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 作者:吉恩·n.兰德勒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 作者:吉恩·n.兰德勒姆-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断保持一种珍贵可信和罗曼史关系。

  在这30年里,梅代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和巴勒斯坦犹太人组织走遍世界各地。她担任许多职务,包括可帕特·奥立姆总部的主席,这一机构为占到半数的巴勒斯坦犹太人提供医疗眼务。这段时间她过着斯巴达式的艰难自律的生活,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金色女孩”闻名。她没有电气、暖气和私人电话,在大部分时间躺在躺椅上睡觉。以色列的要人是她的朋友、同事和情人。据马丁说,他们爱她,因为:“她往往有勇气显示软弱的一面”。在没有食物时,她会哭,但面对一位持枪男人时却镇定自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阿拉伯人加入轴心国时,梅四处游说敦促年轻的国民加入英国军队,对33000名犹太复国主义者加入英国部队起了关键作用。战争期间,她是犹太复国政治部负责人,在英国战时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3年时梅负责与英国方面交涉有关巴勒斯坦国家管理问题,她面对英国法官的威吓决不退缩,当他盛气凌人地对她说话时,她告诉他:“你用不着以这种态势跟我说话”。人们喜欢她的率直。

  在战后争取成立永久的犹太人国家的战斗中,哥达站在本·居里安一派,他们在犹太复国国家历史上最关键的时刻被捕入狱,他们任命梅为政府的执行领导人。这时候,艾格索达斯号载着4700名无家可归的犹太人,包括400名孕妇,试图从北欧赶到巴勒斯坦,阿拉伯和英国人共同策划政治阴谋,由英国破坏者阻挡开往巴勒斯坦的航线,制造国际事件。梅只身前往客轮,在甲板上抵抗英国军队,说:“你们有胆的往前冲”。在艾格索达斯事件后,英国战争委员会主任阿尔伯特·斯本塞说:“哥达是我遇到过的最能干的妇女,像邱吉尔先生一样,她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一切难题”。

  1946年联合国最后投票通过,以色列脱离巴勒斯坦独立。秘书长詹姆斯·福莱斯托当时说:“4500万阿拉伯人企图将35万犹太人推入海中”。正是这时候,犹太人最后停止了为独立而进行的战斗,开始为生命而战斗,战斗异常激烈。在联合国决定后的最初两周里,便有93名阿拉伯人,84名犹太人和7名英国人被杀。梅负责耶路撒冷地区,那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区,她刚毅地面对死亡的梦魇和血腥的屠杀,她一连数月每晚只睡4个小时。并告诉新闻界她是如何看待当时境况的:“我们力图保存生命,我们的邻国希望看到我们死亡,这已毫无回旋余地了”。1946年戴维·金斯伯格在犹太人会议上说:“活力是对她最恰当的称呼……这不是一种风格和型态,也不是她刻意培养和学得的,这是她所具备的简单方法,是她生活中一直有的方法,也是她将永远保持的方法”。梅这位能言善辩的演讲者,能一语中的描绘复杂事情,她对他们的存活作了如下述评:“我们有个秘密武装,别无选择”。

  以色列独立前还有两件重大事情。国家没有钱。约旦国王扬言,阿拉伯人愿牺牲5000万人的性命来屠杀在巴勒斯坦的50万犹太人,这是惊心动魄的时刻,阿拉伯人愿意牺牲25%的人口来取得犹太人从他们前辈手中购买的这块狭长荒凉的土地。(大多数土地确实是犹大人在二、三十年代从阿拉伯人手中买下的。)梅是两次战争中的幸运者,在独立前夕,她奉命前去约见约旦国王阿布杜拉,以制止一触即发的战争。当被朋友警告她会被杀时,梅说“只要我的行动能挽救一个犹太战士的生命,争取到一丝希望,我入地狱也在所不惜”。

  梅假扮成一名阿拉伯妻子,穿过边界与阿布杜拉会面。后者实际上比她更害怕,阿拉伯司机是“如此害怕,在我们到达目的地前,他让我们呆得远点”,国王问她为什么急不可耐地要成立独立国家,梅毫不畏惧地说:“我不认为两千年的时间可以被称为‘仓促急躁’。她告诉阿布杜拉战争可以打,以色列肯定会赢。梅在自传中说:“就我而言,纯粹凭借胆量,但我知道我们必须获胜”。

  梅在创立新国家中第二项使命是筹集必需的资金,保护国家免遭包围在边境周围的1000万阿拉伯军队的屠杀。阿拉伯人作好了进攻的准备,以色列前线官员让梅争取放弃土地,因为他需要用于战争的坦克要花费1000万美元,她答应说:“好吧,你守在这儿,我去设法弄来1000万美元的坦克钱”。她后来说:“我是胆大妄为,我到哪里去拿这1000万美元?”她立即前往美国,四处活动争取援助,从她政治榜样,女英雄爱莉诺·罗斯福那儿着手。

  亨利·曼托是美国犹太复国运动的头目,他是强硬无情的大国沙文主义者,不认为值得为世界另一头只有几十万人的区区沙漠小国花费这么多钱,而曼托与许多男人一样,被梅的魅力迷倒。他告诉报界:“哥达的热情犹如火炉,这位妇女真是妙不可言”。他以后又称她是“当今世界最强有力的犹太妇女”,她确实当之无愧。她在以色列争取独立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伟大奇迹,她凭借自己的魅力、吸引力和无尽的能量,在3个月内筹到5000万美元。这一举动的伟大性显而易见,你只要想一下5000万美元相当于沙特阿拉伯1947年全年石油赢利的3倍。本·居里安在她回国后说:“以后在写历史时,要这么记上一笔:有位犹太妇女筹到钱款,使国家独立成为可能”。

  回来后,到1948的4月13日,从不知疲倦的梅患了心脏病,疲倦和压力击倒了她。她马不停蹄地进行全球努力,筹集避免阿拉伯战争的资金取得了成功,但她却不得不因病休息3个星期。当1948年5月14日在巴勒斯坦宣布以色列国家成立时,梅再度忙碌起来。“金色女孩”的座右铭是:“如果你认为行,它就肯定不是梦。”她刚强的意志使她的梦变为现实。54岁的梅是以色列独立宣言中唯一的女签名者。当新国家成立,奏起以色列民族的国政时,梅禁不住泣不成声,这一宣言结束了犹太人长达1887年没有国家的流浪生活。梅再次被派往耶路撒冷任职,那儿是斗争最激烈,最不安定的地区。梅每天面临死亡的威胁,那儿到处是枪杀。在战争前线,梅常常将手榴弹放在内裤和胸章里(马丁,1988)。

  1948年9月,梅被任命为以色列首任驻俄大使,她担任此职,不是由于通常情况下的政治倾向,而是她最有资格胜任此职位,她俄语流利,又出生于基辅市,深谙那儿的文化;除此之外,她是政府中最擅外交辞令者。梅带着女儿莎拉同往莫斯科,但于1949年4月回国担任总理戴维·本—居里安内阁的劳动和社会保险部长,梅成为国家全国保险计划的建构者,在以后7年中,她负责这项计划的推行实施。1956年,梅又被任命为外交大臣,成为以色列驻联合国的代表,以后10年中,她奔波穿行于世界各地,对非洲许多国家的成立起着积极作用。在对南非民族的帮助中,她成为义务的负有使命的福音传播者,她摆脱个人恩怨,帮助这一民族存活。

  68岁时她辞去内阁职务,担任稍轻松的玛派党书记的职位。

  梅在1968年7月辞职是因为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而几个月以后,她又突然开始繁忙的政治生涯。因为1969年3月17日,前首相列维·艾什科尔突然去世,哥达·梅被一致推选为以色列第四任首相。在任职时她说:“我们的命运不能、也绝不会让别人来决定”。这位执着的妇女最后掌管着她毕生致力于创建的国家,她成为阿拉伯人难以对付的对手。

  和平和让人满意是哥达·梅任职期间的主要目标。停火线已谈妥,但边界时有冲突。梅的政府经济被不间断的争执所困扰。她那时为了以色列的阿拉伯敌人,“在70岁时还比过去奔波忙碌时工作时间更长”。当她的批评者说她必须更注意以色列国家形象时,她回敬道:“这是面对死亡而让人同情,还是生存而给人坏印象的生死选择,我们情愿生存而让人留下坏印象”。

  和平看来是个短命的奢侈品,危险常常悬在头顶,然而停火线却迷惑了她的内阁们,让他们误以为安全。梅有种直觉,战争一触即发,提醒着她的内阁和助手们,尤其是以色列战斗机在1973年3月击中一架利比亚波音727客机,使106人死亡。这驾飞机无意闯入以色列领空,导致事件发生。梅立即飞往华盛顿,与理查德·尼克松总统会面。

  约姆·基帕是赎罪日,也是犹太教中最神圣的节日,梅的许多内阁官员在1973年的此刻去过节,而构凭女性直觉感到事态不妙。有报告说俄国人跨出阿拉伯领地,还有其他迹像让她担心阿拉伯人的战争企图。她的顾问和官员们说:“别担心,不会打仗的”。而她的直觉告诉她并非如此,以色列情报机构告诉她,俄国部队从叙利亚消失。她在约姆·基帕战争前一天,10月5日中午召开少数高级官员紧急会议,说:“瞧,我早就有可怕的预感,事情会发生,这令人想起1967年一我感到这一切都有预兆”。梅的主要内阁成员,国防部门、情报头目,商业部门都一致说:“没什么异常”。梅后来说:“我真该听从我的感觉,当机立断采取行动,我知道我应该那么做,我以后一直记住这种教训”。梅的直觉很准确,但却未能避免2500名以色列人丧命的悲剧发生。如果梅的内阁们能相信她的直觉力量,这些以色列人可以幸免于难。

  梅是勇气十足的人,坚信力量对一个国家和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如果她没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个民族国家也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如果没有内在的力量,她也不可能具备处置事情的能力。在约姆·基帕战争时,梅已75岁,但离开她办公室从不超过1小时,她每晚睡眠不到4小时,常常为她挚爱的民族和年轻战士们熬夜,偶尔在办公桌上打个盹。战争第五天,战火危及全国,她半夜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他的助手说现在是晚上,等到明天早晨再打来,梅说:“我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今天就需要帮助,因为等到明天就太迟了,我要亲自微装出行,飞来与尼克松会面,我要越快越好”。(基辛格被她说服,邀她到了华盛顿。)梅的毅力和信心起作用了,美国飞机及时赶到,避免了战争,挽救了这个国家。这位75岁的坚韧妇女,再次凭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态度强硬,挽救了她的国家。

  在度过5年多灾多难的首相生活后,梅于1974年4月10日辞职,她已近76岁,她说::“我已无能力再承受这负重担了”。她1921年刚到这儿时,巴勒斯坦犹太人有8万人,而她1974年离开时,人口已达300万。这位自信的妇女一直以力量支撑着整个生活,她任职时最后一次讲话显示出她具鹰派味的、力量型的求生欲望:“如果以色列不强壮,就不会有和平”。她还可以说:“如果妇女不坚强和自信,她不会有权势。”这是这位力量型女性的本质。

  气质:直觉—思维者

  “哥达具有准确无误的本能和直觉——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两方面都如此”,这是传记作家拉尔夫·马丁(1988)的评述。马丁认为梅具有普罗米修斯精神,像大多数创造幻想家那样是直觉和理智的结合,梅还有另外的品格,帮助她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妇女领导人,她有自信的领袖魅力。具备激情鼓舞性的演讲才能,她鼓舞人心的讲演是她最显著的才能,这是她与奥普拉·温弗雷和玛丽·凯·阿什共有的品格。戴维·本一居里安在听了她在英国议会的讲话后评论:“我被她的大胆言辞所震惊,她的话语惊世骇俗,她口若悬河,坚定不移,言词犀利,一针见血,有胆有识”。美国高级法官阿瑟·哥德伯格称她是“放火者”。梅始终是个“金色女孩”,而那些只把她看作70岁的管家婆的人,却往往忽视这点。

  梅的自信难以复加。1973年她作为首位受接见的以色列官员前往梵蒂岗,当她以种进攻性而非防御型态势与主教交谈时,红衣主教被震惊了,她告诉他:“我们永远同情着别人”。梅的访问标志着犹太国首次被梵蒂岗承认,她证明了她对犹太复国主义坚定的信念。她在自传中承认这点,“我的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信”。

  梅除了有力量和决心外,还具备外向、活跃的个性,她往往当机立断。传记作家佩吉·麦恩在1970年时和她同在特拉维,说:“当她作决定时,主意已定下。”麦恩戏称梅的内阁是:“哥达的厨房内阁”,“决策往往从哥达的厨房中配制而成”。梅的政治顾问斯密查·迪内兹说:“她具有女人最好的品格——直觉、洞察、敏感和同情——还具备男人的品格——力量、决心、务实、目的明确”。梅的直觉力量给以后的女领导者以信心。梅在1973年约姆·基帕战争中的直觉力,就显示出女领导者凭直觉感知危险的力量,梅的敏锐直觉不被男性内阁成员所重视,致使以色列许多人丧生。

  家庭与事业

  梅于1917年12月27日与内向的古典音乐家莫利斯·麦尔森结婚,她年方19,但已是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她让莫利斯保证他们未来共赴巴勒斯坦;他保证了,但并不知道这位着魔型女性的紧迫感,在他们结婚后几周,党就叫她前往西海岸为犹太复国运动筹钱,她临走时说:“党说我应该去,我就去”。不久,梅又决定巴勒斯坦是他们的理想乐土,她要去那儿,莫利斯不想去但拗不过坚定的梅,莫利斯受不了巴勒斯坦犹太聚集区的艰难生活,说眼妻子一起到特拉维生养孩子。这种情形持续不断,因为梅总是愿意牺牲任何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她1928年遇见莎沙·赛尔曼后,她和莫利斯一直分居。梅总是愿意为以色列牺牲自己、家庭和丈夫。

  梅与以色列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联系密切,她与才华横溢、追逐女色的塞尔姆·莎沙有恋情,他是个“有着百科全书般脑子的狂人”,成为她的老师和情人,这位迷人而善辩的演说家成为以色列的未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