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镜·大国忠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镜·大国忠魂-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晟的师爷姚进;神色匆匆地带着几个衙役来到文家。    
    姚师爷告诉刘氏老夫人和彭氏少夫人:“情况万分紧急,长毛贼挖地道炸塌城墙好几丈,马上就要攻破城池了。”    
    大家听后面面相觑。    
    姚师爷:“知州大人命你们;赶快装扮成老百姓,带着孩子;逃出城去,到潮州长善将军那儿去。那儿很安全。”    
    姚师爷抱起小廷式:“大人特别吩咐;一代管一代,要你们不要留在这儿等死,一定要将芸阁送出去,他将来肯定是个有用之材。”    
    祖母:“妹仔啊,你和周顺大带着孩子们先走吧。”    
    说着急忙换了衣服,带上雨伞消失在雨夜中。    
    彭氏对着风雨喊:“娘——你去哪里——”    
    风雨上中传来:“我去找芸阁他爷爷——”    
    廷式母亲让大家快换上百姓衣服,带着廷式姊妹潜逃出城,奔潮州而去。    
    逃亡路上。风雨中。母亲抱着小廷式,用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发现孩子额头发烫,知道这孩子又感冒了。    
    母亲不由心急如焚,自己的几个孩子得了病,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夭折的情景,又浮现在她眼前。    
    此时,迎面遇到了太平军的队伍。他们一律头系红巾;身穿黄衣,手上拿着大刀、长矛作武器,从他们的相貌和打扮上看,都是些地地道道的农民。    
    情况万分危急,要躲避他们已来不及了。    
    走在前面的几个兵士已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母亲脸色刹白,紧紧地抱住小廷式,紧张地盯着;这伙满脸杀气的人,她眼前浮现;那些全家被土匪杀害、一个不剩的悲惨场景。    
    也许是看到廷式母子身穿百姓服装,拖男带女,像是饥寒交迫逃命去的百姓,一个带兵的头儿;连忙喝住自己的部下,走上前来……    
    头儿:“你们是去逃难的吧?”    
    廷式母亲点头应了声:“嗯。”    
    那人见小廷式脸色苍白,知他是病了,便连忙叫来一个名叫秀秀的年轻女人,嘱她给孩子看病。    
    母亲用警惕的目光审视着他们,看看怀里的孩子,知他们还没有认出自己和孩子的身份,并没有什么恶意,便让那年轻女子给小廷式看病。    
    看完病,年轻女子给母亲一把草药。    
    年轻女子:“孩子得了寒症,要赶紧服药,不然有生命危险!”    
    母亲接过草药。    
    母亲:“是治寒症的香尔草吧?”    
    年轻女子:“对!”    
    母亲:“刚才那当官是谁?我得谢谢他呢。”    
    年轻女人含羞地说:“是咱石大人。”    
    小廷式听那女人的声音好和气,便微微睁了一下眼。那是一张年轻秀气的脸,全不像祖父和父亲所说的;那种红头发绿眼睛凶神恶煞的样子,便不再害怕。


第一部分逃亡路上(2)

    因怕出什么意外,母亲说了声:“谢谢”。便没有再说话了。    
    女子说了声:“要赶紧服药”,便匆匆地追赶队伍去了。    
    这时,母亲才松了一口气。她赶紧带着他们来到一家老百姓家,给廷式熬了草药吃。    
    不一会,小廷式便昏昏沉沉地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吩咐佣人租了一辆马车。    
    马车颠颠簸簸地走着,好不容易看到了目的地——潮州城门。    
    不料,卫兵不让他们进城。    
    彭氏带着满脸怒气说:“我们是嘉应州知州文晟大人的家属,从嘉应逃难来的。已经在路上走了七天了。要见你们长善将军。”    
    卫兵连忙去报告。    
    听了卫兵的报告,将军亲自来迎接他们。    
    长善将军沉痛地告诉廷式母亲:“据可靠情报,文晟大人已为国赴难了!”    
    彭氏一听,心头一阵隐痛,眼泪象断线的珠子一样;哗哗滚落下来。    
    那天。祖母刘氏找到了文晟,他正在护城墙上;和总兵一起;指挥清军和太平军作战。    
    刘氏:“老爷一起走吧。”    
    文晟:“我不能走!我是知州,身负皇命,必须坚守待援!”    
    文晟转身对总管说:“余总管,骑上我的战马,带着老夫人和葵花先走!”    
    老夫人却不肯走。    
    老夫人:“咱俩老死也要死在一块啊!”    
    那战马似乎有什么预见,发出阵阵哀鸣,久久不愿离开主人文晟。    
    文晟:“余盛生,把夫人带到较安全的地方去!”    
    文晟自己仍然踞城拒守。    
    时钟在转动。    
    太平军每天派兵攻城,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和清军激战十一天。    
    十六日,姚师爷报告:“援军仍未到,守军已弹尽粮绝。”    
    文晟:“文晟取义成仁的时候到了!”    
    太平军蜂涌而至。    
    城破,文晟被太平军所杀,时年六十六岁。    
    文晟的尸体从城墙上掉到护城河,顺流而下,漂流了二十多里;才被他的战马驮起。    
    百姓见到已饿倒的战马和文晟的尸体,说他是个清官,便凑钱买了一副好棺木,把他的遗体装敛后;送交官府。    
    逃亡途中。祖母听说丈夫战死,悲痛得昏了过去。    
    醒来后;她想到,孙子孙女还不知是死是活,得想办法去找他们。    
    结果她和余盛生、葵花三个人都被冲散。    
    祖母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廷式母子。    
    亲人们劫后余生,相拥而泣。    
    长善将军亲自写奏章;上报文晟战死,并为他请功。    
    不久,清廷谥文晟“壮烈”,并令在其家乡萍乡建祠立庙;祭奠他的亡灵。    
    潮州。一临时住所。祖母病重卧床不起。    
    临终前,祖母把廷式叫到跟前,抚摸着他的头。    
    祖母:“芸阁……要好好……读书……将来……要 像你曾外祖父……那样……才有出息。”    
    廷式含着眼泪点点头。    
    祖母停止了呼息,病逝了。    
    想起祖父、祖母生前对自己的呵护关爱,小廷式伤心地跪在二老灵堂前大哭了一场。    
    惠州城。祖父在嘉应守城时,廷式之父星瑞亦在惠州苦守城池。    
    紧急关头,忽有一支清军从太平军背后杀来。    
    星瑞看时,只见旌旗上绣有一个巨大的“长”字,原来是长善带清兵前来救援。    
    星瑞见援兵来到,便里应外合,带兵从城内夹击。太平军腹背受敌,很快败下阵来。    
    星瑞忙将长善人马迎进城来。    
    长善哽咽地说:“你父亲文晟大人已经为大清捐躯了!”    
    星瑞听罢如五雷轰顶,发誓要为父报仇,带兵反守为攻,连克数城,斩杀太平军数千,并以兴宁县城解围之役称捷。    
    两广总督黄宗汉督奏准朝廷,星瑞因战功免补同知,以知府留粤补用。    
    不久,廷式母子随父亲到了惠州。


第一部分逃亡路上(3)

    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廷式还是五岁儿童,在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中,听说了不少故事。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因不满天王洪秀全,带兵外出,在大渡河附近无船渡河又逢暴雨,为救将士自缚于清军营中,所部最终被清军剿灭。太平军年轻将领李秀成;率部在上海青浦大败“洋枪队”,杀了“洋枪队”队长华尔。曾国藩带领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大门安庆,陈玉成被俘慷慨就义。连不少清朝官兵也佩服陈玉成是个大丈夫。    
    小廷式看到,那个要年轻女兵为他治病的太平军头领石郭宗;在一次作战中兵败被俘,还有那个女郎中秀秀也一块被抓,被清军关在木笼子里。他们脸上的神色显得很倔强。    
    廷式:“父亲;为啥要打仗时啊!”    
    父亲摸摸他的小脑袋瓜。    
    父亲:“记住,战场上,你不杀别人;别人可要杀你。至于为啥要打仗?长大了,你就会知道的。”    
    父亲又说:“为父是大清皇上的臣子,保卫大清江山乃是为父的本份。”    
    这年,星瑞奉派至肇庆、梧州领兵作战……    
    梧州城。咸丰十一年(1861年),廷式六岁。母亲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二娘简梅生了一个妹妹,三娘简艳生了一个弟弟。于是,家里孩子一大群,天天都像有千军万马似地;非常热闹。    
    这年七月的一天,正是夏季来临的一天晚上,天气炎热。廷式在床上睡觉,听到父亲和母亲说话。    
    父亲:“皇上已下旨提升我为候补知府,咱们全家就要离开梧州移居广州了。”    
    母亲:“广州可是个大城市。孩子们早就想去广州玩玩呢。”    
    廷式偷偷地笑了。    
    哥哥姐姐放学回家后,廷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哥哥姐姐听了也高兴得直跳。    
    这天一早,他们一家坐上几辆马车,在一队清军的护送下,一路朝广州城前进……    
    路上有不少地方正在打仗,他们不得不绕道而行。    
    因战事频繁而担惊受怕,加上崎岖不平的道路、颠颠簸簸的马车,又逢春天天气多变,一会儿睛,一会儿雨,令他们一家受尽艰辛。    
    体弱的廷式屁股上生了一个毒疮。    
    广州城。小廷式一生中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林立的房屋望不着边际,不知有多少条交叉的道路,也不知有多条街道。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还不时可以看到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他们在哇啦啦地说着他从来没有听过的话。那商店前的一排排广告牌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又令他目不暇接。    
    这时的广州虽说是大城市,路况却很不好,到处沆沆洼洼,破败不堪。    
    马车巅巅簸簸,小廷式屁股上生了疮,就更难受,他不得不站起来,但车子又摇晃得厉害,他站又站不稳,直打趔趄。母亲急忙让他坐在自己的双膝上。    
    不知马车转了多少个弯,终于来到一幢大宅子前停下来了。    
    只见那高大的门首上方;高挂着一块写着“将军府”几个大字的大匾牌。    
    将军府门前两侧;蹲着一对石狮子,龇牙咧嘴,威风凛凛。    
    门前有一队清兵把守着。    
    不一会,广州将军长善把星瑞一家接到将军府。    
    宾主坐定喝茶交谈。    
    长善诚恳地说:“你们就全家暂住寒舍好了。”    
    星瑞:“这样,太麻烦了!下官实在过意不去,难以从命。”    
    将军:“也不会让你家长期住在这里,没有这等好事,是暂住。不知什么时候,圣旨一到,你又要到哪里去安营扎寨。就别客气了。”    
    将军不容分说,便叫管家吩咐佣人去给他们收拾安顿房子。    
    父亲叮嘱全家人:“长善姓他塔拉氏,是广州将军。他虽是旗人;但对汉人部下和蔼可亲。他和你祖父、父亲可以说是出生入死的朋友,有多年的交情,因而对咱们家很好。你们可得小心谨慎点儿。不要太随便,要对得起人家啊!”    
    母亲:“老爷说得是,哪个要是不听话;惹事儿,就别怨我蛮咧!”    
    小廷式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审视着眼前这陌生而新鲜的一切。    
    将军家是个大家庭,有好多人,有不少清兵守卫,家里有好多男女佣人。    
    将军府的房子很大,有好几栋房子,都是一式的四合院,四周有高高的围墙围着,还有一个很大的花园。    
    住下后,长善派军医治好了廷式的毒疮。    
    长善将军还把儿子志锐、侄子志钧、外甥刚毅和廷式姊妹相识。    
    长善:“锐儿、钧儿,还有刚儿,可得好好照顾客人。”    
    志锐、志钧高兴地答应了。    
    可刚毅不吭声。


第一部分逃亡路上(4)

    将军家有个大花园,一块大石上刻着“壶园”二个大字,有山有水,花木茂盛,环境优美。    
    这天,志锐把几个小朋友们介绍给廷式姊妹。    
    第一个是长得矮小肥胖的小男孩。    
    志锐:“他叫梁鼎芬,家住广东顺德县,今年八岁。七岁时便没有母亲,被姑姑接到广州来抚养。咱们可得好好待他啊!”    
    大家关切地把鼎芬围在中间。    
    志锐:“这位叫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今年十四了。”    
    廷式看那叫邓世昌的男孩子;长得孔武彪悍,一副武官相。    
    志锐:“这位是黄遵宪,嘉应州人。今年也十四了。是个大哥哥呢。”    
    黄遵宪长得清廋而秀气。    
    另一个个头高高的小男孩作了自我介绍。    
    小男孩:“我叫于式枚,是广西来的,今年十四了。大伙儿都叫我大哥吧。”    
    大家一齐鼓掌欢呼。    
    志锐:“别忘了这里还有一位年龄最小的弟弟呀。他叫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他今年才六岁呢。”    
    大家看那叫康有为的小男孩还拖着青鼻涕呢。    
    式枚:“我看;今儿咱们每个人;都来谈谈自己今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志锐:“俺赞成。年龄大的先说吧。”    
    遵宪:“我家世代经营典当。父母要我经商。可我想以后当个外交官。”    
    世昌:“我想当海军,开着铁甲舰;保卫咱大清国。”    
    说着世昌做了一个驾驶铁甲舰的动作。    
    志锐:“俺想当大将军,带兵打跑那些欺负咱大清国的洋鬼子!”    
    廷式:“我最崇拜南宋的丞相江西临安人文天祥,我要做他那样的人!”    
    式枚:“文天祥可是个大忠臣啊!你是想做大忠臣呀。真是人小志气大!可我想当管官的官,专治那些贪官污吏。”    
    志锐:“康有为该你说了。”    
    康有为:“我要做王安石那样的人,把咱大清朝改个样。”    
    式枚:“王安石可是个有名的改革家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