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現於無量神通變化,不可思議。諸天、人民,數如恆沙,皆共合掌,聽受佛語。
其佛當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此頌約分為二:初一頌、標告,後十一頌、正告也。

壬二 授迦旃延記
癸一  長行
爾時、世尊復告諸比丘眾:『我今語汝,是大迦旃延,於當來世,以諸供具供養
奉事八千儯穑Ь醋鹬亍VT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以
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
香、繪蓋、幢旛、供養塔廟。過是已後,當復供養二萬儯穑鄰腿缡恰9B是諸佛
已,具菩薩道。
此釋授迦旃延記中之因記。迦旃延當於佛在時供養奉事,於佛滅後供養塔廟,
後更值佛供養承事,始能具足菩薩修行之道。
當得作佛,號曰閻浮那提金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F渫疗秸A榈兀瑢殬淝f嚴,黃金為繩以界
道側,妙華覆地,周遍清淨,見者歡喜。無四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

,多有天、人、諸聲聞眾、及諸菩薩無量萬儯f嚴其國。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此釋授果記。閻浮那提,亦譯閻浮提,即勝金之義。閻浮提中有處出金,光最
勝妙,故名。
癸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眾,皆一心聽,如我所說,真實無異
。是迦旃延,當以種種妙好供具,供養諸佛。諸佛滅後,起七寶塔,亦以華、香供養
舍利。其最後身,得佛智慧,成等正覺。國土清淨,度脫無量萬儯娚詾槭街
所供養。佛之光明無能勝者,其佛號曰閻浮金光。菩薩、聲聞,斷一切有,無量無數
莊嚴其國』。
此七頌分二:一頌標告,六頌正告。
壬三 授大目連記

癸一 長行
爾時、世尊復告大眾:『我今語汝!是大目犍連,當以種種供具供養八千諸佛,
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銀、琉璃、硨
磲、碼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華、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繪蓋、幢旛以用
供養。過是已後,當復供養二百萬儯T佛,亦復如是。當得成佛,號曰多摩羅跋栴檀
香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
尊。劫名喜滿,國名意樂。其土平正。玻璃為地,寶樹莊嚴,散真珠華,周遍清淨,
見者歡喜。多諸天、人、菩薩、聲聞,其數無量。佛壽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
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此授大目犍連之因記果記也。大目犍連之因記,同於迦旃延。其果記,則佛之
壽量與正法、像法住世之劫,均倍於前。多摩羅跋:多、性也;摩羅跋亦譯摩羅波
,即庵摩羅,義言無垢;跋、為賢義,總云性無垢賢栴檀香。喻佛性賢善身無垢,
PAGE 285》
具功德之香,能熏發眾生善根也。
癸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此弟子,大目犍連,捨是身已,得見八千
二百萬儯T佛世尊,為佛道故供養恭敬,於諸佛所常修梵行,於無量劫奉持佛法。諸
佛滅後,起七寶塔,長表金剎、華、香、伎樂而以供養諸佛塔廟。漸漸具足菩薩道已
,於意樂國而得作佛,號多摩羅旃檀之香。其佛壽命二十四劫。常為天人演說佛道,
聲聞無量如恆河沙,三明、六通有大威德;菩薩無數,志固精進,於佛智慧皆不退轉
。佛滅度後,正法當住四十小劫,像法亦爾。
此重頌有十,約分為二:初五頌因記,後五頌果記。
己二 起三周標當授記
『我諸弟子,威德具足,其數五百,皆當授記,於未來世咸得成佛。我及汝等宿
世因緣,吾今當說,汝等善聽』!

頌內於五百弟子特為標明應當授記,即為起下文三周說法之緣由也。

化城喻品第七
正宗分為顯一乘之境,有三周說法:其中法說利上根,喻說化中根,今已釋竟
;為利下根,乃說因緣,是為第三周說法因說利下根之緣起。此第三周因說利下根
,共分四節,其第一節為佛正喻化,釋之者即此化城喻品。
本品經文分二:一曰、說宿因令念退大就小,二曰、顯今果令知捨權趨實。化
城喻之前,雖先已敘述宿昔因緣以利下根,而佛之正意,則尤在對治阿羅漢等,令
勿執著於化城之小涅槃,而當進趨於無上佛乘之寶所,故以化城喻為名也。
上、中根既皆受記,而前品之末云五百弟子皆當授記,是下根終當得記,已露
端倪。然恐此下根人不易領解,今欲假說因緣,使之興起信解,故說此品。又、此
品為對治有定之增上慢人而說,若凡夫、若阿羅漢,其所得禪定與涅槃,均屬暫許
取為休息之化城,而不容著為究竟。蓋凡夫所得之四禪、四定,僅暫伏惑種不生現

行。即阿羅漢亦只得解脫道時纔證於法性,而一剎那間分別心起,其所取之境已非
先時所證之法性,而為分別心所另取之境矣;若便執此以為究竟,實即取於滅受想
定,并非涅槃,故仍屬化城,未躋究竟。今欲令行者不滯於中途自證之境界,故說
此品。
化城之喻,雖通對治各類眾生之執著,而此品正被之機,則指住小乘涅槃為究
竟之阿羅漢等眾也。
丁三 三周說法
戊一 說法
己一 長行
庚一 說宿因令念退大就小
辛一 說往因會自身事
壬一 明大通佛去今久遠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F
國名好城,劫名大相。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
,假使有人磨以為墨,過於枺角聊讼乱稽c,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
如是展轉盡地種墨。於汝等意云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
數不』?『不也,世尊』!『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抹為塵,一塵一劫
,彼佛滅度已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儯⑸o劫。
此下敘說過去因緣,以領會佛之自身事也。甚大久遠者,言此佛去今久遠之時
分甚大也。地種者,地為四大之一,以能為發生之因,故名為種。地種、即專指大
千世界中地大之伲浴5胤N盡磨為墨,顯成墨之多;過千國土始下一點,顯用墨
之少;墨多點少,展轉卒至於墨盡,顯所經國土之多。每過千國土即下一點,為所
點之國;其所超越之九百九十九國土,即為不點之國;合此點不點之國土盡抹為塵

,顯塵數之多。以如是一塵一劫之劫數,而大通智勝如來去今之劫數乃更過之,其
久遠甚大如是。
『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
此顯如來之智能見也。知見力、即如來之大圓鏡智。佛智櫬深,於古今剎海,
皆於一念中等如顯現。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世,無量無邊劫,有佛兩足尊,名
大通智勝。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盡此諸地種,皆悉以為墨;過於千國土,乃下一
塵點,如是展轉點,盡此諸塵墨。如是諸國土,點與不點等,復盡抹為塵,一塵為一
劫;此諸微塵數,其劫復過是,彼佛滅度來,如是無量劫。如來無礙智,知彼佛滅度
,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諸比丘當知!佛智淨微妙,無漏、無所礙,通達無量
劫』。
初五頌、頌時久遠,後二頌、頌己能見。見甲而遺乙謂之漏,見彼不見此謂之

礙,佛以無漏、無礙之智,見彼佛及其聲聞、菩薩之滅度,宛如見之於今日,所以
為淨妙之智也。
壬二 明大通智勝佛事
癸一 佛壽成道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儯怯伤伲浞鸨咀缊銎颇к娨眩
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
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爾時、忉利諸天,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
一由旬,佛於此坐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眾天華,面百
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於佛。乃至滅度,
常雨此華。四王諸天,為供養佛常擊天鼓,其餘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於滅度
,亦復如是。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道場、謂菩提場,即非證菩提不起於座之場。破魔軍,謂破煩惱魔、五蘊魔、
死魔、天魔。佛法現在前,謂證於一切種智。師子座、即佛座。大通如來端坐道場
,歷十小劫,過此以後,佛法乃得現前,顯大道難成之相。諸天之華供養、樂供養
,亦滿十小劫;至佛滅度,仍復如是,顯天人供養之相。又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此為諸佛自證之境,豈眾生所能測度!惟佛從自證之性海
中,發起大悲心以迴向於眾生界,自為標示,由是眾生始獲知佛之成道因緣耳。
癸二 轉正法輪
子一 供養請轉
丑一 王子請轉
『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
聞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捨所珍,往詣佛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其祖轉輪
拢酰c一百大臣、及餘百千萬儯嗣瘢怨矅@隨至道場,咸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頌
曰:「大威德世尊!為度眾生故,於無量儯鼩q,爾乃得成佛。諸願已具足,善哉吉無
上!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體及手足,靜然安不動,其心常憺怕,未曾有散亂
,究竟永寂滅,安住無漏法。今者見世尊,安耄С煞鸬溃业鹊蒙评Q慶大歡喜。
眾生常苦惱,盲瞑無導師,不識苦盡道,不知求解脫,長夜增惡趣,減損諸天眾,從
冥入於冥,永不聞佛名。今佛得最上安耄o漏道,我等及天人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
首,歸命無上尊」。
此釋王子詣佛、供養禮讚。詣所繞佛為禮,偈頌為讚。減損諸天眾,即減少善
道眾生之意;惡趣增多,故善道減少也。
『爾時、十六王子偈讚佛已,勸請世尊轉於法輪,咸作是言:「世尊說法,多所
安耄В瑧z愍饒益諸天人民」。重說偈言:「世雄無等倫,百福自莊嚴,得無上智慧,
願為世間說!度脫於我等,及諸眾生類,為分別顯示,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眾

生亦復然。世尊知眾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樂及修福、宿命所
行業,世尊悉知已,當轉無上輪」』。
此釋請轉法輪。佛於諸天人民,以大慈故多所安耄В灰源蟊识嗨鶓z愍饒益;
以一切智故,能知一切眾生根性、欲樂、三世因緣,而為之轉無上法輪也。
丑二 梵天讚請
寅一 神光動照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儯T佛世界
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眾生各得相
見,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眾生?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
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
其國中間幽冥之處,謂兩世界中間日月不及照臨之處,如世界邊際為鐵圍山等
是。

寅二 供養請轉
卯一 枺
『爾時、枺轿灏偃f儯T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諸梵天王各作
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
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為諸梵眾而說偈言:「我等諸宮殿,光明
昔未有,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而此大光明,遍照於
十方」。
此枺借筇煲蚬怏@問,而救一切梵天王集議推求也。十方梵天,因光而推瑞相
,因瑞相而推因緣,於是請轉法輪。此先始於枺健VT天中之具威德者,將生之時
光明先現,故共疑為大德天生。
『爾時、五百萬儯鼑林T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械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
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

、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即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
,繞百千 ,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并以供養佛菩提樹,其菩提
樹高十由旬。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
殿,願垂迹帯梗r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世尊甚希有!難可得
值遇,具無量功德,能救護一切。天人之大師,哀愍於世間,十方諸眾生,普皆蒙饒
益。我等所從來五百萬儯鼑瑨紊疃U定樂,為供養佛故。我等先世福,宮殿甚嚴飾,
今以奉世尊,惟願哀迹堋梗
此釋共詣西方尋光詣佛及禮讚供養。色界天眾之依正二報,俱各隨身自有,故
云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及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
槃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世雄兩足尊!惟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
度苦惱眾生」!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此釋枺借筇煺堔D法輪,而佛已默許也。
卯二  枺戏
『又諸比丘!枺戏轿灏偃f儯鼑林T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
歡喜踊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為諸
梵眾而說偈言:「是事何因緣而現如此相?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未曾見此相,當共一心求。過千萬儯粒瑢す夤餐浦嗍欠鸪鍪溃
脫苦眾生」。
此枺戏借筇煲蚬怏@問,而大悲梵天王集議推求也。大悲梵王於大德天生、及
有佛出二疑問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