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云:『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葦,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
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何況現在值佛信受此經,而有不由信生解,
由解起行,卒能因行證果乎?蓋此經專顯如來種種說法,無論為小、為大,為頓、
為漸,無不為大乘,即無不為使眾生逐漸成佛。法法雖各差別,一經融會佛之方便
妙用,即知無有一法為二乘說者;故於佛前聞是妙法華經者,佛悉許為受記也。隨
喜、即隨順歡喜,謂只隨順眾人而生歡喜,並未信受奉行。隨喜乃至一念,亦獲受
將來作佛之記,以喜則不拒,喜則能信,信為功德母;此一信喜之念,即為領解此
妙法之金剛種子也。
庚二 不對佛前法師
辛一 聞己隨喜法師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
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此謂佛滅度後受持妙法之人,即是法師。約分為二,此釋聞法隨喜法師。
辛二 正行六種法師
壬一 明悲願
『若復有人,受持、讀、頌、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
,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乃至
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儯穑吨T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
生此人間。
六種,指受持、讀、頌、解說、書寫、供養此妙法也。佛滅度後,能正行此六
種之人,即是法師。此先釋受持供養是經乃至一偈者,由於夙世悲願。受持、謂信
受執持此經義於心,使不妄失。讀、謂朗讀此經。頌、謂背頌。解說、謂解釋演說
。書寫、指寫經、刻經等事。供養、即以華、香、瓔珞等供養此經。蓋此經為描寫
法界之影像,一切眾生可由此以證於法性,故供養此一偈之妙法,如供養一切佛之

法身也。合掌恭敬、亦為身、心二業之供養。言此正行六種之法師,遠劫以來,實
已承事諸佛,夙植德本。然不生淨土,不住諸天,仍隨逐於人間穢土者,實以愍念
眾生,欲為化度,故示現於此也。
『藥王!若有人間: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
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頌、解說、書寫、
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合
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
此復釋受持供養是經乃至一句者,來世必當作佛。是諸人等,既曾多劫奉佛,
今以悲願生此人間,正行六種,能使人聞其言而領解,因其行而觀感,此即為廣演
是經。能使人因正行六種之故,知是經較餘經為勝,此即為分別是經。此人來世必
得作佛,今即當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也。

『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
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此復釋生於惡世受持供養全經者,更顯是人悲願。以上於受持供養或為全經,
或為一偈、一句,較量多少,實則經義無多少之可言。說遍十方塵剎,未足云多;
說僅一偈、一句,豈容言少?於此特顯行者之功德愈多耳!
壬二 明尊重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浮疄橐蝗苏f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
如來使,如來所遺,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此釋說者為佛使。浮f此經,即為行如來事,即為佛之所使;而廣為眾說,功
德尤多。蓋此妙法華經,為諸佛如來祕密之大悲方便,所以曲順眾生導令作佛,惟
如來能行之,亦唯如來能說之。故知能說此經之一偈、一句者,皆為如來同體大悲
願力之所加被也。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
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頌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此釋毀者之罪甚於詈佛。蓋雖有惡人,未必常有惡心。今假有惡人,即以其不
善之心當面詈佛,且久至一劫,此已顯其罪重,而猶不若以片言毀訾四眾讀是經者
之罪甚。良以佛不因毀罵而有所動,毀罵亦無能有傷於佛;若毀訾讀是經者,則自
損即以損他,容可以一言妨阻無數行者自利利他之功德。且此經為三世諸佛之法身
,一切佛功德之父母,毀是經與毀讀是經者,是即毀壞一切佛功德之種子,故其罪
莫重於是而甚於詈佛也。
『藥王!其有讀頌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
此釋讀頌是經者之莊嚴同佛,為如來荷擔,即蒙佛加被之意。
『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
、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肴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

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
此釋讀頌是經者,普受讚禮,人天供養。
『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此釋讀頌是經者說法利生,由能讀頌此妙法華經,故其說法之利益,能使聞之
者獲登上覺以至究竟,此人法師所以為可尊重也。
己二 重頌
庚一 敘尊重之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當勤供養,受
持法華者。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并供養持者。
自然智、即任叨弥撸绨说匾陨掀兴_念念任吡魅氚闳艉J且病S》
道以成自然智,但當勤供養此受持法華之人。蓋能供養此人法師,即為能以法供養
於法也。一切智、即佛之究竟智,即無上正等正覺。欲疾登無上正等正覺,但當自

為正行六種之人法師,并供養一切人法師。由上兩義觀之,凡能受持是經及供養受
持是經者,已可決其漸能成就自然智而終得證於一切智也。
庚二 頌法師之德
辛一 悲願殊勝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
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
自在所欲生,明由其悲憫之本願,示現受生,非由業報致生惡世。蓋有一人及
多人能受持是經,是即能以法寶流通於世,減一切惡,增一切善,并成就一切出世
善根,使佛種常出興於世而不斷也。
辛二 可尊可重
『應以天華香、及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供養說法者。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
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供養是佛子,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受持是經者,我遣在人中,行於如來事。  
以真能受持是經之正行六種法師,為如來使,行如來事,故為人天所應供養。
須臾聞、言所得聞之經,祇在須臾之間。
『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獲無量重罪。其有讀、頌、持是法華
經者,須臾加惡言,其罪復過彼。
此頌毀者罪重。
『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
德。歎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於八十儯伲宰蠲钌⒙暋⒓芭c香、味、樱B
持經者,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則應自欣慶,我今獲大利。
以此妙法為一切佛功德母,故一歎美之詞,一須臾之聞,均足發起自利、利他
之無量饒益,其福利非可等同也。
庚三 頌法最第一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
此經、謂此諸經。諸經之法,或大、或小、或虛、或實,皆隨順眾生之機而說
為各各差別法。唯此經之妙法,自開顯以後眾皆領解,於是為人天八部授記,為二
乘授記,為菩薩授記,悉以成就此一乘妙法也。以此經法之妙,故能妙一切諸經之
法。若無此經,則諸經之法,不過各為相對之妙,非究竟妙。此經既現,則一切經
法盡各成絕對之妙,斯即本經法之所以為妙,故為最第一也。妙法既可尊重,則受
持是經之人法師,愈可尊重,其義益顯。
戊二 明法法師
己一 長行
庚一 法難信解勿妄宣傳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儯颜f、今說、當說,
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

此釋法難信解。佛為眾生說種種差別法,能委曲承順使之無疑,而終使入於佛
之知見。如為說小乘,而已為大乘之方便;為說世間法,而實為出世間法之方便,
此即為密說一切佛功德。然於說法時,初未明言顯現,至說是妙法華經時,始盡情
開示,使以前所說諸法悉會歸於一乘坲智之海;并明信受佛說者無不盡為菩薩。如
是意義,非至初地以上,豈易了知,故曰難信;以難信,故難解。
『藥王!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
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此釋勿妄宣傳。一、是法為祕要之藏,諸佛未曾顯說;二、如來現說是法,猶
多怨嫉;三、佛滅度後,於此難信難解之經,怨嫉之者更多,故佛戒人妄授。祕要
、指如來之利他方便言,非因圓果滿者不能行此祕要。譬如補虛、瀉實,為因病使
藥之常,若以毒藥治病,非深達醫藥妙用之良工不堪任也。佛亦如是,如於曾發大
乘心者,佛或先以小乘度令成熟,後乃開權顯實,滅其化城仍令歸於一乘,此非佛

具有無上祕要之方便智,安能成此妙用乎!怨嫉、如佛說是經時,五千增上慢等退
席皆是。謂昔說小乘,今忽云非究竟,為可怨嫉也。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頌、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
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
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此釋人法師之德,因法師而愈顯。難信難解之法而能信之解之,此人法師即是
菩薩,即為釋迦牟尼佛與十方諸佛之所共攝受也。衣、即本品所說柔和忍辱之衣,
此明為釋迦如來之所加被。護念、謂護持憶念,即憶念受持是經之菩薩眾而加以護
持也。信力、謂因勝解樂欲而生信,因信心清淨,自信堅固,遂能發起他人之信心
,為信力。志願力、即具足受持是經之志願,以志願宏大堅固故,起利他之大功用
,為志願力。諸善根力,謂信根、念根、定根等。自能信念是經不可搖動,兼能化
人使亦信念是經,如根不動為善根力。宿者、安住之義,如來以法身、解脫、般若

三德為大般涅槃,是即佛三祕要之法,為如來所安住。受持是經者,則為與佛同安
住於如是祕要之藏,故曰共宿。摩頭、為尊長對於卑幼安慰護持之表示。如來以智
慧為手,以方便為手,凡受持是經者,皆在如來攝受之中,故曰手摩其頭。
庚二 法身舍利應可供養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頌、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
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
、瓔珞、繒蓋、幢旛、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此釋經為佛之全身。在在處處,謂或在說經之處,或在讀經之處,及或在書寫
此經等處,不拘何處也。七寶、珍寶之總稱,古之所謂寶者約有七種,故相沿稱為
七寶。塔、梵語塔婆,義言臁畯R,以為安放舍利之處;無舍利者名為支提,實皆公
共敬禮所依之處也。舍利、即佛之堅固身分,經火化而不毀,乃佛禪定、三昧等功
德之所成就。塔內本應安放舍利,而此因經典所曾在之處即云不須復放者,以此經

義悉為佛自證之法性所流露,佛口所宣揚,此處有經即已兼佛之法身、報身而盡有
之,等於有佛之全身,較僅有佛之舍利益為尊重也。
『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釋禮供是塔即近菩提。僅禮拜供養任何處所見之塔,並不必見此經,佛已許
其得近菩提,是即間接授記。此既明本經被機之廣,並使彼回小向大者心更堅固,
知將來決定作佛也。蓋如來以法平等之心,見一切法無非佛法,即無一眾生非本來
是佛,故於稱佛本懷而說之法華經中,說之如此。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頌、書、持、供養
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此釋見聞是經善行勝道。善行菩薩道,謂善於行此菩薩之勝道。即先具足如來
無量教法,復於自利利他種種所行之法無所執著,斯即善行菩薩道之義。如心念於
惡,則以人、天乘對治之而不著於人天道;心念於世間,則以二乘法對治之而不著

於二乘道:自化、化他悉皆如是,則無一法而不為波羅密之法矣。斯真善持是經,
斯真善行菩薩之道!若執著於所修某乘之法而餘法悉非議之,以為非佛法,斯謂之
不善行,是皆未得見、聞、讀、頌是法華經者。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乾土,知
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菩薩亦復如是,若未
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
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
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此釋見聞此經得近正覺。有人、喻發大心者。渴乏須水,喻未得法性功德之水
,即未得無上菩提。高原、喻佛法中之一乘境。穿鑿猶見乾土,喻仍滯二乘。施功

不已漸至見泥,喻自利利他不息,遂露大乘之相,因以漸能通達是經之義,更由是
得近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