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联空军志愿队共有作战飞机90架[其中轰炸机26架,驱逐机(战斗机)64架]。两者总计220架。会战期间陆续补充104架,但补充架数不足补充损耗架数,会战结束时已不足100架。    
    注释: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日本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2)第44页。    
    〔2〕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中华书局1991年中文译本,第294页。    
    〔3〕同〔1〕,第86页。    
    〔4〕日本木户日记研究会编《木户幸一关系文书》。东京大学出版会社1966年版,第324—327页。转引自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组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62—264页。    
    〔5〕〔日〕臼井胜美、稻叶正夫编《现代史资料?中日战争》。东京1964年版,(二)第269—270页。    
    〔6〕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45)》。1987年版,下卷第389页。    
    〔7〕同〔5〕,第189—390页。    
    〔8〕日本外务省档案,微缩胶卷S487号。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43页。    
    〔9〕《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卷第283页。    
    〔10〕国民政府国防部史政局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上)第18—20页。蒋纬国主编的《抗日御侮》引用此《计划》时文字上有所改动。    
    〔11〕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台北1981年版,第68—69页。    
     〔12〕见《武汉城防增筑计划》。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3〕同〔11〕,第294、295、294、300页。    
    〔14〕同〔11〕,第316—317页。    
    〔15〕本段引文引自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中译本,(上)第73—76页。    
    〔16〕同〔1〕,第2卷第1分册第110—112页。    
    〔17〕同〔1〕,第441页。    
    〔18〕同〔1〕,第442页。    
    〔19〕同〔1〕,第117—118页。    
    〔20〕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上)第646—650页。    
    〔21〕转引自蒋纬国主编《抗日御侮》。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5卷第213页。             
   
094                                         
  第六部分:武汉会战及广州失陷        
会战经过 
TOP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失利,日军得以将南北两战场连接,对进一步侵华造成有利形势。为图早日结束对华战事,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对苏、英、美的战争,日军实际上未作什么休整,继续深入华中作战,以为击败华中地区中国军队主力、占领中国腹心地区就可结束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对此早有预测,因而在徐州会战之前就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号召,陆续抽集兵力,调整部署,作出相应准备,并确定以持久、消耗敌人的战略,争取4至6个月时间。目的:一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军事委员会作战部署的重点在武汉外围地区,所以武汉保卫战的主要战斗、战役大都在武汉外围地区进行。作战历时4个多月,可分为序战、前方要地防守作战、主要阵地防守作战,以及武汉三镇放弃后阻击日军深入作战等几个阶段。  
    序战阶段自1938年6月初到7月20日。在此期间,日军由合肥南下的部队在其海军配合下攻占安庆、桐城,中国守军被迫退据潜山、太湖,暂时形成对峙。但自6月下旬起,日本海、陆军相互配合,以蚕食的方法逐步攻占马当、彭泽、湖口等沿江各要地,迫近九江,取得沿江西犯的有利形势。    
    前方要地防守作战阶段自7月下旬至8月下旬,前后约1个月。在江北方面,双方曾在太湖、宿松、潜山附近地域反复争夺。黄梅失守后,守军曾组织反击,未能恢复,双方对峙。北翼的守军采取纵深配备,分守霍山、六安及商城、潢川之线。日军占领了霍山、六安一线后,虽与守军在几个方向上对峙,但未作深入攻击。在江南沿江方向,日军利用已控制鄱阳湖的有利形势,于7月下旬在海、陆军配合及空军支援下进占姑塘,作为桥头堡,继而增加兵力,会同沿江进攻的另一部兵力合击九江,九江旋告不守。至此大江南北的重要据点多成为日军集结兵力、从事进攻准备的前进基地。    
    主要阵地防守作战阶段起自8月下旬。日军正式向汉口进军,但江南沿江方面日军被南浔路、德星路守军阻击和侧击,进展缓慢,双方长时相持,均稍有伤亡。到8月下旬日军增兵,猛攻瑞昌。攻占瑞昌后分兵多路,继续西进,均受到守军的阻击。9月下旬沿江进攻的日军经激战后占领富池口要塞。在江北岸方面,守军企图恢复黄梅,未能得手。日军增加兵力,趁势进攻。9月初旬武穴、广济相继失陷。守军多次组织反攻,未能恢复。于是日军在海、陆、空军协同下,猛攻田家镇要塞。9月下旬该要塞失守。富池口、田家镇要塞陷落后,武汉门户洞开,形势严峻。北岸守军继续在蕲春、兰溪、黄冈一带逐次抗击日军;10月下旬黄陂失陷后继续在阳新、辛潭铺一线抗击日军。到10月中旬,该线被日军突破,阳新、辛潭铺先后陷落。但在鄂赣边境作战的第九战区主力长期在南浔、星德、瑞武线上阻击和侧击日军,予以极大伤亡。瑞昌陷落后,日军沿瑞德公路继续南进,攻占了南浔路上的马回岭。9月下旬,日军第27师团一部及第10师团一部合力沿瑞武公路西犯,企图攻占武宁,以威胁德安。第108师团为协同其作战,以主力向西迂回。薛岳抽调3个军的兵力,将该师团一部歼灭于万家岭附近,日军伤亡惨重。时称“万家岭”大捷。    
    在北线豫鄂边区方向,自8月下旬起,日军第2军兵分两路进攻,南路经霍山指向商城,北路自六安指向固始。其南路在商城以东地域受到守军阻击,进展缓慢。9月中旬日军攻占商城,然后转向西南,企图越过大别山直扑武汉,守军凭险抵御,日军到10月中旬才越过大别山。其北路于9月下旬攻占罗山,迫近信阳,经守军反击,直到10月中旬方占领信阳。    
    10月25日,守军主动放弃武汉,武汉保卫战即告结束。第五战区留一部兵力于大别山区,其余撤向平汉线西大洪山和桐柏山区;第九战区留薛岳兵团于南浔线,主力沿粤汉线南撤。日军于26日、27日占领武汉三镇,11月12日占领岳阳,停止于岳阳、通城一线。    
    一、 序战中的主要战斗    
    (一) 舒城、安庆战斗    
    徐州会战后,军事委员会命令第五战区留置一部在苏北游击,以牵制日军;主力调往豫南整理,以一部留置皖中,对日军采取逐步抵抗的战略。据此,第五战区制定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1。 方针    
    (1) 本战区以策应国军主力反攻之目的,一部留置于苏北任游击,主力集结皖西、豫南,准备尔后之作战。    
    (2) 如敌由徐州以南向西或西南突进时,应确保豫鄂边区山地,以为侧击该敌之根据。    
    2。 指导要领    
    (1) 苏北各部队应常向津浦段或陇海东段地区之敌扰乱、侧击,以牵制敌之西进或西南进。    
    我主力反攻时应向西扩大游击战,广领淮北、淮南地域,配合民众武力向西反攻,以资声援。      
    被敌压迫时,应分散于洪泽、高邮、宝应各湖及其以东港湾分歧之地域,以为再起之根据。    
    (2) 战区主力应利用淮河上游以东各河流及在正阳关、六安、舒城、怀宁(即安庆)相连之线以东地区,逐次迟滞敌之前进。    
    撤退区域之前方应逐次留置小部队,配合地方武力担任游击,以牵制敌之西进。    
    (3) 敌主力由正阳关或六安向信阳突进时,我主力应保持怀宁、桐城、霍山、立煌(即金寨)、商城之线,准备向北侧击,以阻止西进之敌。    
    叶家集为该线前方要点,应长久保持之。    
    (4) 怀宁、桐城之线为掩护江防要地,应竭力保有之,万不得已时,向潜山、太湖、宿松之线转移,准备向南侧击沿江西进之敌。   
    (5) 国军主力反攻时,本战区之行动,应候另命。    
    3。 兵团部署    
    (1) 军队区分    
    甲、 第1兵团    
    总司令李兼总司令品仙    
    第26集团军(3师)    
    第27集团军(2师)    
    第31军之1师    
    乙、 第2兵团廖总司令磊    
    第19军团(3师及第1扫荡队)    
    第31军主力(2师)    
    第48军(3师)    
    丙、 第3兵团韩代总司令德勤    
    第46军(3师)    
    第57军(2师)    
    第89军(2师及两淮税警队)    
    丁、 直属部队    
    第7军(3师)    
    (2) 各兵团行动及任务    
    甲、 第1兵团以一部(杨部)控置于怀宁、桐城及其以东地区,迟滞敌之南进并防止敌之上陆,务长久保持怀、桐之线,不得已时退守潜山附近,准备向南侧击。以主力(徐部)集结于六、霍、桐、舒地区,阻敌西进,不得已时务确保潜、霍、黄山区,相机侧击西南进之敌,但李兼总司令应移驻潜山。    
    乙、 第2兵团以31军及48军之各一部利用西淝河、大沙河、淮河上游及其以东、以西各河流,逐次抵抗,迟滞敌之西进,逐渐向商、叶撤退,主力集结于叶家集、立煌、霍山附近,准备向东或向北侧击。万不得已时,亦须确保霍、立、商、罗之山地,以为尔后作战之根据。    
    但在日军向皖中行动之前,第五战区的部署略有变更,即李品仙原属的第1兵团区分为左翼军、中央军及右翼军。即以第48军为左翼军,由该军副军长王赞斌指挥,以淠河亘正阳关、淮河右岸寿县附近为主抵抗地带,左与淮北兵团、右与中央军密切联系;以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第10军2个师及第199师)为中央军,以舒城北、六安沿淠河一线为主要抵抗地带,右与第48军、左与第27集团军密切联系;第27集团军杨森部为右翼军,原只辖第20军2个师(第133、第134师),复由江南第三战区调来第21军(军长陈万仞,辖佟毅第145师、刘兆黎第146师)共4个师的兵力担任江防,以安庆、桐城、舒城之线为主要抵抗地带,并与长江南岸友军及第26集团军密切联系,必要时并须以一部兵力策应第26集团军。杨森感到正面过大、江防重要、兵力不敷,曾在6月8日径电蒋介石,请增派兵力。电文中说:“惟敌人如以大部分兵力由合肥南下,与由长江西上之敌会合攻占安庆,则江南我军之正面太大,愈难防守,马当封锁线亦容易被敌突破,再沿北岸西进九江,武汉将受最大威胁。职意欲求江南防线巩固,欲确保马当封锁线,必须确保安庆及巢湖西南地区,且以舒城、大关附近山地及庐江、盛家桥、白湖南侧山地至江岸间地区之地形尚属良好,若以相当兵力布守,再以一部配合地方武力,在巢湖东南地区游击,必能阻敌西进。惟正面甚大,职部现有兵力不敷分配,拟请钧座抽派两师兵力以用之……”〔1〕杨森所见,不无见地,但战事迫近,蒋介石仅通过李宗仁严令杨部固守安庆及桐城以北之大关等候援军,已来不及另作部署了。    
    1938年5月29日,日本大本营命令华中派遣军与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协同,攻取安庆、马当、湖口及九江,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6月1日,俊六与及川古志郎协商后,决定由波田支队(台湾旅团)与海军第11战队、吴港第4、第5特别陆战队及第2联合航空队协同,从芜湖溯江进攻安庆、马当、湖口、九江;由第6师团与第3飞行团协同,从合肥进攻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宿松、黄梅,策应溯江进攻部队作战。    
    日军第6师团以第11旅团附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及骑兵第6联队为先头部队,6月2日从合肥出发。此时日军第9师团一部亦由蒙城南下,经凤台于6月4日占领正阳关。原在合肥以西的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3个师)自大蜀山不战而撤退至六安附近。日军第11旅团遂向舒城、桐城方向进攻第27集团军杨森部阵地。蒋介石曾致电李宗仁、李品仙,令其“严令徐部攻击由合肥向舒城转进之敌”,但徐源泉以山洪暴发为借口,行动极为迟缓,至12日方进至舒城附近。而日军早已于8日击退第21军的第145师等部,占领了舒城。    
    6月3日,日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接到军令部关于命其“协同陆军占领安庆附近”的正式命令(第120号“大海令”),命令他们在情况允许时“适时策应陆军进击,打通到九江附近的航道”。6月7日波田支队在第11水雷队护卫下由江苏镇江港启锚,海军溯江部队于6月9日从南京出发,两者在芜湖会合,10日开始西进。11日,日本海军当局通告驻汉口各国领事,宣称溯江进攻武汉的作战已经开始,芜湖至湖口间为作战区,要求各国军舰、商船立即撤出作战区。    
    6月12日中午,日军舰队进至安庆东南约20公里的铁板洲、将军庙一带停泊。15时,波田支队在北岸登陆,沿江堤向安庆前进,沿途未遇有力阻击,中国守军第21军第146师的第872团〔2〕及保安团仅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