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脫也。甚大艱難、少得為足,喻怯畏佛道長遠,一得小乘涅槃便生住著也。於後親
友會遇,喻釋迦牟尼示現娑婆,重復值前所教化之眾生也。何為衣食乃至如是,喻
何故求如是小乘涅槃之受用?得安樂及五欲自恣,喻得無上安樂而自娛於五淨法之
欲也。寶珠現在衣裏,喻佛直指其本菩提心之所在,令此眾生勿昧夙因,并毋戚戚
於小法之不足自給也。貿易所須、如意無乏,喻此大菩提心,能發生無量功德,無
有匱乏也。
癸二 合領
『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
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
此合昔權。一切智願,即大乘之本願。猶在不失者,以無上覺心久曾熏習於新
識衣裏,故今未忘失也。
『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

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此合今實。我今乃知實是菩薩,明昔不自知故勤苦憂惱,自開權顯實以後,已
了然於真為佛子,因以得受佛記故歡喜無量也。
辛二 重頌
壬一 頌悔責
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聞無上安耄谟浡暎瑲g喜未曾
有,禮無量智佛。今於世尊前,自悔諸過咎。於無量佛寶,得少涅槃分,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無上安耄В羔屽确稹Q晕业嚷劮鹬谟浡暎纳鷼g喜也。
壬二 頌領解
『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設諸肴膳,以無價寶珠,繫著內衣

裏,默與而捨去,時臥不覺知。是人既已起,撸性勊麌笠率匙詽Y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更不願好者;不覺內衣裏,有無價寶珠。與珠之親友,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示以所繫珠。貧人見此珠,其心大歡喜,富有諸財物,五欲而自恣。
此頌喻領。求衣食自濟,資生甚艱難,喻在生死流轉之他國中,發心修行不易
脫離,困苦已極。是以一證小果涅槃,便思休息也。苦切責之已,謂親友苦言切責
既畢也。
『我等亦如是,世尊於長夜,常愍見教化,令種無上願。我等無智故,不覺亦不
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餘。今佛覺悟我,言非實滅度,得佛無上慧,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授記莊嚴事,乃轉次受決,身心遍歡喜』。
此頌合領。轉次受決,謂遵佛之命,於千二百人眾展轉宣說,次第受記,而彼
等住於大乘之心益以決定也。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下根領記,首為滿慈,次為憍陳如及五百弟子,再次即本品之學無學人,故此
品居下根領記之第三。
凡未證三果,或已證三果尚未證阿羅漢者,仍有地位應進趣學,名為有學。若
已證四果,修習圓滿無須修學者,名為無學。第三周授記之生聞眾,如滿慈、憍陳
如及五百弟子,皆為無學阿羅漢。而此品所授記者,為未證四果之阿難,及羅侯羅
與二千人等,非盡阿羅漢,非盡無學,故此品通稱為授學無學人記品。
滿慈以有名大阿羅漢,示現下根聲聞,故於前授記中居首。此阿難亦以夙世菩
薩示現為佛之侍者,故於本品中居首。
己三 學無學人悕領得記
庚一 眾自悕望
辛一 二人悕請
爾時、阿難、羅侯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即從座起

,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亦應有分,唯有如來我等所歸
,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侯羅是佛
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
快、即慶喜之意。於此有分,釋有二義:謂以佛法言,我等亦當趣證無上菩提
。以授記言,我等同是聲聞,亦應受記作佛也。唯有如來我等所歸,謂一心歸向於
如來知見,明小乘果位非彼之所歸趣也。護持法藏,謂阿難追隨法會,多聞善悟,
能受持正法使不遺失也。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謂如來以佛記見授也。
與見愛於人、見惡於人之見,同義。又見、與現同,謂佛現在即授以佛記也。言阿
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侯羅為佛之子,以是故為天、人、阿修羅所共知識。若蒙
佛授記,則眾望斯足,不但滿我等之願而已。
辛二 二千人悕請
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

仰世尊。如阿難、羅侯羅所願,住立一面。
阿難等請記,先作念而後陳詞。此二千人,并無請記之詞,但抱阿難等之願,
一心合掌,瞻仰佛顏。蓋不待伸說請記之詞,而佛早知其心之所念矣。
庚二 佛為記別
辛一 授阿難記
壬一 正為授記
癸一 長行
爾時、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敼B六十二儯T
 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萬儯鼝a河沙諸菩薩等,令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國名常立勝旛。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劫名妙音遍滿。其佛壽
命無量千萬儯⑸o劫,若人於千萬儯鼰o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正法住

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儯鼝a
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德』。
中分為八:一、佛名,二、因行,三、教化,四、國名,五、土相,六、劫名
,七、住壽,八、讚歎。山海慧自在通王,言阿難智慧,其高如山,其深如海。於
遠劫以來,發願護持法藏,由有此願力、智力,故能證能說,皆得自在,深入經藏
,通達無礙。以此為因,故其果德之別號如是也。常立勝旛,亦以如來勝義導引眾
生之義。妙音遍滿,謂以多聞之因,成山海慧自在通王之果,故其劫有妙音遍滿之
相。阿難佛壽,至無量千萬儯⑸o劫,而於此巨數之劫中,若人計算校量,均不
能知其數之究竟。此壽數之長遠,已為不可測度,而其正法住世之數仍倍之,像法
住世之數更較正法住世之數復又倍之。是其佛法住世之久遠,較餘佛為殊勝,茍非
具有護持法藏宏願之因行,其果德曷克臻此!
癸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今僧中說,阿難持法者,當供養諸佛,然
後成正覺。號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國土清淨,名常立勝旛。教化諸菩薩,其數如
恆沙。佛有大威德,名聞滿十方,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正法倍壽命,像法復倍
是。如恆河沙等無數諸眾生,於此佛法中,種佛道因緣』。
前一頌頌因記,後四頌頌果記。
壬二 眾起疑念
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
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新發意、謂新發大乘心。此諸菩薩,意謂如上根舍利弗等諸大弟子,倘受如是
決定之佛記,我等猶可無疑。乃今於未證無學之阿難,亦受如是決記,果以何因緣
而獲有此?此意但默存於念,并未明言,蓋彼等亦非心存不信,特欲啟如來之答,
以顯現阿難尊者之夙世因行與本地功德,并以明阿難現劫實為菩薩化現之聲聞也。

壬二 佛為解說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
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
,故獲斯記』。
空王、謂第一義諦本來空寂,於諸空法能得自在也。此言佛之今世,與阿難在
世俗親誼上雖為弟兄,而在過去世,佛與阿難本於空王佛所同發大心。佛以常勤精
進已登正覺,而阿難以常樂多聞且具有護持法藏教化菩薩之大願,是以不即入涅槃
。此正菩薩大悲功行,正應得如是決定成佛之記也。
壬四 阿難證說
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
過去無量千萬儯T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方
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
阿難聞佛說示夙因,即時亦能憶念往劫所曾護持之諸佛法藏,與其護法之本願
。并證知今日為佛侍者,正為護法之方便,遂益安住於如是之佛道而無復有疑也。
辛二 授羅侯羅記
壬一 長行
爾時、佛告羅侯羅:『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
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敼B十世界微塵等數
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
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蹈七寶華,以有七覺因行,故果上有寶華之莊嚴也。常為諸佛之長子,且將為

山海慧自在通王之長子,永為佛子,此羅侯羅果記中之殊勝者。
壬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為太子時,羅侯羅為長子;我今成佛道,受
法為法子。於未來世中,見無量儯穑詾槠溟L子,一心求佛道。羅侯羅密行,唯我
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無量儯f,功德不可數,安住於佛法,以求無
上道』。
羅侯羅於諸弟子中密行第一。以彼示現種種摺鹇蓛x,發起如來之訓眨В允
因緣教化無量眾生,是即羅侯羅之密行。又羅侯羅發願不入滅度,願常在閻浮提示
現教化眾生,皆為密行。
辛三 授二千人記
壬一 授記
癸一 長行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佛告阿難:『汝
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唯然,已見』。『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
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
。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柔軟、謂心意柔和,明無執著於二乘之相。寂則能空,淨則無垢,一心則意無
二三,觀佛功德即為能向佛智,由是故堪承受大乘之法。故佛不俟其發言動念,即
為授記。此二千人在三根領記中為最後得記,故為後記。而末後於十方國復同時成
佛,同號寶相如來,故亦為同記。
癸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二千聲聞,今於我前住,悉皆與授記,未
來當成佛。所供養諸佛,如上說塵數,護持其法藏,後當成正覺。各於十方國,悉同

一名號,俱時坐道場,以證無上慧。皆名為寶相,國土及弟子、正法與像法、悉等無
有異。咸以諸神通,度十方眾生,名聞普周遍,漸入於涅槃』。
敘寶相如來,咸以神通化度眾生,補長行文所未及。
壬二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踊躍而說偈言:『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
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
二千人喜領佛記,謂佛授我記,如以甘露見灌於我頂也。

法師品第十
本經序分──序品第一,為通敘一經之大意。自方便品以下八品,為正明權實
,三根得記,茲已講竟。本經顯一乘之境,顯一乘之行,及顯一乘之果者。依玄贊
科判,正宗分為十九品;實則方便以下八品,可謂為正宗分之正宗。蓋自此以下法
師品等,已於正宗之中寓流通之意矣。在顯一乘境之中,共分三章:其第一、為正

明權實三根得記,即方便以下八品。其第二、為歎人美法勸募持行,謂讚歎信持妙
法之人,嘉善人所信持之法,與勸募信持妙法之人也。在此章中共有三品:其第一
、即為法師品。但在本經各品之中,則位居第十耳。
法師之義有二:一、能信解受持并為人解說此妙法者,即為修行者之軌範;是
人即為奉佛法者之師,此名人法師。二、妙法即諸佛菩薩及未來學者之師,以一切
功德皆由此妙法而生;此妙法即為奉佛法者之師,此名法師。
依法華論十無上中,第十為示現勝妙力無上。力者何?一、法力,二、修行力
。法力有五:一、證,二、信,三、供養,四、聞法,五、讀頌持說。修行力有七
:一、持力,二、說力,三、行苦行力,四、教化眾生行苦行力,五、護眾生諸難
力,六、功德勝力,七、護法力。持力攝三品,本品即三品中之第一持力也。
丙二 歎人美法勸募持行
丁一 人法可師

戊一 明人法師
己一 長行
庚一 對佛現前法師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
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
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咸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
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謂現前值佛受持妙法之人,即是法師也。藥王久持是經,燃身供養,能醫法
身之五住煩惱病,以其當機,故呼而與言,因以正告現當受記之人也。八萬、即下
天龍八部之眾。言萬者、舉其大數也。大士、菩薩之稱,就法華會言之,所有發心
求道者,不拘所求之果大小,均為菩薩,均堪稱為大士。以聞此經一偈、一句者,
皆當究竟成佛。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又云:『乃至童子戲,若草木及葦,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如是諸人等,漸漸
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何況現在值佛信受此經,而有不由信生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