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他们担心事发后各地藩王会趁机起兵前来争权,朝内不同派别也会纷争不已。他们还寄希望于劝谏贾后。    
    但贾后并未接受劝告,她铁了心要除掉太子。一面唆使宦官引导太子为非作歹,一面在公开场合说太子过于宽大仁慈,以挑拔太子与宦官的关系。她还让黄门李已、阉宦刘才怂恿太子说:“殿下富有天下,贵为太子,何故自为拘束?”司马于是日益享乐。他好缮壁修墙,在宫里建了一个买卖市场,每天在那里卖肉为乐。他以手估摸斤两,竟能做到分毫不差。舍人杜锡常劝太子修德进善,太子反而恨他多言,等他入见时,事先在椅子上插针数枚,杜锡一坐便血流满椅。从此无人敢谏。    
    元康九年(299年)十二月,司马长子司马斑患病,司马请求封司马斑一个王爵,皇帝不肯。司马斑病势沉重,司马为儿子请巫师向上天祷福。贾南风得到消息,认为下手的时机已到,便诈称惠帝有病,诏太子入中宫,却把太子引到另外一个房间,接着强行将他灌醉,拿出事先写好的谋杀惠帝和自己的诏书,骗太子抄录。表文里说:“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贾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已与谢妃(谢玖)约定同时发难,灭绝后患,立吾儿司马道文为王,蒋氏(太子妃妾)为皇后……”太子神志不清地抄了一遍,接着被贾南风偷出呈给惠帝,惠帝大诏群臣,要赐死太子。张华、裴指出其中有诈,坚持为太子辩护。裴认为,应该先查明传递这份信笺的人,又请对照司马平常所写的启事十余张,对照下,没人敢说不是司马的笔迹。群臣议论纷纷,到太阳西下仍不能做决定。    
    贾后见张、裴等人不肯屈服,恐怕事情有变,便向惠帝建议免太子一死,但因太子有逼上退位之嫌,必须废为庶人。于是司马被废黜为平民,改穿平民服装,叩拜诏书,走出太子宫承华门。贾后命东武公司马澹率领武装部队护送,司马跟太子妃,还有三个儿子司马斑、司马臧、司马尚,一齐被幽禁在金墉城。其母谢氏也遭到严刑拷问,并被杀害。    
    当时,西戎校尉司马闾缵带着棺材进谏,说:“西汉王朝戾太子刘据,起兵背叛,进言的人认为罪状不过打一顿板子,而今司马受到责罚时,不敢有违礼行为,他的过失还轻于刘据。现在要做的是为他慎重地选择师傅,再严加教诲,如果仍不悔改,再摒弃不晚。”奏章呈上之后,也没有了下文。    
    太子被废,东宫官属的前程蒙受威胁,密谋扶太子复位,苦于声望太低,难以号召。于是,他们找到典掌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司马伦才智低劣,野心奇大,曾历任邺城和关中都督,靠逢迎贾后才进入中枢,得知东宫官属密谋后便蠢蠢欲动。其心腹孙秀指出:满朝大臣都知道明公党于贾后,若扶太子复位,太子也不会倚重明公。不如放出东宫人士欲废贾后的风声,假手贾后,除掉太子。然后倡言为太子报仇,剪除贾后,届时便可大权独揽。而且太子聪明而性情刚猛,如果返回东宫,怕不会接受别人控制。不如稍稍向后延期,贾后可能会害死太子,那时再号召起事不迟。司马伦依计行事。    
    孙秀遂用反间计,散布谣言说:金殿禁卫军打算罢黜贾南风,迎接太子复位。贾南风不断派出宫女,改穿平民服装,到民间打探消息,听到流言后十分担忧。司马伦、孙秀等乘机建议贾谧尽早除掉司马。    
    永康元年(300年)三月,贾后果真命情夫御医程据配制毒药,以皇帝的名义命宦官孙虑携带毒药前往许昌。司马被放逐后,深恐受到谋害,常在床前自己煮饭。孙虑将诏书密报给持书御史刘振,刘振遂把司马迁移到一个小院,断绝饮食,希望把他活活饿死,但宫女仍在暗中从墙上递进饭菜。孙虑不能等待,直接强迫太子服毒。太子拼命挣扎,孙虑就用捣药的铁杵将他击毙。接着贾后又装模作样地声称要用藩王的礼仪来埋葬他。一时舆论哗然,朝野汹汹。当时洛阳城里盛传这样的童谣:“南风烈烈吹黄沙,遥望鲁国郁嵯峨,前至三月灭汝家。”南风即贾后,黄沙指太子,鲁国是贾谧的封国,这首童谣指的是贾后、贾谧等为乱,残害太子。这说明当时朝野人人皆知害死太子的幕后策划人是谁,贾后的表演是掩盖不了口实的。


第七部分八王之乱与身死名裂(1)

    贾南风自以为从此后患尽除,可以无忧无虑了,哪知形势竟会迅速恶化。惠帝既愚痴,太子又被害,给西晋政坛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司马伦见夺权时机成熟,以除天下大害,为太子报仇为借口,联合中翊军校尉齐王司马(司马师之孙)、梁王司马彤(司马懿第八子)发兵。司马伦以皇帝的口吻向统领宫殿宿卫兵的前驱、由基、强弩三部司马发布命令:“贾皇后与贾谧等人杀了我的太子,现在我命令你们带兵入宫,废黜贾后。服从命令的人,事毕赐爵关中侯,不服从命令者株连三族。”一时禁卫兵皆应声听命。司马伦又矫诏打开皇宫门,令齐王带三部司马一百余人,撞开贾后所在的宫殿门,召见贾谧。贾谧发现有变,狂奔着向贾后求救,被杀掉。    
    贾后见到齐王和众兵将,惊慌地问道:“你来干什么?”齐王答道:“我奉诏前来收捕皇后。”贾后说:“诏书应当由我这发出,你从哪儿得到的诏令?”她见形势不妙,遥向惠帝呼救,而惠帝已受制于人,根本救不了她。贾后无可奈何,便问谁是这次政变的主谋。齐王答道:“是赵王和梁王。”其实,赵王、梁王、齐王在贾后专权期间,百般谄媚逢迎贾家亲党,如同贾氏走狗,而现在,他们反而将贾后变为阶下囚。贾后悔之不迭,叹息说:“系狗的绳子应该系在狗脖子上的,而我却系在了狗尾巴上,今天落到这步田地,岂不是我自己造成的!”    
    司马伦暗中与孙秀谋划篡夺帝位,打算首先除去朝廷中有声望的官员,同时报复以前的仇怨,便把张华等人抓到殿前,一律杀死,并诛灭其三族。贾南风的党羽数十人,张华、裴、贾谧等名臣全部被处死。事变当天,孙秀命司马雅秘告张华说:“赵王打算跟阁下共同拯国,为天下除害,教我向你报告。”张华拒绝。司马雅怒气冲冲地说:“钢刀已经砍到脖子上,你还和稀泥!”结果张华等灭门,闾缵抚着张华的尸体,恸哭道:“当初劝你辞职,你只是不肯,今日落得如此下场,只能归诸天意。”    
    司马伦把贾后押送到金墉城,又杀了董猛、孙虑、程据等人。于是司马伦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孙秀等人都掌握了兵权。愚弱的惠武帝也完全成了赵王伦手中的玩偶。不几日,赵王伦矫诏命尚书刘弘带上泡有金屑的毒酒赐给贾后,干预朝政整整九年的贾后至此身亡。    
    从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赵王伦起,西晋宗室之间展开了长达六年之久的混战和自相残杀,乌桓、鲜卑等族趁机入侵中原。这场战乱打破了元康年间的和平安定局面,给中原地区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八王之乱中军民死亡达三十万,许多城市遭到洗劫、焚毁,“流尸满河,白骨蔽野”。王浚占有邺城以后,放纵部下及鲜卑、乌桓各族烧杀抢掠,自曹操开始苦心经营起来的河北名城毁于战火。张方的部下洗劫洛阳后,放火烧掉宫室府库,曹丕登基后竭力营建的洛阳惨遭破坏,魏晋以来的积蓄扫地以尽。    
    导致西晋灭亡有诸多因素,而“八王之乱”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是西晋王朝陷入无可挽回的颓势中的标志。造成这种混战的原因很多:第一,终西晋之世,派系斗争愈演愈烈。司马氏集团内部派系林立,党同伐异,互相攻讦。晋武帝有意利用派系,耍弄权术,以便从容操纵,结果埋下祸根。第二,西晋时期,士族势力进一步膨胀,晋武帝大封同姓王,提高其地位,导致近支亲王势力大涨。第三,全国统一后,奢侈糜烂之风席卷整个统治集团。晋武帝醉心于珍宝奇货,公开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在他的纵容下,下级官吏更是无法无天。特别是石崇,财如山积,奢侈无度。他跟晋武帝的舅舅、兰陵侯王肃之子王恺斗富,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不论如何,“八王之乱”是从贾后与外戚的争权开始的。贾南风愈演愈烈地总揽朝政,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更使西晋“宗室日衰”,在内乱外患中迅速崩溃。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之中。其中贾南风本人的罪责是不能推诿的。    
    “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


第七部分八王之乱与身死名裂(2)

    一般认为,贾后是个私生活淫荡、忌妒成性、阴险狡诈、权势欲极强的女人。晚近史家和学人往往视贾南风为西晋乱阶之源及其发端者,将其作为妇人干政的罪魁而大加贬斥,并因此把“八王之乱”的时间界定为从贾后开始执政的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楚王玮奉诏入宫诛杨骏,到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东海王越毒杀惠帝长达十六年的历史。其实,妇人乱政祸国的论调并不能全面公允地反映历史实际。对于贾南风在元康年间的诛杀之举,很难用“是”或“非”来简单评判的。平心而论,如果撇开个人品质上的“暴戾”、“荒淫放纵”、“妒忌”等,贾南风在惠帝时专执朝政十年(291年到300年),并无太多劣迹可寻,也无甚“乱”可言。无论是把它看作“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还是说成是“贾后乱政”时期,都是不恰当的。相反,这一阶段“朝野安静”、“海内宴然”,政局是稳定的。真正出现混乱动荡是从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赵王伦矫诏杀贾后,之后又自立为帝开始的。“八王之乱”也并不全因贾后而始。有史家认为,“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乃是“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思想颓废所致”。的确,晋武帝司马炎平吴之后,骄心滋起,“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使得朝政日非,纲纪大坏,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祸根,致使身后“贾后淫威于宫阙,八王难发于萧墙”。到晋惠帝后期,更是朝政大乱。这既跟贾后的专断独行有关,也跟整个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关。    
    第一,上述几场流血事件仅限于宫廷内部,且时间前后不到四个月。从性质上来看,都是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说不上孰是孰非。但从其各自执政时期的社会效果来看,由贾后来执掌朝政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贾后在元康年间的政绩也证明了此点。    
    第二,贾后任命张华、裴共掌机要的时候,起用庶族、建立定制、刑赏相称、执法必信,使晋代政治获得了几年比较安定的时间。在用人方面,较之武帝及杨骏的所用非人、政局混乱,我们也应该对贾南风有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第三,陈寅恪先生在论西晋之灭亡原因时说:“若西晋惠帝贾皇后南风者,法家寒族贾充之女也,与儒家大族司马家儿之惠帝相配偶,不但绝无礼法、节俭之美德,且更为放荡,奢侈之恶行,斯其明显之一例也。故西昔一朝之乱亡,乃综合儒家大族及法家寒族之劣点所造成者也。”说得是否在理姑且不论,从中可以看出,贾南风的悍妒残忍成为旧史家否定其人的一大口实。但从历史上看,这种妇人之妒在封建王朝的宫闱之中司空见惯。贾后生有四女,无子,在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是按父死子继的传统进行的,皇后无子,而别的妃嫔生了皇子,那么继承皇位者往往是那些妃嫔之子。贾后也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她对太子的先废后杀虽心狠手辣,但这一点在吕后、武则天身上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不应以此作为否定贾后政绩和历史地位的的依据。    
    当然,贾南风给西晋政治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个人品质的欠缺、权势欲的过盛,使她轻行杀戮,特别是废杀太子,开启了西晋后期祸乱之门。贾后死去仅十几年,腐败透顶、内乱纷纷的西晋王朝就被送进了历史的坟墓。此后,国家四分五裂,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    
    贾后一生善用权谋,特别是在当皇后的十一年里,但到头来却自食其果。西晋的混乱衰败、国祚不延的根源在于武帝之政的缺失及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责任不全在贾南风,但她的某些举动却促成和推动了祸乱的发生,难辞其咎。    
    


第七部分贾氏的“妇德”

    贾南风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为人又奸险狡诈,精于权谋。她善邀宠取媚,她当太子妃初入宫的时候很快就取得了太子的专宠,地位日固。但是多年始终没有生子,这成了她心头大患。为了固宠,争立皇后,贾妃不惜使用残忍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动不动就杀人。    
    太子衷在纳贾南风为妃之前,武帝曾让后宫才人谢玖到东宫“侍寝”,怀了孕。贾南风被封为妃子,对谢氏非常妒忌,谢氏怕招来祸害,请求返回武帝的后宫,生下了愍怀太子司马。由于贾妃残忍刻毒,谢玖生子后一直没敢带儿子上东宫去。以致过了三四年,司马衷还不知道自己早有了一个儿子。    
    为了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朝政的目的,她曾经“诈有身”,谎称自己怀孕了,长时期深居内宫,不见外人,暗地里把妹夫韩寿之子韩慰祖收养起来。    
    她对面首也善作威福,稍不如意即加以杀戮。据载,太医令程据是贾皇后的固定情夫,经常出入宫禁与皇后私通。贾皇后还不满足,便常派心腹到宫外洛阳城中物色美男子,弄进宫来,时间长了再加杀害。传说薄暮之后,所有的美男子都不敢出门。至于美男子一个个失踪,又是去了哪里?谁也不明白,只知道是被一辆辆神秘的黑箱车载走的。《艳异编》也记有贾后淫乱之事。    
    在当太子妃期间,贾南风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经历了一场被废的危机。据《晋史》记载,贾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