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牋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余华-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牋牋-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他却没有让我说下去,他说,“我女儿没有去过上海,她一生十七年里,一次都没
有去过上海。”

    我无法掩盖此刻的迷惑,我知道自己望着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怀疑。他仍然平静地看着
我,接着说:“但她确实是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四日死去的。”

    那个炎热的中午使我难以忘记,他和杨柳坐在天井里吃完了午饭。杨柳告诉他:“我很
疲倦。”他看到女儿的脸色有些苍白,便让她去睡一会。

    女儿神思恍惚地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向卧室。事实上她神思恍惚已经由来已久,所
以当初女儿摇晃走去时他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内心有些疼爱。

    杨柳走入卧室以后,隔着窗户对他说:

    “三点半叫醒我。”他答应了一声,接着似乎听到女儿自言自语道:“我怕睡下去以后
会醒不过来。”他没有重视这句话。直到后来,他重新想起女儿一生里与他说的最后这句话
时,才开始感到此话暗示了什么。女儿的声音在当初的时候就已经显得虚无缥缈。

    那个中午他没有午睡,他一直坐在天井里看报纸。在三点半来到的时候,他进入了她的
卧室,那时她刚刚死去不久。

    他用手指着我对面的一个房间,说:“杨柳就死在这间卧室里。”我无法不相信这一
点。一个丧失女儿的父亲不会在这一点上随便与人开玩笑。我这样认为。

    他沉默了良久后问我:“你想去看看杨柳的卧室吗?”

    他这话使我吃了一惊,但我还是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愿望。

    然后我们一起走入了杨柳的卧室。她的卧室很灰暗,我看到那种青草颜色的窗帘紧闭
着。他拉亮了电灯。

    我看到床前有两只镜框。一只里面是一张彩色像片,一个少女的头像。另一只里是一个
年轻男子的铅笔画。我走到彩色像片旁,我蓦然发现这个少女就是多年前五月八日来到我内
心的少女。我长久地注视着这位彩色的少女。多年前我在寓所里她显露自己形象的情景,和
此刻的情景重叠在一起。于是我再次感到自己的往事十分真实。

    这时候他问:“你看到我女儿的目光吗?”

    我点了点头。我看到了自己死去妻子的眼睛。

    他又问:“你不感到她的目光和你的很像?”

    我没有听清这句话。于是他似乎有些歉意地说:“像片上的目光可能是模糊了一些。”
然后他似乎是为了弥补一下,便指着那张铅笔画像告诉我:“很久以前了,那时候杨柳还活
着。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子,这个男子她以前从未见过。可是在后来,他却
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她的想象里,她就用铅笔画下了他的像。”他有关铅笔画的讲述,使我
感到与自己的往事十分接近。因此我的目光立刻离开彩色的少女,停留在铅笔画上。可我看
到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

    他在送我出门时,告诉我:“事实上,我早就注意你了,你住在一间临河的平房里。你
的目光和我女儿的目光完全一样。”

    离开曲尺胡同26号以后,我突然感到自己刚才的经历似乎是一桩遥远的往事。那个五
十多岁男人的声音在此刻回想起来也恍若隔世。因此在我离开彩色少女时,并没有表现出激
动不已。刚才的一切好像是一桩往事的重复,如同我坐在寓所的窗前,回忆五月八日夜晚的
情景一样。不同的是增加了一扇黑漆斑驳的大门,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和两只镜框。我的妻
子在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四日死去了,我心里重复着这句陈旧的话语往前走去。我走上河边的
街道时,注意到一个迎面走来的年轻男子。他穿着的黑色夹克,在阳光里有一种古怪鲜艳。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关注他。我看着他走入了一间临河的平房,不久之后又走了出来。他
手里拿着一支铅笔和一叠白纸,沿着河岸的石阶走下去,走入了桥洞。

    由于某种我自己都无法解释的理由,我也走下了河岸。那时候他已经坐在桥洞里了。他
看着我走去,他没有表示丝毫的反对,因此我就走入了桥洞。他拿开几张放在地上的白纸。
我就在那地方坐下。我看到那几张白纸上都画满了错综复杂的线条。我们的交谈是一分钟以
后开始的。那时他也许知道我能够安静地听完他冗长的讲述,所以他就说了。

    “一九四九年初,一个名叫谭良的国民党军官,用一种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在小城烟
埋下了十颗定时炸弹。”

    他的讲述从一九四九年起一直延伸到现在。其间有九颗炸弹先后爆炸。他告诉我:

    “还有最后一颗炸弹没有爆炸。”

    他拿起那几张白纸,继续说:“这颗炸弹此刻埋在十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现在影剧
院九排三座下面。他说:“那个座位有些破了,里面的弹簧已经显露出来。”下面九个地方
分别是:银行大门的中央、通往住宅区的十字路口、货运码头的吊车旁、医院太平间(他认
为这颗炸弹最没有意思)、百货商店门口第二棵梧桐树、机械厂宿舍楼102室的厨房里、
汽车站外十六米处的公路下、曲尺胡同57号门前、工会俱乐部舞厅右侧第五扇窗下。在他
冗长的讲述完成以后,我问他:

    “这么说在小城里有十颗炸弹?”

    “是的。”他点点头。“而且它们随时都会爆炸。”

    现在我终于明白自己刚才为何会如此关注他,由于那种关注才使我此刻坐在了这里。因
他使我想起杨柳卧室里的铅笔画,画像上的人现在就坐在我对面。一九八九年二月十四日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