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军在长城南侧制造的带状“无人区”及多块的“暂时无人村”,大部地区都是抗日游击根据地和稳固的游击区,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抗日军民团结奋战展开激烈的保卫和坚持根据地的斗争。像古北口东翼长城线内侧和黄崖关内的广大山区,虽然被日军划为“非治安区”,反复烧杀摧毁,但始终没能制造成“无人区”。遵化县沙坡峪至洪山口一线,迁西县喜峰口里长河川及迁安县小关庄等地区,都是抗日根据地,虽然日军用重兵反复“扫荡”摧毁,并且认为制造“无人区”成功了,实际上根本没有成为“无人区”。据调查,在遵化县长城线上“无人区”里,始终有138户,380多人坚持在根据地里。迁西县喜峰口内大片“无人区”里,始终有1。2万多人坚持战斗。    
    为了保卫长城线上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游击队积极寻找战机打击日伪军。据迁安县统计,1942年9月以后,在坚持“无人区”斗争过程中,八路军和民兵共作战15次,歼灭日伪军1000余名。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对日伪军发动政治攻势,收到了很大效果。如迁安“无人区”内的黄金寨、高古庄、大庄等碉堡的伪军相继起义,参加了八路军。遵化县洪山口驻防的伪治安军,经过政治争取,倾向抗日,不但尽可能地保护群众,而且暗地里支持抗日工作,使洪山口、龙井关一带的“无人区”封锁线有名无实,成了由冀东基本区通往热南的一条重要的地下通道。在长城南侧“无人区”里,设有许多处物资站,开辟了许多条地下通道,把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热南根据地,对支持那里的更为艰苦的“无人区”斗争起到了很大作用。    
    长城内侧的“无人区”,是在1943年夏季被粉碎的。为了摆脱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冀东八路军在1943年春季和夏季连续发动两次恢复冀东基本区的战役行动,从长城外杀回基本区,突破“无人区”封锁线,荡平了沟壕碉堡,基本区内的“暂时无人村”,也随着战役的胜利进展而得到恢复,群众又纷纷回到家园,重新建设起更加巩固的根据地。


第六章 长城南侧的“无人区”第26节 冀热边战区的形成

    冀东“无人区”被粉碎和热中、热东、辽西广大新游击区的开辟,并且热南及冀东基本区联成一片,就形成了冀东、热河、辽宁三角地带的新战略格局。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于1943年7月决定,撤销中共冀东地委,建立中共冀热边特别委员会(简称冀热边特委),下设5个地委;在行政方面,也撤销第十三专署,建立冀热边行署,下设5个专署。    
    回顾1938年中共中央派遣八路军四纵挺进敌后并在冀东发动抗日大暴动,当时的战略构想就是要在河北、热河、辽宁的结合部创建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一时轰轰烈烈,但当时未能实现战略目标。此后又经过5年多的艰苦斗争,在日本侵略者大搞“治安强化”和疯狂制造“无人区”的严峻形势下,在全国敌后战场都面临空前困难时期,游击区被大大压缩的形势下,地处深远敌后的冀热边地区,却能在四面受敌岌岌可危的困境中,四面出击,爆炸式地发展,实现了党中央5年前的战略目标,这是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胜利。当时冀热边地区,流行的歌曲是“战斗在敌人的远后方,在祖国的最前线”,成立的剧社命名为“尖兵剧社”,办的报刊称为《尖兵报》。冀热边形成独立战区,在全国敌后战场,发挥着战略突击队的作用。    
    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在抗日战争艰苦环境中,坚持为连队和地方群众演出。    
    尽管日军疯狂制造长城线上“无人区”,强化其战略封锁线,然而冀热边八路军始终坚持向东北推进战略主攻方向,一直持续到最后胜利反攻阶段。这同样是冀热边地区作出的特殊贡献。


第七章 热辽地区全面制造“无人区”第27节 在热东、辽西

    1943年间,热中、热东、辽西抗日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冀热边区战略格局的形成,中共冀热边特委和行署新体制的出现,引起伪满方面日伪的密切注视,斗争形式急剧升级。出笼于1943年的一份《对中共冀东党的战略分析及对策》文件中指出:“为形成冀热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一贯的动向”,冀热边新体制的出现,“表现了冀热区之特性”。针锋相对提出对策,即从1943年春开始,在1942年已在长城沿线大规模制造“无人区”的基础上,又重新作出规划,猛烈扩大制造“无人区”的范围,凡是抗日游击区,全面制造“无人区”。    
    前面已经交代过,1942年间日伪在长城线上热东、辽西制造“无人区”的范围,东至青龙河岸,从凌源叨尔凳至卢龙桃林口一线。1943年春,日伪在热东、辽西制造新的“无人区”规划的范围,扩大到西迄青龙河东岸,向东至九门口(距山海关10公里);南迄长城线,北抵建昌要路沟至王宝营一线,宽约30至50公里不等,包括青龙县东部、凌源、建昌南部及绥中西部广大山区。    
    日伪制造“无人区”规划制订后,从1943年2月开始,就集中兵力大“扫荡”,强迫群众修建部落,驱赶群众集家并村。刚刚组建起来的凌青绥工委、办事处,在第十二团和七区队的支持下展开了激烈的反集家斗争。十二团和七区队,曾集中兵力在青龙县杨树窝铺、龙王庙伏击日伪军,配合游击队打开三岔口、安子岭等几处日伪“义仓”粮库,把日伪军抢来的粮食还给群众。为了适应反集家斗争的需要,第十二团、七区队各抽出一部分兵力,分散成以排为单位,主动接受地方党组织的领导,组成党政军民一体化的战斗队,分配到各区去支持反集家斗争。为了保卫老岭根据地,帮助花厂峪建立起民兵爆破组、侦察组,经常出击到五道岭、娄子石、江水岭、白雀沟等地去摆设地雷阵和侦察情报,并配合七区队拔除了由老岭根据地通往关内的吴庄据点,粉碎了日伪对根据地的封锁,打通了凌青绥与关内基本区的主要通道。    
    在抗日军民激烈的反抗下,日伪几次集家并村计划被粉碎,斗争持续到秋季,日伪军下了毒手。9月18日,长城内外日伪军集中5000余兵力,分10路合围老岭根据地,足足围困“扫荡”了17天,对老岭根据地的中心村花厂峪予以彻底摧毁。花厂峪党支部领导群众展开顽强斗争,坚决不下山,并且下大力搞好坚壁清野,保护好群众,掩护好公粮公物。在日伪反复“扫荡”搜索中,党支部书记米恩林、党员徐尚勤等6户,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献出了8个小儿女的生命,并有20多名党员和骨干分子光荣牺牲,终于保住了根据地,并且获得了“铜墙铁壁花厂峪”的光荣称号。    
    日伪在疯狂摧毁老岭根据地的同时,以重兵展开全面大“扫荡”。霎时间,凌青绥新游击区里腥风血雨,烈焰冲天,村村被夷为废墟,无辜群众遭屠杀。据统计,凌青绥地区反集家斗争中有1万余群众被屠杀,仅青龙县就被杀害7200多人。已接近初冬季节,群众的食住都成了大难题,中共凌青绥工委遂决定及时转变斗争策略,在一般游击区,停止拆“人圈”反集家斗争,转入“人圈”内部隐蔽工作。而在群众基础较好,山势险峻的地区,组织群众继续坚持山地斗争。经过顽强拼搏,除坚持住以花厂峪为中心的老岭根据地外,并且在青龙县茨榆山南沟、钟响沟、黄石砬,绥中县周岭沟、塔子沟、葫芦套沟、跳石沟,凌源县吴杖子、佛爷洞、建昌县要路沟等地,建立了隐蔽的游击基地。


第七章 热辽地区全面制造“无人区”第28节 孤悬敌后的不利处境

    从日本档案资料中看到,伪满方面日伪对承平宁这块游击区异常重视,视为八路军向东北腹地推进的主要出击矛头,决心加以扼制。从1942年间,日伪沿长城线大规模制造“无人区”之际,就将都山区制造成“无人区”,从锦热路至长城线纵深百余里的游击区被摧垮,隔断了承平宁与冀东基本区的联系,陷于孤悬敌后的状态。从1943年春,日伪形成的在热辽地区全面制造“无人区”的规划,将承平宁地区列为重点,对刚刚形成局面的承平宁地区加以疯狂摧残。    
    日伪在承平宁制造“无人区”,是先从摧毁光头山这块孤立于敌后的根据地下手的。从1943年春节,日伪军大举围攻光头山之后,就将光头山区划为“无住禁作地带”,持续反复“扫荡”。为了彻底摧毁根据地,在连续“扫荡”中,多次发起大“检举”,着力摧毁基层抗日组织,并同时驱赶群众集家并村。    
    在审判日军战犯前承德日本宪兵队本部特高课长木村光明的罪行时,中国特别军事法庭对日军在光头山区实行大“检举”情况作过调查,取得大量材料,并经木村光明供认不讳,记录在案。摘录如下:    
    “光头山南侧大逮捕:与袭击光头山我武装部队的同时,日伪军警宪300余人,自腊月30日(1943年2月4日)夜五更开始大逮捕。以开会为藉口,将大地、张家营子、马架子、九神庙、车轮窑等村男子全部集中起来,至正月初八(2月12日)为止,共逮捕现在有姓名可查者297名。    
    光头山西南侧大逮捕:在圣祖庙、榆树底、三家、和家、三沟、六沟一带,据现在有姓名可查者72人。(南侧大逮捕同时进行)    
    光头山西南侧二次大逮捕:同年农历6月18日(1943年7月19日)发生。日伪警宪特350余人,从和家、榆树底、严家营、龙王庙4个村捕去84人;从石凳上、东沟门、大西沟捕去20人。”    
    另外,在其他地方也不断进行搜捕,据统计,1943年上半年内,计共在光头山地区逮捕基层干部和骨干分子740多人,使光头山根据地受到严重摧残。


第七章 热辽地区全面制造“无人区”第29节 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

    在日伪军持续疯狂的摧毁下,光头山根据地暂时难以站脚,周围的4个区也岌岌可危。承平宁工作团的党政干部遂分成两路,一路由杨雨民率领向赤峰以西及隆化县茅荆坝、围场县毛大坝等高原地区发展。另一路由周治国率领,向叶柏寿、朝阳一带发展。并先后两次派人去东北吉林等地寻找东北抗日联军。    
    第三区队和地方游击队更顽强奋战,先后拔除三座店、小寺沟、头道营、驿马吐等重要据点。8月20日,在平泉盘道梁设伏,击毙伪协和会事务长仁科信夫和宪兵队长夏谷两个制造“无人区”的祸首,给制造“无人区”日伪以沉重打击。    
    在三区队和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承平宁工作团又积极恢复光头山根据地和周围的4个区,再加上新开辟的两个新区,承平宁共建6个区。遂于1943年5月,建立承平宁抗日联合县,工委书记杨雨民,办事处主任周治国,三区队和地方游击队发展到600多人。转战在塞外的军区部队,在吃炒米野菜的情况下,仍坚定的对日本侵略军作战。    
    塞外山岗上的晚炊。在青纱帐期间,承平宁地区一面恢复光头山根据地和中心区,一面继续向东西扩展,又开辟出两个新区(未正式建政)。然而,从秋季开始,日伪又集中力量大搞集家并村,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而且承平宁大部是新区,基础薄弱,在日伪重兵反复“扫荡”,疯狂烧杀的摧残下,到1943年冬季,大部地区被集家并村,失去群众依托,部队及地方干部吃住及各种物品供应都非常困难,而且远离基本区,得不到支援。为了摆脱困境,1944年2月6日,三区队一举攻入原宁城县旧址小城子,伪满方面大为震惊,又迅速从东北各地调来万余兵力,对承平宁地区发动更加疯狂的“扫荡”,而且更加扩大“无人区”范围,游击队活动到那里,就立即在那里集家并村,根本不容许抗日力量站脚。三区队和地方游击队,在没有休整的情况下连续作战,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1944年2月6日,三区队二连副连长舒殿有率两个排在宁城李营子南山道被三路日伪军奔袭合围,在拼到弹尽药绝时,舒殿有高喊:“誓死不当俘虏!”带头从悬崖上跳了下去。结果舒殿有和8名战士牺牲,许多人跌伤,大部突出了重围。    
    塞外露营的冀东子弟兵。    
    赵洪武游击队在宁城胡家营遭日伪军包围,17名战士拼到最后被俘。日伪军威逼他们投降,17名战士个个横眉冷对,威武不屈。从队长赵洪武起16个人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小战士丙丁火(原名巩书安),这个16岁的小战士,面对着16名倒在血泊里的战友,愤慨大骂诱降的日军,英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严峻的局面,承平宁工委决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三区队暂时返回基本区休整。区队长高桥却派主力连队带电台、好武器回基本区,而自己率一个排就地坚持。不幸于1944年3月29日,在宁城八素台老西沟遭到日伪军袭击,高桥和全排战士全部光荣牺牲。英勇善战的高桥区队长时年仅29岁。残暴的日本侵略者,竟然将高桥的头颅割下送到承德示众直至其覆亡。    
    1944年夏,日伪在承平宁全面完成集家并村,承平宁地区的部队和党政干部陆续返回基本区,留下少数人坚持斗争。1943年5月建立承平宁联合县时共有干部战士600多人,到最后撤离时已不足百人了。留在七老图山和老哈河畔的是一座座无名墓碑。1979年群众在光头山上代木时,在森林中发现一具革命战士的骸骨,身边的钢枪已锈蚀得不成样子了。    
    塞外的野餐。    
    作家刘白羽于1946年曾访问当时已是热河省副省长的杨雨民,深深为承平宁抗日军民的顽强斗争精神所感动,以《创世纪》为题写文章称颂说:“他们作了世界上任何人想象不到也非常人体力所能支持的事情”,他们的斗争事迹“供给了我们一部丰富的热河人民斗争史——从死到生,从死亡中创造了新生的世界。”①《时代的印章》,光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