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看到一些星体,并且试着说出它们的名字而已。如果你曾经仰望天空而感到无比敬畏,甚或是面对不可理解的奥秘而感到深深的崇敬之意,这就表示,你已经在那个片刻,放下了对事物加以解释和贴上标签的欲望,你不但已经对空间中的物体有所觉察,同时也对空间本身无限的深度有所感知。你的内在必然已达到足够的定静状态,才能觉察到无数大千世界所在的广阔空间。敬畏之情并非来自于对三千大千世界的惊叹,而是来自于对容纳三千大千世界之处深度的惊叹。

  当然,你是看不见空间的,也无法听见、触摸、品尝或是嗅闻它,那么,你怎么能够知道它存在呢?这个听起来很合逻辑的问题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基本的谬误。空间的本质就是空无(no…thingness),所以,就一般口语而言是不会〃存在〃的。只有事物形相才会存在。即使称之为空间都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一旦命了名,就等于是将它视为物件了。

  应该这么说吧,在你之内某处是和空间十分契合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觉察到它的原因。觉察到它?这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如果空间的本质就是空无,没有任何东西让你去觉察,你又怎么可能觉察得到它呢?

  答案是很简单又极为深奥的。当你觉察到空间的时候,你其实并没有觉察到任何东西,你觉察到的是觉知的本身意识的内在空间。经由你,宇宙才能觉察到它自己!

  当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的时候,那个空无就被视为空间。当耳朵听不见任何声音的时候,那个空无就被当成寂静。感官觉受是用来感知外在形相的,当外在形相不存在时,处于觉知之后无形无相的意识,也就是让所有感知、所有经验成为可能的那个意识,就不会再被外相遮蔽。当你注视着太空深不可测的深度,或是聆听日出之前清晨的寂静,你的内在某处可以与之共鸣,一如似曾相识。然后,你就会感受到那个无限深度的空间,其实就是你内在的深度。而且你会知道,那个无形无相的宝贵寂静,相较于构成你生命内容的有形事物,是能够更深切地反映出你本来面目的。

  《奥义书》(Kena Upanishad),印度教古代吠陀的典籍,用以下的话语指出了同样的真理:

  它是眼睛无法看到的,但眼因它而能看见。凡了悟者就知道它是梵(超灵),而非凡人所崇拜的。(What cannot be seen with the eyes,but that whereby the eye can see:know that alone to be Brahman the Spirit and not what people here adore。)

  它是耳朵无法听到的,但耳因它而能听见。凡了悟者就知道它是梵(超灵),而非凡人所崇拜的。

  它是心智无法思量的,但心因它而能思量。凡了悟者就知道它是梵(超灵),而非凡人所崇拜的。

  这本古老的典籍指出,神是无形无相的意识和你真实身份的本质。其他的都是外相,也是〃凡人所崇拜爱慕的〃。

  宇宙的双重实相,包括了事物和空间有形与空无也是你自己的实相。健全的、平衡的、丰盛的人生,就是在构成实相的两个向度(外相与空间)之间来回舞动。大多数的人都非常认同于外相感官觉受、思想和情绪的这个向度,以至于错失了生命中最主要的、隐秘的另一半。与外相的认同使他们困在小我之中,动弹不得。

  你所看到、听到、感觉到、触摸到或想得到的,都只能说是实相的另一半而已。它们都是外相。在耶稣的教诲中,他将外相称为〃这个世界〃,而另一个向度则称为〃天国或是永生〃。

  如同空间使得所有事物得以存在,没有了静寂就不可能有声响,缺少了关键的无形无相的向度,也就是你真实身份的本质,你也将无法存在。如果〃神〃这个字不是被如此地误用了的话,我们可以称这个本质为神,但我比较喜欢称它为本体。本体是先于存在(existence)的。存在是外相、内容,也就是发生的事。存在是生命的舞台前景,而本体则是背景,向来都是如此。

  人类集体共有的疾病就是人们太过关注所发生的事,因此被这个世界中不停变动的外相所催眠了,完全沉浸在生活的内容中,而忘却了自己的本质。本质是超越内容,超越外相,超越思想的。人们太过于沉浸在时间之中,而忘却了永恒。永恒是他们的本源,他们的归宿,他们的命运。永恒就是你本来面目的活生生实相。

  几年以前我游览中国时,到了桂林附近山顶的一座佛骨塔。塔上有个金粉装饰的浮雕字,我问招待我的中国朋友它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佛。〃他说。〃那为什么看起来像两个字而不是一个呢?〃我问。〃这一个,〃他解释,〃意思是'人',而另外一个的意思是'不'。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佛的意思。〃我带着敬畏的心站在那里。〃佛〃这个字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所有佛陀的教导,而对那些有眼识的人来说,它更代表了生命的秘密。建构实相的两个向度是:有形和空无,外相和无相(denial of form)。所谓无相,就是能够领悟到:外相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

  第八章 发现内在空间  173

  苏菲教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位住在中东地区的国王,老是在快乐与绝望的情绪中摆荡。一点小事就会让他勃然大怒或是引起剧烈的情绪反应,使得他的快乐像昙花一现般地转变成失望,甚至绝望。终于有一天,国王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感到厌烦了,想要寻求出路。他派人去找一位国土中受人尊崇而且据说已经开悟的智者。当智者到来后,国王对他说:〃我要变成和你一样。请你给我一个可以为我的生活带来平衡、祥和以及智慧的东西好吗?我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智者说:〃我也许可以帮你,但是这个代价太巨大了,你的整个王国都不够付。所以,如果你能珍惜它的话,我就把它当礼物送给你。〃国王承诺他会好好地珍惜这份礼物,于是智者就离开了。

  几个星期以后,智者回来,交给国王一个装饰精美的玉雕盒子。国王打开它,看到里面有一只很简单的金戒指。戒指上刻了一句话:〃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This,too,will past。)

  〃这是什么意思?〃国王问。智者说:〃经常戴着它,不管发生什么事,在你评断那件事是好或坏之前,触摸这个戒指,然后念上面刻的文字,这样,你就会永远在平安之中。〃

  〃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到底是什么使得这简单的几个字这么有威力?只从表面上来看,当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这些字似乎可以提供一些安慰,但同样地,它们也会降低我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受。因为:〃别太得意了,它不会长久的。〃这好像是当好事出现时,这些字的含义。

  如果我们参考前面我提过的两个故事的内容,这些字的全面含义就更清楚了。那位始终以〃是这样吗〃作为回应的禅师,他内在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抗拒,也就是他的内在与当下发生的事情始终合一,所以对他而言,生活中的事都是〃好〃的。而那位总是以简洁的〃也许吧〃作为论点的智者,则是启示我们〃不评断〃的智慧。这个金戒指的故事则指出了〃无常〃的事实,当我们能认识到〃无常〃时,就能够做到〃不执着〃。不抗拒、不评断、不执着,就是真正自由和开悟生活的三个面相。

  刻在戒指上的字不是说不应该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也不是仅仅在你受苦的时候给你一些安慰而已。它们还有更深一层的任务:让你觉知到,不管是好是坏,由于一切事物的无常本质,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当你觉知到事物的无常之后,你对它们的执着就会减少,同时你对它们的认同程度也会减低。不执着并不表示你不能享受这个世界所提供的美好事物,事实上,你可以更加地享受它们。因为,一旦你看清并接纳万物的无常和不断变化的必然性之后,你可以在它们存在的时候好好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会担心或焦虑将来会失去它们。

  当不执着时,你获得了一个站在制高点上综观全局的优势,而不会陷在生活事件当中。你就像一个太空人,看到地球被广大的空间包围着,而领悟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真理:地球是珍贵的,但同时也是不重要的。领悟到〃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能够为你带来不执着,而不执着会让你进入生命中另外一个向度:内在空间。经由不执着,还有不评断、内在不抗拒,你获得了进入那个向度的途径。

  当不再完全地认同于有形世界(form)之后,意识,也就是真正的你,就从有形世界的牢狱中解脱了。这份自由,就是内在空间的升起。内在深刻的定静和微妙的平安将到来,即使在看似〃不好〃的境况下。〃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顷刻间,在看似不好的事件周围,出现了一些空间。同样地,在情绪高低起伏的周围,甚至痛苦的周围,也有空间升起。更重要的是,在你的思想与思想之间,也有了空隙。而那个空隙中,会散发出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平安,因为这个世界是有形的,而平安是属于空间中的。这就是神的平安。

  现在,你可以享受并尊崇俗世的事物,但是不会把它们原本没有的重要性和价值加诸其上。你可以积极地参与创造之舞,但是不执着于结果,也不会对这个世界有不合理的要求,像是:〃满足我吧,让我快乐,让我有安全感,告诉我我是谁〃。这个世界没有办法给你这些,而当你也不再有这样的期望时,所有我们自己创造的痛苦就终结了。所有这些痛苦,都是由于我们过于珍视这个有形世界,而不理解内在空间的那个向度所引起的。当那个向度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你就可以享受各种事物,各种经验,各种感官的愉悦,而不会在其中迷失了自己,也不会在内在执着于它们,也就是说,不会对任何世上的东西成瘾。

  这句话〃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是一个真相的指标。在指出有形世界的无常时,它也暗喻了永恒。只有你内在的永恒才能够辨识出无常。当失去或是不了解这个空间的向度时,世间的事物就有了一个绝对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是如此的严肃而沉重,但事实上它们是根本不存在的。当我们不能从无形无相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时,它就成了一个极具威胁性的地方,最终成为一个让人绝望的地方。《圣经·旧约》的先知必定体察到这一点,所以他写道: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地令人厌倦,让人无法诉说。

  物体(object)意识和空间(space)意识  176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充塞着各类事物:物质性的事物,要做的事情,要思考的事。他们的生命就像人类的历史一样,如同英国首相丘吉尔描述的〃一件屁事儿接着一件〃(one damn thing after another)。他们的心智充斥着杂乱的思想,一个接着一个。这就是物体意识的向度,也是大多数人所经历到的主要实相,这也就是他们的生活如此不平衡的原因。物体意识需要空间意识来平衡,才能让健全的心智重返我们的地球,也让人类能够完成使命。空间意识的扬升是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

  空间意识意味着,除了对事物有意识之外(指的是能意识到感官的觉受、思想和情绪等),你始终有一股觉知的暗流在意识之中。所谓觉知就是指:不仅对物体、事件有意识,也意识到自己是有意识的。如果能在外在事件发生时,感受到内在那个警醒定静的背景状态的话,那就是它了!在每个人里面都有这个向度,但是大部分的人完全没有觉察到它。有的时候我会借由这句问话来指出它:〃你能感受到自己的临在吗?〃

  空间意识不仅代表从小我之中解放出来,也代表从对世间事物,也就是物质主义和物质化的依赖中挣脱。这是灵性的向度,而仅仅这个向度就可以给予这个世界一个超凡而真实的意义。

  当你对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状况感到气愤的时候,真正的肇因不在那个事件、人或是状况,而在于你失去了只有空间能提供的看待事情的正确观点。你被物体意识所困,没有觉知到意识本身那个永恒的内在空间。这句话〃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可以当成一个指标,帮助我们重建对那个向度的觉知。

  另外一个内在真相的指标,也涵盖在下面这句话中:〃我不是为了我认定的理由而烦恼。〃(译者注:出自《奇迹课程学员手册》第五课)

  落于思想之下或扬升其上 177

  当非常疲倦的时候,你可能会比平时更平静、更放松。这是因为你的思想平息(subside)了,所以再也记不起来那个心智制造的问题自我(problematic self)。你逐渐进入了睡眠状态。当喝酒或嗑药时(只要它们不会触动你的痛苦之身),你也可能觉得比较放松,比较无忧无虑,而且可能会暂时比较有活力。你甚至可能开始唱歌、跳舞,这些都是自古以来就作为表达生命欢乐的方式。因为那时你的心智比较不会负累你,你可以一瞥本体的喜悦。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叫酒精饮料为spirit(灵性)的原因吧!但在这其中,要付出一个很高的代价:无意识。你并不是扬升于思想之上,而是退落到了思想之下。再来两杯的话,你就回归到了植物状态啦!

  空间意识和〃恍惚〃(spaced out)是不一样的。两种都是超越思想的境界,这点是相同的。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者,你是扬升于思想之上;而在后者,你坠落于它之下。一个是人类意识进化的下一个阶段,另一个则是退回到我们早已遗弃的远古时代的一个阶段。

  电视  178

  看电视是现在世界上好几百万人最喜爱的休闲活动(或者说是〃不动〃,nonactivity)。对一个年届六十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平均花了大约十五年的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在很多其他的国家,这个数字也差不多。

  很多人觉得电视能够让他们放松。仔细地观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