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6-改变世界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566-改变世界的日子-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容姐姐和闻生阿姨参加了外公与斯诺的最后一次会见。无论谈外交还是谈斯诺,她们俩都是不可多得的讲述者。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向她们请教当年发生的事情,期望唤醒深藏了35年的记忆。庆幸的是,我总算部分地达到了目的。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前4次采访

    1936年,斯诺到陕北保安采访,他与我外公连续几天彻夜长谈,外公由此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忆自己的前半生。我的外婆贺子珍为他们端来自己做的“甜点”腌酸杏以助谈兴。陕北之行让斯诺写出世界新闻史上的名著《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罗斯福等不少美国政要对此书赞赏有加,中共领导人的名字开始为西方世界所知。    
    1939年,斯诺来到延安。这一次,外公托他与美国政府说明中共的对美政策,表示与美国合作的诚意。为款待贵客,外公新婚的夫人江青亲自下厨为斯诺烹制可口饭菜。回国后斯诺写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抗战的著作,并数次向美国总统罗斯福介绍中共解放区的情况,对世人了解中国和中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60年,斯诺第一次访问新中国。其实,斯诺早有来华的意向。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及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措施让斯诺处境维艰,久难成行,致使英国记者格林抢先成为第一个采访新中国的西方记者。此次访华斯诺得到了外公、总理的接见并与之长谈。他据此出版了著作《大河彼岸:今日红色中国》。    
    1964年底至1965年初,斯诺再次访华。美国报刊不敢对斯诺提供资助,他是以法国某刊物记者身份来华的。斯诺与外公、总理长谈多次,得到了诸如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新闻图片、中国首次公开的内部经济数字等大量独家新闻。除美国外,全球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斯诺据此写成的中国报导,美国报刊则对其做摘录和改写后再予以登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斯诺希望了解中国的真实状况,多次提出访华申请。经总理请示外公,斯诺夫妇于1970年8月再次达成中国之行。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中美关系的曲折

    五二○声明    
    说到斯诺最后一次来华,就不能不说到1970年中方为支持柬埔寨抗美救国运动,以我外公毛泽东名义发表的“五二○声明”,不能不说到打通中美关系过程中的曲折。    
    本来,在1969年初步接触的基础上,1970年2月20日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第136次会议正式商定,下一次会议,即137次会议将是更高级别的谈判,以便讨论中美间的重大问题。对立20年的中美两国能达成这样一个意向,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影响中美关系的变数是很多的。果然,谈判的势头不久就被打断了。    
    1970年3月,柬埔寨发生政变,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被宣布废黜。柬埔寨是中国近邻,西哈努克亲王一向与中国友好,而政变方则与美国关系密切。中国方面此时的想法是推迟会谈,看看事态究竟如何发展。外公在总理的报告上批示:    
    “可略推迟几天,以四月十五日为好,请总理酌定。”    
    中方看到的结果是:美国为支持政变者,于1970年4月从越南派兵侵入柬埔寨。显然,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好谈的。中方宣布:推迟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第137次会议。    
    1970年5月20日,外公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坚持支持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人民战争。次日,外公和西哈努克亲王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出席百万人参加的首都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斗争大会。中央副主席林彪宣读了“五二○声明”。    
    “五二○声明”传遍世界。美国总统尼克松获悉后不免对改善中美关系感到绝望。冷静的顾问基辛格提醒他:中方基本是在重复过去的革命言辞,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    
    基辛格博士说得对。的确,中国人没有把门关死。    
    “五二○声明”全长不过932个字,最著名的是以下这段:    
    “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正在垂死挣扎。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柬埔寨人民、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怕美帝国主义;而是美帝国主义怕世界各国人民,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惊慌失措。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由此,“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这句话成为当年权威的《毛主席语录》中最新的一条。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斯诺最后一次访华

    天安门上    
    斯诺是1970年8月到京的。10月1日,他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成为国庆观礼的嘉宾。在那里,他见到了我的外公毛泽东。    
    斯诺在后来的文章中回忆了当时的场景:    
    “我坐在挤满了人的天安门城楼上,怡然自得,忽然有人拉了拉我的衣袖,回头一看,是周恩来总理,他领着我和我的妻子洛伊斯很快站到毛主席身边……”    
    又是五年不见,外公与斯诺含笑而视。就在此时,总理吩咐记者拍下美国记者斯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出现在毛泽东主席身边的历史性照片。总理在旁边满意地审视着这精心安排的一幕。    
    此时,身为礼宾司负责人的海容也在城楼上。这天来的外宾很多,忙于照顾他们的海容,没有意识到斯诺出现的重要性。在那样的场合接待斯诺,是外公特意安排的。耐人寻味的是,当天的新华社电讯并没有格外把笔墨放在斯诺身上,只是把他放在参加庆祝大会以及被会见人士名单的最后。放“试探气球”的机会是需要等待的。    
    去天安门是为了检阅国庆游行。没有人想到,这是外公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最后一次检阅游行队伍。一年过后的又一个国庆节是静悄悄过去的,我外公与斯诺——这对老友很快都病倒了。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外公急令

    在城楼上,外公和斯诺约定的是“以后再谈”。10月12日,周总理在外交部“关于毛主席接见斯诺的安排建议”上写道:    
    “建议在最近几天,主席接见斯诺一次。斯诺原定十月十五日外出,如主席同意在最近几天接见,也可推迟斯诺夫妇外出。主席哪天接见,是否让他夫人参加,哪些人陪见,可否照像,均请主席决定示知。”    
    外公在此件上批示:“可以,拟多听他谈些国际情况。”    
    然而,斯诺对外公的采访并未安排在10月15日之前,其间是否发生过什么变故,我不得而知。繁杂的国事牵扯了老人家的精力,外公再次与斯诺见面已是该年冬天。    
    1970年12月18日,清晨5时许,天还黑着。在朝内大街外交部办公楼熟睡的海容被电话铃声惊醒了。电话是外公的护士长吴旭君打来的,她告诉海容:“主席马上要见斯诺,就你和唐闻生两个参加。你们告诉斯诺,一个老朋友要见他。快来!”    
    海容愣了一下,她还没有完全醒过神儿来。    
    外公急令,海容不敢有分秒耽误。她赶快把自己的搭档唐闻生从被窝里“拽”了起来。    
    中南海派来的车随即到达,接王海容、唐闻生去游泳池外公住处。她们当面接受了外公布置的任务,便登车前往斯诺住地,北京当时最高级的涉外饭店——北京饭店。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为何会见斯诺

    为什么外公突如其来提出会见老友斯诺?据已披露的材料及老同志的分析,是因为“大参考”(即《参考资料》)介绍了斯诺的文章。    
    原来,1970年12月13日,意大利《时代》周刊发表了斯诺一篇文章,内容是周总理接见他的情况。新华社随即把此消息编入《参考资料》。外公得知后,立即调阅全文。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原来,斯诺据“五二○声明”做出判断:中美有可能站到“反帝统一战线”中来。原文是这样写的:“目前,中国已经摆脱了‘文化革命’所造成的长期严重的‘倒退’,恢复了自己同外界的联系,很明显,中国要建立一个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按照毛主席五月二十日的声明,这一战线并不排除美国人。”这可是一项重大发现!虽然“反帝统一战线”的说法并不确切,但想必外公已有觅得知音、兴奋不已的感觉。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清晨造访

    海容她们赶到北京饭店时,天光尚早,为了尽量少打扰斯诺,决定先打房间电话。在服务台查到号码后,闻生阿姨拨了几回,都是无人接听。无奈之下,只好敲门。斯诺住的是套间,在对着服务台的两条过道上各开一门。她们硬着头皮,分头去敲,又敲了半天。睡眼惺忪的斯诺夫人洛伊斯终于打开房门。唐闻生迎上前去,语含歉意同时也很急促地用英语告诉她:    
    “有一位老朋友要见斯诺先生,请他现在就跟我们走。”    
    洛伊斯帮斯诺找来出门穿的衣服,王海容、唐闻生陪斯诺同车前往中南海,留下不知所以的洛伊斯一个人在北京饭店等待。海容还告诉我一则趣闻:当时有专人负责接待斯诺。到了白天,发现斯诺不见了,问他夫人也不知道。失踪了?负责接待的人急得不行,把老先生丢了……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难得的长谈

    中南海对于斯诺来说并不陌生,1960年他来过丰泽园做客。1966年8月18日,外公从丰泽园搬到游泳池,斯诺是他在这里会见的第一位外宾。    
    很快,载着斯诺一行的车停在游泳池门前,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和副主任张耀祠上前问候,他们是负责外公安全警卫的最高领导。斯诺从他们的军装和身份上判断,这是两位将军(汪东兴、张耀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斯诺由汪东兴、张耀祠引路,穿越长长的过道,来到一个宽敞的房间——外公的书房。“毛的宽敞的书房里四面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数以百计的中文书籍,也有少量的外文书。许多书中夹着纸条,作为注释书签之用。大写字桌上高高地堆着报刊和手稿。这是一位正在从事写作的作家的工作室。通过宽阔的窗户,可以瞥见园中的景色,据说主席在园子里种自己的菜,并搞农作物试验……”这是斯诺对外公书房的描述。    
    时间已是7点多钟。外公坐在沙发上看报,他身穿羊绒衫、外罩睡衣,腿上盖着毯子。关于当时的情景,斯诺后来回忆说:“他(即毛主席)有点轻度感冒,便高声说,不晓得医生干什么,连感冒那样简单的毛病也不能预防,使这么多的时间都损失掉了。我提起莱纳斯·波林医生——主席听说过这个人——他提倡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作为对付感冒的万灵药。我提出给主席送一点来。他说他将试试看。如果有效,我就有了功劳。如果使他中了毒,我也不会受到责备。”    
    两位老友一见面就开始了打趣。当然,这些都没有收入正式公布的谈话记录。唐闻生已全力投入了翻译,海容则张罗起斯诺的早饭——他已是65岁的老人了,又是外公和总理的贵客,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而且斯诺感到困倦,也曾向唐闻生提出,是否可以找一点提神的咖啡。海容经过一番张罗,请工作人员找到了几片面包。又派人去西单居然买到了速溶咖啡。海容想这样也能凑合交差了,毕竟西餐和外公的饮食习惯差距太大,这里不会预备更多适合斯诺先生吃的东西了。    
    就这样,大记者斯诺一边就着面包,喝着咖啡,一边进行着对外公的第五次采访。此时海容也已落座,开始记录这次对中美关系有重大影响的谈话。    
    这次谈话持续了5个小时,海容和闻生阿姨记得,只在中间为每人提供过一杯鸡汤,是用喝饮料的玻璃杯装的,其中各有一支鸡翅。这个玻璃杯用得特别,她们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此外就没有别的吃的了,事后也没有在主席处用午餐。的确是终生难忘的一天。    
    12月18日的这次谈话,风格一如此前4次,可谓“天南海北”、“海阔天空”。话题包括:“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个人崇拜、尼克松、中美关系、对“文革”的评价和中苏关系等重大问题,其中最多最重要的,当推中美关系和个人崇拜这两个问题。谈话从早晨8点多开始,直到午后1点,将近5个小时。这是外公晚年谈话最长的一次。


第三章 1970·有朋远来石破天惊

    外公与斯诺的谈话给海容留下最深印象的内容是:    
    “我是不喜欢民主党的,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为什么呢?他的欺骗性有,但比较地少一点。跟你来硬的多,来软的也有。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偷偷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谈不成也可以,谈得成也可以嘛。何必那么僵着?”    
    斯诺听到这番话,大为惊讶。他明白,自己的老朋友毛泽东希望把这些话带给尼克松。斯诺这样做了。    
    外公进而说道:    
    “现在我们的一个政策是不让美国人到中国来,这是不是正确?外交部要研究一下。左、中、右都让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在现时要跟尼克松解决。”    
    “他早就到处写信说要派代表来,我们没有发表,守秘密啊!他对于波兰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要来当面谈。所以,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