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6-改变世界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566-改变世界的日子-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总而言之,都行。我看我不会跟他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就是讲我们的错误、缺点了,比如,我们的生产水平比美国低,别的我们不作自我批评。”    
    于是两位老朋友就此展开了讨论(以下外公简称为“毛”斯诺简称为“斯”):    
    斯:有一两件事想跟你探讨一下。第一是尼克松来华的问题,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理解:目前他来是不现实的,但尼克松来华被认为是理想的。第二是关于美国人访华的问题,我能作为这个问题中的一个例外,感到格外高兴。    
    毛:但是你代表不了美国,你不是垄断资本家。    
    斯:当然,我也刚要这么说。    
    毛:尼克松要派代表来中国谈判,那是他自己提议的,有文件证明,说愿意在北京或者华盛顿当面谈,不要让我们外交部知道,也不要通过美国国务院。神秘得很,又是提出不要公开,又是说这种消息非常机密。他选举是哪一年?    
    斯:一九七二年。    
    毛:一九七二年美国要大选,我看,这年的上半年尼克松可能派人来,他自己不来。要来谈是那个时候。他对那个台湾舍不得,蒋介石还没有死。台湾关他什么事?台湾是杜鲁门、艾奇逊搞成这样的,然后又是一个总统,那个里面他也有一份就是了。然后又是肯尼迪。尼克松当过副总统,他那时跑过台湾。他说台湾有一千多万人。我说亚洲有十二亿人,非洲有三亿人,都在那里造反。    
    斯:你看中美会不会建交?    
    毛: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关于个人崇拜

    那次会见给海容留下又一深刻印象的,就是听到外公表示对“文革”中盛行的个人崇拜提法的不满。比如他这样评论由林彪带头搞起来的“四个伟大”:    
    毛:那个时候'编注:1965年'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说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拜。现在就不同了,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GreatTeacherGreatLeaderGreatSuprememanderGreatHelmsman”'原注: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斯:过去是不是有必要这样搞啊?    
    毛:过去这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现在没有必要,要降温了。    
    斯:我有时不知道那些搞得很过分的人是不是真心诚意。    
    毛:有三种,一种是真的,第二种是随大流,“你们大家要叫万岁嘛”,第三种是假的。你才不要相信那一套呢。    
    斯:听说进城前夕开的一次中央全会上,曾经通过一项决议,禁止用党的领导人名字命名城市、街道、山村等。    
    毛:这个现在都没有,没有什么用人名来命名的街道、城市、地方,但是他搞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标语、画像、石膏像。就是这几年搞的,红卫兵一闹、一冲,他不搞不行,你不搞啊?说你反毛,anti…Mao!……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最后一面

    然而,在座的包括斯诺本人在内都没有想到,这不仅是他最后一次来华,也是我外公最后一次与朋友之间的长时间畅谈——    
    毛:你到处跑跑嘛,在美国、欧洲、中国之间到处跑跑。以后你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美国,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欧洲,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中国,到处都住住,四海为家嘛。    
    斯:不过我还得要工作呢。    
    毛:我看研究美国,研究中国,研究欧洲就是工作。    
    斯:我会努力的,但是结果如何还难说。    
    ……    
    斯:关于文化革命的问题,今天你是不是回答完了呢?    
    毛:“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回答了一部分。你明年再来吧。你如果愿意的话,欢迎你来。看来,外公还期待着再次与斯诺畅谈,接受他的第六次采访……    
    在老友见面的同时,癌细胞已在斯诺体内生长,只是他没有察觉。他患的是肝癌,病情发展很快,半年后卧床不起。埃德加·斯诺于1972年2月16日在瑞士家中去世。此前,外公和总理派去医疗组,尽最大努力减轻他的痛苦。远方老友的关怀让斯诺含笑而逝。    
    中国失去了一位外国朋友,外公失去了一位能交心的朋友。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美国人民是朋友

    从游泳池出来,王海容、唐闻生马上去了国务院老会议厅。总理管外事,必须向他汇报。    
    总理在听完她们的汇报后,才知道外公刚才会见了斯诺。在他的精心安排下,7天后,12月25日的《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发表了这则消息,还配发了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外公与斯诺的合影。这天报眼位置的“毛主席语录”选用的则是:“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下面讲讲谈话记录的情况。唐闻生负责整理谈话的英文记录。根据斯诺的请求,经请示总理,由外交部领导审阅后,给了他一份。斯诺结合自己记录下的那部分内容,把谈话整理成文,于1971年4月发表在美国《生活》周刊上。当然,如果斯诺能早一些于1971年年初就发表该文,其影响还会大得多。王海容和唐闻生两人共同整理的中文记录,经外公和总理审阅后,以中央文件形式下发至全国每个党支部,并要求党员认真学习领会。这个记录,对中国人民理解中央打通中美关系的决策,是起了重大的作用。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两条新闻所引起的

    2005年5月,一则消息的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基辛格访问北大,也许是最后一次访问中国。    
    1971年,基辛格博士在担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期间,作为总统特使秘密访华,是缓和中美关系的关键人物之一。2005年的这次访华,对基辛格来说大概是第四十次了。    
    82岁的基辛格满头银发,眉毛也花白了。他在北京大学说:“我已经到了人生的晚年,这次也许是最后一次访问中国了。希望中美两个大国的友好关系永远保持下去。”对每一个学习过国际政治的人而言,基辛格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我在查阅资料后发现:从1971年至1975年,基辛格9次访问中国的接待者中有一个人——王海容始终在场。何况,基辛格首次访华,就是章文晋与王海容、唐闻生等人秘赴巴基斯坦把他接来的。这中间又有多少故事!    
    2005年还有一件炒得沸沸扬扬的国际新闻,那就是日本等国争取担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事。    
    这倒让我想起了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重大事件。从1949年开始,拥有数亿人口和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竟被长期排斥于联合国这一世界大家庭之外,实在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件憾事。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当时又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海容,恰恰就是中国赴联合国代表团的副代表之一,亲历了联合国各成员国欢迎中国的空前盛况。在美国,我也到联合国总部参观过。结合自己的感受,我又向她提出了问题。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美国队访华

    要求访华    
    1971年4月30日,斯诺的文章《与毛泽东的一次谈话》终于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外公邀请尼克松访华的石破天惊之语首次面世。然而此时,全世界的注意力已被一场在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展开的无形乒乓球赛所吸引。    
    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抵达日本名古屋,准备参加于28日开始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再未参加国际赛事。这次重返国际体坛,也是在外公和总理的决策下,克服国内国际重重阻力才实现的。只不过当时连他们也没想到,这次比赛会催生出如此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的成果。    
    在日本,美国队提出访华要求。消息传回北京,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上交总理;认为目前邀请美国队的机会尚不成熟。4月4日,总理在报告上面批注“拟同意”后呈报外公。4月6日,外公圈阅报告,退外交部办理。美国乒乓球队无缘来华似成定局。因为4月7日世乒赛就闭幕了,各国代表团将陆续回国。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发生转机

    然而,已成定局的事情,转瞬间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事情的起因,源于4月4日中美两国乒乓球手的一次偶遇:美国队员科恩不知怎么登上了中国队的车,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致意并赠送礼品……我从外公的护士长吴旭君阿姨那里得知,当她为外公念《参考资料》有关此事的报导时,老人眼睛一亮,不但让她把这则花絮再念一遍,还说了一句:“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的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海容也知道外公这句话。虽然,庄则栋后来一直在干他的老本行体育,并未涉足外交,但是,这位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对于中美接触所做的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中美乒乓球队员接触后给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外公会突然转而做出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外公改变决策

    为了探究外公在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上的转变过程,2005年年底外公诞辰112周年之际,我专门请教了他的护士长吴旭君。她同我谈起那天的情况:    
    4月6日晚上,外公提前吃了安眠药,打算睡觉。11时多,吴旭君陪同他吃晚饭。饭后,发现老人已经困倦,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突然,他又说起话来。吴旭君听了一会儿才听出,大意是:“打电话——王海容——美国队——访华!”吃安眠药后讲的话不算数。这是外公的嘱咐,也是中央定的一条规矩。如此重大的事情,外公当天又刚刚圈阅不邀请美国队访华的报告,吴旭君是知道的。她不敢做主。    
    “怎么办?我又不能说:主席,你给我写个字据,免得你不承认。当时也没录音机,有录音机谁敢录音呀!请与不请,一字之差,办对了是应该的,办错了……”吴旭君说。    
    看她没动静,外公生气了:    
    “小吴,你怎么还不去办?”    
    吴旭君故意说自己刚才在吃饭,没听清。外公信以为真,又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了一遍。这回听清楚了,真是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吴旭君还是不放心,问外公吃安眠药后说的话算不算数。外公急了,一挥手,说:“算!赶快办,来不及了!”    
    接到吴旭君电话,海容第一个反应:报告总理!    
    1972年7月24日,外公在一次与总理等人谈中德建交问题时,提到了临时决定“接球”一事。他说:“那个文件[注:即不邀请美国队的报告],我本来也是看了的,画了圈。后来到了晚上,考虑到还是要请,就叫打电话。结果那边他们也是没有准备,就去请示东京的大使馆,马上发护照,就来了。”    
    8日,接待美国乒乓球队的请示报了上来,总理兴奋地在上面批注:“(邀美国队访华的)电话传过去后,名古屋盛传这一震动世界的消息,超过三十一届国际比赛的消息。”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总理巧布坐席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世界舆论为之瞩目。    
    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加拿大、英格兰、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及美国共5个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成员。总理为安排座席煞费苦心,海容对此记忆犹新。美国代表团无疑是这5个国家代表团中最受世人关注的。而如何把握代表团之间,国与国之间一律平等的原则,不使每个代表团有失落和充当陪衬之感,则需要高超的外交艺术。总理提出一种全新的座席安排方案,即在每个代表团中间设置主座,总理谈完一处,再去下一处继续谈。这样一来,等于既集体会见了5个代表团,又逐一会见了每个代表团,而且还与每个代表团逐一合影,客人皆大欢喜。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总理这样设身处地为客人考虑,平等待人,不辞辛苦地抓住每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启示。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小球与大球

    总理向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谈话时指出:    
    “我请你们回去把中国人民的问候转告给美国人民。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    
    与周总理1971年4月14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同时,尼克松总统也发表了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5项具体措施。像准备发给中国到美国来访问的个人或团体的签证、放宽美国货币方面的控制之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充当了两国之间的民间外交特使。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二十多年的国门,震动了地球。国际舆论将此称为“乒乓外交”。


第四章 1971·小球大球基辛格访华

    入住钓鱼台    
    随着中美关系发展步伐的加快,接待美国特使工作提上日程。有关接待人员于1971年夏天入住钓鱼台四号楼,紧锣密鼓开始准备。有关方面对参加这次接待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翻译、联络人员、记录、服务人员、司机和安全人员均做出了严格规定:严守秘密,保证安全。    
    1971年7月,中美商定,美国派总统特使基辛格转道巴基斯坦来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