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 作者:吉恩·n.兰德勒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 作者:吉恩·n.兰德勒姆-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的最深刻的方法,爱情比任何艺术成就都重要。”

  这很奇怪,我们往往珍视转瞬即逝、无法获取的东西,而轻视得之容易的东西。玛丽亚已征服了歌剧世界,便觉得它不再重要;她被爱情和罗曼史所征服,而却视之为自己生活中无法捉摸的东西。在她狂热地达到国际闻名的歌剧明星的顶峰征途中,她从不看重家庭和爱情,而当她觉得它们是生活中的有价之宝时,它们却令她可望而不可及。她牺牲一切来换取事业,而不顾个人生活;而后她又牺牲事业去赢得奥纳西斯,却落得两头皆空的境地。

  生活危机

  这位早熟的神童,在她成形于希腊雅典之日起,便注定要遭受磨难。在有玛丽亚之前的一年,因为寒热病,她父母刚失去了挚爱的儿子维西里奥斯,在全家还沉浸在悲伤之中时,母亲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伊文吉利亚满脑子想着再生个儿子,当9个月后玛丽亚在纽约城出生时,因为是个女孩,无法替代自己挚爱的儿子,她母亲竟在前四天不看她、不抱她。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个极辛酸的开端。玛丽亚永远也忘不了这种早年的冷遇,1950年她回报了母亲,与她永远告别,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在6岁时,玛丽亚在纽约城遭受严重的车祸,医生以为她必死无疑,报纸称她是“幸运的玛丽亚”,康复后不久,玛丽亚着迷于音乐。这种在频临悲剧后的迷魔,是伟大创造天才相似的经历,他们试图赋予受到危及的生活以新的意义。创伤状态是在精神上培植潜意识形象的肥沃土壤,这看来发生在一向脆弱的玛丽亚身上,她从近似悲剧的生活中存活,专心致力于完美的追求,她那种追求卓越成就的劲头,显然留下了这一早年生活创伤的印记。

  玛丽亚与危机的第二次较量是在大萧条时期,他父亲破产,母亲则因家境困难而企图自杀,伊文吉利亚到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而由父亲照料孩子。卡拉斯的教父,朗索尼斯医生说她的母亲:“她简直发疯了”,这一创伤发生在玛丽亚成长阶段,从7岁到11岁。

  另一个重大危机发生在玛丽亚及家人搬到雅典之后。她在雅典生活、唱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1940年,纳粹便入侵希腊,玛丽亚刚是个少年,家庭多次面临饥饿,根据传记作家娜迪亚·斯尼考夫的说法“玛丽亚在战争期间几乎是吃垃圾罐长大的”(1987),“由于战时的这段经历,在有钱时玛丽亚也总觉得扔掉一片面包屑也是浪费”,她战后食欲大增看来是由于饿坏的缘故。在战争临近结束的1944年,玛丽亚曾冒着战火烟雾穿行,她将她的幸存看作是“神谕干预”。卡拉斯生活中相信宗教力量,有种否认逻辑,信奉神秘的倾向。

  在战后,卡拉斯用食物填补感情和胃口需要,变得很胖,在她刚开始登台演出时,体重一直在200至240磅,她战时的饥饿转变为长达7年的猛吃猛喝。为了控制日趋增加的体重,她只吃蔬菜、色拉,极少的排骨,最后在1953年求助于绦虫减肥,她在一年半时间就减轻100磅,成为身高五英尺,腰围八英寸,体重135磅的体态匀称的人。她经历了马克斯威尔·麦尔兹《精神控制论》中所说的心理变态阶段。她个性的变化就如同其体型的变化。贝蒂斯塔说:“她体态完成了剧烈变化,反过来影响了她的整个生活方式,她变成具有完全不同个性的另一个女人”。卡拉斯由于体重大减,而不是由于嗓音条件,在这个阶段名声大噪。

  主导性格和成功

  卡拉斯的不安全感是其成功的驱动力。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宣扬,所有人都努力追求完美和优秀,以驱除不安全感和不充足感。玛丽亚·卡拉斯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典型。她是个试图克眼深重的不安全感的彻底的完美主义者和工作狂,她以弗洛依德理论中的升华来过价补偿,利用自身的弱点使自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女主角。何以实现的,她以其着魔似的完美主义倾向和急躁不耐改变了歌剧演唱方法,她独创了自己的舞台风格,使她有别于任何人在唱咏叹调时的处理方法,她不怕与众不同,凭自身的直觉力量知道每个特别情节的恰当处理方法。如同依万斯·圣劳伦特所说:“她是歌剧女主角中的主角、公主、皇后、女神、女巫、魔术师,总之是非凡的天才。”

  在欧剧界历史上,“玛丽亚·卡拉斯无可匹敌,思里克·卡拉索是个与之最接近的男演员,他在20世纪初也使观众如痴如醉;然后,20世纪后半期是属于卡拉斯的年代。戴维·汉密尔顿在《大都会歌剧百科全书》(1987)中写道:“卡拉斯所做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巧妙地融合了丰富的想象和勤奋的努力。”他说,“再也没有如此充满戏剧表演力度的嗓音了。”玛丽·汉密尔顿称卡拉斯是:“具备欧剧演员的一切素质——音域极其宽厚,音阶层次饱满,个人生活丰富多彩,再也没有像她这样备受推崇和赞誉的歌剧演唱大师了。”艾尔莎·马克斯韦尔说:“当我注视她那满怀疑惑的眼神,充满着神彩,美丽而令人陶醉,我便知道她是个不寻常的人”。

  卡拉斯常常到自身之外(外部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实际的答案往往是内在的(内部的),正是这一品格让她成为极其成功的女主角和首席女演员,如果运用恰当,也可能解决个人生活问题。她从没注意这个,继续以永远的完美主义者的方式追求生活。她那对完美的冲动、急躁和着魔力让她升到事业的顶峰,她那神圣的工作热情,创造出只求出色的艺术大师,但这些品格也同样导致她的毛病,最终使她失去许多朋友和熟人。她是任何事的绝对权威,几乎攫取了各地观众的想象力,她流畅的英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使她成为不同凡响的艺术家,她的表演令人神魂颠倒,她的个性让人心醉神迷,她所有的一切归公于追求完美的冲动力。这种奖赏值得吗?卡拉斯认为如此。

  小结

  恩里克·卡拉索是20世纪歌剧男主角的杰出代表,卡拉斯50年后继承了他这一力量,成为戏剧界最受人崇拜的女主角。这位头牌女主角脾气强硬,被新闻界称为“旋风卡拉斯”,“飓风卡拉斯”,“雌老虎”和“魔鬼女主角”,她的绰号足以说明她是位有争议而极富才华的艺术家。幸运的是,玛丽亚·卡拉斯为后人留下了音带和像带,1994年由于她的歌声在电影《费城》中的出现,掀起了歌剧复兴风,她的音带销售每年保持100万美元,使她仍保持着殉情者和悲剧女英雄的形象。她是个创造幻想家,因为她比其他任何女性更大地改变了自己的领域,她的成就使她成为职业舞台上最富革新和创造力的优秀代表之一。玛丽亚只受过8年正规教育,凭借成为最好者的愿望,她主导了世界歌剧界达15年之久。她被认为这一世纪或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艺术家。

  这位女性的悲剧在于她总是受到内源性的基本不安全感的折磨,她自己对此看得很清楚,说:“事情往往是这样,在我事业的每个重要转折点时……我总是不得不为我不容许失败而立即要取得的所有胜利,付出我个人的伤痛和肉体的折磨”(日记,1957)。

  卡拉斯总是有强烈的感觉,命中会遭蛇咬,这一预见在她死时表露了出来。她神秘而突如其来地死于巴黎寓所,年仅54岁。她没有遗言,让人费神猜测她的死因。颇具讽刺性的是,她的两个死敌继承了她留下的1200万美元财产。也许是她真的没有遗嘱,也许真像有人认为的那样被别有用心者偷去,法院将其财产判给了她前任丈夫贝蒂斯塔和她母亲伊文吉利亚,这两人都已85岁左右,比玛丽亚长寿。

  由于对所有事情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位彻底的完美主义者达到了歌剧世界的最高境地,她以其才能和优雅改变了歌剧世界。而她从零开始,改变自己的弱点——她那火山般个性——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力量照耀着舞台,她对创造天才和革新特殊的贡献是其追求出色的直觉感。然而歌剧界的这位艺术大师早在她在世时便消亡,这是歌剧界的不幸。当1977年9月16日她去世时,广播宣布:“世界之声沉寂了”。她将歌剧变为戏剧,以自己戏剧性的死亡,将顶级艺术家的角色演到最后一幕。

    西西丽亚·索菲亚·安问·麦内吉尼(科勒杰勒普拉斯)·卡拉扬

             歌剧演唱家,唱片艺术家

  出生日:1923年12月4日去世:1977年9月16日,巴黎

  主导品格:永远的完美主义者

  宗教信仰:希腊奉正教,极虔诚

  座右铭:“我不喜欢中庸之道。要么一切,要么没有”

  哲学观:“我工作,所以成为我。”

  绰号:“雌老虎,魔鬼女主角,飓风卡拉斯,旋风卡拉斯,暴风雨脾气的头牌女演员”

  创造/革新:20世纪有争议的最伟大的歌剧女主角,因近视记下每段唱腔每个音符。这一技巧改变了表演事业。

  贡献:对歌剧艺术赋于戏剧性和热诚

  成功:拉斯加斯、大都会剧院、罗马、达拉斯、芝加哥、伦敦和巴黎歌剧厅

  自我描述:“我急躁而冲动,我着魔般地追求成功。”

  孩次序数:第三个孩子,姐姐杰基比她大6岁

  童年迁居:受孕于希腊,在纽约城出生、长大,大萧条时8年内迁居9次。

  父亲职业;在雅典,后来在曼哈顿中心区开药店

  良师:艾尔维拉·德希德戛(西班牙歌剧女主角),雅典音乐学院老师;图利奥·塞拉芬;贝蒂斯塔·麦内吉尼,朋友、经理和丈夫;基塞彼·迪斯坦凡诺,歌剧演员和情人。

  童年时培养:“我的父亲……我崇拜他。我和父亲关系很好……我总是站在父亲这边,我孩子时是他的衷爱,也许永远”。

  正规教育。13岁时结束8年的学习,13岁时母亲送她进音乐学院,谎称她已16岁了。

  生活危机。在她之前哥哥巴西尔刚患伤寒热去世,5岁时在曼哈顿遭车撞,昏迷12天,住院22天,7岁时母亲企图自杀,进了精神病院疗养,1940年17岁时,雅典被纳粹侵占。

  婚姻/恋情:1949年4月21日,26岁时,与维伦那实业家与吉奥凡尼·麦内吉尼结婚,离开丈夫后跟随阿里斯蒂德·奥纳西斯,两者恋情从1959年持续到1972年。

  风险倾向:孤身独行,反对传统

  气质:内向一直觉型一感知一领悟者,恋父情结

  行为:“A型”,冲动,急躁,完美主义,癔想症

  事业或家庭:事业超越家庭一切,直到30岁末,她希望要个与奥纳西斯生的孩子,他强迫她43岁堕胎。

  自尊:建立升华性驱动成功基础上的自我

  嗜好:看电视,工作

  英雄偶像:父亲,历史上歌剧明星,阿里斯蒂德·奥纳西斯

  荣誉:伦敦海尔沃德勋爵:“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表演家。”鲁道·夫·宾(在纽约相识):“我们再已看不到像她这样的艺术家了。”皮尔雷·珍妮·雷米:“没有了卡拉斯,歌剧将大不一样”。










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第十章 丽莎·克莱伯恩






第十章 丽莎·克莱伯恩

             ——不屈不挠的开拓者

      直觉是上帝的礼物,逻辑是其忠实的仆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随便问一个职业妇女或购物女士,“丽莎”在她们脑中的印象是什么,你能立即得出麦迪逊大街市场分析家才能有的解释,“丽莎格调”和“丽莎服”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快得到广泛承认的牌子。首次推向市场是1976年,到1986年已成为专为美国妇女设计、实用而便宜的职业时装的专门组织。“丽莎”是由于其瞄准工作妇女阶层,以运动装风格为那些职业女性提供现成时装而成名。它具有大众化品味和简洁而实用的风格,注重混合性配套协调,这在竞争激烈的时装界从未曾做到过。“时髦、实用和实惠”是丽莎的商标。令人吃惊的是“丽莎”品牌确立短短的10年内得以实现,这在同行竞争激烈的“卑劣”的商界是绝无先例的。像通常发生的那样,随着丽莎牌子认可度的上升,销售利润和成功曲线同步上扬。

  没有其他公司能像丽莎·克莱伯恩这样经历如此令人炫目的发展,书中也没有一位妇女像她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赚如此之多的钱(不到10年里赚了20亿美元),原因何在?切合时宜也。她以实用得体、风格独特、颜色别致和面料舒适组成层次丰富、配套齐全(为各类外套混合性匹配)的成衣,以合适的价格(比平均价略高),为一个涌现的市场(职业妇女)提供其所需的(别具风格的衣服)。克莱伯恩设计专为普通妇女考虑,而不是身材苗条的模特儿尺寸,她解决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她以其优雅,别具风格和简单明了的方法来实现。

  克莱伯恩改变了职业上班妇女的穿着方式,她以现成时装让她们变得潇洒而有事业特色,她的神奇之处在于她听从自己内在声音来为她认为的职业商界妇女设计衣服,不像行家预测的那样,她的内在声音并没有出现误导。这位开拓者没有理会行家意见,后者从未同意她这种策略。她相信自己内在的为美国上班族妇女打扮”的意见,情愿以家庭积蓄(5万美元)赌这个梦想,她直觉得出的像她这样的妇女想穿什么的看法,正如与现实相吻合,作为工作妇女,克莱伯恩明白那些时装巨头所不明白的东西,她告诉《幸福》杂志(1987):“我自己也在工作,我想看上去精神,我不认为要付一大笔钱来做到这点。只有几家公司为这群职业妇女提供衣眼——老式陈旧的正规套装,我认为我们能做得更好。

  克莱伯恩进而去实现她毕身的梦想,制造自己风格的妇女时装,她的洞察眼光成为掀起妇女时装及其销售市场一场革命的基本构件,丽莎·克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