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七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禅七日-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部,五代、宋朝的时候,永明寿禅师的著作《宗镜录》,这个文字都很美,尤其是《宗镜录》,那么永明寿禅师也是在座我们老前辈一样,他是个将军出身,后来出家了,他是禅宗悟道以后,弘扬净土的,在杭州,永明寿禅师,据说是阿弥陀佛的再化身来的。这两著作是佛学概论。
  
    
第三部就是我们青海人到西藏成就的,达赖、班禅的师父,宗喀巴大师,根据阿底峡尊者《菩提道炬论》,《菩提道炬论》可以说根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的著作,所以宗喀巴大师写了,所有的著作嘛,把它累积起来,《菩提道次第论》,实际上根源都是《瑜伽师地论》来的,

    
我这么几句话很短的浓下来告诉你,我的我慢,增上慢来啦,我摸了几十年,你们年纪轻轻又不好好用功,尤其我看出家的同学们,悠哉加游哉,那个游不晓得羊油还是牛油,油得不得了,没有好好的用功,可是我们都吃了那么多苦头,浓缩下来,简单的告诉你,自己好好去研究,不要听了就完了,所以大家要了解真正的密宗的黄教,我们暂时不讲红教、花教、白教,暂时摆一摆,要想了解黄教宗喀巴大师的这个修持的法统《菩提道次第广论》,了解《瑜伽师地论》。这个现在给你介绍了整个的东方文化,尤其,其实印度佛教文化,印度没有了,宋朝以后印度已经没有了,印度文化整个的归到中国文化里头来了,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吸收包含了那么多东西,现在年轻人一点影子都没有摸到,那真担心啊,我常说一句话不大好听的话,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怕亡国,亡国了,有后代起来可以复国的,就怕文化断了,文化一亡了,这个民族国家就没有了,很重要是文化的根基,现在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文化内容的这五部大论,就是整个的佛法,随便那一部抽出来就是佛法的概论,今天我们需要抽译的就是《瑜伽师地论》,怎么叫瑜伽呢,那我们晓得根据梵文翻译,现在外文叫YOGA,这个伽是,所以释迦牟尼佛那个迦是真正,正式的发音释迦(GA)这个瑜伽的伽,中国字,一个走字,这个是人,什么叫瑜伽呢,你们都会,每个同学,我怕花钱不敢发奖金了,舍不得,很小气,瑜伽,你们都晓得,怎么样翻译啊,相应,怎么样相应啊,我跟你两个相应不相应啊,都晓得,你们一考试都会答出来“相应”,所以我刚才讲我们这个老同学古老同学,他姓古,所以我那个老古文化,当年因为这个同学大学毕业了跟到我旁边,我说,我们办个出版社,好啊,取个什么名字啊,我说取个什么,取个好一点,我说你姓古就叫老古,就这样来的,简单得很,他姓古,古里古气的这个人,从大学一年级跟我到现在,现在头发光了,他是和尚,你看头上没有毛的,偏偏弄二根毛还遮起来,当了和尚还要假,这个是古先生。《瑜伽师地论》,什么叫瑜伽呢,古音,相应,怎么叫相应,交感,互相交感,古文的翻译叫相应,搞了半天相应不相应,不知道,就是交感啦,现代话。我刚才所以讲他,你少讲那些佛学的名词,少讲文章,书读多了没有用,就把白话一讲,你们学了佛的学问越好的,一口那个学问,我一听就烦,我上课很少讲这些东西,我们讲课的人,你最大的学问不是表现你自己,要把那个学问变成白话,给听不懂的人听懂,然后想起我们看了好多古代的老师,当代的老师,满嘴学问,黑板上写了密密麻麻的,记录都来不及,听得完全听不懂,非常尊重他都是学问的话,学问有屁用,听不懂。学问要使人家不懂的人,告诉他这样,懂了,这是真学问,千万注意。所以瑜伽就是交感     
            ,什么叫交感,等于我们那个电插头一样,插对了就通电了,这样就是交感,插不对了有屁用,这个电没有用的,瑜伽是什么交感呢?天人交感,我们修养到了,跟这个宇宙生命整个的想通,通电了,就是瑜伽,就是YOGA,瑜伽禅宗这个禅,禅定也就是瑜伽,使我们……所以为什么要打坐,各种方法,修养到最终与天地宇宙万物交通一条线,插头这个插电对了,就是庄子的话,庄子一句话,修道成功,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就对了,庄子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就是YOGA瑜伽,也就是儒家孟子说的,养我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交感了,这就是禅的境界,这也就是禅定的境界,所以为什么要打坐呢,要把身心收摄,就是庄子的话,澡雪精神,洗个澡的澡,雪,下雪的雪,身心啊,洗了澡同白雪一样清洁发亮的,澡雪这个精神,这就是打坐修定的这个道理了,这个大家都了解了吧,我这样说,还说得清楚了没有,说不清楚,你来打我,打我一个耳光,使我清醒一点重新说话。现在我们手里这一本佛经,叫瑜伽,交感     
            相应刚才都解释了,瑜伽师,怎么师,大师们,已经佛法到达那个境界,瑜伽师。地论,什么叫地呢?一步一步,地者地步,一步一步。瑜伽师,你们修道的这些大师们,想到达怎么样是小乘罗汉境界,怎么是菩萨境界,怎么样是观音菩萨境界,怎么是文殊菩萨境界,瑜伽师,这些大师们,你要学的佛法,地,一地一地,一个步、一个步,这一层楼、二层楼、三层楼、四层楼、五层楼,一地一地上去的,论著告诉你,所以这个学名叫《瑜伽师地论》,这样懂了吧,然后你拿《瑜伽师地论》,然后出去好吹牛啦,我是开牛棚的,你们去开牛肉店,再不然去卖牛肉面,大的吹大牛,小的吹小牛,就可以去吹了。弥勒菩萨讲出来、传出来,无著菩萨的记录,《瑜伽师地论》,分成什么呢?由一个凡夫普通人学佛分成十七地,十七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的十,我怕我的国语不标准,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十七地,我们翻开看看,《瑜伽师地论》的目录,学佛第一要学逻辑,佛法是非常讲逻辑的,所以逻辑没有学好,佛法里头不叫逻辑,逻辑是佛法里头跳出去的,原来叫因明,因明就是逻辑。非常讲逻辑,把它分成十七地,因明就是逻辑,我们中国呢,传统文化叫“名学”,因明就是逻辑,名,名学名气那个名,大名顶顶那个,就是逻辑,逻辑不是,我们自己文化里头还高明得很,可惜大家自己不懂自己。《瑜伽师地论》是逻辑的分类,分成十七地,你看看我们手边都有了,都有了,我们来了。本地分,这就是逻辑,第一个标题,本地,根本的,本地,本地哪里,厦门,本地,本地是厦门,本地就是根本的立足点,下面就分类,本地,五识身相应地,第一要了解,我们这个生命活著身体,有眼睛、有耳朵,眼、耳、鼻、舌、身,身体,这是五识身地,身体同心的关系,这是第一部分。本地分的地,第二部分呢,你们手边都有书,意地,是第二部分,我们的意识思想怎么来的,所以现在这个意识形态怎么构成的,意识的作用怎么来的,意识同五识身相应地分开的哦,意识作用讲得非常清楚的,意识作用,第二地。第三是有寻有伺等等,包括了三地,第三、第四、第五,这些都,这个慢慢解释,今天就要给你们搞这个。第四呢,三摩,三摩呬多地,三摩呬多地,我们讲,得定对不对,大家说怎么得定,梵文叫三摩地,三摩地,那么中文再简单的称呼,我们的妹妹,三昧,还不是二妹呢,也不是大妹子呢,三昧就是三摩地的翻译的转音,三摩地就是得定的境界,叫三摩呬多地。第五呢,有心无心地,后面跟到下来,实际上你把五识身相应地到有心地无心地研究完了,这个佛法的基础是修持去,稳当得很,后面的闻思修慧,声闻地、缘觉地到菩萨地,一直到成佛之路整个给你说完了,所以     
            ,你们手里拿到已经是拿了成佛之路的把柄了,不过四大本耶,揹得动吗?揹不动有个办法,最后是“空”的啦,都没有的,就丢掉了,那就成就了,所以要尊重这个东西。 
            
出息入息,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刚才讲到逻辑的问题,思想的科学,你这个问题,没有写清楚,你写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你问的是出息的时候?入息的时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时候?那个息的境界不是不要延长?所以要学逻辑,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如果我们一般对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练它,那变成练气功了那是很粗的,我们人婴儿在娘胎里头没有呼吸,婴儿的呼吸不需要,是靠妈妈的脐带通过到我们肚脐这儿,自然吸收往来,换句话,这个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婴儿一出娘胎,那个黄医师拿个剪刀,啪啦,把脐带一剪断了,第一个,护士的动作,把婴儿嘴巴里很脏的那一陀都挖出来,要挖得干净哦,那护士的,接生的护士,一点不干净啊,这个脐带一剪断了以后,婴儿嘴里一挖掉,哇,第一声哭的时候,那点东西就咽下去,才开始鼻子呼吸了,要懂这个,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个自然凝定,那个阶段,恢复到那个境界了,那你要问延长不延长,我莫知羊啦,你们也不知,我那个闽南语也说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诉你,如果你在那个不呼不吸的境界里头,一定,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整个的地球翻了你都还在定中呢,延长不延长你看吧,但是那还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点点而已,可是初步一点点大家就做不到了,所以古代一个禅师讲,有一个禅师就问,考验另外一个禅师,他说,出息不随万缘,注意这两句话,出息,呼出来的气,不受外物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受物理的影响,出息不随万缘,万缘不是外缘哦,万种,入息不居阴界,气进来了,呼吸自然进来了,不住阴界,阴阳的阴,什么是阴界呢,五蕴皆空嘛,这个阴嘛,阴就是蕴,五蕴哪五蕴?身体,色、受、想、行、识,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养,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是个什么人?这是真空灵而解脱啊,世间一切同他都没有关系,就在世间也不怕,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位禅师勘验这个,勘验就是考验,另外一个答复怎么说,还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所以我经常讲,你们看一句话,

   宋朝有一个小姐    
《真是女孩子学佛的楷模!小小年纪就那么大成就…编者》,曹彬的孙女,赵匡胤那位大元帅的孙女,他的后代的孙女有些做一皇后的,只有个出家了,叫曹文逸,后来得道成就了,不过她归到道家里头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么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灵源大道歌》,我们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话,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灵源大道歌》,

  她第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我对大家说真的一句话,我为诸君说端的,这是宋朝的白话,讲的国语、土话,端的就是说真的。命蒂原来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个瓜蒂的“蒂”,原来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个时候定了。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照体就是刚才讲弥勒菩萨,讲本地分,从生命根本照到本体上,长生永远不生不灭,空,你说,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灵魂的灵,鑑,一面镜子,那个金字旁的那个鑑,
  

本篇文章由tianxin录入

    













南禅七日第十盘
南禅七日文本——10 


  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灵魂的灵,鑑,一面镜子,那个金字旁的那个鑑,灵鑑涵天,涵,三点水那个涵,灵鑑涵天,天上的天,容万物,包罗万象生命根本,后面还很多,又是佛家的、又是道家的、又是儒家的、又是我家的,又是你家的、又是他家的,一大篇,历代这几位女的成就,真是了不起,所以,曹文逸的《灵源大道歌》,“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原来在真息,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鑑涵天容万物”,你看看,你这边好像都是女仙姑,你看人家女仙姑、大仙姑当如此也,我们这些公仙公不晓得如何,仙公,这个问题答完了。回到弥勒菩萨这里《瑜伽师地论》,书先拿到,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我来不及给你讲这个东西,这个已经一百卷,《瑜伽师地论》,抽出来十三卷,基本最重要的,我现在假使在六、七天给你讲一卷,都讲不完,我只能够捡要点给你说了,首先我们大家学禅也好,学密宗也好,大家学打坐,都想入定,对不对,什么叫做定,这是一个问题了,那么,一般认为定,打起坐来,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这是昏沉,不算定,对不对,


  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师的年谱,憨山大师在五台山打坐,他在五台山打坐,不能入定,在五台山一个人在那里,打坐不能入定,听到那个溪水,山上的水,那个哗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等于我们在都市在打坐,你何必要到山里头打坐,现在你要打坐,要跑到那个最吵最闹的火车站去打坐,你看你定不定,你说我山上定得好好的,到了火车站就不定了,那还修个屁,那有什么用,修得光在山上用,山上做猴子用,有什么用,那个清净了,那当然没得想头了嘛。你跑到最闹的地方,你是永远是宁静的,这才叫做定嘛,对不对?对了,所以闹境下坐,出了家在庙子上,你看我多修行,多高明。我说你高明,当年有一个在台湾的年轻的和尚跑到那个,这个这个广钦法师的那个山顶,那个茅蓬山顶上,一个人孤伶仃,在那里一个人在打坐修定,然后,每个月下来到我家里,揹一袋米回去,我说你去吃吧,结果有一次下来揹米坐在我客厅里,我有客人忙,他坐在客厅里,我看正在看我那里的刊物,我注意一下看什么刊物啊,原来光看电影明星的那个刊物,我说你这位老兄山顶下来的差不多了,米给他揹去了,我说,你最近怎么样修持。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