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不是那么的消极,而是具有强力和积极内容的。也就是说,所谓的率直心就是没有私心,不被任何事物蒙蔽,诚实地直视事物本身。基于这点,就会涌现“排除不该做的事情”的勇气。率直心也包含着爱,爱自己所憎恨的人,改正其错误,引导他走正确方向。高尚的情操,也是从率直心培养出来的。

  培养每一个人,使他具有率直心,是磨炼智慧、集合众智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步骤。没有率直心胸,就会如前所述,各自追求利害得失,并受私人感情的影响,坚持自我,很难集合众智,甚至会互相对立争执,招来不幸。集合众智,是要彼此不为利害关系所困,没有私心,人人有一颗率直的心,才能实现。因此,率直的心,是人类运用天赋本能所必须培养的根本条件。虽然集合众智必须有率直的心,但实际上,大家都会计较得失,易受感情的羁绊,因此很难做得到。幸好有很多古圣先贤和各种教义,来教导人们排除迷惑、压抑烦恼的宝贵方法。而要培养率直的心,就可参考长辈和朋友们的建议,再自己下功夫修养。虽然还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但松下觉得接纳古圣先贤及宗教的宝贵教训,更易收效。

  综上所述,说明人类原始就具有成为“万物之王”的本质。而在过去的历史中,不能发挥人类优越本质的原因,是因为人类不能充分地自觉、认识自己本质的伟大,因而,虽然在集合众智方面下了功夫,还是不够。假如人类能正确地知道自己的本质,专心培养率直的心,不被利害得失及感情所困,再集合众智,则一定可以发挥自己的优越本质至最大限度。如此一来,人类一直追求的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幸福,就会随着众智的程度逐渐实现。

  松下指出,为了达成永久的使命,人类仍在入口处徘徊。因此,只在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努力一天。

  松下认为,不断地自觉赋有伟大的禀赋,并努力充分发挥其优异特质,就是全体人类永久的使命。

  人类赋有能君临不断生成发展的宇宙,以及有“探讨万物本质并支配运用”的王者本质。而自觉王者的本质,并去实践,这是自人类形成于地球以来一贯的使命,只要人类存在于世上一天,就应永远不变地去实践这崇高的使命。

  每个人的脸形虽不同,思想也互异,所赋有的素质天分亦各有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有分别发挥不同的禀赋,以健全自己人生的使命,而且负有促进所有人类和平幸福的使命。这也意味着“个人的使命离不开人类长久的使命”。在健全全体人类和平幸福的使命上,每个人必须先顺应自己的,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才行。

  在人们的眼里看来,到目前为止,人类的历史可说相当长了。因此,有些人认为,人类的生成发展已经到达顶点了,今后大概要走下坡衰退下去了;也有人认为,即使尚未到达衰退境地,也已到达发展的饱和阶段,且已形成了社会体制,而这就是人类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了。

  松下问道,果真如此吗?人类的进步发展,确实有一定的界限吗?松下自己回答,当然不是。宇宙的自然运行法则,是无限制地生成发展,而人类就具有“顺着宇宙的生成发展,不断地进步向上”的优异本质。今天人类所处的阶段,只不过是为了达成永久的使命,仍在入口处徘徊的状态而已。人类到目前为止,尚未发挥伟大本质的地方仍然不少,这是因为过去人类还不十分自觉,不认识自己具有优于万物的禀赋所致。

  人类永久的使命,应该是先拥有一颗率直的心,然后逐渐提高自觉,同时增加个人智慧,集合众智,使每一刻都在发挥人类的本质,应用在人类的共同生活上,以及一切万物之上。

  人类从知道自己的使命开始,就应开始步上实践之道。但人们至今似乎仍没有踏出第一步,因为人类使命的道路实在太远、太远了,不是一代或两代的人可以完成的,甚至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

  所幸人类今天透过古圣先贤的心血结晶,得知自己的永久使命是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个大进步。

  只要能自觉使命,即使“人类真正发挥万物之王的本质时期”还在很遥远的将来,但也可以在这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迈进。

  我们已知道达成使命的最大力量,是靠众智。目前可以说人类达成使命之门,已大大开放了。人类如果能自觉其使命,并坚定地以率直之心集合众智,则人类到目前为止的反复争执,与自己所招来的不幸和贫困的情形,就会逐渐化解、变小,以至于无形。

  松下的结论是:人类的永久使命,是自觉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异本质,集合古今中外的众智,发挥个人伟大的禀赋,并实践于人类的共同生活上。

  “为了明确人类的使命”,“为了期待其实现”,这就是松下提倡“新人生观”的意义。

  松下告诉大家,能正确判断及利用万物,以促进人类的进步,你就是现代的王者。

  松下希望一些自认为是弱者的人,能认识自己也是一位“伟大的王者”。因此,人类要成为新的王者,应自觉并实践其责任和义务。

  真正的现代王者,必须不被自己的感情、欲望或爱情等所困,而能正确地判断,并有效地利用万物,以促进人类共同生活的进步。

  松下在此所说的支配、君临天下,是指按照自然法则,顺应万物的兴替,指导活用它。所以,松下希望各位读者能摒弃过去的王者支配、君临天下等不良的旧观念,重新体会“提倡新的人生观”的涵义。

  人类自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距今已有五千年了。若追溯到史前时代,则有数百万年。

  经过这么漫长的演化,逐渐进步、发展,到了今天,人类的智慧和努力都一一实现了。地上的火车、空中的飞机就是例子。即使是身处于现代的我们,数年前还认为登上月球只是梦想,可是现在已顺利完成了。

  由于科学进步,技术发达,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虽因地域的不同,每个国家进步的程度也有差异,不过,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而言,今天人类的生活,和原始时代的生活相比,甚至于和千年前、百年前相比,可以看出有很大的进步与改变。由此可知,人类的发展成果是何等的伟大。不只是物质方面,在精神生活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很

  多伟人、哲人不断地提出有关人类的生存之道及人类应有的生活态度等伟大的学说,用以教化人心。例如释迦牟尼、耶稣基督以及穆罕默德等,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中国的孔子、老子及孟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是留名千古的贤人。随着时代的演进,又出现了中国的朱子和王阳明等,西方的康德以及日本的圣德太子、最澄、空海、亲鸾、日莲等哲学家、宗教家和思想家,他们给人类留下了旷世卓越的学说。

  正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人类不断地借鉴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才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准逐渐提高,并从先圣先贤的学说中,逐渐学习到互爱、互助、互谈的美德。而在这其间更创建了文学、美术、音乐和各种仁义道德的学说,并以各种方式来指导人类的行为。

  从前,人类分成了许多小集团,彼此不断地争斗。而在长久攻伐中,不仅获得了智慧,也获得了许多经验。由这些智慧与经验的累积,逐渐演变成今天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友好。世界上多数国家对于人民跨越国界,相互亲善往来,都给予适当的协助。例如闻名于世的喜玛拉雅山,除了当地尼泊尔人外,也欢迎外国人去攀登,并且攀登者都受到这个国家人民的祝福。此外,类似奥林匹克及万国博览会之类的国际活动也轮流由各国接办,彼此竞技,以达亲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组织诞生。这是世界各国以不希望重蹈战争覆辙为目标,所结合的国际性组织。几十年来,联合国一直为维持世界和平及增进人类幸福而不遗余力,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成果。

  但这种成果,是否在人类的共同生活中出现了正面的价值?松下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日的人类隐藏着许多的危机,包括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不信任和对人生价值的怀疑。

  现今世界有超过五十亿的人口,而由于历史、文化、国情、民俗、生活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也互异。而这不同的观念和思想,都是为了求得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出来的,每种思想也都各有其优点及所依存的真理。

  如果能使互异的观念,彼此取长补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人们却凭自己主观的想法,来判断他人的思想,并加以排斥否决,因而导致不良的影响。这种情形,不仅出现在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和民族之间亦然。

  由过去的历史看来,人类互相竞技角逐、彼此竞争,应该是运用天赋的结果;而运用这天赋,彼此切磋琢磨以改进生活,则是件好事。不过事情却不尽然,往往因过度的竞争,而与对手相互憎恨,这种心理常受物欲、权势蒙蔽,弄得非置对手于死地不可,最后造成人类自相残杀的局面。这种例子在人类的历史中,多得不胜枚举。而在几十万年前的史前时代,也一定常发生同样的情形。

  松下看到,人类文化一直在进步中,但互不信任的心态以及悲惨的命运,也一直持续着,到了科学发达、文明进步的今天,这种情形反而更加严重。

  在近一百年间,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由于很多原因导致了胜负。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人类都经历了两次惨痛的战争。不只是日本,很多国家除了世界大战之外,也经历了好几次战争,有无数的人因此而受伤或失去性命,我们不能说这是人类的幸福。

  前面也说过,人类一方面进步到能在地上跑、在空中飞,甚至登上月球。但是,在五十亿的世界人口中,竟有四分之三以上仍旧过着贫苦的生活,有几亿的人口濒于饥饿的边缘。若单就物质层面来看,就已呈现相当不调和的状态。

  如何避免世界大战再度发生,是联合国和世界上多数人们所期待与努力的。但放眼今日的世界,局部的战争和纷争,一直持续不断地发生在亚洲、非洲以及中东、中南美等地区。又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人们,因战争而陷入不幸甚至死亡。那么,为什么目前可以暂时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呢?松下认为,如果明白地说,是因为大家对于核武器的恐惧。自从原子弹、氢弹发明后,人类因惧怕它那足以毁灭的强大威力,各国才不敢轻举妄动,也暂时维持着和平的局面。这种情形,正是这二十多年中,世界各地虽频频发生战争而没有扩大的主因。

  但如果因为畏惧核武器,而不得已抑制大规模的战争,在松下看来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和平,而且这种维持和平的方式也不会持久。

  过去,人类在制造大炮和炸弹时,一定也知道这些都是具有破坏力、杀伤力的武器,如果使用不当,会带给人类悲惨无比的命运。然而,人们还不顾一切地引发战争,最后终究到了拥有这些武器,也不能消除战争的地步。同样的,如果一旦发生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定也有人想使用核武器。

  想到这儿,你会发现核武器也不能保证真正的和平。真正的和平,不只是形式上没有战争而已,应该先让人们了解生存的意义,互相帮助,相互提供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人类福祉,真正的和平才会逐渐实现。从这些意义看来,今日世界距离真正的和平,还相当相当远。

  虽然人类创造了不算短的历史,虽然在科学、宗教、道德、教育、政治各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而且今天还不停地做着种种的努力,可是,至今却仍然无法减少那些令人厌恶的事件。

  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呢?尽管文化进步,文明发达了,可是人类仍然重复着相同的不幸事件。或者应该说:与进步文明相对的不幸事件反而愈来愈大愈多了,究竟为什么会如此呢?

  松下认为原因的其中之一,可能是由于人类是宿命者。不然,为何在某些方面有进步,而在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地彼此争执,自己招来不幸?难道这就是人类的本性?如果这种想法对的话,那么,任凭人类如何研究、努力,也必定无法给人类生活带来真正的幸福,而人类所企盼由于协调带来的暂时性繁荣以及和平、幸福,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

  然而,人类果真如此愚蠢吗?这真的是人类的本质吗?松下认为不是这样。人类的本质还有很多。人类原本是优秀的,也可以实现协调所带来的繁荣、和平与幸福。只是因为某些原因,而使得现今的人类,无法充分表现其卓越的本质罢了。如果人们能充分自觉,正确地认清人类的本质,则人类的共同生活一定会变得很美好。

  为什么松下会有这种想法?为什么松下要求人类充分自觉、正确地认清自身的本质?这就是他要提倡“新人生观”的目的。

  松下提倡“新人生观”,也就是要想说明“如何考察人类本质”的基本法则。

  关于人类的本质,过去几千年当中,已经有不少先贤思考过这个问题,并以各种方式叙述发表,今天的人们只要翻阅文献记录就可以得知了。但是,松下所提倡的“新人生观”,并非通览诸文献,加以取舍后集成的。当然,历史文献都是经过许多世代,聚众智所传的产物,因此,人们参考这些,就可以基本上洞察自有人类至今,有关人类的活动情形以及考察推究出人类的本质。

  不过,要分别仔细观察数百万年,乃至于更长久的人类历程,实在是不太可能的。松下认为,人类的历史虽说已有数百万年,可是我们能从文字记录上得知的部分,却仅仅只有五千年左右,而这以前的事,只好以推测的方式进行了。这样说来,就无法从人类历史中去探索其本质了吗?松下并不这么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