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2〕纪道庄、李录:《侵华日军的毒气战》。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13〕〔日〕吉见义明:《化学战备忘录——日军在中国使用了毒气》。转引自《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2期第202—203页。    
    〔14〕同〔12〕,第125页。             
…   
108                                         
  第七部分:相持阶段前期的作战        
海南岛作战                      
…     
    海南岛原属广东省,位于南海西南角,东临南海,西南隔东京湾、北部湾与法属印度支那(越南)相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全岛面积约32200平方公里,与台湾面积大致相同,岛上有丰富的地下资源。  
    海南岛的作战是一次规模不大的行动,日本的战史中,把这次作战称为“几乎不流血的登陆”。但因其与日本的海洋政策即南进政策密切相关,因而日本海军对这次作战特别积极,“海军对占领海南岛所抱的远大企图,其构想堪与陆军对满洲所抱的企图相匹”。〔1〕又因海南岛靠近法属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容易刺激英、法等国,因而日本政府对此次行动也十分关注。    
    早在1938年4月,日本海军就在台湾总督府设立海军武官府,研究南进政策及有关计划。同年9月,以台湾总督府名义拟定的《南方外地统治组织扩充强化方策》及《海南岛处理方针》等文件,就把占领海南岛和控制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密切联系起来,同向西南太平洋侵略扩张、建设“新东亚”密切联系起来。在《海南岛处理方针》中提出:“鉴于海南岛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应着眼于帝国对外扩充统治的精神,确立对该岛的全部统治实权”,“要以统治台湾的经验,灵活运用于统治海南岛”,“确保开发海南岛资源,乃帝国国策所必要”,“确立对以海南岛为中心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新南群岛的坚强支配权,使之与台湾相结合,作为帝国南方政策的前进据点,以图强化遂行我国既定国策。”〔2〕广州作战后,“香港路线被切断,援蒋路线正在移向河内和缅甸路线。要切断这些路线,只能依靠航空攻击。然而对此两条路线的航空作战基地,目前只有台湾和三灶岛两基地。如能再在海南岛建设航空基地,则航空作战可进一步延伸到切断缅甸路线。”〔3〕为取得这样的基地,日本海军实施海南岛作战的意向更加强烈。其实早在“中国事变爆发前,日本官方及工商界即已非常关心此一天然资源宝库。海军也渴望得到此地埋藏的油田,而认为有必要早日占领此岛”,〔4〕因而积极同陆军协商进攻该岛。由于担心刺激英、法,所以必须得到日本政府同意。在1938年11月25日的五相会议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提出了攻占海南岛的议案,经1939年1月10日至11日五相会议讨论,仍未作出最后决定,于是海军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召开御前会议予以裁决。在1月13日下午的御前会议上,天皇没有提出异议和质问,即表示认可。    
    1月19日,日本大本营发出“大陆命”第265号命令,决定攻占海南岛要域,以“建立对华南进行航空作战及封锁作战的基地”。同日,参谋部总长载仁亲王就作战细节发出“大陆指”第372号指令,规定陆军以台湾混成旅团(因旅团长为波田重一,故又称“波田支队”;后新任旅团长为饭田祥二郎,故改称“饭田支队”)为基干,海军以第5舰队为基干(辖第8、第9、第10战队,第2、第5驱逐舰队,第1、第2、第14航空队,第2根据地队及陆战队、特别陆战队等,兵力包括重巡洋舰7艘、驱逐舰约20艘、舰载机约150架、中型攻击机12架、水上侦察机16架等,〔5〕预定于2月上中旬攻占海口及附近地区,海军可伺机占领榆林港附近。关于部队的运送、护卫、登陆与协同作战,由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和第5舰队司令官近藤信竹协商作出计划;在占据地区内,陆上的警备由陆军负责,海上的警备由海军负责,海口飞机场、码头及港务机关的管理使用由陆、海军共同负责。登陆以后由大本营进行指道。〔6〕此次作战,陆军代号为“登”号作战,海军代号为“Y”作战。    
    作战前1个月,日军即已开始现地侦察,在海南海峡秘密测量水深及设置标志,同时在海南岛西北的涠州岛设置了临时野战机场。2月3日,护卫舰队集结于万山群岛泊地。同日,先遣部队进出海南海峡。2月8日晚,台湾混成旅团(辖2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在第5舰队护卫下从万山群岛启航,向西南行约230海里,于9日22时在海口以西约20公里的澄迈湾抛锚。陆、海军作战部队指挥官和参谋人员乘第5舰队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排水量1万吨)在海口正北方的琼州海峡中停泊。10日2时30分,各部队趁夜暗在澄迈湾东北角开始登陆。中国方面正规部队在广州作战前已全部调出,琼崖守备司令部只有保安第5旅的保安第1团(约900人)、保安第2团(约700人)、独立自卫大队(约300人)、新编守备队(由壮丁编成,约1000余人)及秀英炮台守备队(约250人)等,共约3500人。登陆日军击破中国保安部队的微弱抵抗即占领登陆场,并继续向东进攻。天明后,中国守军以海口秀英炮台的要塞炮向日舰射击,不久炮台即被日机炸毁。日军于10日中午占领海口,14时占领琼山,接着又攻占海口以南约30公里的安定和东南约60公里的清澜港。琼崖守备司令王毅率余部潜入纵深山区。    
    由于海口登陆作战顺利,日海军护卫舰队指挥官决定将进攻三亚的作战提前2天实施。为了单独作战,将横须贺特别陆战队(约860人)、吴港特别陆战队(约730人)、佐世保特别陆战队(约860人)与各舰船人员编成的联合陆战队组编为陆战部队(共约3000人),于2月13日午夜横越琼州海峡,绕海南岛西侧,于14日拂晓到达海南岛南端的三亚港,未遇任何抵抗即登陆成功。当日占领三亚、榆林、崖县,尔后陆、海军南北对进,占领海南全岛。   
    2月12日,蒋介石在重庆接见外国记者时,把日军侵占海南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一八’”,预料日本必将以海南岛为跳板,将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实现其更大的野心,不惜向英、美开战。    
    3月30日,日本政府宣布南沙群岛归日本所有。7月下旬,第21军以4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大队为基干,编组了“海南岛派遣部队”以接替台湾混成旅团,担任海南岛占领任务,将台湾混成旅团调回广州。日本海军则大力经营海口航空基地和榆林海军基地,为扩大战争和开发海南岛国防资源作准备。    
    美、英、法、荷等国都对日本侵占海南岛和宣布领有南沙群岛提出了质问和抗议。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回答各国说:“攻占海南岛是出于加强华南沿岸的封锁,加速蒋政权崩溃的军事上的需要,并没领土野心。”〔7〕当然更讳言其南进的企图。    
    二、 汕 头 作 战    
    日本大本营为了进一步封锁中国、切断由汕头进入内地的外援路线,于1939年6月6日向驻广州的第21军及海军“中国方面舰队”下达了攻略汕头及潮州的作战命令。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令第104师团第137旅团旅团长后藤十郎率步兵第137联队、独立步兵第76大队,与配属的山炮兵2个大队、工兵2个中队、轻坦克1个小队及1个渡河中队组成后藤支队,与海军协同进攻汕头。海军参战部队为第5舰队司令官近藤信竹派出的第9战队,第5水雷舰队,第12、第21扫海队,第45驱逐队,第3联合航空队及佐世保第9特别陆战队等。    
    防守汕、潮地区的中国军队为第四战区的独立第9旅(旅长张兰荪),主力驻潮州,一部驻汕头。另有1个保安团和地方自卫队等。    
    后藤支队于6月14日从黄埔港乘舰艇,16日到达马公岛,与海军参战部队会合,一方面与海军指挥官商讨协同作战的细节,一方面进行换乘及登陆的训练。6月20日,日军从马公岛启航,21日凌晨进至汕头港外,当即以一部兵力在汕头港南岸的达濠岛登陆,主力则沿韩江支流西溪北进,8时半左右在汕头以东地区登陆,随即向汕头以北地区迂回。22日拂晓开始向汕头进攻。守军独立第9旅的部队仓促应战,稍事抵抗即行撤走。日军于当日上午占领汕头。25日,日军后藤支队向潮州进攻。独立第9旅在潮州西南郊的枫溪进行阻击,经激战,因不支而撤走。日军于27日上午占领了潮州。    
    注释:    
    〔1〕〔日〕井本熊男:《作战日志ご缀る支那事变》。日本芙蓉书房1978年版,第328页。    
    〔2〕同〔1〕,第329页。    
    〔3〕〔4〕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中华书局1991年中译本,第313页。    
    〔5〕〔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第111页。    
    〔6〕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日本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版,第337—338页。参见《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第315—316页。    
    〔7〕同〔1〕,第334页。             
…   
109                                         
  第七部分:相持阶段前期的作战        
随、枣会战_会战前双方态势                      
…     
    日军占领武汉后,国民政府重新调整战区。调整后的第五战区范围包括皖西、豫南和鄂北,东与第三战区毗连,北与第一战区相邻,西扼川陕,南临长江,与第九战区相望。其位置居各战区中央,控制着长江上游入川门户;战区内东有大别山,西有荆山,北有桐柏山,中有大洪山,并有汉水(襄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其间,进可威胁武汉,退可与日军周旋。战区所辖部队有第11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22集团军、第29集团军、第33集团军、江防军等6个集团军,有13个军、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和2个游击纵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江防军(司令郭忏)担任宜昌以下长江北岸、襄河以西及宜昌、当阳、江陵各要点防务;以第29、第33集团军组成右集团军(由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指挥)担任大洪山南麓、京(山)钟(祥)公路、襄河两岸防务,置重点于汉(阳)宜(城)公路方面;以第11、第22集团军组成左集团军(由第1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指挥),担任大洪山至桐柏之间防务,重点在襄(阳)花(园)公路随县至枣阳间地区;以第21集团军在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日军,以为策应。但各部队因在前期作战中伤亡消耗较大,整补工作刚在进行,约有半数以上的师,员额、装备不足编制数的二分之一,战力堪虞。1939年4月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汤恩伯第31集团军(辖6个师)从鄂南的崇阳、通山等地北调,加强第五战区,接替第22集团军在随(县)枣(阳)间的防务,将第22集团军调至襄樊附近为总预备队;不久,又应第五战区之请,将原属第一战区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从临汝南调至桐柏山区,与第五战区协同作战。  
    日军第11军为确保武汉,占领周围要点,东至九江,北到信阳,西至钟祥、安陆,南为岳阳、南昌,沿铁路、水路和公路警戒,保持各点之间的联系;并依其大本营的指示,以上列各点之间为作战地区,与中国军队作战。但其四面都受到中国军队的包围,特别是北面受第五战区、南面受第九战区威胁较大,故1939年及以后,日军第11军的作战多是以第五、第九战区为对象。1939年初,第11军辖7个师团(第3、第6、第9、第13、第16、第101、第106师团)和1个独立混成旅团(第14独立混成旅团)。3月,新编成的第33、第34师团奉命编入第11军序列,预定6月以后替换第9、第16师团回国。这样,1939年4—5月间,第11军便辖有9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临时增加了机动兵力,第11军司令官遂决定利用这一机会,继南昌会战给第九、第三战区以打击后,再给第五战区以打击。    
    二、 日军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    
    还在南昌会战期间,日军“华中派遣军”便得知汤恩伯第31集团军将由江南调往江北和中国军队将于4月发动“春季攻势”的情报,随即通知第11军作必要的准备。第11军在攻占南昌、武宁,基本上解除了第九战区部队对九江及长江航道的威胁后,冈村宁次即决定先发制人,在第五战区发动攻势之前向随枣地区进行攻击。1939年4月17日拟定了《乇号作战会战指导策略》。其作战方针是:“为了确保作战地区,加强安定和进一步挫伤敌军继续抗战的意志……军决定利用新兵团到来之机和敌军正在准备进攻的间隙,大致在5月初以前,秘密将江北各兵团及军直属部队的主力集结在应山、安陆附近,做好会战准备。”其作战企图与计划是:“军决定以强有力的一部在主力发动攻势之前从大别山南麓地区突破敌军左翼,把敌人的主力牵制在这深长的东南面,主力概由安陆及其以东地区前进,向枣阳南侧地区及该地西北地区一线迂回突进。同时,以机动兵团向纵深的纰源以南地区迂回,切断向南阳方面的退路,在枣阳附近捕捉敌军的重点兵团,予以歼灭。”要求“完成作战目的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