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镜·大国忠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镜·大国忠魂-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说:“我现在是一个无名之辈,不便去拜访李鸿章大人。”    
    建寅:“李中堂很爱人才!你不必过虑。”    
    廷式执意说:“待我考上了功名;再去拜见李中堂也不迟呀!”    
    建寅只好送他上船赴京,和他挥手告别。


第二部分幕僚生涯(1)

    这是廷式第三次入古都北京。在他看来这京城是一部读不完的历史教科书,且越读越觉得它的历史的厚重,令人感叹,令人回味。    
    秦、汉和三国时期,北京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重镇;西汉末年,王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大燕国,北京的别称“燕京”由此而来;南宋时期的辽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金正式建都于北京。从那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历经一千多年,共有34位皇帝在此发号施令统治全国。如今它连结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关联着大清国的前途与命运!    
    廷式看到;悠久的历史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宏伟的万里长城和规模巨大的紫禁城闻名世界;颐和园、北海、香山、天坛等皇家园林的优美景致和瑰丽建筑令人神往。    
    在廷式心目中,那层层城墙护卫着的皇宫,是那么庄严、高大、巍峨而神圣。    
    在这里,他没有其它什么亲戚朋友,他和长家的关系最好,以往他每次到京城都是住在志钧或志锐家。这次也不例外。    
    志钧的两个妹妹,大妹他他拉长瑾,长得较胖,像她父亲,但性格却斯斯文文的,有个木头的绰号;小妹他他拉长珍,刚满十岁,她和她姐姐形成显明的对比,长得像母亲;俊秀而甜美,性格天真活泼。    
    廷式眼前的珍儿已长成个美人坯子,鸭蛋脸,双眼皮,五官清秀,神态端庄。她聪明伶俐,才思敏捷,爱好书画、下棋,还能双手写梅花篆字。她性格开朗,善解人意,还敢作敢为。    
    对珍儿的身世;廷式非常了解,她出生在光绪二年(1875),满洲正红旗人。她的祖父裕泰曾做过陕甘总督,父亲长叙官至户部右侍;伯父长善曾任广州将军。因父亲嫁次女时正值康熙忌辰,违犯了例禁鼓乐的祖制,被革掉了官职。从此,家道中落。幼年的珍儿只好投奔身为广州将军的伯父长善那里,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年之久。当时,广州已成为开放城市,中国古老文化与西方文明也便同时熏陶了她。这为她后来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还是在广州的时候,他他拉长家就请廷式担任二位小姐的老师。    
    任教三年,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过;他们并不是以师生相称,而是以兄妹相称!    
    瑾儿和珍儿一口一声“三哥”叫得那么甜。    
    廷式来到京城后,和往常一样;一边温习功课,一边继续担任瑾儿和珍儿的家庭教师。    
    长家经常有朝庭上下的官员前来拜访。    
    一天,廷式在长家见到了即将带兵赴朝鲜平乱的清军统领吴长庆。    
    长叙把廷式介绍给了吴长庆:“吴将军,这位是我们长家的老朋友文廷式芸阁先生。他的祖父文晟在剿灭长毛之乱时殉职,是咱大清朝的烈士。其父文星瑞二品巡兵道,亦是我大清的功臣。芸阁文才确实了得,人称江南才子。他是我瑾儿和珍儿的师傅。今后还请吴将军多多关照。”    
    对吴长庆这样的名将,廷式早有耳闻。吴长庆是个儒将,河南人。年轻时率乡团练参与和太平军作战,不久又组织庆字营。太平军被剿后,光绪元年授直隶正定镇总兵。    
    吴长庆早就听说文晟和文星瑞父子的事迹,见文廷式气宇不凡,谈吐不俗,便对他发生了兴趣,并把介绍给了两广总督张树声。    
    于是,引来了廷式的一段幕僚生涯。    
    这天,廷式来到两广总督府。    
    身着一品补服、配戴一品顶戴的张树声总督亲自接见了他。    
    张树声的儿子张华奎也在场。    
    张树声打个哈哈说:“你是文芸阁吧。你祖父可是为大清殉职的。你父亲也是大清的功臣。本督早就听华奎说他有个同学叫文芸阁,诗书琴剑无所不通。吴长庆统领也向我极力推荐你。唔。本督也是很爱才的。本督这里有不少属于机密的东西……唔。本督知道你祖父是正五品知府,你父亲当过二品巡兵道长官,你自然懂得什么是要保密的。唔。只要你好好干,本督不会亏待你的。”    
    张大人说话时,廷式不时点着头,听完后,他说:“谢谢总督大人的赏识,在下对大人早就非常仰慕。能到您的总督府公干,是在下的荣幸。难得大帅对在下的家世这么了解,对在下如此信任。祖父和家父;对在下一向也很严格。在下一定尽职尽责!”    
    张树声便叫他的副手给廷式作了详细安排。    
    廷式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整理文稿、公函。    
    安排妥当后,在离开总督府的途中,张华奎对廷式说:“芸阁,我在父亲面前可都是说你的好话呢。”    
    廷式说:“谢谢你。我可是来给你父亲当差的,不是来做客的哟。”    
    华奎说:“不要和我打官腔。我不过是想以后你和我一起去打打猎罗。”    
    廷式说:“我不太爱好打猎。再说这得要你父亲准我的假呀!”    
    华奎说:“这个好说,老爷子最疼我!”    
    廷式说:“一、两次,当然可以,经常可不行。如今国难当头,我可不想玩物丧志!”    
    华奎笑着说:“那个不晓得文芸阁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我可不管那么多,天塌下有长子人撑着呢!”    
    廷式听了不由皱了皱眉头。    
    后来,廷式还是陪华奎去打了一次猎,但却不欢而散。


第二部分幕僚生涯(2)

    那天,廷式和华奎一起到了山上去打猎。华奎一个人走一路,廷式和一个家仆走一路。    
    过了好久不见华奎回来,他们便去找。    
    找了好多处都没找到。    
    忽然听到有个女子喊:“救命呀——”。    
    他们急忙寻着声音跑去。    
    到了近头,只见华奎正压在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姐身上,欲强行干那苟且之事。    
    廷式大声喝了一声:“华奎,你这是干什么呀?!”    
    华奎见廷式由于愤怒脸都红了,便放开了那位小姐……    
    此后,华奎便再也没有叫廷式去打猎了。    
    花开花落;寒来暑往。廷式来到两广总督张树声大帅府后,为了适用军旅生涯,调整了自己的生活,除了公务外,就是去骑马、射击;练习武艺。这时;他便会主动邀请华奎一同前去。华奎武艺比他好,且他是总督儿子,在这里谁都要买他的账;借武器,出出进进,都很方便。    
    一天,廷式向张华奎提出要向他家借阅兵书。    
    张华奎:“看来;芸阁以后要学诸葛亮当军师呢?”    
    廷式:“我现在在你父亲的总督府做事;不学点兵法怎么行呢?再说;眼下是战乱年代;我祖父和父亲都曾带兵打仗;说不定有一天我也会投笔从戎呢!”    
    华奎见他这么认真;便带他去看家里的藏书。廷式看到;张家不仅有《孙子兵法》、《商君书》、《吴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中国著名军事家的兵书,还有古希腊色诺芬的《长征记》、克劳塞维茨(普鲁士)的《战争论》、鲁登道夫(德国)的《总体战》和美国人马汉的《海权论》等外国兵书。他便爱不释手地借来阅读。    
    廷式思忖着,按眼前的形势发展,如果有可能,也许自己会和祖父、父亲一样投笔从戎。但当他来到军营;看到清军中暮气沉沉,军纪松散,且派系林立,毫无战斗力,上上下下吸大烟,连总督大人也不例外,廷式心里很是忧虑。    
    这天,廷式从来往的公函中看到一则惊人的情报:“法军进攻越南北部重镇谅山。驻守那里的清军放弃谅山,经镇南关逃回广西。逃往越南的反清武装刘永福的黑旗军奋起抵抗法军,但黑旗军武器装备低劣,难以抗击法军,要求清军支援。”    
    廷式急忙将这份情报送交张树声总督处理。    
    张树声看后,眉头紧蹙,眼前浮现出中法战争的经过——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军官安邺率侵略军大举向越南北部进犯,攻占河内等地。当法国侵略军向越南北部进犯的时候,活动在中越边境一带的刘永福黑旗军南下抗法。在河内城外,黑旗军同越南军队联合行动,在河内西郊的纸桥设下埋伏,打退法军,并一举收复河内,取得了第一次纸桥之战的胜利。一八八二年,法国侵略军再次攻陷河内。第二年,黑旗军在纸桥再次设下埋伏,在越南军民的配合下,痛歼法军,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这就是有名的纸桥大战。后来,黑旗军又在河内以西接连打败法军,威震敌胆。    
    一八八三年底,法军向驻守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惧怕与法军“失和”,采取“不可衅自我开”的妥协退让方针,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广西总兵潘新鼎所部清军不战而逃。黑旗军坚守阵地与敌人血战数日,力单难支,被迫撤退。河内、谅山等越南北部一些地区相继失守进入中国内陆的重要关隘镇南关也失守了。情况万分危急。    
    廷式见总督大人面有难色,便说:“总督大人,黑旗军为国抗法正值危难时刻,在下以为应该支援黑旗军。”    
    张树声叹口气说:“这件事关系重大,黑旗军可是大清要剿灭的土匪。唔。就是咱们大清的军队太不争气了。”    
    廷式问:“那,这件事怎么处理呢?”    
    张树声看着地图说:“本督准备推荐冯子材担任抗法清军主将。”    
    廷式对冯子材还比较了解。父亲常提起此人。    
    冯子材是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从小父母双亡,流落江湖。清道光三十年(1850)率众起义,第二年投奔天地会领袖刘八。因刘八多土匪习气,他与刘八不和。刘八想把他除掉。冯子材便带着他的人马;接受了清朝政府的招安。后随广西提督向荣尾追太平军至南京城外,并以积功被提拔为总兵。不久;升任广西提督,驻军镇江,配合湘军围剿太平军。以后;在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镇压农民起义。同治七年至光绪五年(1869~1879)受越南政府邀请和清廷派遣,三次出关;镇压退入越南的广西农民起义军和哗变的清军。因为与当权政要不和;便以年老多病为由解甲归乡,但仍然忧心边事。    
    廷式说:“冯子材不是那个长毛降将吗?他打‘土匪’、‘乱民’可是很卖力的。听说他都年近古稀了,且已解甲归乡。”    
    张树声说:“唔。他现奉命督办广东高、雷、廉、琼等州团练事宜。这个人虽是长毛降将,可如今已经完全变成大清朝的忠臣了。唔。三国时不是有老将黄忠吗?他也很会打仗的。”    
    廷式说:“从冯子材这个例子看,刘永福是不是也可以争取过来为大清效力?”    
    张树声说:“此事要听朝廷的懿旨。”    
    廷式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张总督的,便去找他的儿子张华奎商量。心想,华奎终归是自己的同窗,爱国之心是会有的,张大人对这个儿子一向看得很重,也许他提的建议会有点用。    
    不想,华奎却到外面打猎去了还没回家。


第二部分幕僚生涯(3)

    到了晚上,廷式又去找华奎。    
    他全家人正在为找不到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有个仆人回来了。    
    仆人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张家,张华奎到附近山上去打猎时,被一伙不明身分的强人绑架了。    
    廷式急忙问那仆人:“绑匪是不是要钱财的?”    
    仆人摇摇头,拿出一封书信交给张树声总督。    
    张树声一看,不由眉头紧蹙。    
    廷式问张大人:“对方是不是要武器装备?”    
    张树声奇怪地问道:“芸阁怎么知道的呢?你又没有看信。”    
    廷式说:“在下推测,这件事一定是刘永福的手下人所为。”    
    张树声听后不由叹道:“看来本督让你到这儿来是来对了。你也不是外人,且挺爱国的。本督就都告诉你。对方提出要支援二千条火枪和足够的弹药,本督这里又没有这么多。这样吧,你和长善将军家熟,帮本督去找长善将军来商量一下。不过,先不要告诉他华奎被绑架这件事。”    
    廷式回答说:“大人您尽管放心。在下明白。在下这就去找长伯伯。”    
    说完廷式带上张大人的亲笔信,骑上马就连夜急急地朝长家飞奔而去。    
    长将军一家也正在为志锐因同样的原因被人绑架而焦急,见廷式风风火火地从总督府来到他家,就知道一定有什么急事。看了张树声的亲笔信,拍了一下大腿说:“我有办法解救锐儿了。”接着把志锐外出时被一伙强人绑架的事告诉了廷式。    
    廷式一听便急了,要求参加救志锐的行动。将军对他说待我和张总督商量好后再通知你,便马上带上一队亲兵随廷式前去总督府。    
    张树声见长将军来了,连忙迎接,并吩咐廷式说:“今天的事你千万不可传出去。你去休息吧。明天有事再叫你。”    
    廷式见张大人并不完全信任自己,不免有些失望,便悻悻地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张树声大人把廷式找到他公事室,对他说:“文芸阁,现在,本督派你前去和黑旗军的人谈判;你害怕吗?”    
    廷式:“在下从小就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大人可别小看我文芸阁啊!”    
    张树声:“本督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不过;你一定要确保,对方不能撒票!”    
    廷式:“对方要的武器装备准备好吗?”    
    张树声:“这个你不必担心。你来看。”    
    张大人带他到仓库一看;果然运来了一大批枪支弹药和棉衣棉被等武器装备。    
    廷式即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