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頓漸、顯密的差別了。再從教法原則方面去探討,都是以佛智所證諸法相性為本
伲H缡墙谭ǎ驗楸娚约皶r地因緣之不同,故在流傳上有轉變差別的形態,
遂成了佛教中分宗判教的風尚。
在佛滅度後不久,有迦葉、阿難、優波離、富樓那等,結集經、律、論三藏拢
典,為宏揚教法之中心人物。在此初期五百年的教法大勢上看,一切大乘顯密的教
法,都耄Ш渲小4藭r為三乘共法的時期。第二五百年,有馬鳴、龍樹、無著、天
親,他們都是主張大乘,對破二乘。故三乘共法,有附屬大乘法的形勢。到了第三
五百年,在教法本伲嫌伟l達。對於教理研究得已很精細,信佛者和佛弟子趨求

實驗修行,乃有龍智等以真言密咒的行法昌明於世。整個佛法,完全在真言密咒中
生活著,大乘、三乘都附在密法中。到此密法發達時代,大乘尚可同時流傳,而三
乘共教卻完全耄'了。此為佛滅度後在教法的本伲稀⑼獗砩嫌羞@三階段的分別,
這是印度佛教的史乘。
第一時期的三乘共法,流傳在錫蘭、暹羅、緬甸。現在整個國家政教之設施,
仍多以佛教為標準,而國民與佛教徒有同一之步驟。第二時期的大乘性相法,流傳
到中國,而朝鮮,而日本,而安南,現在也還有蓬勃的氣象。第三時期的真言密咒
的教法,傳入西藏、蒙古、西康、青海,也都能發摚ХN種的特徵。所以、這三個時
期的教法,可考之于以上三處的流布區域。
由流以溯源,西藏、中國、錫蘭三處的教法根源,都是佛哂蒙魄煞奖銘獧C而
說的。判定這是什麼教,那是什麼宗,是洠в薪^對性的。因為在佛法流行的時代和
區域上,雖有大小、顯密之不同,而教理都是互相關聯的。

乙  理
佛法中最普遍共同之理,就是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世出世間人天
四拢埔蚬詮拇私ⅰl洞讼纫靼兹颂焓品ǎ远速t拢⑵兴_、佛果,
均由此法做起。此人天乘法,講明善惡因果之俗諦理,教人止惡行善;由此以建立
真諦理的基礎。故明白了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的人天善法,然後才可以此
為根基而建立出世拢酥斯卜āH斯卜ㄊ鞘颤N?即知三界有漏因界皆是變遷
無常,皆是苦,一切法無造作者、亦無受者,畢竟是空的、無我的。有漏法是苦,
有為法是無常,一切法空無我。以解脫生死煩惱的涅槃寂靜為究竟。這、比較前面
的五乘共法是進了一步。
再進一步說,大乘教理明一切法不離一法,一法不離一切法。眾生與一切眾生
亦然,平等同體不二。故以一切眾生皆得離苦得樂為原則之大慈大悲心為根本,起
正信解,發大誓願,同證究竟真如。這就是所謂大悲菩提心。不以個人超出世間、

脫離生死為滿足,這是大乘學佛人對於佛法之根本觀點。如能於諸法如理如量普遍
覺悟,隨順法性,斷除煩惱;修行菩薩六波羅密,四無量心,修到所謂『我等與眾
生,皆共成佛道』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滿足。因此、諸佛之所以能成佛,我等之
所以要學佛,不為自求個己解脫,是要度盡一切眾生。大乘教理就是如此。
丙  行
在佛法裡所謂修行,有種種底型態和種種底方法,可歸迹麨閿捣N如下:
1。戒律行,或曰律儀行:包括三皈、五戒、八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
和真言密戒。普通人都知道佛教要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三皈依由師傳授
。既受三皈,進而受五戒──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或短期加受
八關齋戒。或進至沙彌等出家戒,再增上為通于在家出家之菩薩戒。真言密戒,是
密宗特殊底戒條。比丘戒為具足戒,依此戒行而生定發慧證果,為錫蘭等處佛教徒
修行之特色。

2。禪定行:由四禪、八定、五停心,以至如來禪、祖師禪,總名禪定行。修五
停心觀,為聲聞乘入道之最初法門。一、不淨觀:觀身不淨之相,對治貪欲而心得
停止。二、慈悲觀:對治瞋恚而心得停止。三、因緣觀:觀十二因緣三世因果相續
之理,對治愚癡而心得停止。四、數息觀:應用計數呼吸,對治散亂而心得停止。
五、念佛觀:念佛功德,對治業障而心得停止。由心得停止,而發色界之四根本禪
,或無色界之四空定,則為修習禪定的過程。更有三乘大乘所修之種種三昧。至於
如來禪,如楞伽經裡說:『云何如來禪?謂入如來地得自覺拢窍嗳N樂住,成辦
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圭峰在禪源都詮序也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
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來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
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此以如來禪為至極之
禪法,即是達摩所傳的宗旨。到了唐末,仰山更於如來禪之上立祖師禪的名目,以

祖師禪為達摩所傳的心印。祖師禪又是什麼?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祖祖相傳。以
如來禪為教內所傳之禪,別以祖師禪為教外別傳之禪。傳燈錄仰山章云:『師問香
嚴:『師弟近日見處如何』?嚴曰:『某甲卒說不得』。乃說偈曰:『去年貧未是
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曰:『如來禪,許
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祖師禪,是中國佛教徒修行之特色。
3。密咒行:這是真言祕密之法。中日所傳的以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等為
依,立十住心統攝諸法,建立曼荼羅;以修到三密、三業相應,即身成佛為旨。但
西藏所傳則於此之上,更立無上瑜伽之五大金剛,而統以金剛大持為究竟。故密咒
行為西藏佛徒修行之特色。
4。淨土行:普通一般人,認為淨土,必就是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然
這不過是十方淨土中之一種淨土。凡十方諸佛、諸大拢兴_都有攝化有緣之淨土,
故有西方彌陀淨土,枺剿帋煖Q土,乃至兜率內院彌勒淨土等。依諸佛菩薩依正莊

嚴而起信發願修行者,皆名淨土行。於彌陀淨土行弘盛修習者,遍於中國、朝鮮、
日本,而尤為日本佛徒修行之特色。
丁  果
由行到果,依上面的教理行可有四種:──
1。信果:『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而且、信為十一善心所之首
。我們修學佛法,首先生起的就是決定究竟堅固的信心。由信心故而一心皈命佛法
僧三寶為佛弟子,這是成為佛徒的共同基本。通於在家出家七眾。
2。戒果:學佛人先具信心皈依三寶,進而依法實行,必須受持五戒、八戒;乃
至出家具足比丘僧戒。嚴淨毗尼,淨修梵行,實邸校欢员惹鹕疄槟芫咦憬涞
,故由前面信果有了信佛的徒眾;由此持戒果,才有了住持佛法的僧寶。
3。定果:學佛法不是有了信心和戒行就算完成了,還要有禪定。由散心而定心
,要修習禪定。由天乘禪定而三乘、大乘種種止觀,故成就定果之三賢、七賢行位

。此為成就出世拢谋亟涬A段。
4。慧果,一名智果:再進一步說,出世拢瞬皇瞧椒驳模刑厥獾某说闹
慧發明才行。所謂由加行無分別慧,進而成就三乘共般若慧、大乘不共般若之拢
;證得初果以上及初地以上的果位,乃至成佛一切智智果。
綜合以上所述的教、理、行、果,可以知道一切佛法的綱要。故大覺世尊一代
言教,不出教、理、行、果。因教顯理,依理起行,由行剋果:四法收之,無所不
盡。
三  顯經宗
從各種佛經的意義,來觀察彌陀經的宗旨。特從天台宗、賢首宗中所謂體宗用
三方面,提出其重要的意義為證。
甲、彌陀佛土為體:在古來大德門,多以真如實相為經體,然這等於是通明一
切法之體;實在不能表現出此經特殊精神來!此經應以阿彌陀佛所成就正報依報功

德莊嚴為主體。或曰彌陀佛土為體。
乙、往生不退為宗:根據此體而顯示一種趨向的目標,那就以往生西方得不退
轉為宗。因往生西方,永斷生死,滅除煩惱,得到不退轉位。蓋以彼土的環境增上
、人事殊勝故也。淨土法門的真實不可思議,就在此。
丙、信願行為用:再從用的方面講,即信願行三個字,完全顯出淨土法門的重
要事行。若洠в行判模瑒t不與彌陀佛土發生關係,亦不能接受此法之意旨。所以修
淨土法門,先從『信心』起。有了信心必須要發願,洠в袌詻Q的志願,則不易成功
其往生。同時還要有行。這行,即是惡止善行,持名念佛。有此力行,則可以達到
最高目的地,以完成所信願之事。
蓋從印度流傳到中國的第二時期大乘佛法中之彌陀淨土法門,稱為難信之法。
若無信心與志願,任懀绾涡谐郑嗯c西方彌陀本願無關。故總合信願行,以表明
此經之最究竟的功用。

釋   經
甲一  敘證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
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
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
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
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
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一般經典的體裁,在前有證信,有緣起。這彌陀經,只有證信,卻無緣起。然
這於經典內容的真理,無關緊要。凡經典前的敘證分,特列五種證信。此敘證分,
古來菩薩造論,有二種解釋法不同;龍樹大智度論說有六種成就,親光論師佛地經

論說五種證信。如是,不是一獨立名詞,是結集經典之佛弟子阿難指如此的一部經
言。以如此的佛說阿彌陀經,是我阿難親自聽聞到的。佛說法談經,非對阿難一人
講說,同時還有文殊、彌勒諸大菩薩,及諸聲聞、人、天大眾,都亦在座,都有見
、聞、覺、知的機會。而欲址鹚f法永久的流通於世,起信於世,非要記錄的人
來證明是親聞不可。故結集此經的佛弟子,在經前加上如是我聞一句。什麼是我聞
呢?聞是耳根對聲境、發耳識的作用。所以說我聞者,是顯親聞;表示親切確實聞
到,非道聽途說。這是第一種的親聞證信。
一時,這是列舉說法的時間。為什麼在佛經裡洠в幸欢ǖ臅r日呢?這因為佛的
說法,遍在天上、人間,天上、人間的時間都不一樣──天上一晝夜,人間千百年
。而且、人世間的曆法也不同樣:佛在印度說法,印度自有他們的曆法。比方我們
中國,從前是用陰曆,現在是用陽曆。今天是陰曆四月初八,但陽曆已經到了五月
十號。在我們枺絹喼蓿瑒倓偺旌谑且雇恚谖鞣矫乐薏艑⑻炝潦窃绯俊5厍蚴切

動的,時間的距離得這麼遠,差別這麼多,故祗好唤y的說個『一時』了。況且、
佛是對機說法,這一時,也即是機教相印之時;此一經說聽俱畢之時。這是第二種
的說時證信。
佛,雖遍通十方諸佛,但此時此地說法的佛,唯是釋迦牟尼佛。所有一切法,
以釋迦佛為根本師。而此極為難信之法之西方淨土法門,確是從教主釋迦佛親口宣
說,釋迦為此法能說之主。此為第三種說主成就。
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釋迦佛說法處。是佛在世時,印度中天竺而近於北
天竺之一國。舍衛國的釋義是豐德,以此國王及太子、百官、長者、居士等,德風
名聞於世。故佛常在此舍衛國說法。祇樹給孤獨園的來源,在各種經典都有很詳細
的解說,由祇陀太子和給孤獨長者,愛護佛法的心殷情切,施金購地,建築偉大莊
嚴的說法場。故此園之立名,為紀念二位施主的德風。
有了說法的時間和地點,又有了說法的人,則應有聽法的大眾,所謂大比丘僧

一千二百五十人。這表示佛說法時,非是結集者一人聽法,故特列出與同聞法的大
眾來證明。如我們普通開會記錄一樣,有月日時間、地點、主席、記錄、出席人數
。有了五種條件,方可懀牛娇蓡⑹踞崛说男叛觥9式袢臻_會議的條例,在二千
多年前,佛經上早已實行到很完備了。
比丘者,意謂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資慧命,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命。而且比
丘常隨佛學,所以比丘還有破惡、怖魔等義。常隨佛同住此園中的比丘僧,有一千
二百五十人。僧者,僧伽之略稱。梵云僧伽,此釋曰和合眾。智度論云:『僧伽、
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故僧伽即和合眾。所謂六和合僧,完全以
戒律為規範,內外悉皆和合。阿羅漢有多義:一、殺煩惱伲苋颂旃B,
三、不再受生死等。然以應字為本義。所謂應已不受生死等,法華論說十九應義是
也。
眾所知識,是人天大眾、一切四眾、八部等眾無不知道。在這為群眾所知識的

大阿羅漢中的首領,都是年德俱長,為眾所尊的佛教耆老。十六位大弟子,各有其
特殊的能力與形相,現在略述如下:一、舍利弗,譯鶖子,智慧第一。二、目犍連
,譯采菽氏,神通第一。三、迦葉,譯大龜氏,頭陀第一。四、迦旃延,譯文飾,
論義第一。五、俱絺羅,譯(大)膝。六、離婆多,是二十八宿中的室宿之名,父
母因祈此星而生故。或譯曰假和合,因為他遇到兩個鬼爭屍,即悟人身假和合之理
,為出家得道的因緣。七、周利槃陀伽,譯曰繼道。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長子、曰
槃特,後又於路上生一子,曰周利槃特。槃特為路之義,周利槃特乃小路之義,兄
聰明,弟愚鈍。慈恩阿彌陀經疏云:『周利槃陀迦者,不思議經翻為繼道。。。。以兄
弟相繼於路邊生,兄名路邊,弟名繼道』。八、難陀,是善歡喜的意思。又名牧牛
難陀,與佛之親弟孫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