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此大悟界,唯迴絕言思之妙心──樱M,罪過──,名相之所
不能安立。故教下雖強名一真法界,或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旋曰非安立諦,廢詮不
詮。此云言下大悟,實非言語能到,故為教外別傳之宗。此『宗』何指?姑借一言假
為詮表,則曰:無性空心,心圓眾妙。心幻無性故應無所住;無性真心故而生其心。
心──此無性空心,即曹溪所云自性──圓眾妙,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
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也。由是總其悟旨,可歸二言:諸法唯心心幻無性──亦可諸法
緣生生空無性──,無性空心──亦可無性幻心──心圓眾妙。後世三關之意,亦不
外是。諸法緣生而生本空,一也。諸法皆心而心如幻,二也。無性妙心心即諸法,三

也。夫至無性妙心心即諸法,則隨手舉來莫非涅槃──本空無性──妙心也,明矣!
然此實非比智假詮可及,故云教──比智假詮──外別傳。
二  曹溪之悟他
曹溪說法悟他,皆從自悟境界流出。然以大悟之界,須人自達,故其所言不離教
內空、有二輪。說空破有,說有破空,遣除邪執發生正智而已。意在教外,言不離教
,此曹溪禪所由高也。由此其說法之綱要,祗是萬法心生,生空無性──『非風幡動
,仁者心動』,法心生也。『佛性無常、諸法是常』,空無性也──,俗真真俗,出
洠Ъ措x。其言外之旨,在使人執亡意消,躍然自得。故曹溪曾喚其門人法海等曰:『
汝等不同餘人,吾滅度後各師一方,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案:壇經載:『然須
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
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云云。此所云同見同行,即已悟可為一方師者;
分付、即付囑其悟他說法之典,要令不失本宗。後世一般邪魔外道,祕為六祖不傳之

據,謬甚──。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洠Ъ措x兩邊,說一切法不離自性。
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案
:此曹溪傳其入室弟子說法之要,亦猶洞上有參同契及寶鏡三昧等。其密傳不令眾知
者,皆為護持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者,恐彼謗法獲罪,執語障悟,別無他義。
此上來所舉,祖自有釋。今案:動用對法,出語盡雙,即離兩邊,來去相因,乃
呖沼卸喴源萦锌斩娬咭病>烤苟īぉた沼小⒄嫠椎认鄬ΨīぉけM除,盡除者
、是教下假詮。說一切法──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三十六法──不離自性,不離
者是教外妙心──指一切法離言自性。在般若、瑜伽諸經論,指其要歸,無不如此。
故曹溪乃真通教意、真能說法者也!又曰:『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
對,問凡以拢龑Γ瑔柭}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其為志徹說涅槃經常無常義
。又為神會說見不見、痛不痛義。對臥輪有伎倆曰:『惠能洠Ъ總z』。對住心觀靜長
坐不臥曰:『是病非禪,拘身何益』。對空知無見曰:『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

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對念佛生西曰:『西方只在目前──
铡f儯鹜翞槭f八千里,此因不觀經文,未解經義之故──。此其與人解俊フ
、抽釘拔楔之妙,如所謂馬前相撲倒便休!活潑潑地,赤灑灑地,坦蕩蕩地,露堂堂
地,沼胁豢裳杂餍稳葜撸∑湓唬骸何嵊幸晃铮瑹o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
問諸人還識否』?纔被神會喚作本源佛性,即呵之為知解宗徒。以說一切法雖不離這
個,而這個終不能言陳出之。神會名作本源佛性,以為假智假詮可得,遂滯於名相知
解中,而失教外之傳。此與賢首等之知解教徒,以諸美辭種種形容繪畫絕言思之一真
法界,自謂超越先哲,能言龍樹、世親諸祖所不能言,同一僭妄!殊不知諸祖豈不能
言哉!特以實非言思之所及耳。雖構種種形容繪畫之說,徒益名想之影,反障證悟之
門,故曹溪力呵之。有曹溪力呵之,故雖有神會等知解宗徒,而宗風仍暢。慈恩等於
知解教徒未力呵斥,故四教、五教興,嘉祥、慈恩之教輪輟。清涼引而化之,陷泥已
深。圭峰則由知解宗徒兼為知解教徒,宗下承曹溪風能斥去之,故宗彌盛。而清涼於

圭峰又不能呵卻之,故教益晦。厥後、永名順而正之,落草愈甚。宗徒教徒殊皆洠
知解,不期離言妙悟,封著名相。二三真禪,唯用峻險或截擊為法門,務以颺落知解
為事,以延教外之傳。故墮於知解者,不唯失宗,亦失於教。若曹溪之說法悟他,不
唯得宗,亦得於教。昔一居士請雲門曰:『三藏十二部教意即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
意』?問曰:『祖師意且置,汝道如何是教意』?士罔措,門大加呵斥而去。故宏宗
演教者,當學曹溪悟他,以知佛祖說法之妙。
三  曹溪之自性
曹溪於其敘悟及教說法等中,若諸偈言及長行等,三科法門三十六對,亦是常途
語句。最關要者,唯在『自性』一名。於其自敘及教他中,若不識『自性』一名所指
,必難瞭然。其自敘中敘悟自性本清淨等,其教他中令說一切法不離自性等,皆必知
其自性所名,乃有著落。好在曹溪曾自釋云:『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此指第
八本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此指第七末那。多以轉識為心,如云:心為地

,性為王;性在心存,性去心壞。性指一報之主之異熟識,心指前七──生六識,出
六門,見六塵。如是十八界皆從自性──指含藏蘊──起用──從藏識所藏之十八界
種子起十八界現行,曰起用,即以前六三不起現行為息用。粗似易經『寂然不動為體
,感而遂通為用』;亦似中庸『未發為中,發而中節為和』。覈於成唯識論等義,此
種見解,猶有疏謬,以異熟識非真寂故──。自性若邪,起十八邪──有漏異熟識緣
有漏種起有漏現行;自性若正,起十八正──無漏無垢識緣無漏種起無漏現行;若惡
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依此觀之,曹溪確指第八識名自性,明矣!
其頌四智,亦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此亦以第八名性,第七名
心者。謂自性──第八──若清淨,即大圓鏡智。自心──第七──若無病,即平等
性智也。然第八識名義糾紛,頗分難解。通名或曰一切種識,或曰阿陀那識,或曰本
識,或曰正心。在有漏位,或曰阿賴耶識,或曰界趣生體,或曰異熟識;在無漏位,

或曰菴摩羅識,或曰大圓鏡智,或曰真佛身。就有漏中指無漏界曰如來藏,亦曰佛性
。以假智詮指絕言思界曰一真法界,亦曰真如──真如一名,諸經論中多指遮空二執
空理。然起信云:『唯是一心,名為真如』。又說真如之自體相及真如用。楞嚴亦說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曹溪亦說真如自性是真佛及說真如用。此等所言真如,每
與指一真法界或如來藏同,非但二空空理──。而曹溪言自性,亦復通此多義。言自
性本自清淨等,是指如來藏或一真法界也。言自性邪正起十八邪正,是指異熟識或阿
賴耶識或菴摩羅識或一切種識也。其名義之玄紐若此之甚,無怪因起信論真如一名,
生後人歷久之諍歟!禪宗悟本體禪、主人翁禪,所悟雖亦離言法界,在異生位仍即阿
賴耶、異熟識。前六剎那不生,末那我愛執藏暫現。此若執實,雖悟唯心,不悟無性
,或入外道。了幻無性,取無性空,不透末後,或歸二乘。進悟無性心源含融萬法,
乃大徹了。故深密云:『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
分別執為我』──執為我即執為性,我義即性義,未悟無性故入外道──。然在凡位

欲求頓悟,除悟此亦別無真體,故大佛頂曰恐迷真非真;迷此非真欲別求真,終亦無
真可得。嗚呼!此可知曹溪自性一言所關之大矣!
然自性應專指諸法離言自性。若曹溪說為含藏識,不如易以通名,名以一心,或
名自心為當。故吾有取於永明之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唐圭峰以瑜伽為法相宗,般若為破相宗,自居為法性宗,曰一乘顯性教。以有情
有本覺真心名如來藏,又名佛性。此亦以如來藏名法性者,不如名以真心為當。然其
不脫知解,不悟諸法離言自性,作禪源詮,嘗曰:『心是其名,知是其體,知之一字
,眾妙之門』。以為舉知字即能得心體,宗門或斥之曰:『知之一字,眾禍之門』!
明永覺賢以真心具空寂與臁x,補曰『空寂之知』,謂圭峰取知遺空寂,不了
真心。今按:空寂即無性義,空寂臁礋o性心。即心不悟無性,故成妄執;妄心若
悟無性,即契真如。故空即知始是真心,彼執知為心體,且不悟心無性,更何解乎無
性心哉!故後世宗師於曹溪所云自性,亦諱言之。但云『這個』,這一『著子』以指

示之,找浴赫f似一名即不中』也!(見海刊四卷十二期)


讚揚六祖功德以祝南華之復興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曹溪南華寺講──
我這次一到廣州,即來曹溪,有兩點意思:一、是來瞻禮六祖肉身,二、是來慶
祝六祖道場的重興。因禪宗叢林,由曹溪一茫殪短煜拢蝗缛毡尽⒏啕愔U寺,皆
祖宗於曹溪。唯自六祖以後,這曹溪南華寺即興盛時少,衰替時多。明朝亦曾經憨山
大師重興;今則復有虛雲和尚來终衽d,帐乔лd難得之盛會!故我來瞻禮六祖肉身
,同時也就是慶祝六祖道場的復興。這樣、可見我這次來,實是向和尚及各位首領職
事恭祝來的,本無什麼可說的法。但因在座還有如許新受戒的初發心者,及諸方來集
的在家信眾,同在此六祖真身的道場相聚,實不無殊勝的因緣,故想讚歎一點關於六
祖的功德,以資提倡。

在梁武帝時代,西土有智藥三藏航海南來。以前印度到中國的學者,大多取道西
北而來,唯從海南而來,自三國時代的康僧會而後,恐就要算智藥三藏了。智藥三藏
在廣枺粲性S多臁E,先是在廣州光孝寺植菩提樹一株,預言百七十年後有肉身菩薩
於此剃髮受戒。後到曹溪飲水有異香,乃尋至此處建寶林寺,並誌預言曰:『一百七
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開演上乘,度無量眾,傳佛心印』。這所謂肉身菩薩,便是六
祖大師,在佛教歷史上是早已證實了的。我們就在六祖一生的行事功德上,也可以確
信六祖是大菩薩的應世。有許多人,往往以為六祖是斫草挑柴的目不識丁者出身,於
是就認為佛教應該要完全棄離文字,因六祖不須文字而通達佛理;殊不知六祖是隨時
機所宜示現如此,決非目不識丁者,而是成就無量言語文字三昧陀羅尼,非世間博學
多聞、世智辯聰者所能望其項背的!這是從什麼地方證明呢!如壇經中所說:『聞無
盡藏泥誦涅槃經,即知妙義』;又聽法達誦法華經至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即達奧旨;
若非久植德本,智慧如海,何以臻此呢?又其聽人誦金剛經,即豁然開悟,亦是一種

應機示現的方法;因當時金剛經正普遍弘盛於世,所以他就來參禮五祖,託聞金剛經
而開悟了。因此、不但傳佛心印,而亦是傳持法藏;但這不單六祖如此,迦葉以來都
是這樣的。又大小乘經論最精深微妙者,莫過於唯識各部經論,如楞伽、深密、華嚴
諸經是;而楞伽四卷,傳佛心印,乃從初祖達摩歷代相傳者。在壇經中說:有智通比
丘嘗『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六祖當時便為他解
答說:『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儯恚曛
也』。這樣寥寥數句,便把一切經論中所明三身之義,包括無遺。因其即在當人上說
明三身,故說:『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蓋從本人而明三身,始顯佛
法平等,學佛是人人本分上事,若不從自性明三身,則三身似乎完全屬於他人佛果上
有的,豈非自己是無分的嗎?故考諸古德對經論三身所下之解義,未有若此昭然揭示
者。
智通既明三身,復問四智之義云何?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若離三身別

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此顯身智不二之理,與成唯識論、佛地經論等所明三身、
四智之理,極為吻合。因法身即是四智所證清淨法界的理體,四智即是法身理體上所
成之德用,成唯識論云:『四智品中真實功德,鏡智所起常遍色身攝自受用;平等智
品所現佛身,攝他受用;成事智品所現隨類種種身相,攝變化身』。此中已說明四智
和三身的交互關係,至於妙觀察智之妙用,即是觀機說法。故知三身不離四智,四智
不離三身,此義甚深!佛常自說:『我於凡愚不開演』,而被六祖數言道破了。可知
六祖是大拢兴_應現的,若真是目不識丁的人,怎麼對於唯識高深的學理,能有如此
程度的見地呢?並且他還在那首簡略的偈頌中,顯明和概括了轉識成智的深義。偈云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
六七果因轉,但轉名言無實性。若能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大圓鏡智性清淨者,因第八阿賴耶識到佛果位轉成大圓鏡智之時,即捨去了一切
有漏劣無漏的生死之法,與清淨的平等法界相應,無漏有為無為徹底圓明。但清淨法

界雖然自性本然,生佛平等,而眾生迷故於中妄有生死,顛倒流轉;諸佛悟故,便如
如相應,轉成大圓鏡智,究竟清淨法身了。
平等性智心無病者,我們眾生所以有種種生老病死的病,其癥結即在維摩經所謂
:『無明、有愛』。這無明、有愛,實是身心眾病的根源。廣言之,即是第七識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