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们一样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像他们一样生活-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毛说,她想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不要有窗,也不必太宽敞,只要容得下一桌一椅一台灯即可。桌上放一叠书,灯下是一个真实的人,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北宋初年有个叫林逋的隐逸诗人,喜欢种梅养鹤,远避人世。这个人喜欢独处,不与人接触,把自己的心交给白梅青鹤,疏桐浅池,写得出好诗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多么细微而丰富的境界!在昏黄的月光中,在水波微漾的小池畔,独对疏梅,忘却浮云,夜色静谧,心得永恒。独处是一种简单而专注的情调。作为情调,独处肯定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氤氲着陶然的沉醉,洋溢出远离繁复的轻松洒脱。那是一种完全属于自我享受的氛围,缓慢的,懒散的,在“无所事事”中悄然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正像释迦牟尼独坐在菩提树下冥思数天而得涅槃,鲁迅在冷箭暗枪中独自奋然前行终死征途一样,都是在独处的世界里大彻大悟,找到适得其所的归宿的。有些人不喜欢独处,喜欢喧闹,喜欢有人吹捧,这些人永远活在生活的表层,达不到深邃的灵魂深处。这里有两个意境,一个昙花一现,一个悟得生命本真。独处中还可以静观自我。人可以在不断的自省过程中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否定前我。在独处的时候,可以宁静地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从而避免漂浮于尘世,在冷静地剖析自我的基础上,升华自己。独处可以是随意的,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必要刻意地去寻找这样的机会,也许你会在这样寻找的过程中,错过一个又一个独处的契机。或许就是一个偶然,你竟放下了匆忙的身影,静静地走进属于自己的空间,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把收音机调到自己喜欢的那个频率,然后肆意地容忍身心的放逐。瞬间,你也许会感到生命的永恒在于宁静的思索,也许会感到充实的人生实在是自由的飞翔,也许……    
    独处,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干涉,独享这份宁静,把一切繁忙琐事全都抛撒,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卸去所有的羁绊,不必掩饰,不必约束,不必警惕。独处时,自己就是自己,或许享受,或许痛楚,总在滋润着生命。独处的时候并不寂寞。独处,是一种精神的充分自由,是一种心灵的淋漓释放。独处,可以在融洽过去与现在的默契中,看透一种本色,完成一次精神的解脱、心灵的释放、生命的体验。要是不独处,怎能体味疏影横斜的妙境,怎能参透暗香浮动的韵致?独处,还是一种坦荡,一种沉思。也许你厌倦了尘世的浮华和喧嚣,厌倦了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与狡诈,你可以选择独处。独处,为你开辟了一个只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单纯的风景,纯净的天地,清新的心情和沉静的思绪。不总是有人感叹那无根的飘零、无由的躁动、诱惑的世俗吗?拥有独处,才会给漂泊的心寻到一个诗意的栖居,让浮躁的心有沉稳的归宿,把世俗的心涤洗干净让它远离红尘。独处是美丽的,就好像人生漫漫旅途中一座心灵驿站。现在生活的节奏加快,压力过大,使得人们整天疲惫不堪。工作占据了人们大部分时间,剥夺了读书、听音乐、郊游的权利。但是,人不能屈服于繁琐的生活,而应该坚持自己的个性,把独处进行到底。你可以放弃很多无所谓的应酬,因为那是真的没意义。何必为了短暂的虚假情谊而牺牲自己的时间?你还可以放弃很多根本没有必要的烦恼和忧虑,简简单单地做自己,把自己放飞在无拘的天空。独处很容易,但对一些人来说,又似乎很难。他们没有决心,做不出舍弃的决定,在渴望和羡慕而不可得的痛苦中,让自己沉沦。最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自己这里夺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人还要存活,但后者,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像隐士一样宁静亲近生灵,感悟本真

    生灵和人是可以相亲相爱的,不是仇雠。有一个作家,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隐居在山村。那里山多,一座连一座,望不到尽头。山上有高耸的崖壁,还有茂密的森林。一到天黑便有哗哗的响动,那是野外的鹰飞倦了,回归巢。作家幼年的时候,常和几个伙伴去山里玩,一玩就是大半天,中午顶着烈日出去,晚上披着星星回。作家常常因为错过晚饭的时间而受到母亲的责骂,但作家还是乐此不疲。进山,对于作家来说有无穷的乐趣,没有喧闹的噪音、城市人的复杂,只有千奇百怪的生灵陪着作家,成了作家们的朋友。山里有一种猪獾,顾名思义,长得猪头猪脑,脾气也和猪差不多,只有耳目很敏捷,一有人的动静便会逃之夭夭,所以人是很难一见的。不过,也有些专门寻找猪獾的人,都是些利欲心的屠门猎户,要把猪獾捉了去,扒皮取油,赚钱营利,以至于吓得猪獾闻人丧胆,避之恐不及。猪獾对作家的态度要好些,因为作家没有害它的心。其实,生灵和人是一样的,趋利避害,对它好的,它就喜欢亲近,没有戒心;对它不好的,就远远地避开,戒心重重。因为作家每次进山都带着足够一天的食物,中午不用回家。作家通常把食物当成零食,从早上吃到天黑。整个岩石上,到处都是作家食物的残渣,对于蚂蚁和猪獾很有诱惑力。等作家睡着了,猪獾便会蹑足潜踪地跑过来偷食作家的食物。它开始很小心地试探着,一点一点前进,待寻到了食物便会拖着跑回去,躲在突兀的石头后面偷偷吞食,吃完了,便小心翼翼地按照同样的方式再拖一块来,如此反复几次,也许能吃个半饱。也许是作家的食物有些油腻,吃得多了便会有沉沉的睡意。对作家是这样,对猪獾亦是。猪獾偷吃得多了,便懒懒地不想离去,也似乎忘了身旁还有熟睡的人类,竟大模大样地坐在原处,毫无顾忌地享用起来。一会儿,便困了,窝在作家的身旁酣睡起来,还伴有轰轰的鼾声。作家醒来,发现身旁多了一个熟睡的生灵,心中异常欣喜,有了呵护和亲近的欲望。那时在作家的心里,没有丝毫的区别生灵和人的尺度,只知道生灵和人一样贪玩贪吃喜睡,和人类一样享有茂密的树林和光滑的岩石的权利。作家和猪獾同时在微微的冷风中醒来,彼此对视着,小猪獾竟没有丝毫的怯意。它盯着作家,眼中竟流露出缕缕的不舍,羞羞地更靠近作家,又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作家怕它冷了,把自己的衣服盖在它笨拙的身上。后来,作家和猪獾熟悉了,彼此再不畏惧。作家在岩石上观赏四周景色的时候,小猪獾也跑过来凑热闹,对作家的衣服和食物乱拱一气,逗得作家狂笑不止。作家把猪獾围在中间,把食物丢给它吃,它没有丝毫的戒心,和作家笑成了一片。    
    那段快乐的时光,永远深藏在作家的记忆中,作家和猪獾是如此的接近,几乎没有缝隙。它把作家当成生灵,作家把它当成人。或许在作家看来,人和生灵是没有界限的,因为彼此已经走进了对方的心灵。贴近生灵,才能感知生命的本真。有时候人和人相处得久了,就会产生隔膜,彼此之间竖起一道墙,冷漠和敌对的气氛很浓。于是,人和人之间不再彼此信任。其实这样的一种关系十分可笑。万物之间都是可以沟通和交流的,人和人之间可以,人和生灵之间也可以,只需要打退先入为主的冷漠和拒绝。为什么不彼此亲近呢?亲近生灵更是一种胸怀,在现代的社会里,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忽视其他生物的存在,所谓的“利欲心”就是指有的人可以为了金钱而牺牲其他生物生存的权利。故而亲近生灵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远离金钱,远离罪恶。生灵是鲜活而生动的,只要真心地面对和相处,如上面的那个作家一样,生命中就会平添几分快乐和价值。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不会因为会制造飞机、大炮、电脑、冰箱……就能凌驾于其他的生灵之上,存在这种想法的不仅不正确而且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和不良的影响。现在,动植物灭绝的速度在加快,在这种黑暗的进程中,人类的破坏作用不可低估。导致这样结果的根源就在于人类缺乏平等的胸怀,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世界上的万物生灵。人类在舍本逐末,因为离生灵越远并不代表越现代越先进,生灵不是蒙昧的替代词,而是变得越来越愚蠢,与追求本真的诉求南辕北辙。亲近生灵,感知生命,生命因此而多姿和美丽。


像隐士一样宁静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很快乐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说,对生活作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种是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另一种是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我们的成长经历使我们对王小波的话深有同感。从小的时候起,我们就在别人设置的规则中成长。年龄越大,外部强加的设置或是规矩越多。慢慢地,你也开始适应这样的情形,从初始的反抗到后来出于无奈的沉默再到视而不见的麻木,最后你也变成“能识时务的俊杰”,同流合污起来,一起把那些迫害人的设置实施于下一代。如果你特立独行,别人的眼睛会紧紧盯住你,充满毁灭的恶意。他们会对你的行径发表议论,言辞中饱含着不屑。假使你脆弱,是经不起他们的谩骂和侮辱的,几番袭击,你便满身伤痕,无处可逃。他们还可能对于你的特立独行,装作视而不见。但千万不要被他们的表面所迷惑,即使他们想要断送你的前程,也还是会冲着你笑的。想要特立独行的人时时刻刻都要提防,不要中了小人们的暗算。他们无处不在,使你无处躲藏。但这并不是说,你就要向他们低头屈服,那样的话,你的境地是不言而喻的,逃不了大多数人的“被削平”的结局。要想特立独行,就得有大无畏的气魄和胆识。没有这些,就不用出来标榜了,因为你患有“先天缺钙症”,四肢疲软,存活不了多长时间。除了这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韧性。总而言之,要想特立独行,任何宝贵的品性和素质,你都得具备,而且还要运用得当。特立独行的时候,快意充满着你的心灵,说不出的感觉,就像身处云中。特立独行的心里有独特的感受,好像别人都在盯着你,眼光中流露异样的情趣,你可从这样的意趣中获得快乐,感到满足。人活着的意义有多重大,你需要觉醒。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是金·凯利主演的。这是一个荒谬而伤感的故事,金·凯利饰演的角色从一出生便被导演所左右,他的吃喝拉撒全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广泛传播,他荒唐的生活在导演预设的轨道中,直到有一天他发觉并觉醒。他发觉自己处于无形的操控中,他感到非常恐怖,于是他开始逃离……为什么你不逃离?难道你比他更幸运吗?生活不再是你汲取快乐的源泉,而是使你沮丧悲观的重担。你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的程序,你变得萎缩。如果你不觉醒,你将麻木,完全得不到一个充实快乐的人生。于是,特立独行成了解救你的灵药。有时候,你应该追逐自己的情绪,不断地尝试改变,用特立独行的花卉装饰自己的生活。也许,特立独行不能从根本上解开你对于生活的困惑,但确实助你逃出了大多数人盲目遵从的轨迹,让你收获了快意和满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比活在别人为自己设计好的世界里幸福快意吧!改变一下发型,换一换香水的味道,冒天下之大不韪地穿一穿时尚的服饰,听一听刺激神经的音乐,在旷野放声吟咏诗歌……一切都可以改变心情,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何必在意别人怎样看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要充实快乐。但是,不要妨害别人呦!


像隐士一样宁静追求一种简单写意的生活

    快乐,日子会一天天地过去。不快乐呢,日子也会一天天地过去。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快乐一些呢?快乐不快乐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我们可以整天把笑容挂在脸上,因为要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简单生活。也许,人类从生灵式的原始攀援,到部分解放的直立行走,再到智能型的使用语言、文字,一直到现在科技的发达,思维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庞大。人类本身却因这样的思维,而变得沉重,像无形中的一座大山,压在脆弱的心灵上,随时随地都可能濒于崩溃。什么样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拿衣服来举个例子吧,怎样穿衣服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好的衣服自己会说话。尝试用新方法穿旧衣服,例如黑白相配,这就是最好的方式。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够简单的开始。何必迷醉于赤橙黄绿的绚丽斑斓呢?它们固然鲜亮惹眼,但却蛊惑我们的心灵,让疲惫空虚袭来,我们难以招架,匍匐着挣扎于这样的困境。为什么不简简单单地选择黑与白呢?黑白虽然少了炫耀的资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简洁明快,踏实素朴。在五色乱目的今天,敢于作出这样尝试的,真的是勇气可嘉!生活也是这样,没必要搞得色彩斑驳、眼花缭乱,只需简单的黑白相间,就足够赏心悦目了。    
    对于工作,无论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总是孜孜以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与己相关的利益牵引着,大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但快乐的人生怎能是这样?人要学着简单。简单要求我们对生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要积极地去面对生活,把生活中的一切,快乐,痛苦,挫折,失望……都看作是一种馈赠,因为无论苦与乐,都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人应懂得品味,而不是怨天尤人。尝试简单,就是尝试一种别样的心情,一段独特而蕴藉的旋律。不必在意太多,只需豁豁朗朗地做个自我。不必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和黑暗中的议论,只需坦坦荡荡地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喜欢的,远离让人疲惫和厌烦的阴霾。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会觉得天都是蓝的,蓝得明净,蓝得纯粹,蓝得舒畅。鲜花和笑容永伴,生活成了乐此不疲的欢乐之海。简单的生活,要有闲适的心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