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路易十六即位以后,法国卷入了北美独立战争。虽然法国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且收回了一部分海外殖民地,但是耗费了大量的军费,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1786年,法国同英国签定了贸易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法国大幅度降低对英国商品征收的进口税。从此,价廉物美的英国商品大量涌入,充斥法国市场,使法国的棉织品、皮革、制帽等传统工业减产,造成了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的严重后果。

  祸不单行。就在这时法国农业开始出现危机。1788年和1789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严重欠收,粮价空前上涨。广大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在全国各地,人民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

  封建专制制度危机四伏,摇摇欲坠,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终于导致了1789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任何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都需要一个思想准备、思想发动的阶段,启蒙运动就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导,出现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的。

  启蒙运动的兴起,有着自身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同时,启蒙运动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它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启蒙思想家继承了各国历史上思想革命的成果,并且对它们加以创造性的转化。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艺复兴运动。

  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它的思想核心是: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人文主义者极力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对神学政治和神学权威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在人文主义者看来,人的本性在于追求尘世欢乐的生活,基督教关于原罪说、禁欲主义和来世永生的说教,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应当彻底加以批判。

  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当时,许多启蒙思想家对生活在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者,如伽利略、布鲁诺、拉伯雷等人推崇备至,从人文主义者身上吸取有益的思想养料。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那样,在十六文艺复兴运动中,“一种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的并从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的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十七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是启蒙运动在哲学上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说:“法国唯物主义者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尔,一派起源于洛克。”

  笛卡尔 (1596——1605)是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

  笛卡尔是一个唯物论者。他认为我们已经拥有的观念和论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值得怀疑。笛卡尔主张把“普遍怀疑”的方法论原则,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在他看来,为了追求真理,我们应当对外界的一切尽可能地怀疑,只有通过怀疑,我们才能够破旧立新,最终发现真理。笛卡尔相信理性的权威,他要求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尺度上加以校正。笛卡尔认为,理性是“人人天然地匀等的”,任何人都拥有一份,不多也不少,因此,权威并不掌握在上帝和教会手中,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笛卡尔把理性视为最高权威和衡量一切的标准,这对经院哲学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笛卡尔同时肯定了灵魂和形体两个实体,这是典型的二元论。笛卡尔承认“天赋观念”,认为那些与感官经验无关的不证自明的真理必然是心灵天生固有的,表现出了他的妥协性。

  笛卡尔的“物理学”是唯物主义的。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界,物质是唯一的实体。他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大机器,一切都可以用“广延”和“运动”来解释。

  笛卡尔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启蒙思想家吸收了笛卡尔“物理学”的机械唯物主义,克服了他的“形而上学”中的唯心主义,从而使笛卡尔的学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洛克 (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他在《人类理智论》和《政府论》两部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

  洛克批判了天赋观念说,他认为,无论在思辨领域还是在道德实践领域,都不存在作为知识源泉和基础的天赋观念。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这一学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人的全部观念和知识都是从感觉经验中得来的。

  《政府论》是洛克主要的政治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洛克强调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同时论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洛克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人民和君主订立社会契约,保护人民根据自然法而享有的自然权利,这是人们建立政府的全部目的。为了防止专制暴政的产生,洛克主张把立法权、执法权和对外权分属不同部门掌握,这就是三权分立说。洛克认为,在政府与人民发生争执时,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如果政府任意侵犯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有权起来推翻政府。

  洛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对洛克的政治学说加以继承和发展,使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理论基础,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产生了。

  在巨人的名字的背后,是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成就: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奠基人。1545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创立了日心说,推翻了统治西方长达一千多年之久的地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被宗教裁判所关押了八年之后,1660年在罗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到太阳黑子、月球山岭、木星和卫星的周相,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十七、十八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确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自然科学取得了迅猛发展。

  这时,欧洲出现了一位科学巨人,他就是牛顿。

  牛顿(1642——1727),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相信物质、运动、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存在,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同时运用数学定量的方法描绘自然现象。由于时代的局限,牛顿的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机械论的特征,他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提出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的观念,认为外力是运动的源泉,从而得出了关于神的第一推动力的错误结论。

  严格说来,牛顿并不是一位哲学家,但他的学说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牛顿光辉的思想,在于他用精确的机械观点解释整个自然界。根据这一原则,人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遵循普遍规律,人们能够通过科学的引导,发现这些规律。

  自然科学的巨大进展,直接推动了理性力量的增长。启蒙思想家相信,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人们能够凭借理性的力量,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的法则,推动社会进步。

  自然科学为启蒙思想家彻底批判宗教神学,提供了有力武器。在科学看来,宇宙是一架由规律所支配的机器,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规律之上。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科学这一武器,对宗教神学展开了猛烈的批判。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法国和英国隔海相望,同英国相比,法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落后了整整一个世纪。英国革命的胜利,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深受鼓舞,英国的政体形式、宗教生活、文化教育,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范型。伏尔泰曾经在英国度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在那里出版了《哲学通信》一书,介绍牛顿的自然科学和洛克的唯物主义哲学。孟德斯鸠、卢梭等都在英国居留过,受到的英国的影响非常明显。狄德罗非常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理查生的新型小说,他着手编纂法国《百科全书》,曾经受到英国张伯斯主编的《科学与艺术百科全书》的启发。

  启蒙运动的特点

  在法国,十八世纪又称作“光明世纪”。

  当时,众多的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筚路蓝缕,开启民智,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法国启蒙运动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法国启蒙运动最初的先驱是一位名叫比埃尔·贝勒 (1647——1706)的哲学家。

  曾经被伏尔泰称为“人类的骄子”的贝勒是法国十七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怀疑论者,他第一次把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用于宗教和神学。

  1695年,贝勒发表了《历史批判辞典》一书。在书中,贝勒着重探讨了启示和理性的关系问题。贝勒认为,启示和理性是绝对不相容的。圣经和基督教教义中充满了神秘的启示和奇迹,包含着无数的矛盾,是靠盲目的信仰和对异教徒的迫害维系和支撑着。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它是荒唐的、不可理喻的。因此,贝勒对哲学家说:不要去了解神秘,“如果你设法去了解它们,它们就已经不是神秘了。你不必去设法减少它们的可笑之处,你的理性在那里是无能为力的”。他对神学家说:“你要求我们信仰,这是对的。不过,你只能用权威的名义来要求,却万万不能用理性的眼光来判断信仰的真实性。”

  教会总是把宗教说成是道德的基础,贝勒却不这样认为。在贝勒看来,天主教信奉灵魂不死和来世,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聚敛财物、包揽诉讼、迫害异端;相反,“无神论并不必然导致风俗的腐化”,“无神论者的社会也可能很有德行”。贝勒相信,一个完全由无神论者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

  贝勒批判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举张的“前定和谐”论。贝勒提出,如果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那么,怎样解释世上存在的种种罪恶?

  贝勒继笛卡尔之后,继续高举理性批判的旗帜,宣告了十八世纪“理性时代”的到来。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贝勒:“按照一个法国作家的说法,‘贝勒对十七世纪来说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者,而对十八世纪来说,则是第一个哲学家’。”贝勒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启蒙思想家,他本人因此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直接先驱。

  法国启蒙运动的另一位先驱名叫封德奈尔 (1657——1757)。他是贝勒的朋友,当时著名的科学家。1691年,封德奈尔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699年,他成为法兰西学院终身书记。

  封德奈尔一直活跃在贵族上流社会,但他的思想中已经具备某种叛逆的特质,显示了启蒙思想的萌芽。

  1686年,封德奈尔发表了《宇宙万象解说》一书,第二年,他又完成了关于宗教史的论著《神灵显迹的历史》。在《宇宙万象解说》这部著作中,他运用通俗读物的形式,宣传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封德奈尔一生中不遗余力地提倡科学,批判宗教神学。他批评多神教,认为古代神话中“只需去找一连串人类精神之谬误”。同时,他还批评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因为“偏见也侵入到真正的宗教里”。封德奈尔热情地张扬理性,把理性置于权威之上,他始终相信,“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在这里,理性开始取得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绝对统治”。

  尽管封德奈尔一直小心翼翼,试图避免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正面批判,他的思想仍然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在他之后的几代启蒙思想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他的科学思想的熏陶。

  进入二十年代,由于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参与,启蒙运动逐渐开展起来。牛顿和洛克学说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日益成熟。当时。伏尔泰积极开展启蒙宣传活动,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启蒙思想家对宗教偏执和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抨击。在这个阶段,启蒙运动带有温和色彩,启蒙思想家希望通过建立以“开明君主”为首的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来进行社会改革。

  真正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的,是“百科全书派”的形成。从1751年开始,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着手编纂《百科全书》。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的出版,一直持续到1772年。《百科全书》由狄德罗任主编,数学家达朗贝尔任副主编,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都是它的主要合作者。虽然百科全书派的每个成员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哲学观点不完全一致,他们当中有民主主义者,也有开明君主制的拥护者;有无神论者,也有自然神论者,但是,共同的目标使他们紧紧地走到了一起。启蒙思想家高高举起理性主义的旗帜,要求对现存的一切重新加以审视。他们猛烈地批判天主教的教权统治和宗教迷信,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和制度。由于启蒙思想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启蒙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有力地迎接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在法国,从五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以编纂《百科全书》为中心,形成了启蒙运动的高潮。

  启蒙的原意是“照亮”。

  启蒙运动,就是通过对新观念的传播,使人们从迷信和偏见中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