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伟玲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荣伟玲文集-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家的内丹修炼法,就是要在人体内部修成生理和心理的雌雄同体,从此自给自足,不假外求。藏传佛教也有类似的一些练法,如双修,其目的不是要追求性快感,而是要超越性。佛陀原始教义的练法,则是禅坐那里,觉察你的性欲,观察它如何升起灭尽,如同波浪高举,然后回归海洋的一片平静。

    人生就是折腾。
    不想折腾了就修行。

    两者必居其一。

    我并不偏袒其中任何一种选择。

    天地之大,容得下我们,也容得下我们的冲突与战争。

 

附:

              影像摇晃镜不动,
              鱼龙踊跃海无波。
              云舒云卷天澄湛,
              欲生欲死性常空。

 

                                           2009…2…27

修行原则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我的善知识,首先是释迦牟尼佛本身。我遵循他的一切教诲。

    其次,按次第修行。尤其是积累福德资粮,以及消除业障的祈请和感恩。

    最后,是深深的自我觉察。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而这个内心,这个起心动念,其实只有自己才知道。从这个意义上,我得感谢精神分析的训练,它让我知道,最可怕的敌人,其实不在外面,而在内心最隐秘的那些念头里。

    这也可以回答另一网友关于一休师父的问题:

    大家看到的是一休的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放浪形骸。但他内心的动念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真的只是为了破掉当时那些“高僧”伪装修行,积累名利钱财,陷于欲望泥潭的现象,那么他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布施,是对世人的提点。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会谨守五戒,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个人特点的问题,由经历还有资质决定的。

    还是那句话,我不属于任何宗派,不依止任何别的上师(但可以向他们学习),我尊崇释迦牟尼佛是我的根本上师,遵循释迦牟尼佛的一切教诲。以《金刚经》为修行的依据,以自我觉察为修行的根本方法。

    我认为,我看到的任何现象都只是“相”,不是“性”;现什么相是由观者自身的业力决定的,而不是由外境和对象决定的。而任何现象的实相,即事情的性质,都只能是“空性”。

    心净,则国土净。

    修行的终极境界,是我们能够看到,众生是佛。从而取消一切分别观念。

    我时刻没有忘记,中国古老的智者老子的教诲:“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过分地强调道德和享受道德上的优越感,实违背了金刚经的原义: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及“若作是言,我当灭度一切众生,则不名菩萨。”
    真正的菩萨,是没有自他分别的。
    再说一遍,心净,则国土净。
    观国土不净,是心不净,非国土不净。

    不加入任何宗派,不崇拜任何偶像,不参与国家政治。
    我相信,这是符合释迦牟尼佛原意的。 
 

                                               2009…6…26


空有无二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在去深圳的路上,跟讲完课从深圳回来的大巴上,我不期而至又回到了禅定状态。路上的每一朵花都是那么美,天空中的每一朵云彩都那么神奇,杂念消失了。
    而在大巴抵达东莞的时候,杂念又重新回来。我用手机向朋友打听租房的情况(我想挪个地方住),随着这个念头的升起和对这个念头的追随,我重新回到了“俗世心境”(藏传佛教称为“凡夫心”)。
    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处在这种一会儿清晰,一会儿迷糊;一会儿宁静,一会儿杂念纷呈的状态。
    渐渐地接受了这种状态,不再觉得烦恼。因为想要准确无误地回到长久宁静心境的企图,本身也是一种执著。而我必须得工作,必须得部分陷入这种状态,是我的需要,我的业力使然,是我在消业的一种努力。 
    现在我在试图化掉在团队中过分和谐的外表,融化掉那一层薄膜。那些负面的情绪,那些忧伤和愤怒,那些攻击性必须被释放,被容纳,被理解。

    我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是,还是用力过猛了点。深圳的一位学员说,课程很好,有一种恬淡的感觉。我不知道他说的恬淡是什么,我自己认为还是用力过猛了点。
    如果真的恬淡,应当收敛自身的气场,让大家在环境中自由释放。最多小小地翻动一下,让关系里微妙的东西呈现上来。这种翻动是很小的动作,几乎察觉不到。
    但我用力过猛,环境里到处都是我的气场,
    也许我是恬淡的,但这是一种用力过猛的恬淡。它压抑了学员内心深处深埋的负性情绪。

    好在现在开始呈现了。微妙的攻击(其中也有指向我的),和直接地质疑(其中也有我指向学员的)。
    无论怎么样,搅动开始了。

    我反而放心下来。
    释放并不可怕,压抑才可怕。
    戏肉来了,看看大家怎么玩?

    而我始终记得巴珠钦哲仁波切的心要:
    不要有太多希望,
    不要有太多恐惧,
    不改变内心的觉察,
    不惧怕外境的显现。

   

    即使只是偶尔的禅悦,那禅悦中的觉受证明着空性无处不在,并且空有无二,妄念与本觉也是一体两面,无二无别。

                                       2009…3…23


轮回是一种瘾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狗狗迈克离开我有十天了,我每天都念经超度它,想来已转世到好的地方。
    然而我想念它的心情,和想念它时,有些刺痛的感觉,却没有随着时间消减。甚至,这种感觉似乎与日俱增了。
    当它完全离开我,绝对绝对要不回来的时候,我更多地想起了它的好。它尽力地爱清洁,从来不在家便便。它很听话(除了乱吃小花园里的东西这一点绝不听话以外)。
    它是一条非常温顺的狗。它接受我赋予它的命运。对于命运它只挣扎过一次,就是见到我就狂叫,以致于我不得不把它带回家来。从带回家的那天起,它再也没有叫过一次。无论是我离开去上班的时候,还是把它送到吉祥园子里去的时候(怕它在那里被土狗们欺负,十天后又接回来)。它接受了我加诸于它的一切命运。
    很难想象它只是一条狗。它有灵魂,有依恋,会受伤——心灵的创伤。它还有爱,除了对我的爱,还有对其他狗朋友的爱。
    迈克死后,依依天天穿过阳台上的栅栏,跑到我家哀鸣,还冲着我大声吼叫,叫我还它的迈迈克。
    我这才发现,迈迈克得到了大量的爱,不只是来自于我的,还有依依的,还有隔壁小男孩的(他称迈克为“我的好朋友”)。
    我很高兴我把迈克带回家来。在这里,它得到了它梦想或不曾梦想的一切。宽大的随意跳跃的园子,友好的狗朋友,主人的爱,狗骨头,吃不完的狗粮。
    在这一切事物中,它最在意的,是主人和狗朋友和它的关系,其次才是心爱的狗骨头。它会听凭依依把狗骨头抢去,看着依依在那里啃,然后趁它不注意时,又抢回来。但它不曾为了这个去打架——我说过,哈巴狗依依不是它的对手。
    拉布拉多犬是一种为了爱而存在的犬种,性情上与黄金猎犬相似,只是比黄金猎犬更调皮些。据说,拉拉长大后会变得特别懂事,特别乖,但我没能等到它们长大的时候。
    我知道,如果我真要修习佛法,我不应该再养一只狗。因为这意味着,我再次向外界投射有执取的爱。这意味着,我把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到狗狗身上,并通过对它的执著进一步加深了我执。
    这个心理过程我已经了解。
    现在我有两条路。一条是基督教文化的路子,讲爱,爱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以有投射,可以建立特定的爱的关系,只是把这个范围稍微扩大一点,不要那么狭隘地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就是了。如果走这条路子,是可以结婚生子,以及养狗的。
    这也是轮回之路。
    还有一条,是成佛之路。这是究竟之路,要我们离欲、断烦恼、去执著。
    要我们熄灭一切念头,回归到生命的本体,并安住在那里。
    这是脱离轮回之路。 
    佛陀说,轮回是一种痛苦。
    我也认同,轮回是一种痛苦。轮回不仅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瘾。就象抽烟,不一定身体很舒服(往往是不舒服),但就是戒不掉它。
    你认为抽烟的人不知道香烟的危害吗?你认为,抽烟的人知道香烟的危害以后,就能顺利地戒掉吗?
轮回是一种瘾。
    就象谈恋爱是一种瘾,性是一种瘾,追求成功是一种瘾,养狗是一种瘾,做好人是一种瘾一样,轮回也是一种瘾。

    出世之路,是究竟之路,但一定要耐得住孤独。事实上,紧密地和世人接触,我的修习必生障碍,这个我不是不知道。
    也许我应该出家。但祈祷的结果,是我不会出家。这个答案是清晰的,虽然我并不确切地知道为什么。

    佛陀的路,是清净之路,是清福之路。好象中国古代贤人说的那样:
    “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无罪可以当贵。”
    如果你真的理解这三句话,你就真的理解了幸福。幸福,是知足者的享用,它不属于那些野心勃勃的人。
    “我的心,很清凉。”这是年老的伽叶(拈花一笑的那位)对佛陀说的,说得我很羡慕。
    “我的心,很清凉。”我想象着古老智者的淡定。

    昨天,我推掉了一个讲座邀请。如果讲情面,那是不该推的;如果要“做好人”,也是不应该推的。但是我推了。
    这是个好现象。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说:
    “我的心,很清凉。”

                                                          2009…4…3
我执之障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慢慢地想一想,其实这段时间我有点躁。工作有点太多了,东莞、广州、深圳三个组同时进入最开始的,相互试探,有防御,有压抑,有冲突的阶段,我有一点压力。再加上时间的运用上有点问题,用在禅修上的时间不够多,以及禅修到一定阶段,障碍的出现(它变得越来越大)……我渐渐失去了内心的宁静。
    几天前,我约了朋友吃饭,谈到自己在修行上出现的障碍。不知为什么,那么奇怪,第二天,《成佛之道》在我沙发上,引起我注意。本来我准备看的是另一本书,却受到吸引,重新看顶果钦哲仁波切的这本著作。没想到,在这本书里,讲到了如何克服我当前的这种障碍。我即刻受到启发,用他说的方法修起来。
    我执乃万恶之源。然而,要破掉我执,谈何容易啊!
    修得越有效果,内心深处难免升起沾沾自喜之意。如朋友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得越好,搞不好我执越深。这是有道理的。
    好在我活在世俗生活里。我没有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如果我的修行出了问题,一定会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上体现出来。
    一句话,如果你的修行是为了赢得内心的优越感,那么,你周围的人必定会滋生不舒服的感觉,并在关系里体现出来;
    如果,你的修行真的是为了众生,不是为了你自己,如果这种发心是真诚的,那么,你和你周围的人,关系也一定是融洽的。
    所以,活在世俗生活中,对修行也未必没有好处。只是有时候烦恼会多一点而已——不过,这也不是世俗生活带来的,归根结底,是自己带来的。是自己的欲望带来的。 
    如果你问,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真诚地修行,还是有人说他不好?
    当然有!就是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人说佛陀和他的僧团不好啊,又不是今天才有这种情况。
    问题在于,当人们对佛陀和他的教法产生疑问,甚至对佛陀的人品产生怀疑的时候,佛陀是怎么做的?
    平静地,继续修行。没有嗔怨,也不辩解。他依然关心着这些怀疑或诋毁他的人的福祉。
    你可以仇视我,但我永远关爱你。
    这就没办法了,投射认同不了啊,关系不可能坏到哪里去。

    关系上要出现问题,一定要内心对投射有认同才行。不管面上有没有,心里一定有。心里有了,才会产生不舒服这种感受。感受是骗不了人的——除非你压抑自己的感受,为了保持一个好的自我感觉,活活把自己弄成人格上有障碍的人——那不是划不来吗?

    不过,“我执”这玩意不是好破的,真破了就成佛了。
    只能说,我们在“修”破我执;不能说,我们“修成了”破我执。
    而且,我们的这个“在修”,可能修了一辈子,还是只能停留在“在修”的阶段。

    有觉察就好了。
    有什么障都可以,不能没有了觉察。至少你知道你有这个障,这比你连自己有这个障都不知道好太多了。
    知道有障碍,还只在障碍状态;不知道自己有障碍,就已经入魔了。

                                      
说说死亡吧!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9…07…12 | 说说死亡吧! 
    七岁的时候,陈爷爷拉着我的手,走在解放碑宽阔的街道上。那天,他给了我五毛钱作零花钱。
    那天,拉着爷爷手的我,矮小的小女孩,看到对面有一个小男孩,也拉着他大人的手,跟我对面走来。

    我突然在他那里看到了自己,就好象在照镜子。

    他,拉着他大人的手;我,拉着我大人的手。我们俩差不多大小,面对面地走来,好象在照镜子。

    一种思想突然出现在我脑子里:

    “我”这种概念,是如何进入到我这个“身体”里来的呢?如果“我”进入的不是我的这个“身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