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宗镜录略讲-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芬芳,这就是佛法的精神。

 

   “一切施为无非佛事,尽堪悟道皆是入门 ”,永明寿禅师这八个字一句的古文,虽然推开了佛经的用语,却包涵了大乘的义理。这两句也是很好的骈体文对仗句,你们做佛法生意,开个素菜馆什么的都用得上这些好对子,《宗镜录》这些对子多得很。不管哪个佛法,能够使我们悟道的,就是佛法的入门方法。

 

   所以普贤佛国,以瞪目为佛事。南阎浮提,以音声为佛事。乃至山海亭台,衣服饮食,语默动静,异相施为,一一提宗,皆入法界。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能应机成就根器不同的众生,普贤佛国是以瞪眼睛的方式开悟众生,有人问什么是佛法?佛菩萨用眼睛瞪你一下,你就悟道了。在中国这类作略的禅师很多。像布袋和尚肩背布袋,人问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一放,朝你面前一站,是嘛!本来我们一切放下,放下布袋就成功了!你不懂,他把布袋一背,又走了。

 

  又如 “鸟窠吹布毛 ”的典故,鸟窠禅师住在杭州,自己在大树上搭一个小棚,有鹊鸟筑巢在旁边,很乖驯,因此也有人称他为鹊巢和尚,唐朝名诗人白居易见过他。他收了一个小徒弟,服侍他很多年。有一天小和尚向鸟窠告假准备辞职,鸟窠问为什么?小徒弟说本来出家是为了要成佛,看老人家有道,服侍多年,也没有传他一点佛法,所以要到别的地方求佛法。鸟窠禅师叫徒弟等一等,从身上穿的破旧衣服上找到一根布毛,用嘴一吹,小徒弟悟道了,这就叫 “鸟窠吹布毛 ”,跟瞪眼睛的道理一样。我们也用扫把扫了好多布毛,怎么不悟道?

 

  成就者一切事都是佛法, “所以普贤佛国以瞪目为佛事,南阎浮提以音声为佛事 ”,南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此语出于《楞严经》《观音菩萨圆通章》: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我们这个南阎浮提世界,以观世音菩萨最流行,众生容易因声音而悟道,并不是别的声音,因此佛要说法四十九年。在其他佛国并不一定要开口的,有的佛瞪一下眼睛你就悟道了;有些则招一下手就悟道。我们看有些佛像,手势各有不同,阿弥陀佛的手相就是大施印,他把手一摆,什么话都不讲,让人一看就悟道。

 

   “乃至山海亭台、衣服饮食、语默动静、异相施为 ”,各种不同的现象都是接引众生的妙法。

 

   “一一提宗 ”:没有哪一点不提示心法的宗旨。

 

   “皆入法界 ”:世间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种现状、音声都可悟道,都可进入法界。法界一词引自《华严经》。

 

                      花飞钏动悟禅心

 

   但随缘体妙,遇境知心,乃至见色闻声,俱能证果,华飞钏动,尽可栖神。

 

  又是文采风流的句子。

 

   “但随缘体妙 ”:只要随缘体会那个妙用。

 

   “遇境知心 ”:碰到任何的境界都可以明心见性。

 

   “乃至见色闻声俱能证果 ”:随便你看到一切色、听到一切声音,都可以证果。

 

   “花飞钏动 ”:风一吹,花飞了!钏是手镯子,尤其女孩子喜欢戴手镯子,一碰叮叮噹噹响。

 

   “尽可栖神 ”:都可以悟道。 “栖神 ”二字一时虽难解释得清楚,他引用道家名词来写。正统的道家,非旁门左道,这个 “神 ”字,近似于佛学里的 “心 ”字。

 

  讲到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永明寿禅师写《宗镜录》,充分显示出他佛学学问的渊博。我们平常看经典,没有读完三藏十二部是看不到的,他在这里引用出来,不需要我们读完三藏十二部经典。接下来引用一部经论:

 

   如论云:有国王观华飞叶动得辟支佛。

 

  这是印度的故事。佛过世后的像法时期,这一阶段证得罗汉的弟子还不少。他说有一位国王看到花飞叶落,悟道了!因此不当皇帝出家了,所谓出家并不一定剃头,而是出世去了!所谓 “辟支佛 ”,是在佛过世后,自己无师自通,因因缘而悟道的 “独觉佛 ”。

 

   钏动者。禅经云:有国王令宫女摩身,为镮钏闹,令渐渐减钏,乃至唯一,则不复声,因思此声,从因缘生,悟辟支佛。

 

  鸠摩罗什翻译的禅经说,也是像法时期,另有一位国王,每天晚上命一宫女为他按摩方能入睡。宫女手戴一串手钏,一按摩即叮铃噹噹响,国王觉得吵闹,命宫女每天除一只手钏,最后只戴一个,当然不会发出声音,国王由这个因缘而悟道。由此可见学佛处处反省。 “因思此声从因缘生 ”。国王警觉到突然一反省,这个声音从因缘而生,好清净!当两个东西一碰当然发出声音;讲话也是一样,少了一瓣嘴唇就发不出声音,一切音声皆因互相摩擦有之。譬如风无声,但是一碰到东西便发出声音。国王因此悟到万法皆因缘生,相对而起,依他而起,因此悟了道,证到辟支佛果。

 

                      重法更要重人

 

  禅经中也提到现在打坐最普遍的七支坐法,我们先说明七支坐法的由来,才会明白下文的意思。

 

  据佛说,七支坐法是前一劫留传下来的打坐姿势,我们现在这个劫数叫 “贤圣劫 ”。前劫是指庄严劫,最后一尊佛是毘舍浮佛。贤圣劫有一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第五位是将来佛 ——弥勒佛,后面还有很多佛要出世,算不定我们当中有第五百位佛在座,我们不知道而已!最后一位是楼至佛,就是现在护法执金刚神(韦陀菩萨),执金刚神发愿护法,等众生都成佛,他才清场 ——成佛。

 

  上一位佛圆寂后,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来,末法时代,也有些人要修道,修定做功夫不能得定。有五百罗汉在昆仑山顶,就是喜马拉雅山顶修道,当然不是最高峰,得不了定,为什么?因为在冰天雪地修苦行。有一天,五百罗汉看到对面山上有五百只猴子在盘腿打坐,这五百只猴子是前佛末法时期的时候活下来的,猴子喜欢学人样,模仿人打坐,坐虽然没有悟道,却得到长寿。五百罗汉见猴子安祥而坐,定有道理,由此因缘而又把七支坐法找回来。所以我们现在的打坐姿势其实早已失传;是靠五百只猴子而流传下来的,每一位修行者,都必须透过七支坐法才易修成禅定。

 

   亦如猕猴见辟支佛坐禅,后于余处见诸外道种种苦行,乃教外道跏趺而坐,手捻其口,令合其眼,诸外道叹云:必有胜法。外道受教皆证辟支佛。

 

  禅经上记载,这些猴子神通广大,因为在前一佛那里学到这个打坐方法而得长寿,看到世界上没有正法,各种外道在修道。印度外道修法有各种姿势,现在瑜伽术各种姿势也都可以入定,有些人入定时翘一只脚、或拄一枝拐杖,几天几夜不动;或头脚倒立,一定就是好几天。猴子看了发慈悲,乃教外道盘腿而坐,双手相叠,大拇指相拄,闭上眼睛。外道看猴子这么热心,赞叹必有胜法,接受教导,结果也因这个坐姿而证得辟支佛。

 

  这一段禅经强调,想成佛证果,非盘腿坐七支坐法不可,不从此入不可能,三世诸佛皆以此法而证道,有如此的严重!所以不能任性说腿盘不起来就不盘,那是自己吃亏,犯了我慢之见,我慢会害了自己。

 

   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无不证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大智度论》上有四句话: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佛所教的法, 规规矩矩地相信,不要因人而不相信法。有许多人认为,老师到底是人不是佛。你要听听老师教的法是不是正法,自己要有智慧的眼睛去选择,如果老师教的是正法,就要依法,不要因为他是人而不相信这个法,如果依人看人一定气死人,众生怀疑、比较的心性多得很。当年我在上海,一位老和尚介绍一个人来看我,此人一进门跟我握手就把我的手一抓,我立即知道此人是学外道的,想试探我有没有功夫。我被他一抓,手心马上冰凉。我平常手心发热,他一抓就变冷了。这个人转过头对老和尚摇摇头,我笑笑,懂了:他的意思是:你宣传他有道,他连手心都冰凉,好像有病,怎么会有道?老和尚埋怨我,说我平常手心发热,怎么那天反常?我说他拉错了手,我一只手冰凉,另一只发热,他握错手了耶!

  众生都是依人不依法,很可怜的。实际上重法就要重人;重人也就是重法。


            第二十九章 朗朗空中罪福明
 

  上次讲到 “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无不证果 ”,这个问题还没有答复完。

 

   “依法不依人 ”自然可以证果,这是引用佛经上所说。大家要特别注意!后世学佛多半是依人不依法,很多人拜老师、拜师父变得情感化,以老师或以这宗派为主,把正法忘了,这是很糟糕的。我们学佛对老师当然要恭敬,但不管哪一位老师,要看他讲的是否适法?合不合法?

 

   “依智不依识 ”,真正的佛法要用智慧求证,印证智慧最好的方法就是拿空慧来印证比较可靠。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有些经典是不了义经典,不了义并不是不对,佛经是一种教育方法的记录,某些时候就某一种教育的需要,给你一点 “有 ”法去行,而不讲空法,是不了义之教。譬如在学校念书,老师觉得学生太不对了,打学生一记耳光,学生长大以后,以为打耳光是法,那就是以不了义教为了义。看经教也是如此,有些经典是不了义经,有些教理是不了义的教理,但是真正修法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义不依语 ”,看经要了解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不要抓个话柄,以文害义,那就很糟糕。

 

  永明寿禅师说只要我们但遵教行,依法不依人,一定会证果的。不过,有一种人不能证果 ——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不信正法的人,你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拿世间的知识来说,这里可以作个讨论。有的哲学系开有比较宗教学这门课。专门研究各个宗教的教义,并加以分析比较,这是现代全世界人类文化的趋势,大家要注意!在宗教方面未来将趋向大公教,大公教是西方的名词,中国人本来走的就是大公教的路子,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过去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三千年来,我们素来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以回教在唐朝传进来,马上被接受;唐太宗时基督教聂斯特利派(当时称景教)进来,也为其建教堂;外道婆罗门教(袄教)传,也接受。现在已经是五教同流了,释迦牟尼、孔子、老子、耶稣、穆罕默德排排坐,吃果果,是好人,讲好话,都请上坐,这是中国人的做法,这个风气现也推行到美国。

 

  所有的宗教在比较宗教之下,会走一个共同的路子,所有的教义归在一个真理之下,我们要注意这个人类文化的趋势,大概很快会实现,最多在一个世纪中一定会有。如果真发现有外太空生物的话,恐怕这个人类文化会更快的实现。

 

                      佛是万能的吗?

 

  那么,我们晓得某些宗教教义讲教主万能,佛教有没有呢?拿比较宗教来看,佛教没有,佛教说佛 “万德庄严 ”,并不讲他万能不万能,万法与万能是两样,善性一切圆满就是万法庄严。佛能 “通一切智,彻万法源 ”,但成佛有三不能,不是万能:

 

  一、不能转定业。譬如这个世界的劫运如此,站在比较宗教哲学的立场,教主万能,怎么不来救救这个苦难的世界?为什么?那么佛教答复:这是众生的定业,无法转。

 

  二、不能度不信之人。你说不信会下地狱,他说我下我的地狱,各走各的路,你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三、不能度无缘之人。佛经上讲,释迦牟尼佛要度一位老太太,她看到佛就讨厌,佛就现神通从四方八面让她看,她干脆蒙起眼睛,来个老子不理你,释迦牟尼佛毫无办法。这位老太太与阿难有缘,佛叫阿难去教化,阿难对她说什么她都信,这就是有缘。

 

  还有一个有关缘的故事;有一次佛在打坐,听到山门外有吵架声,一看是舍利弗跟一位老头子吵架,佛问何故?舍利弗说老头子要出家,他们一查此人五百生没有做过一件与佛有缘的事,所以不答应他出家,他硬吵着要出家。佛说你们这些罗汉只知道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干什么你们知不知道?再用神通看看,五百生以前他是狗,跟我结了缘,那时我是修道的隐士,死后烧出舍利子,弟子为我盖了舍利塔,他是狗,狗喜欢吃大便,跑到厕所吃大便,突然听到有人过来,一着急尾巴黏了一团大便就跑,结果看到我的舍利塔,把大便一甩甩到我的塔上,跟我结了缘,因此可以出家。这个故事等于判例,说明佛难度无缘之人。

 

  (编注:唐朝元珪禅师提出佛有三能三不能。一、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二、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三、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

 

  佛这三样都不能吗?能,加上时间都能,这点要注意!这也是人生哲学,天下有许多事加上时间与空间皆会变去,由不能而变成能,定业只有时间的限制,好比犯罪坐牢一百年,百年过后,从一百零一年就开始就可以转了,定业也可以转。不信之人现在不信先逗逗他嘛!充其量打你一拳,这一拳跟狗甩大便一样,就可以结缘,不管善缘恶缘,先结缘再说,将来就会起作用,所以三不能,加上时空变化也可以转。

 

  为什么举这些例子讲这么多闲话给大家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