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峻伫立,隐忍不语,苍凉地成为一个帝都最后的象征。

  帝都余味

  走到今天,当年那个如此风光的都城,究竟还有什么现实的存在让我们去体味那些曾经的繁华呢?

  冰冷的铁塔不语,火热的开封小吃却热情洋溢,似乎还在向世人提示往日的荣光。当帝王远去,帝都残败,千年的美味却依然不变。这是一个帝国永远的饕餮,这是开封人唇齿间千年不变的记忆。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曾经的中原帝都,以地理优势汇集各方特色小吃,将其政治上的辉煌与饮食上的辉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孝感的米酒,扬州的米粉,天津的煎饼果子,西安的羊肉泡馍,新疆的手抓饭……还有很多不知出处的特色美味:桶子鸡,黄焖鱼,五香兔肉,羊肉炕馍……开封就这样迎来了它自己的饮食盛世。

第63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1)


  北宋时期,当时开封的大街小巷〃勾肆饮食……纵横万数〃,在市场上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同台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号称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宴饮。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曾这样描绘当年的汴京:〃时节相次,各有所观。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此等景象,宋人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上作了形象的描述。 

  饮食即政治灌汤小笼包子是开封历史悠久的名点之一。它是皇家食品,由北宋时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豫菜中有一款普通的凉菜,价格不贵,工艺简易,制作时只是将鲜藕去皮直切成琉璃瓦状,放于油锅炸透,待冷却之后涂以蜂蜜汁即成。然而此菜〃身价〃不凡,它的创意人是包拯,制作者是其手下,命名人则是仁宗皇帝。这款菜乃是开封府送给仁宗赵祯的生日贡品,被命名为琉璃蜜藕。

  豫菜中的紫酥肉又称〃小烧烤〃,因为在享用此菜时也要佐以葱段、甜面酱、荷叶饼之类,吃法与烤鸭雷同,故向有〃赛烤鸭〃之誉。此菜始创于明代藩王,调料中原有紫苏,后来经王府厨师承袭改进,已不用紫苏,只取其同音,紫酥肉。清末时慈禧与光绪避八国联军之乱由西安返回北京时,开封衙门菜厨师孙可发以紫酥肉代替烧烤猪鸭上呈,博得了太后、皇帝和亲王的赞许,此后便成为开封的传统名菜。 

  在饮食政治的影响下,千年前的京都开封,将现在的馒头称为炊饼,也就是当年阳谷县武大郎与潘金莲所经营的那种面食。千年前开封人将有馅的面食称为包子也称为馒头。这种习俗影响了全国,流传至今,现在苏、浙、沪一带仍然还有生煎馒头、鲜肉馒头一类的包子。

  当年开封城著名的太学馒头便是有肉馅的包子,它的原创地是太学的学生食堂,因为皇帝中意便声名远扬。这故事的主人也是仁宗赵祯,他去太学视察,正巧食堂菜谱排定当日吃馒头,他与师生共享后,满意地说:〃以此养士,可无愧矣!〃由于这至高的评价,太学馒头在开封出了名,成为传统小吃。南宋时期,这种馒头仍为珍品,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宫廷宴会中吃了太学馒头,还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最后一句是〃流涎才合慰馋奴〃。开封是太学馒头的原创地,这个名吃现已演变成开封有名的八宝馒头,变成了甜馅。

  现如今,帝都最后的辉煌仍然可以在鼓楼夜市上得到验证。鼓楼夜市是开封最大规模的夜市。东西南北四条路在这一段都是一派繁荣景象,站在十字路口,无论向哪个方向走,都逃不脱美味的诱惑。

  可以说,鼓楼夜市将开封的小吃做到了极致,真可谓去开封吃夜市就像去北京登长城一样,到了开封不吃夜市也一样是〃非好汉〃。 如果真到了鼓楼夜市,不妨品一品胡辣汤吧。胡辣汤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据说是严嵩为了讨嘉靖皇帝欢心,把一副烧汤而饮的助寿延年的秘方献给嘉靖。该汤美味无穷,嘉靖用后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方逃至河南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品一品〃胡辣汤〃, 品一品中原帝都开封最后的滋味。现如今,开封唯一能够勾起世人对帝都回忆的,也就只有这碗小小的〃胡椒汤〃了。

  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

  都城记忆里的晨昏明暗

  1186年,一夜春雨过后,陆游的两句诗成了千古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中的深巷就是现在杭州的孩儿巷;而戴望舒著名的《雨巷》,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走过的雨巷,曾经有无数条横亘在杭州的雨中。的确,杭州城内外,历史上是有过许多宅院老房子的,当地人叫它们〃老墙门〃。成排的老墙门之间,是左转右拐四通八达的小弄堂。如今,老墙门和小弄堂大多被高楼大厦、小区宅院、通衢大道、街头绿地取而代之,剩下的,成了〃古董〃,直到所有的一切也都成了前尘旧梦:当幽长幽长的雨巷变成了通衢大道,当一夜春雨洒落的不是小楼而是大厦,杭州不再是那个南宋都城了。但是,太多太多的前朝寺庙,太多太多的都城往事,依旧密密地聚集在西湖周围的山水中、树丛间、道路旁,使得杭州、似乎永远是人间的天堂乐土。活跃在这片乐土上的,有东坡这样的名士,柳永这样的才子;有林和靖这样的隐者,苏小小这样的名妓;有岳飞这样的将军,弘一这样的法师……历史在这里凝缩,传说在这里会聚,而存放在一个都城记忆深处的那些晨昏明暗,最终会有什么能够取代呢?
第64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2)


  岁月悠悠,千年已逝。

  杭州,旧称临安,五代的吴越国和南宋在此建都。杭州位于钱塘江的北岸,大运河在此与钱塘江相交。它的西北是天目山,西南和东南是龙门山和会稽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凭借并吞六国的余威,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出游东南,十一月到达钱唐(杭州古称)。船队到达钱江岸边时恰逢潮涨,面对汹涌的滔滔江水,秦始皇命人将大船缆系在宝石山下的一块巨石之上,自己登上峰顶眺望渡江的通途。就这样,二千二百年前秦始皇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脚印留在了杭州的土地上。

  公元589年,隋文帝废钱唐置杭州,〃杭州〃作为地名延用至今。公元591年,杨素建杭州城,周长三十六里九十步,城垣东临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南达凤凰山,北抵钱唐门,东划胥山于城外,西包金山、万松岭于城中。设有钱唐门(至清犹存)、盐桥门、炭桥门、凤凰门。

  公元610年,隋炀帝令开凿京口(今江苏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长800余里,宽10余丈,能通龙舟,并在沿途设置了驿馆。在工业文明兴起之前(以蒸汽机与火车为代表),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最为重要的水运交通线,杭州是大运河的南方起始点,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其政治与经济的重要地位突显了出来,为杭州日后成为东南大都会奠定了基础。

  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杭州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打动了白居易,令诗人吟诵不绝。此后,杭州和西湖便成为了历代诗人歌唱的对象。五代十国时,杭州是吴越国京城。吴越王钱氏曾先后两次扩建杭州城,〃钱氏发民夫二十万及十三都军士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使杭州城区扩大了一倍。

  钱氏建宫室于凤凰山麓,一承〃南宫北城〃的古制,并形成了以盐桥河为走向的城市中轴线。吴越国时杭州的城市布局经历了从坊市制向坊巷制的过渡,坊巷与官府、酒楼、茶馆、商铺、寺观相杂处,坊巷布局从封闭转为开放,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长安(西安)、洛阳、金陵(南京)、扬州等都邑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战争的破坏,而杭州〃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一跃成为〃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东南第一州〃。

  雷峰塔和宝石塔就是在吴越国时期建造的。这两座塔一南一北,极大地丰富了杭州城市的轮廓线,使西湖山水与杭州城区遥相呼应,婀娜多姿,树立了杭州江南水城的特色。 

  开封沦陷,二帝被俘,北宋的统治在靖康之耻中结束了。靖康二年五月初,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宗泽等北宋旧臣的拥戴下于应天府即现在的河南商丘登基,改年号为建炎,史称南宋,赵构也成为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在与定都有关的商议中,群臣开始均倾向于定都建康,而且从理由上来看也是颇站得住脚的。主张定都建康的群臣认为建康是六朝故都,东南要地,而东南久安,财力富胜,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凭险长江,有利于军事上的固守。但最后高宗还是下决心定都杭州,他的理由似乎更为充分。杭州在北宋已是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而且杭州比建康更远离前线,相对比较安全;其次杭州离建康又不太远,同样位居江浙最富庶地区,在财物的供给上,与建康没有太大的区别。也许是为了安抚主张定都建康群臣的心,南宋是将建康作为〃行都〃的,所谓行都,也就是陪都。

  杭州就这样成为了南宋的京都。南宋是一个历尽屈辱的朝代,以屈辱始,以屈辱终,然而却维持了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统治,而且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还实现了高度的繁荣,算得上是一个历史奇迹了,正是这一奇迹,到最后成就了杭州八大古都之一的历史地位。

  南宋在吴越子城基础上修筑皇宫,〃周回九里〃。同时〃外城大有更易〃,杭州城比吴越国时期更为扩大了。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开始,南宋政府在吴越国都的基础上扩建宫城及其东南的外城。 

第65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3)


  宫城又称〃大内〃或〃皇城〃,位于凤凰山麓,北起凤山门,南到钱塘江边,东止候潮门,西至万松岭,城周约九华里,乃就吴越〃子城〃改建而成。宫城四面各有一门,南门改吴越通越门为丽正门,北门改吴越双门为和宁门,另增辟东华、西华二门。丽正门是宫殿的大门,有三重门,每重〃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门上还筑有御楼,门外两旁排红杈子,戒备森严。北面的和宁门也有三门,其壮丽大致相同。 

  宫城内有〃大殿三十座,室三十三,阁十三,斋四,楼七,台六,亭十九〃。与丽正门相对的是庄严宏伟、富丽堂皇的文德殿,俗称金銮殿,是禁城内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用汉白玉砌成的殿基即高达二丈多。殿高约十丈,正中在高约六至七尺的平台上,设有金漆雕龙宝座,两旁为蟠龙金柱,座顶正中的天花板上刻有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整个装饰显示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皇帝〃外朝〃举行重大典礼的所在。 

  文德殿后面是垂拱殿。殿有五间十二架,长六丈,宽八丈四尺,是皇帝〃内朝〃日常接见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垂拱殿后面是皇帝、后妃、太子生活起居的内廷,有皇帝就寝、用膳的福宁殿、勤政殿等宫殿。宫城内除了这些华丽的宫殿外,还有专供皇室享用的御花园后苑。苑内有模仿西湖景致精心建筑的人造小西湖,假山飞泉,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外城又名〃罗城〃。基本上是吴越西府城的规模,只是在东南部略有扩展,西北部稍有紧缩,成了内跨吴山,北到武林门,东南靠钱塘江,西濒西湖的气势宏伟的大城。城墙高三丈,宽丈余。外城共有城门十三座:东七门,北起为艮山门(今艮山门西南东河西岸)、东青门(一名菜市门,今东青巷南口)、崇新门(一名荐桥门,今城头巷北口)、新开门(一名草桥门,今望江门内竹椅子巷北口)、保安门(为吴越通江门)、候潮门(即今址)和便门(今候潮门南);西四门,南起为钱湖门(今清波门南云居山上)、清波门(即今址)、丰豫门(今涌金门)和钱塘门(今教场路西口);南有嘉会门(今南星桥北);北有余杭门(今武林门)。此外,还有北水门、南水门、保安水门、天宗水门和余杭水门等五座水门。 

  十三门中的艮山门、东青门、便门建有瓮城,其余各门均修有城楼,尤以嘉会门城楼〃绚丽为诸门冠〃,每年皇帝〃南郊〃(冬至日祭天)时的御车即由此门进出。城外绕有宽达十丈的护城河,亦称城濠(即今东河)。河岸种植杨柳,禁人往来。

  而西湖在经过唐宋以来的疏浚和整治后,到了南宋时,其繁华达于顶点。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所谓〃西湖十景〃,即在此时形成。南宋还先后建造了聚景、真珠、南屏、集芳、延祥、玉壶等御花园,遍布于西湖之上及其周围,正是〃自六蜚(皇帝车驾)驻跸,日益繁艳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有为诗曰:'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其盛可想矣〃。西湖中的游船,大者可容百人,次一等者也可容三五十人,游船中或湖上专营各种服务的小舟上,吃喝玩乐项目也是一应俱全。钱塘江岸观潮的声势则更为浩大,小潮不足论,每年八月中旬,潮水最胜,〃从十一日起便有观者,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二十日则稍稀矣〃。那几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弄潮儿的表演尤其刺激,因为危险,曾一度被官府所禁。此外,皇家的婚丧大典以及每年若干次的祭祀典礼,那种盛大豪华的场面在当时是生活在首善之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