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5-赢得机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115-赢得机会-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先付出爱和关怀。    
    在责怪世界冷漠之前,先想想你是怎样对待这个世界的。若电话老是不响,就该打出去,电话不是花瓶,不是摆设。它是你和朋友联络的工具,问候一声新朋友,和老朋友聊聊心事,不要使自己消失在朋友的视线中,不使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把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作有意识且系统性的常规行为。付出爱才能收获爱。    
    交际的真谛在于随时随地真心地付出。从基督教教义演变而来的“施比受更有福”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每一个欧美人的心中,它虽然不是一种交际技巧却能为你带来好人缘。    
    现实主义当道的今天,大多数人的功利思想都很重,乐于接受却吝于付出。但大家却忘了,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回报你。一味地讲求功利,怎么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要开拓自己的交际范围,使自己拥有真正的朋友,就必须保持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决心。    
    当然不求回报的付出大概只有极少数的圣人才能做到,从真心付出开始的交际,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朋友之间的“互惠、共存、共荣”。    
    但我们得清楚,给是真心地给,回报也是发自内心的行动。只有“施恩不图报”地给,才能形成真正的牢固的友谊,否则也只是互相利用而已。而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享受朋友的付出,却不愿有所回报,那么这样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想要得,就要先给。    
    


办公室政治——你的将来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职场处处有“贵人”(1)

    事实是,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无法决定你的命运,而遇到什么样的人却会对你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遇到赏识你、提携你的“贵人”,你可能很快就能从同僚中脱颖而出、独当一面。建立有效人脉的关键就是要能找到在职场上助你一臂之力的“贵人”,以及发展潜在的“贵人”。现实中,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处处都会有你职场上的“贵人”。    
    大多数人没有特殊背景,也没有超凡的能力。然而有些人却能找到合适的职位,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过自己理想的生活,如鱼得水、自然惬意;有些人却不得不看老板脸色过日子,一遇到经济不景气就忧心自己会不会被解雇。他们的区别不在于自身的能力大小,而在于他们是否能遇到“贵人”——赏识他们、愿意提携他们的人。    
    你扎实的专业知识、雄辩的口才、周到的准备不一定能够敌得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这就是现实。如果你不愿意承认,那么你就慢慢陶醉在自我实力的迷信中,等着看别人大步向前走吧。在某些转折性的场合,如果一位有影响力的人愿意协助你,为你开开金口,必定会大大减少你将遇到的阻碍!    
    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斯蒂芬奔波了两三个月,最终,他和州政府的财政部门达成了口头上的协议,双方都很满意,只等待鉴定最后的法律文件。斯蒂芬返回学校准备好自己的资料就给该部门寄了过去,然后就安心的筹备毕业所涉及的各项琐事。令他奇怪的是,协议书并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寄回。于是,他打电话向对方询问详情,对方用非常遗憾的语气对他说:“一直以来和我们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位教授向我们推荐了另一名很有竞争力的人选。在我们的再三权衡之下,决定录取她,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合作。”此时,斯蒂芬才明白,原来他的职位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人替代了。他虽然很生气,但是没有正式合约他也无法追究对方的责任。更糟糕的是,在等待签订协议的这段时间内,他已经错过了今年找工作的最佳时期,令他十分被动。    
    人脉资源虽然不是直接财富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能够帮助你的人,你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广;不能充分利用人脉的人,在竞争的起点上就已经落后了,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如此。即使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如果在适当的时机得到关键人物的提点,也会使他的事业更上层楼。    
    十几年前刚刚被挖到凤凰卫视的吴小莉虽然有着卓越的能力,但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她并不熟悉。1998年3月,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默默无闻的吴小莉被朱镕基总理点名提问,从而一举成名。如今,吴小莉已经是凤凰资讯台的副台长,她凭借自己勤奋的努力、鲜明的风格和对新闻准确的把握受到华语电视观众的广泛欢迎。如果没有当年的“点名”,吴小莉当然也会有一个精彩的职业生涯,但是要走到今天这一步,也许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如果你意识到“贵人”的重要性,盼望一朝得到贵人提携,从此飞黄腾达,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知道“贵人在哪里”。可能有人认为,只有少数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格做“贵人”,其实不然。只要你留意建立好人脉关系,你会发现,生活中从来不缺“贵人”,他们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同事、顾客甚至是萍水相逢的人。总之一句话,职场处处有“贵人”。    
    汤姆刚开始的工作是推销装饰材料,工作虽然辛苦、繁琐,但汤姆天生是个热情的人,他细心而又不失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顾客。汤姆的一位顾客是一家刚刚开始营业的小店。虽然他们的定购量很小,但是汤姆每次和他们那位已经50多岁的负责人杰克接触时,态度都很好,并热心地协助他处理票据等问题,并且和他热情交谈。后来,尽管业务合作关系结束了,但两人之间却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并时常保持联系。一次两人见面时,杰克带着汤姆来到一栋刚刚建好的大厦前,汤姆觉得很奇怪,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儿。    
    杰克揭开了谜底:“很久以来,尽管我职位不高,你却依然尊重我,乐意和我结识交谈。我一直很感激。我的儿子是这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当我得知他们正需要采购一些材料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我已经向他们推荐了你,你现在就可以和他们去谈谈了……”汤姆做成了这笔大生意。出众的业绩使他很快得到提升,进入了公司的管理阶层。在向公司的新人介绍经验时,汤姆总是告诫他们:“你一定要尊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可能为你带来潜在的顾客,你的朋友越多,你所得到的也就越多……”    
    


办公室政治——你的将来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职场处处有“贵人”(2)

    美国著名推销员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一条“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潜在的顾客。也就是说,你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且数量庞大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助你一臂之力的不仅仅限于工作中结识的人。因此,寻找“贵人”,与人交往不要人为地划出界限,只有做个有心人,抓住机会展示出你的优势,才更有可能得到贵人的赏识与帮助。不过你得清楚,“贵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给你机会,你能不能善待机会把握机会,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工作表现。     
    处处都有“贵人”,但是“贵人”并不会从天而降。能够获得帮助的人,总是那些乐意给别人帮助的人,就像俗话说的“种善因才能得善果”。如果你帮助其他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事物,相信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事物,你帮助的人愈多,你所得到的也愈多。所以,你想要遇到“贵人”,自己就要先做“贵人”。    
    在苏格兰,有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夫,他向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次他正在田里干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沼泽地里传来哭喊求救的声音,他立刻扔掉手中的农具,快速跑过去。原来一个男孩一时大意掉进了粪池里,他赶紧把小男孩救出来,并且帮他清理干净后又送他回家。    
    几天后,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弗莱明家门口,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下车对弗莱明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这次是专门来道谢的,并准备给他很多钱。农夫坚持不收,他一再申明:“我不是想要你的钱才救你的孩子的。”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小男孩进屋了,绅士看到后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点头说:“正是。”绅士接着说:“那这样吧,既然您不愿意收钱,我也就不勉强了。可是,您毕竟救了我的儿子,就让我也为你的儿子尽点力。我打算资助他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您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看到绅士非常有诚意,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说到做到,一直供这个孩子读书,直到他医学院毕业自立。     
    这个农夫的孩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正是他于1928年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而那个被农夫救起的孩子就是后来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如果不是农夫的善举在先,怎么可能有其后两位年轻人的辉煌成就?而农夫在救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报酬,正是这种纯粹的善意精神,才是我们最应该提倡的。    
    人们愿意挤出时间和精力,投资在那些现在或者将来某个时候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人身上。这种功利性的行为模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认为只是秉承功利原则就可以支持我们的生存,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于冷酷无情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所孜孜以求的往往得不到,无意间的行为却可能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缘。多为别人提供无私的服务,我们亦能获得内在的报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今天的行为就有可能决定了你明天会不会遇到“贵人”,所以,你最靠得住的“贵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办公室政治——你的将来和其他人捆绑在一起聪明容易仁爱难(1)

    美德是智慧最好的证明,它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追求成功的路上,千万不可忘记为人处事始终要宽容仁爱,心存善意。为他人留余地就是为自己留余地。你的聪明要建立在不伤害别人感情的基础上,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真诚的关怀往往比雄辩的口才和物质的诱惑更能打动人心。宽容仁爱地对待我们遇到的人,但不要无条件地包容、纵容,甚至有时候你还必须抑制你过分的同情心。    
    抱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别人的宽容应该成为你品性中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在别人对你不好时才会有的反应。有仁爱之心的企业家才能不为物欲所控制,愿意回馈社会,而不是捞一票就走。同样,有道德、心存善意的人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得到真诚的回馈。    
    成立于1995年的亚马逊公司是目前美国最大的网上零售商,全球电子商务的成功代表。其总裁杰弗里·贝佐斯小时候经常在假期随祖父母一起开车外出旅游。     
    贝佐斯10岁那年的暑假祖父母又带着他踏上了旅途。途中,他看到一条反对吸烟的广告,广告警告说:每吸一口烟,吸烟者的寿命便会减少两分钟。    
    贝佐斯的祖母有吸烟的习惯,而且有着30年的烟龄。于是,聪明的贝佐斯开始算起来了,很快他就有了答案。计算的结果是:祖母的寿命将因吸烟而缩短16年。他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并且得意地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祖母,可是祖母听后却伤心地放声大哭起来。     
    祖父见状把贝佐斯叫下车,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祖父这句话令贝佐斯终生难忘,从那以后,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诲做人,总是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这令他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十分受人欢迎。    
    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然人与人之间远近有距,亲疏有别,但是本着一颗真诚的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无往而不胜。爱,始终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日本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决定收购一片地修建一座大型的购物中心。项目开始进行得很顺利,所需要的土地大部分都买到了产权,但是在关键地段有一户人家却怎么也不愿意卖出自己的房子。    
    那座房子的所有人是一位寡居的老婆婆。尽管公司开出的收购价格很高,但老婆婆仍不为所动,公司多次派人和她商谈,她还是不愿卖出这栋已经住了很多年的房子。由于房子位于该区域的中心位置,即使修改规划也无法绕过,这个项目就此陷入了僵局。公司很头疼,老婆婆也不堪其扰。一个冬天的傍晚,天上飘着雪,非常冷。老婆婆外出买完东西后,就专门绕道来这家公司想告诉他们房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卖的。    
    来到公司门口,一位年轻的女服务生打开门,微笑着迎她进来,接过她带的伞和包,然后拿出一双棉拖鞋,蹲下来给她换上,这才领她到接待处坐下来,过了一会儿那个女孩子又走过来递给她一个暖手的小暖炉,笑着说:“天太冷了,您拿着暖暖手吧。”    
    老婆婆那颗似乎被屋外寒冷的空气冻住的心,在温暖的屋子里让这个女孩子脸上的微笑融化了。看着脚上那双厚厚的拖鞋,手中握着的暖炉,老婆婆忽然失去了来时的那份坚决。这时候经理出来了,连忙招呼老婆婆进办公室,老人家摆摆手,没说什么就离开了,留下了莫名其妙的经理。    
    第二天,这位经理忽然接到老婆婆的电话,说她愿意把房子卖掉。对公司讲这可真是莫大的喜讯,他们赶忙准备好一切来到老婆婆家,生怕她改变主意。签好合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