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长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传长部经-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称粗之我得,亦不称意所成之我得,唯称无形之我得也。
  象首!若有人问汝言:“过去世,汝存在,汝曾非不存在;未来世,汝应存在,汝当非不存在;于现在世,汝存在,汝当非不存在耶?'如是问时,象首!汝当如何答之耶?”
  “世尊!若有人如是问我:“汝已于过去存在,汝曾非不存在;汝于未来世当存在,汝当非不存在;汝于现世存在,汝正非不存在耶?”世尊!如是问我时,我如次答:“我于过去世存在,我曾非不存在;我于未来世存在,我当非不存在;我于现世存在,我正非不存在。”世尊!对如是问时,我为如是答。”

五0

  “象首!若又有如是问汝:'汝过去之我得曾存在时,则唯汝'过去'之我得是真实,未来之'我得'是虚妄,现在之'我得'亦虚妄耶?又,汝未来之我得当存在,则唯汝'未来'之我得是真实,过去之我得是虚妄,现在之我得亦虚妄耶?又,汝现在之我得正存在时,则唯汝'现在'之我得是真实,过去之我得是虚妄,未来之我得亦虚妄耶?”象首!如是问时,汝如何答耶?”
  “世尊!若如是问我:“汝过去之我得曾存在时……'乃至'……汝现在之我得正存在时,唯汝'现在'之我得为真实,过去'之我得'是虚妄,未来'之我得'亦虚妄耶?”世尊!对如是问时,我则如是答:“当我过去之我得曾存在时,则唯我'过去'之我得是真实,未来之'我得'是虚妄,又现在'之我得'亦是虚妄也。又,当我未来之我得当存在时,则唯'未来'之我得是真实,过去之'我得'是虚妄,现在之'我得'亦是虚妄也。又,当我现在之我得正存在时,则唯我'现在'之我得是真实,过去之我得是虚妄,未来之'我得'亦虚妄也。”'世尊!'对如是问,我当如是答。”

五一 

  “象首!此亦如是,粗之我得存在时,决不称为意所成之我得,亦不称为无形之我得,唯称为粗之我得。象首!意所成之我得存在时……乃至……象首!无形之我得存在时,决不称粗之我得,亦不称意所成之我得, 唯称无形之我得也。

五二

  象首!此恰如由牛而有牛乳,由乳而有酪,由酪而生酥,由生酥而有熟酥,由熟酥而醍醐味也。当有牛乳之时,决不称为酪,亦不称为生酥,亦不称熟酥,又不称为醍醐味,其时,唯称为牛乳也。若酪之时……乃至……若生酥之时……乃至……若醍醐味之时,决不称为牛乳,亦不称为酪,亦不称为生酥,亦不称为熟酥,其时,唯称为醍醐味也。 

五三

  象首!此亦如是,粗之我得存在时……乃至……象首!意所成之我得存在时……乃至……象首!无形之我得存在时,实不称为粗之我得,亦不称为意所成之我得,唯称为无形之我得也。
  象首!此等乃世间之共称,世间之语辞,世间之名称,世间之记述法,世尊正当利用此等而不着也。”

五四

  世尊如是说时,布吒婆楼普行者曰:“伟哉!世尊!大哉!世尊!恰如扶起倒者,揭露覆盖者,于迷者指示其道,于闇中持明灯,使有眼者见诸物。世尊以种种方便,说示教法。世尊!我今归依佛陀、教法、比丘僧伽。请世尊摄受我,我从今日以后,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五五 

  又象首舍利弗白世尊言:“伟哉!世尊!大哉!世尊!恰如扶起倒者,揭露覆盖者,于迷者指示其道,闇中持来明灯,使有眼者见诸物。世尊以种种方便,说示教法。世尊!我今归依佛陀世尊、教法、比丘僧伽。世尊!愿得于世尊面前出家、得受具戒。”

五六

  如是,象首于世尊之面前出家、受具戒。受具戒后,尊者象首舍利弗,则止住独处,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因此不久,良家之子舍家而出家,现在于最上梵行之究竟,自证、通达而住,自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确实尊者象首舍利弗,成为阿罗汉之一。

注:
1 。本经一~五,请参照长部经典第二五经之一、二、三、四、七。本经一~六,请参照中部经典第十六经及第七七经,杂阿含卷三十五之第九七三经。
2 。本经二四~二七请参照增支部经典第十集之九十五经,中部经典第六三经,中阿含箭喻经,同第七十二经,杂阿含卷第三十四之第九四二经,同卷三十四之九六二经。
3 。本经二七~三0请参照长部经典第二九经三0~三三。
4 。此时之如来是有情之义。
5 。本经三五~三七请参照本卷三明经一九~二一。


十 须婆经

  汉译无相当本经的。其内容是阿难对须婆之间,世尊称赞劝导众人入住于法,举戒、定、慧之三学而说明。说须婆依此开示而归依。


第一 诵品



  如是我闻。一时,长老阿难,于世尊般涅槃未久,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堵提耶子须婆,于某要事,住舍卫城。



  时,堵提耶子须婆,告其童子曰:“童子!汝诣沙门阿难之处。诣已,言‘堵提耶子须婆、致问长老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耶?’以我言致问沙门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已,尚如次言:‘长老阿难,慈悲怜愍,请来堵提耶子须婆之住处,则甚幸也。’”



  彼童子应诺堵提耶子须婆曰:“唯然。”而诣长老阿难之处。诣已,问讯长老阿难,以交谈可感铭之语,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童子,如是告长老阿难曰:“堵提耶子须婆,致问长老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如是言:“长老阿难,慈悲怜愍,请来堵提耶子须婆之处,则甚幸也。””



  如是言时,长老阿难,如是言彼童子曰:
  “童子,我今服用药石,而不适宜。然,明日依适宜之机会则往之。”其时,彼童子则起座,诣堵提耶子须婆之处,诣已,如是言堵提耶子须婆曰:“我等以卿之言,告彼沙门阿难:“堵提耶子须婆,致问长老阿难,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有)气力、安稳而住?尚如次言:“长老阿难,慈悲怜愍,请来堵提耶子须婆之处,则甚幸也。”如是言时,沙门阿难,如是告我曰:“童子!我今服用药石,而不适宜。然,明日依适宜之机会则往之。”如是,明日彼长老阿难,以见其宜,则来访。”



  时,长老阿难,其夜过后,于午前着衣持钵,以制多迦比丘为随行沙门,而往堵提耶子须婆之住处,至已,坐于所设之座。时,堵提耶子须婆诣近长老阿难,诣已,同长老阿难问讯,交谈亲善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堵提耶子须婆,如是白长老阿难曰:“尊者阿难,长久谨侍、奉事、近住彼尊者瞿昙。尊者阿难,知彼尊者瞿昙,劝道、令人、使诣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诸法。阿难!如何是彼尊者瞿昙所称赞之诸法、又劝导、令人,使此诸众安立于何处耶?”



  “童子!彼世尊称赞三蕴。于此处劝导、令人、使诸众安立而住。三者何耶?乃圣戒蕴、圣定蕴、圣慧蕴是。童子!此等之三蕴,是彼世尊所称赞,又于其处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
  “复次,阿难,彼尊者瞿昙,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而住,所称赞之戒蕴者何耶?”

七~二九

  “童子!今如来出现于世,是阿罗汉……乃至……童子!比丘具足如是之戒蕴。'广说如沙门果经第四0~六三节'。

三十

  童子!此所谓彼世尊,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圣戒蕴。然,于中'佛法'实有可应作者。”
  “阿难!希有哉!阿难!未曾哉!阿难!此圣戒蕴是圆满,而非不圆满。阿难!我不见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有如是圆满之圣戒蕴。阿难!若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于自己'教团'中,见有如是圆满之戒蕴者,则令彼等满足而'如是'念:“此等为我等'所应'办者已办矣,已达得沙门之义,此以上,我等则无有所应作!”然,尊者阿难曰:“确实于此中,实有可应作者。”” 
  须婆经第一诵品 终

第二 诵品

一~十二

  “又阿难!彼尊者瞿昙,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其处,所称赞之圣定蕴者何耶?”
  “童子!比丘如何保护其诸根门耶?……乃至……由离生喜、乐、普洽全身,'广说如沙门果经六四~七六节'。

十三

  童子!比丘实离诸欲、离不善法已,尚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彼实以初禅,由离生喜、乐、浸润、普偏充满、偏溢其身,由定生喜、乐,无不普洽彼全身。此亦于彼定中而有。

十四~十五

  童子!更有比丘灭寻伺……乃至……无不普洽彼全身'广说如同经七七~七八节'。……乃至……此于彼定而有。

十六~十八

  童子!更有比丘舍喜而住……乃至……无不普洽其全身'参照同经七七~七八'……乃至……此亦于彼定中而有。

十九

  童子!此乃彼世尊,劝道、令入、使诸众安立某处,所称赞之圣定蕴。更于此中,实有所应作者。”
  “阿难!希有哉!阿难!未曾有哉!阿难!此圣定蕴是圆满,而非不圆满。阿难!我不见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有如是圆满之定蕴。阿难!若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于自己'教团'中,见有如是圆满之定蕴者,则令彼满足而'如是'念:“此等为我等'所应'作者已作矣,已达得沙门之义,此以上,我等则无有所应作。然,尊者阿难曰:“确实于此中,实有可应作者。”” 

二十~二一

  “复次,阿难!彼尊瞿昙,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某处,所称赞之慧蕴者何耶?”
  “'于此有比丘',如是心已寂静、纯净……乃至……'我之诚以此相关连者。'广说如同经八三~八四节。'”

二二

  童子!比丘如是心寂静、纯净、纯洁、无秽、远离随烦恼,柔软、堪忍、坚住,得不动时,其心倾注、导向智见,彼如是知:“我此身是色所成、四大所造、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而我之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者。”此亦于彼慧中而有。

二三~二四

  彼如是心寂静……乃至……'一切大肢、小肢'及常异其他之身。'广说如同经八五八六节'。

二五三五

  彼如是心寂静……乃至……证如:“更不来此生。”'广说同经八七九八节。'

三六

  童子!比丘如是心寂静、纯净、纯洁、无秽、远离随烦恼,柔软、堪忍、坚住,得不动时,其心倾注、导向漏尽智1。彼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至灭苦之道。”如实知:“此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至漏灭之道。”如是知、如是见时,彼心从欲漏解脱、从有漏解脱、从无明漏解脱。于解脱时,解脱智生。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来此生。”此亦于彼慧中而有。

三七

  童子!此乃彼世尊,劝导、令入、使诸众安立某处,所称赞之圣慧蕴。于此中更无所作也。”
  “阿难!希有哉!阿难!末曾有哉!复次,阿难!此圣慧蕴是圆满,而非不圆满。又阿难!我不见佛教以外之沙门、婆罗门有如是圆满之圣慧蕴。而于此中'慧解脱'实无更应作者。希有哉!尊师阿难!未曾有哉!尊师阿难!犹如扶起倒者,揭露覆盖者,迷者教示以道,闇中持来明灯,使有眼者见诸色。正如是,尊师阿难,以种种方便开示法。尊师阿难!于此,我归依世尊瞿昙,归依法及比丘僧伽。尊师阿难!愿摄受我、从今日始,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注1 。原本有asavanam khaya nanaya(为智漏尽故),此于意义不甚妥当。今依沙门果经之文asavanam khaya…napaya


十一 坚固经

  本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卷第二四之坚固经(大正藏一)。其内容是说关于佛教之神通观,神观及世界观。于佛教最高的理想是解脱,如神通不过是教化众生之方便而已,与其理想无直接关系。神观是以诸神于生死轮回,同时可见赞叹、守护佛及其教说,排除世界之边无边等问题,叙述由识之灭而一切灭,可说萌芽发展为后世之唯识说。又本经所说之中,于后世之阿毗达磨佛教亦成为论究之问题,不只于二三而止。犹如四大种于何处灭耶?(婆沙论第一二九)。大梵天避开马胜之征问,憍傲而自已赞叹,这足于梵世存在有覆无记之表业的证据(俱舍论第十一)。大梵天自称我是此梵天、大梵天乃至一切之父也,梵众天相信之,是起于见取与戒取之恶见者(婆沙论第九八)等是。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那烂陀城之婆婆利庵罗园。尔时,长者坚固,诣访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长者坚固白世尊言:
  ‘世尊!此殷盛丰裕、人民炽盛之那烂陀城人,敬信世尊。善哉!世尊!世尊宜令一比丘,现上人法1之神通、奇迹之示导。然者。此那烂陀城民,更趋敬信世尊。”如是言时,世尊告长者坚固曰:
  ‘坚固!我实不向诸比丘如是说:‘诸比丘!汝等为白衣之在家者等,现上人法之神通、奇迹”之示导。” 



  长者坚固再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我非恼犯世尊,而复如是言:世尊!此殷盛丰裕、人民炽盛之那烂陀城人,敬信世尊。善哉!世尊!世尊宜令一比丘,现上人法之神通、奇迹之示导。然者,那烂陀城民,更越敬信世尊。”
世尊再告长者坚固曰:‘坚固!我实不向诸比丘如是说:‘诸比丘!汝等为白衣在家者等,现上人法之神通、奇迹”之示导。”



  长者坚固三度白世尊曰:
  ‘世尊!我非恼犯世尊,而复如是言:世尊!此殷盛丰裕、人民炽盛之那烂陀城人,敬信世尊,善哉!世尊!世尊宜令一比丘,现上人法之神通、奇迹之示导。然者,此那烂陀城民,更越敬信世尊。”
  ‘坚固!此三种示导,我自证如、作证已而开示者。三种者何耶?则:神通神变、记心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