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本智證真如心中,於此中不見有可修之行,故云無修。不見有可證之果,故云亦
無成就。因根本智非待造作:即圓覺心非待修證成就故,唯一淨圓覺心,用則普照
,性則寂滅,更無別法,故云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者,於圓覺心中。百千萬
儯⑸o不可說恆河沙等,皆數名,假設多數,意在無邊,如謂盡於虛空無邊之世
界耳。真如心中觀如此世界,猶如空華之從緣現起,無有自性,故云亂起亂滅。非

即覺心,非離覺心,非向有俊墙衲嗣摚试撇患床浑x,無俊疅o脫。既非向俊
今脫,即非向生而今佛,故云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由是凡夫之生死,拢咧鶚劊
皆如夢境非真,而圓覺心中本無是事。此明俊摕o二,生佛體同。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
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
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如昨夢故,緊承前文未覺之時;謂因煩惱而起生死,及滅生死而證涅槃,生死
之相若來,涅槃之相若去,皆是迷情如夢。今以覺成就故,即如昨夢已醒,反觀生
死及與涅槃起滅來去之相,自不可得,此即謂根本智契證真如。此真如心,即是恆
常如此,寂滅無二,更無夢事可得,故云無起無滅,無來無去。所證、謂涅槃之法
。能證、謂種種求證涅槃之行。未覺之時,不離得失、取捨之情,與夫作、止、任
、滅之力;今於圓覺心中,則知取亦無得,捨亦無失,而作、止、任、滅之功亦無

所寄也。作、謂用力造作,止、爾心息諸念,任、謂任其自然,滅、謂滅除幻妄,
皆欲求涅槃時修行之事。於此證中,無能無所者,謂即於能證所證之中,悟知無能
無所,畢竟無有所證之法,及能證之人。畢竟無證,即無所證之法;亦無證者,即
無能證之人。以真如法一,覺性無二故。一切法以真如為性,即覺性為性,故超空
間而平等,超時間而不壞,故云:一切法性平等不壞。平等故無不圓滿,不壞故非
同斷滅──此明法性同覺遍滿無壞。
已四  結說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
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彼諸菩薩,通指此會及末世初心。如是修行,概指正答漸次、思惟、住持等。
漸次、指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等。思惟、指恆作是念一節。住持、指
彼之眾生幻身滅故等。如是方便者,概括正答諸義,皆是假說種種方便。如是開悟

者,即依此假說種種方便由溔肷疃瞄_悟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者,答前問中心
生迷悶句。
戊二  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一切悉清淨。不
動遍法界,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三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乙二 深抉擇
丙一  境抉擇
丁一  自悟境──金剛藏章
深抉擇者,首章標出『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為一切如來本起因地法行,
亦即一切菩薩所對之境;次章明修習菩薩如幻三昧;三章明修行漸次乃至方便,為

一切菩薩差別之行。境則一門總持,行別三根普被,開示菩薩,大意已盡於是矣。
然世尊密意或未暢宣,末世初心或易铡猓混妒墙饎偛仄兴_等,本其悲願,設為問
難,層層深入,承示抉擇,故繼前三章示境行之後,自此以下八章皆所以深為抉擇
也。於境之抉擇有二:一者、上求佛道端在自悟;二者、下度眾生端在悟他。本章
為在自悟境上設為問答。
金剛、堅利之義,藏、最深之義。金剛藏菩薩智慧堅利,能入如來祕密之藏,
故當本章發問之師。
戊一  長行
己一  啟請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
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
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大悲世尊至漸次方便,總括前三章所開示之境及行。如此開示,能與眾生啟蒙
發昧之益,而在此會之眾,親聞法音,其心開意解,更如病目之幻翳已除而得清淨
,故云與諸眾生云云。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
問意直承前章『始知眾生本來成佛』語,分三義設難,此一義也。意謂:因有
一切無明始名眾生,無一切無明始名成佛,今謂眾生本來成佛,則是眾生不應復有
無明!義既相摺室院喂噬靻枴
『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此二義也。若說眾生本有無明,即非本來成佛,何故復說眾生本來成佛耶?以
上二義,按之邏輯,均不能通。是眾生本來成佛之言,根本不能成立。
『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此三義也。再深進一層,假設眾生本來成彿,無明非本有而是後起的;則一切

已成之佛,皆應再起無明,故問以何時復生一切煩惱。且無明如可再起,則何必成
佛。
『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
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既陳問辭,請決疑情,因此疑義甚深難知,故稱祕密藏,必得了義開示,方可
使現會及末世永斷疑悔。何則?上陳三疑,胥因未能信入眾生本來成佛之義,即是
不能了解真如淨覺,眾生本具,非待外求,此於自悟境上未能決定,則上求佛道之
目標無從建立。信心既不能起,即使勉強修行,不免中途疑惑惱悔也。
己二 許說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
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祕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
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

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所問之義,即是如來所證甚深秘密究竟方便;以之開示菩薩,即為最上教誨,
了義大乘;依之修學,即可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故讚金剛藏乃能發起斯問。
已三  正說
庚一  就遍計執以明妄不到真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
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自此以下為佛正說,約分四節:其一、就遍計執以明妄不到真。其二。就圓成
實以明真不成妄。其三、就依他起以明銷妄成真。其四、開示正見而正勸息妄。
一切世界、概指所有一切情器世界;始終生滅,約有情世界;前後有無,情器
所共;聚散起止,約器世界。念念者,剎那之義。念念相續,循環往復,即輪迴相
。意謂一切若情、若器之世界,其始終生滅等,無非念念相續,循環往復之輪迴相

。在此輪迴相中,種種欣取及種種厭捨,無非妄情計度,即無非輪迴;故云種種取
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謂仍在妄情之中;而辯圓覺,謂辯明圓覺境界,即耄е
所陳之疑。彼圓覺性,謂由妄計所辯之圓覺性,意即謂以妄情測度圓覺,終不能到
圓覺真境;且所辯明之圓覺性,亦即同於妄情而成流轉。猶之帶綠色眼鏡,所見一
切皆綠。若欲以此虛妄名言,免除輪迴,決無是理。故云: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此先法說,下更喻說。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雲駛月撸坌邪兑疲鄰腿缡

目數動而成眩,則湛水能搖。定、瞪也,眼久瞪而發勞,則火成旋轉;月因雲
駛而覺撸话兑灾坌卸娨啤4私匝奂抑e幻,是以見不到真。以喻未出輪迴之妄
心,辯於圓覺,則本非流轉之真如覺性,亦如水搖、火轉、月摺兑疲柿鬓D
之相,故云亦復如是。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
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諸旋未息,謂目正動,眼正定,雲正駛,舟正行而未止息之時。彼物先住而不
可得者,彼物、即指所見之物,謂欲使水先停住其搖相,火先停住其轉相,月先停
住其呦啵断韧W∑湟葡啵潜夭豢赡艿摹4耸篱g常事,雖明知其動搖諸相為妄
,亦不能強於先止其妄。下更以法合喻,意謂動目觀水成搖,尚可以目不動時而得
水本不搖之真相;定眼觀火成轉,尚可於眼不定時而得火本非轉之真相;乃至月本
不撸侗静灰疲嗳弧V领遁嗈D生死之垢心,久遠以來,胥在妄法之中,曾未得
暫時清淨,以此等垢心觀於圓覺,無論辯至若何程度,無非遍計所執之虛妄境界,
其所計度之圓覺性,未有不同於流轉,如彼諸物之旋復者。故置何況一語,深切明
之,即謂垢心無時清淨,更不如目有時而不動,眼有時而不定也。以此義故,汝等
用生滅妄心測度圓覺,而不知圓覺本具,無明本空,故不能見到眾生本來成佛之真

實義理,是以有此三種疑惑。此先總呵三惑為遍計所執,不能辯到圓覺真境。
庚二  就圓成實以明真不成妄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
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幻翳、喻無明,空華、喻身心,世界諸煩惱相。幻翳除則空華滅,無明除則身
心世界空。幻翳只虛妄之法,無實體性,非相待安立,是以滅已則不更起。無明等
法,亦復如是。此先高一層設喻,以示無明等法虛妄無體,斷已即無復生之可言。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
故。
虛空、喻圓覺,即真如淨性,亦即眾生本來成佛之佛性。空華、是眚者妄見,
非實有起滅之物。虛空之中,亦無空華起滅之處。說空華於虛空中滅,已非淨目之
觀,更不可硬指虛空之中,既有華滅,必有華起,因而詢其更起之時。故即釋云:

空本無花,非起滅故,意即空中本無空華,華亦本非起滅。
兩小段概用喻說:可以耄п尩谌y。如答云:無明本無起滅,故不得謂十方異
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圓覺性中本無一切煩惱,更何論其復生,故更不得問一切如
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圓覺照離於華、翳。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
,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此段法喻互成。夫以未出輪迴,說有生死,對了生死,說名涅槃,皆是眾生邊
事。猶之目眚未愈,見有華翳,幻翳若除,見空華滅,皆是眚者之事。生死如空華
,涅槃如華滅,故云:生死涅槃,同於起滅。離者、如云不相干之義,無交涉之義
。虛空圓澄,本來無華,實與華翳了無交涉。妙圓覺照,本來無妄,實與無明妄法
毫不相干,故云妙圓覺照離於華翳。亦即圓成實性從本無妄,非某一時期而可有妄
法也。

善男子下,耄п屢弧⒍䞍蓡枴7鞘菚河校词翘摽粘S校嗖环另蛘邚陀腥A翳
;以顯佛性常有,亦不妨眾生復有一切無明。此耄п尩谝浑y。亦非暫無,即眚者雖
有華翳,而虛空亦不因之暫無;以顯眾生雖有無明,而佛性亦不因之而暫無,故可
說本來成佛。此耄п尩诙y。況復者,非可比況之意。隨順者,不能為礙之意。虛
空非因無華醫時而暫有,亦不因有華翳時而暫無,是虛空之性常存,既可隨順華翳
之起滅而無礙,則如來圓覺隨順一切法,乃為虛空等一切法之平等本性,尤非虛空
所能比況。故圓覺妙性,自非因無無明而暫有,亦不因有無明而暫無,其隨順一切
法而無礙,可以例知而悟佛性常存矣。
庚三  就依他起以明銷妄成真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
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上來華翳之喻,似已服人之口,猶未服人之心。茲更設金礦之喻以通釋三惑;

而成立眾生本來成佛之理。眾生如礦,佛如金,無明如沙泥等雜伲S杀娚蘖曈
斷無明至於成佛,譬如以鋼礦煉銷除一切雜伲杉兘稹Q院喍x明,故云如銷金
礦。金非銷有,可見金本來是有。雖礦中之金本來是有,仍不妨說礦中仍有一切雜
伲形翠N除;以顯雖云眾生本來成佛,亦不妨說復有一切無明。此可以解初間之疑
。既已成金,不重為礦,即成金後不再起雜伲@無後起無明。經無窮時,金性不
壞,顯一切如來不應復生一切煩惱。可解第三間之疑。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即礦中
本有雜伲畷r,而金亦本來成就;以顯眾生雖有無明,亦可說本來成佛。即可解第
二問之疑。
在眾生位,此圓覺清淨心,如金在礦。心上妄有無明為一切染法種,如礦中妄
有雜伲H坏V中之金,即是本來真金之體,故眾生本具之圓覺,即是真如清淨體,
而為一切淨善法種。本來之金,雖非因銷而有,然而不銷則不顯;是以眾生本具圓
覺,不修則不顯。及至既銷成金,仍是顯發本來成就之純金;則修至成佛,亦是顯

發本來成就之圓覺。如是銷金之事,即如引發本具佛性之功,是以眾生本來成佛,
理不傾動。故云: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庚四 開示正見而正勸息妄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
迴及非輪迴。
首先提出一個『一切如來妙圓覺心』,即示修大乘者欲求圓覺,即應立定腳跟
,以圓覺心為立場而生其正見,不得復以二乘小慧、凡夫世智、展轉測度,自墮戲
論。此自悟境之根本點,不可忽也!此義既明,則文義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