寶,或寶所成之山城,要之、皆依說經之處立名。此名乃為

三譯之通名,應作不可往之山,或不可入之城名解之。
阿跋多羅  阿跋多羅、或云是下入義,即入楞伽之入字。但向來皆作無上解,
今亦從之。
寶  寶字、或云即指楞伽寶言;今以無上及寶,皆釋美於法之辭。
(二) 會異譯
入楞伽  北朝元魏時,有天竺三藏法師菩提流支,此云覺愛,譯此經為十卷,
別睿唬喝肜阗ぁ I侔隙嗔_寶五字,而加入字;不可入而能入,於能入之行,有
深意存焉。
大乘入楞伽  李唐武則天時,有天竺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此云學喜,三譯此經
為七卷;文義明暢,廣略適中。別睿唬捍蟪巳肜阗ぁ]^魏譯加大乘二字,簡別中
下乘法,即宋譯為上寶之義。
2  通睿

通睿⒓唇涀质恰h笠粜薅嗔_,或修妒路,或素怛溃臼蔷義,取能貫穿文
義,攝化生機之意;為如來所說或所印證故。引申之、有三世十方恒常遵法之義,
與此方之經字相符,故譯為經。或云契經,加契理契機義。華嚴、阿合諸部,通得
此名,不同入楞伽等別在此經。對彼別睿藶橥}。若對三藏,簡別律、論,標
此是經藏攝,非律、論攝,則通又為別矣。
3  合睿
合三譯睿礊椋捍蟪巳肜阗ぐ隙嗔_寶經;華言:大乘入不可入無上寶經。
今本無上法寶,即含大乘義。楞伽、為所入城,舉所入即合能入義。故下彰睿x,
仍照今本說之。
乙  彰睿x
1  譬喻辭
此譬喻辭,即指楞伽二字;以說法所依之楞伽城,為喻所說之法也。然城依於

山而山在於海,海有風浪,城為夜叉所居,佛從海出而入城現通說法,有如是等重
重相關之事,且分十六段明之:
一、眾生心海  經云:『藏識海常住』,則城山所依之海,即喻眾生根身、器
界之集起心也。此心為真妄因依,圓成實之真與遍計執之妄皆依之,亦為拢病⑷
淨根本依,故首明之。
二、六塵境風 本無有境而現有六塵境者,以從來未悟唯識無境之末那根本無
明力故,不了唯心,乃分別六塵以執取為實有,鼓盪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