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

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
性』。
案曰:上來會法相泯顯如來藏一大文竟。

辛四  出法體融顯如來藏
論曰:一切諸法皆以色心為體……寧不惑歟!寧不惑歟!
壬一  總疑總遣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
明。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
義無戲論法』!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發心勤求無
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
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

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拢肌!喊㈦y!如汝所言:四
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虛空
不和諸色。若和合者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
輪未有休息。阿難!如水成冰,冰還成水。
壬二  別融別顯
癸一  地大
『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
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
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
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
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
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

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癸二  火大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
火。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各
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
、瞿曇種姓。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
從艾出?為於日來?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若鏡
中出,自能於鏡出然於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若生於艾,何
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汝又諦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
何方撸v於此?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
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
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癸三  水大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訶薩多等諸
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為復
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
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
待中宵承白月晝?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
水、陸、空行?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水從何方流注
於此?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
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
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
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癸四  風大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
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
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
有藏風地。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
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
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
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
自有。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
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
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
無實義!

癸五  空大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利種及婆羅門、毗舍、
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虛空,
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虛空,虛空溕睿S出多少。此空為當因土所出?
因鑿所有?無因自生?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大地迥無
通達。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虛空因土而出?若無
出入,則應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若因鑿出,則鑿出空,
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見空?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
咿D,土因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鑿、空虛實不相為用,非和非合;不應虛空無
從自出。若此虛空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
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
?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虛空亦復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
義!
癸六  見大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設居中宵,白
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分析。此見為復與明、暗相并太虛空為同一體?為
非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及與虛空元一體者,則明與
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滅
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
離明暗及與虛空,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虛空,是見元同龜毛、兔角。
明、暗、虛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
分空、分見本無邊畔,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汝更細審、微細

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太陽,暗隨黑月,通屬虛空,壅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
見覺、空頑,非和非合,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若見、聞、知性圓周遍,本不動搖,當
知無邊不動虛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
滅。阿難!汝性沉淪,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
,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
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
、樱⒂X樱X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
,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癸七  識大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汝今遍觀此會拢姡媚垦瓪v,其目周
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汝識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
菩提、此舍利弗。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虛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

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
,從何發識?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
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辨,自不能知明、暗
、色、空;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有非同物;
縱發汝識,欲何分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別識明月?汝更細詳、微細詳審
:見託汝睛,相推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識動、見澄,非
和非合;聞、聽、覺、知亦復如是,不應識緣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
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麤浮,不悟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
。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
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虛,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論曰:此一大章所以判為……本無生滅等是。
案曰:論於本經六大加立見大為七,嘗出二因。今更添助一因為解:此從識大
開為『見大』、『識大』之二,蓋依眾生因地之現量心,對比量心、非量心為二分
、立現量心謂之見大,立比量心及非量心謂之識大者也。眾生因心現量心,通於前
六識及第八識,是此中所謂見大也。非量心、通於第六識及第七識;比量心、專屬
第六識,皆此中所謂識大也。所以如此將識大分別為二者,本經原從專修奢摩他觀
、以入無分別真如門心者;使捨比、非而用現量,從生滅門入真如門,故剖立之如
此。現量心之第八藏識、即一精明,一精明之現在六和合門頭者,即前六識現量。
由是以觀,則見大即前真妄二本中、所謂『能生諸緣緣所遺者』是也。識大則即『
用攀緣心為自性者』是也。義為一經大旨所關,作此解說,亦無過咎。上來示真實
性一大科竟。
庚二  獲本妙心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
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禮佛合掌,得未曾有
,於如來前說偈讚佛:『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儯兕嵉瓜耄粴v
僧祇獲法身。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
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舜若多性可銷亡,爍
迦羅心無動轉』!
論曰:從破想相至出法體……大權深心,湛梢酪病
案曰:上來歷萬法顯如來藏而開圓悟一大科竟。若依禪宗先參後學之義,亦可
將此一經。判為二分:從初至此,即是參悟宗旨;所謂第一峰頭不容商量者也。從

四卷起至十卷盡,皆是學修教行;所謂第二峰頭略容話會者也。四卷之前半卷全為
教理;四卷後半直至結成經名,則論修證之行位也;其餘則為修證之人救免過患而
已。昔嘗論本經可種種觀察,此亦一例。
論曰:云何別明當部要意?……於其中間,不說一字。
己二  約四諦顯如來藏而勸妙修
論曰:集諦苦諦,六凡之因果……法法皆通,法法皆備耳。
庚一  因滿慈躡疑而廣顯
論曰:此中由富樓那問者……向人宣揚,故興疑問。
辛一  承前問許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

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
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
、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
而復始?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
,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復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
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惟願如來宣流大慈,
開我迷雲,及諸大眾』!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爾時、世尊告富
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
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迴向上乘阿羅漢等,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
行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論曰:阿難開悟,習漏未除……正遣小拢▓坦室病
辛二  次第說示

論曰:此中四章略同起信……勝義勝義諦也。
壬一  顯如來藏集苦因果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