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我们是在初学,是在起步,十善业重要,三皈、五戒重要!三皈是觉正净。《坛经》里头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他讲得明白,他不是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是的;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讲觉正净。觉正净是我们自性三宝,我们自性本觉,自性本正,自性本来清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皈依,换句话说,回归自性。住持三宝有没有用?对真正修行人来讲有用,为什么?他提醒你,见到佛像就想到我自性本觉。像刚才说的,本来具足三智三觉,圆圆满满,我自性是这样的。见到法宝、见到经书,立刻就想到正而不邪。我的心正,这个心是讲用心,处事待人接物,你心是正的,没有邪。见到出家人,不要去管他持戒、破戒,与我统统不相干。见到他就提醒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自己要做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来提醒我,穿上这个衣服是提醒我,那就是我的善知识;没有他提醒,我常常会忘掉。
  自性三宝对我们修行,就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你,这个功德太大了。像一个出家人,他自己的行业不管他,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但是他的形相令一切众生种善根。他在外面走一圈,你看多少人看到,一看到,「佛」,有意无意那个佛就印到阿赖耶识里头,不就种了善根!普通人没有这个功德,穿上普通衣服,你在街上逛一天,也没有一个人看到你想个佛字,没有。但是出家人一出去,人家看到,「佛」,阿赖耶里头已经有个佛,种子下去了。这是他的功德,形相!
  所以,住持三宝要不要?要!佛像、经书、出家人,要!没有不行,没有的时候就忘得干干净净。他们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对他要尊敬,对他要供养。赞叹,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他真正有修、有学、有德行,赞叹。如果没有德行、没有修持,不赞叹,礼敬、供养。为什么要供养?他的形相常常提醒我,对我有好处,我不能不供养他。他又能给一切众生种善根,我当然要供养,所以礼敬、供养不能缺。赞叹不赞叹,看他有没有德行?没有德行,可以不赞叹。这个《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依教奉行。
  所以,知道在我们现前这个位次上,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契入十信位的境界?契入之后,怎样步步高升?那个时候你就法喜充满,那就是方老师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真正能够得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九八卷)  2006/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98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接著看清凉大师注解,「别显」第三段最后一节的开示,我们把文念一遍。
  「以斯十一,配上答中总别十一段,文并可知,通别交络,应成四句,谓一切愿成一德,一切愿成一切德等,以因愿一多相即,故成德亦一多熔融」,我们看这一段。前面别显里面十一段,我们读过了,知道怎样学习。这个地方总结是说这十一段,配上面文殊菩萨答覆智首菩萨,这十一段跟经文配合起来很清楚。最重要的一句,还是文殊答覆的第一句,「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这一句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学佛关键就是在你会不会用心,什么叫善用其心?这十一句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别显里面十句,加总显的这一句,总共十一句。
  菩萨慈悲,唯恐我们没有办法落实善用其心,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怎样用心。心是大菩提心,我们现在为了方便起见,把大菩提心说成五句,而不是三句。经论里面都是讲三句,通常讲三心,佛门里头常说「三心圆发」,就是这个意思,圆是圆满,这个三心圆满的发出来。那是什么人?那是初住菩萨,发心住。三心真的是圆满发出来,不但不在六道,不在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到极乐世界去了。念佛求生净土的同学要知道,为什么?关系你将来能不能往生。
  《无量寿经》上明白的教导我们,你看「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里面讲得多清楚。不论是上辈、中辈、下辈,乃至於一心三辈,修学其他大乘的,往生的条件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懂得一向专念,你没有发菩提心,将来到临命终时不能往生,你可不能怪佛菩萨,你可不能怪经典,人家讲得清楚。八个字你只受持了四个字,「发菩提心」没有,这不行!什么是菩提心,就不能不清楚。《观无量寿佛经》上跟我们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就很清楚。
  我们还是怕初学的同学,不能够明确了解菩提心的含义,所以我们不得已才说五种心。至诚心、直心,我们把它说为真诚心。深心不好懂,深心是自利,就是说你用什么心对待自己,善用其心!善用其心对待自己就是深心,我们讲三个,大家好懂。这个三心不是随便说出来的,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你说多重要,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对待自己要知道清净心,清净心是决定不染污。你想,你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你的心不清净,你还有名闻利养,还有五欲六尘,还有贪瞋痴慢,统统不清净了。所以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统统要放下,我们才能得清净心,这是对自己。
  平等心,平等心决定没有傲慢,对待一切众生就像对待佛一样,大经上常讲「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我们怎样礼敬诸佛,就要怎样礼敬众生,怎么可以怠慢?普贤菩萨,这是最上乘法。觉,我加了一个字,正觉,觉而不迷,这是对自己。现在说是好说,落实很困难。如何落实?读诵大乘,如果有机会听经那更好,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读;你要不听经、不读经,你就跟佛脱离了。脱离一天,你就被社会,这是个大染缸,你就被它污染一天,两天不听经,你就被染污两天。染污严重,里面烦恼习气很重,外面全是污染,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防止污染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读诵大乘,我天天跟佛菩萨接近。现在这个社会染污,最严重的染污是电视、电影。现在的音乐、舞蹈,你去想想看,哪一样不是染污?连商业广告,我们出去街头上走一走,你看到这些东西,你能不受染污吗?不受染污的人那就是圣人,圣人是明白人;你还会受染污,你是糊涂人。明白人就是觉,他不染污,他不接触,他天天跟圣贤接触,跟经典接触就是跟圣贤接触。读世出世间圣贤书,这是乐在其中,对自己,善用其心对自己。善用其心对别人,总的来说就是慈悲,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看到人有苦,帮助他,拔苦是悲心,帮助人得乐是慈心。所以慈悲两个字的意思,救苦,帮助他得乐,离苦得乐。帮助他离苦,悲心;帮助他得乐,慈心。要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真慈悲。
  脱离究竟苦,六道苦、三途苦,你如何能帮助一切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帮助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帮助众生圆成佛道,那就是得究竟乐。这些事情从哪里做起?一定从本身做起。我们偈颂还没读到,读的前面智首菩萨跟文殊菩萨的问答。这段文也相当长,我们也讲得很详细,很认真的在学习。菩萨慈悲,问答里头统统都是教给我们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佛法的修持不在外面,在自己,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未度要想度人,无有是处,这话是佛说的;要度众生,先度自己。
  我们希望一切众生得清净心,自己先得清净心,自己先不受染污;我们要想帮助众生得平等心,我们自己先要把贪瞋痴慢断掉。断不掉,先要把它伏住,就是说贪瞋痴慢要降温、要减轻。一年比一年轻,那就是我们功夫有进步,就是好事。不可以说学了多少年,贪瞋痴慢一成没变,还是老样子,一点进步都没有。如果贪瞋痴慢是逐年在增长,那你什么都没学到,在佛法讲,你年年退步,你怎么会有成就?
  佛法今天难,就难在你放不下,你放下就不难。可是愿不愿意放下,这个问题就是觉跟迷,迷的人不肯放下,觉的人才放下。所以觉是看破,看破自然就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一层一层看破,一层一层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五十二个阶级,这才能成就。学佛,净宗同学都知道,最方便的、最稳当的、也最快速的、最殊胜的,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开示,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经》这样讲,《观经》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读诵大乘」,这当中还有一句「深信因果」,「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后面是「为人演说」。演是什么?表演,我自己修行这个样子表演给大家看,这是演。人家看了之后,向你请教,你再给他说,他就明白了,他也想效法,也想向你学。你自己没有成就,人家不会问你,不可能跟你学;你自己要有成就,要把你修学的成绩拿出来,这个前面讲得很多,后头还会讲到。
  总结里面,「一切愿成一德,一切愿成一切德」,这是《华严》里常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切愿成一德,一愿成一切德,这才是清凉大师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多相即」,他后面讲的,「以因愿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是一愿里面含一切愿,一切愿里面含一愿。所以成德也是一多,一德里面具足一切德,一切德里头具有一德,「一多熔融」,这是事实真相。
  一多熔融的境界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想像,也说不出来,真的叫不可思议。《华严》跟我们透了一点讯息,我们在前面读过,跟现代高科技来对看,觉得是有道理,科学家也是这么说。大宇宙跟小宇宙无二无别,大小不二。小,我们在此地用一;大,我们在此地说多,多是大,一是小,一多相即,没有大小。佛家讲小,小到一微尘,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没有比这个更小了,佛家名词叫「极微之微」。这一粒微尘里面有世界,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都在这一微尘里头。微尘没放大,虚空法界没有缩小,它里面居然有世界,有法界;而且这个法界跟外面法界没有两样,这妙不可言!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
  前面我们读过,谁能够到这个法界里面去参观?普贤菩萨,他可以进去。所以我讲经的时候提醒大家,微尘里面的法界,那个法界里头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那个里头的微尘里头有没有法界?当然有法界。微尘里头有法界,法界里头有微尘,重重无尽。佛法常常讲「深广」,广我们好懂,深不好懂,这是深!这个深没有底,广没有边,这是什么?性德,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能够现这个境界?境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怎么会显境界?那我要问你,你有没有做过梦?很多人会点头,「是,我是做过梦」。你梦里的境界是不是虚妄的?那你为什么会常常作梦?你有没有去研究研究,为什么会作梦?梦从哪里来的?醒了之后,梦到哪里去了?你把这桩事情参透了,我们现实的现相,你也就参透了。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句话是说什么?说那是幻相,不是真实。既然是幻相,你又何必认真?认真就是执著,你又何必执著?你又何必去分别?你又何必在现相里头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迷了,觉就没有了。
  佛法教人修行,没有别的,说穿了就一句话。教我们在日用平常,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只要在这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人就是究竟圆满佛,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我们跟他不一样的,就是在境界里头会起心动念,会分别执著。佛说了,你还会起心动念,你没有分别执著,你是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执著;你没有执著,你还有分别,你是阿罗汉。诸位晓得,阿罗汉超越六道,菩萨超越十法界,差别就在这里。
  我们今天成不了阿罗汉,那就是什么?不肯放下执著,不知道放下执著是多么自在,放下分别更自在,放下妄想,就是不再起心动念,那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我们无法想像,说老实话,菩萨的自在、声闻的自在,我们也想像不到。如果我们真的能体会到,你就真的想干,你不再想堕落了。执著,堕落了,分别,堕落了,除分别执著,你就向上提升。所以,一里面有一切,再小的微尘,具足虚空法界,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为什么?性德,它是真性。
  《金刚经》上讲得好,宇宙这些现相是什么?叫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话讲得有味道。那个「一」就是最小的微尘,科学家讲基本的物质,他们现在讲的是原子、电子、粒子,现在又发现比粒子还要小的,叫夸克。是不是我们佛经上讲的微尘?应该是微尘,微尘里头也有等级,最小的是极微之微。科学家今天发现的是不是极微之微?在我想像当中,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但是还没有法子证明。现在所发现的,就是讲到夸克,也不是极微之微。那是佛家讲微尘,色聚极微,可能是发现到这些。极微之微现在只有在理论上,应该是在数学里头推断有这个东西,还没有真正发现。
  我们看到美国太空总署一份报告,这个报告说物质不是真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这个就接近极微之微。因为佛法讲极微之微叫「邻虚尘」,跟虚空作邻居,作隔壁,它不能再分,它一分就是虚空,就没有了。科学家有这么个说法,我们觉得这个说法跟佛法里面的「极微之微」说的是完全相同。无中生有,所以物质不是真的。这个无中生的,变现出的物质,就是现相,物质,它存在的时间很短,立刻就没有了;真的就好像闪电一样,闪一下就没有了。可是它有相续相,它不断的闪光,不断的闪光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