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
、闍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
華樹香,果樹香,旃檀香、沈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
、若丸、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
、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
得聞,分別不錯。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伲嗔_拘鞞陀羅樹
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旃檀、沈水種
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
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撸驎r香

:及餘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
。并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
。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
此長行。此土以臭味之臭字,兼攝香、臭二氣,佛典以香字攝香、臭二氣。須
曼那華、即稱意華。闍提華、即金錢華。末利華、即奈華。薝蔔華、即黃花。波羅
羅華、即熏花。多摩羅跋、義言無垢。多伽羅香、即木香。分別、謂能辨別為何種
也。波利伲嗔_、為帝釋殿前圓生樹。拘鞞陀羅、為帝釋天大撸虻貥洹a屘峄敢
、即天帝釋。五欲娛樂,指其果報上之樂受。梵世、謂梵天王之世界。以上諸香,
以四拢⒘步纭⒂星椤o情攝之略盡。凡夫但能辨別少數之香,若至種數眾多則
不復能辨,此為根壞。持是經者,以清淨鼻能辨諸香,且不錯铡瑥湍軕泟e,顯鼻
根通利、六根可以互用之相。
爾時、世尊樂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鼻清淨,於此世界中,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須曼那、闍提、多摩羅、旃檀、沈水、及桂香,種種華果香;及知眾生
香,男子、女人香,說法者遠住,聞香知所在。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群臣、
諸宮人,聞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諸人嚴
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諸天若行坐、撸颉⒓吧褡儯执
法華者,聞香悉能知。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諸山深
險處,旃檀樹華敷,眾生在中者,聞香悉能知。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
聞香,悉知其所在。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鬥諍撸驎r,聞香皆能知。曠野險隘
處,師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
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以聞香力故,知其初懷妊,成就不成就,安樂產福子。以聞
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癡、恚心,亦知修善者。地中眾伏藏,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聞香悉能知。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價,聞香知貴賤,出處及所在。
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伲鄻洌勏阆つ苤L焐现T宮殿,上中下差別,

眾寶華莊嚴,聞香悉能知。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天女所著衣,好華
香莊嚴,周旋撸驎r,聞香悉能知。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
悉能知。光音、遍淨天,乃至於有頂,初生及退洠В勏阆つ苤VT比丘眾等,於法
常精進,若坐、若經行,及讀誦經典,或在林樹下專精而坐禪,持經者聞香,悉知其
所在。菩薩志堅固,坐禪、若讀誦、或為人說法,聞香悉能知。在在方世尊,一切所
恭敬,愍眾而說法,聞香悉能知。眾生在佛前,聞經皆歡喜,如法而修行,聞香悉能
知。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而是持經者,先得此鼻相。
此重頌。無根及非人,謂懷妊者之所懷,或為男女不分之無根者,或為異物而
非人類也。五通為阿羅漢之所共,而鼻、舌等根之神通則為羅漢所無,惟至菩薩地
位始有此通。持經者尚未及此,故云未得菩薩。然以善持是經之故,已得相似之位
,正顯經力殊勝也。

庚四  舌根殊勝功德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
天甘露,無不美者。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
快樂。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
,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乾闥婆、乾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
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侯羅伽、摩侯羅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
養。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
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以是菩薩善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
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
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此長行。首顯舌根之用,次顯巧於說法,多眾聽受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其有所食噉,悉
皆成甘露。以深淨妙聲,於大眾說法,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聞者皆歡喜,設
諸上供養。諸天、龍、夜叉、及阿修羅等,皆以恭敬心,而共來聽法。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遍滿三千界,隨意即能至。大小轉輪王、及千子眷屬,合掌恭敬心,常來
聽受法。諸天、龍、夜叉、羅剎、毗舍闍,亦以歡喜心,常樂來供養。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
此重頌。羅剎、可怖畏之鬼。毗舍闍,啖眾生精氣以為滋養之鬼。善持是經,
則所說諸法即攝遍十法界,舌之功德殊勝如是。
庚五  身根殊勝功德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得八百身功德。得清靜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其身淨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

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
、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
,悉於中現。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爾時、世尊欲
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持法華者,其身甚清淨,如彼淨琉璃,眾生皆喜見。又如
淨明鏡,悉見諸色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三千世
界中,一切諸群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
。諸天等宮殿,乃至於有頂,鐵圍及彌樓,摩訶彌樓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
諸佛及聲聞、佛子菩薩等,若獨若在眾,說法悉皆現。雖未得無漏法性之妙身,以清
淨常體,一切於中現。
淨琉璃、謂身相內外明徹。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謂上界下界、好相醜相
之眾生,轉生善處或惡處也。佛之無漏清淨法身,即是圓同法界,換言之,十法界
即為佛之無漏清淨法身。故十法界一切眾生,悉在佛無漏法性身之內一一顯現。十

地以上菩薩分能證此,惟佛始能圓滿。彼持是經者,雖尚未能得此,然以善持是經
之故,即可與此果用相應,正顯經力之殊勝也。此經一偈、一句,皆不可思議之解
脫境界,為凡夫心量思議分別所無從測知。持是經者,須隨順信受,如實修行。當
念六種修行之處,即諸大菩薩、聲聞四眾、一切天、人、阿修羅等恭敬圍繞歡喜聽
法之處。行者毫不加以凡情測度,始為善持此經,方能發生諸通,與不可思議之佛
境界相應也。
庚六  意根殊勝果用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
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
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
皆與實相不相摺常粽f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三千大千世界
、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

清淨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此長行。以持是妙法經義,故得清淨意根。以意根清淨故,聞少字句,通無量
義。以能解法義故,演一句一偈經歷歲時,悉隨義趣不離於此實相之法。由是、故
於世俗之經書、語言、及資生事業等,悉可為之,而盡能假為方便,終仍迴向於佛
法。復得悉知眾生心念,而自心之思量言說,亦永不出於佛法之外。其所得清淨意
根之殊勝果用如是。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人意清淨,明利無濁穢,以此妙意根,知
上中下法;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是世界內外一切
諸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持法華之報,一
時皆悉知。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思惟無量義,說法
亦無量,終始不忘錯,以持法華故。悉知諸法相,隨義識次第,達名字語言,如所知
演說,此人有所說,皆是先佛法,以演此法故,於眾無所畏。持法華經者,意根淨若

斯,雖未得無漏,先有如是相。是人持此經,安住希有地,為一切眾生歡喜而愛敬。
能以千萬種善巧之語言,分別而說法,持法華經故』。                                         
此重頌。上中下法、即菩薩、二乘、人天三法。以上六根殊勝果用,悉由善持
妙法華經之故。雖不離凡夫之六根,而即已深入諸佛祕密之藏,故於諸法能離執著
,能善分別,能為方便,統教眾生共歸佛乘也。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修行法師能得六根清淨功德,已於法師功德品釋明。但未知自昔以來,曾有證
得此項功德之人與否?為顯示此能行之人,故有常不輕菩薩一品。本品專明常不輕
菩薩故事,既顯受持是經一句一偈者,為妙法威力之所加持,能得登地菩薩六根互
用之功德;兼顯不受持是經或毀謗是經者,現前雖獲罪報,終仍因是經之緣力能入
於佛道。為顯斯義,故有此品。
前授各記,為佛授果上之記,而此菩薩對於四眾,則為授因中之記。明但行菩

薩道,皆當成佛,故有此品。
法師及隨喜功德等品,皆云受一句、一偈皆當作佛。而常不輕菩薩即不誦經說
法,但禮拜讚歎謂人盡當作佛,此即能受持本經之一句憶念不失者。以是能行忍辱
、精進等菩薩行,自信作佛,信人作佛,終得六根究竟清淨功德。為顯斯義,故有
此品。
常、恆也,不輕、恭敬也,即恆順眾生愛護恭敬之義。不見有眾生惡相,而但
見其皆具佛性,是即清淨功德之所由來也。在全經品第中,則居第二十。
戊二  舉法師事證
己一  長行
庚一  示前摺標锔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持法華經者,若於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

、耳、鼻、舌、身、意清淨。
謂摺词墙浖右哉u謗者,所得罪報,如譬喻品頌所說。順於經義修持者所得功
德,如法師功德品所說,皆摺標锔R病5么髣荨⒓创髣葜疗兴_,有大威力
名曰大勢至者,成就圓滿之義。此品經文,佛以告得大勢菩薩者,顯常不輕菩薩持
經勇猛成就功德之勢力;兼顯摺词墙浾呓K亦成佛,亦由是經之殊勝勢力也。又、
大勢至菩薩報身,常在西方極樂世界,贊助彌陀接引眾生,而復應化於此土中,在
法華經會上證明此經之威德力也。
庚二  顯持經人摺樔讼
辛一  標往古時節佛世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
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穑倜x衰,
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密法,究竟佛慧。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儯怯伤麗a河沙
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
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
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H缡谴蔚谟卸f
儯穑酝惶枴
此釋古時佛世。此方佛教以音聞為體。音王、音之有大威力者。威音王如來,
為古佛之別號。離衰、謂離一切衰惡之法。大成、謂成一切善法。威音王國中,亦
以三乘法教化眾生。應四諦法者,謂以求聲聞乘感佛,佛乃應以四諦法也。究竟佛
慧,即佛之究竟智慧。言威音王佛為諸菩薩說六波羅密法,以入於佛之究竟智慧。
亦可以究竟佛慧四字,通屬上三乘而言,言為三乘各各說法,皆令直趣於究竟佛智
也。每四大部洲為一個四天下,閻浮提即四大部洲中之一洲,為一個四天下四分之

一。故威音王正法住世之數,為像法住世數四分之一。閻浮提,義言勝金洲,即吾
人現所依止之土。以上詳釋威音王佛世,所以啟常不輕菩薩之出現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