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一个跨世纪的灵魂-哈代创作述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一个跨世纪的灵魂-哈代创作述评-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的敌对性,并没有能够正确地诊断这个社会机体的疾病,更不用说找到可以医治这个社会的良药了。

  哈代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良后果的许多批判意见,是十分尖锐而正确的。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过程中,哈代发现了真正的人类性格,认识和歌颂了普通人民的强大力量,并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不幸。

  由于时代与自身的局限,哈代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哈代没有考虑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进步的一方面,这就使得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且由于哈代是把农业劳动者的生活条件跟整个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孤立起来考察,所以他常常得出错误的结论。但这一结论并不损害他的批判力度与深刻性。

  由于哈代不能辩证地评价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哈代的创作立场上出现了矛盾。在他的作品里,一方面不惜笔墨地用尖锐的讽刺笔调批判资产阶级道德、科学、法律和政治,一方面又追求正在自生自灭的宗法思想,力图保卫在历史上注定要灭亡的英国农村生活的基础。

  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哈代对城市的态度,他认为城市是不人道的、凶恶的文明发源地。伦敦几乎具有象征性面貌。它的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肮脏的罪恶,这是一个万头攒动的巨大蚁穴,是一个人间地狱。在那里,城市生活的机械,“万无一失”地给人带来死亡。哈代决不赞赏这种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人已成为机器,哈代心目中的人是那些浪漫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善良农民。

  哈代对工人的描写也同样是片面的。在哈代眼里,工人是富有耐性的、受尽折磨的,是在大城市内逐步死亡的牺牲品。哈代对于工人阶级无疑是同情的,但是哈代并不了解工人的革命作用,因此在哈代眼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丝毫不具备什么意义。哈代看到的只是工人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与不安。

  哈代对城市生活可以说是非常仇视的。他无法看清其革命作用。与之相对应的是,他对农村非常钟爱。哈代认为,只有在农村生活范围内才可以实现他的人道和民主的理想。由于这种思想,哈代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往往表现出城市和农村的对立,从而使他的作品中蒙上一层特殊的田园色彩。

  哈代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追求生活的真理。作为一个作家,他善于从表面的幸福、康乐的背后发现和揭露问题。要了解人,了解他们的苦难和没有满足的愿望以及意图的秘密,他主张艺术家应贪婪地观察现实生活,大胆地描写生活的动态和各种感情与性格的戏剧性冲突。凭此不难理解哈代为何可以创作出亨切尔、苔丝、裘德等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了。

  哈代与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一向是格格不入的。他热烈地拥护战斗的、干预生活的、以改善人类本性和整个生活为目标的艺术。他断言“崇高的艺术,除描写善外,也可以描写恶,但是选择恶为对象时只应考虑它本身的价值”。

  为了捍卫现实主义,哈代同自然主义作了不懈的斗争。面对自然主义的种种观点,哈代始终坚持,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是相敌对的,因为这种主义导致小说艺术形象的崩溃,使作品变成“杂乱地罗列材料,它与艺术毫无共同之处”,哈代同时还坚持艺术创作的典型化来反对自然主义。

  另外,哈代还非常重视民歌和传说等民间创作,并从中汲取营养。这些民间创作无论对哈代的诗还是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哈代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虽不完全正确,但其深刻性和尖锐性是他那一时代无人可比的。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情调是和优美而略带伤感的田园风光描写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由哈代对当时的看法所致。在艺术创作上,哈代追求生活的真理,追求揭示隐藏在人的欢乐后的种种不幸。哈代打出了生活的艺术的口号,以反对臆造的艺术独立和天才作家特权理论。为了捍卫现实主义,哈代对自然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而这些批判对于艺术创作无疑是有益的。

  在爱与恨的回归线上

  ——哈代的“威塞克斯系列”创作

  独树一帜的“威塞克斯风格”

  哈代在他生命的鼎盛之年几乎全以小说创作为主。他的小说创作在十九世纪末就结束了,当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发表后,他为世人留下了十四部有价值的长篇小说,这些小说的某些部分构成了举世闻名的“威塞克斯小说”体系。“威塞克斯系列”可以看作是哈代以威塞克斯小镇为背景而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威塞克斯系列小说都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优美的田园风光描写和浓郁的悲剧色彩。从哈代发表《绿荫树人》直到《德伯家的苔丝》发表,这期间所写的小说风格相近,可认为是“威塞克斯系列”,至于批判色彩极浓的《无名的裘德》,评论家们则认为它已经摆脱了“威塞克斯”风格而独树一帜。

  威塞克斯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但由于哈代的苦心经营,威塞克斯已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性的地名了,它同样具有精神上的性质,同时也带有某种文化上的内涵。威塞克斯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但它同时又是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威塞克斯是英国社会的缩影。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化对农村的入侵以及农村社会的迅速解体,这些巨大的变化在哈代的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中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社会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是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无数农民破产,背井离乡,他们的故事耐人寻味。哈代从不同角度,用带着悲观主义色彩的笔调描写了这些善良人们的悲惨结局,描写了荒凉粗犷的埃格登荒原和生长在这里的农民们的悲欢离合。威塞克斯的风俗的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威塞克斯被赋予了深广的社会内涵。

  哈代描绘了威塞克斯美丽的田园风光,在那令人神往的风景之中夹杂着哈代深深的叹息。他那略带忧伤的笔调,仿佛在为农村的不安宁而鸣不平,似乎还在依恋于封建社会宁静的田园生活。

  这种略带忧伤的笔调使哈代成为一个写景抒情的大师。埃格登荒原的苍茫景色,与人们的严峻生活和古朴风俗是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哈代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动人的、立体的埃格登荒原画卷。

  在威塞克斯系列小说及《无名的裘德》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哈代沉郁而有力的批判色彩。哈代的小说在准确地反映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伦理道德宗教进行了无情而深刻的抨击,因此他被评论家称为“十九世纪末英国最后一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盛世”,资本主义蒸蒸日上。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它的伦理规范盲目遵从,认为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哈代却以自身的经历敏锐地觉察到这套伦理规范的虚伪性和危害性。富有正义感的他当然无法保持沉默。

  从《还乡》开始的对宗教信仰的批判,在《无名的裘德》中达到了顶点;对婚姻、道德观念的批判在《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也达到了高点。由于批判有力,哈代受到了恶毒的攻击,以至于愤然停笔于小说创作。

  浓郁的悲观主义、优美的景色描写和有力的批判色彩是“威塞克斯系列小说”的最大特色,它们构成了哈代小说的基调。

  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充满着离经叛道的内容,小说有个充满挑战性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因而世俗的批评家猛烈的攻击是可以想象的。但攻击无损《苔丝》的声誉,时间证明了这部小说有无穷的生命力。

  崎岖的人生之路

  杰克·德比是一个穷人,他靠帮人拉车干活维持家庭。这一天他正赶着马车,半路上遇到了古物收藏家崇干牧师,牧师说他是古老的贵族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子孙,德比高兴得快疯了,他到一家旅店里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德比的女儿苔丝正在参加乡村五朔节舞会。苔丝年轻漂亮,在舞会上很引人注目。在这里她认识了上流社会青年安玑·克莱,两人颇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

  第二天早晨,德比由于喝得太多了,无法将托运的蜂箱运往附近的卡斯特桥镇,于是苔丝只好代父前往。在赶路的途中,马不幸被迎面而来的一辆邮车的车辕刺死了。这个偶然事件却从此改变了苔丝一生的命运。

  马之死意味着德比失去了谋生的工具。倔强的苔丝决心担负起这个责任,于是她勉强同意到富翁德伯家求救。德比一家认为自己和德伯氏是亲戚(殊不知这个德伯氏是假德伯,德比家才是真德伯氏),苔丝一定会得到帮助的。

  德伯的儿子亚雷·德伯接待了苔丝,他垂涎于苔丝的美丽,遂起霸占之意。他设下了一个毒计,要让苔丝在他家工作,这样自己就有机可乘了。于是亚雷通过他母亲之口留下了苔丝,让她看管家禽。苔丝对此感激不已,丝毫看不出亚雷的险恶用心。

  有一天苔丝驾车、亚雷骑马去小镇赶集。回来时天色已晚,亚雷假惺惺地请苔丝到他马上去,他说怕苔丝累坏了。苔丝接受了,亚雷把苔丝骗入一片树林,在苔丝睡着的时候,人面兽心的亚雷奸污了她。

  苔丝怀了孕,她的事很快传遍了村里,人们都在嘲笑她。苔丝默默地忍受了这一切,她愤然摆脱了亚雷的纠缠,只等孩子生下来。但是,这个可怜的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巨大的打击使苔丝很快地成熟了,尽管有过锥心般的痛楚;但“苔丝就这样差不多一下子由简单的女孩子而变成了复杂的妇女了”。她要追求她的幸福。她不愿再留在这个小镇上。因为这里的人们经常对她指指点点,而且在这里她找不到什么工作。

  苔丝到附近的农场去找工作。就在塔布篱农场,她找到了一份挤牛奶的工作。在那里她还见到了在五朔节舞会上相识的安玑·克莱。

  安玑·克莱是个牧师的儿子,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他正在学习务农,准备当一个乡村绅士。

  安玑·克莱和苔丝很快相爱了。安玑要苔丝跟他结婚,最初苔丝拒绝了,因为根据当时无情的社会道德观念,失了贞操的苔丝是不配做安玑的妻子的。但苔丝视俗礼为无物,她还是勇敢地答应了克莱的要求,她相信克莱会谅解,结婚前一天,两人住在一家旅馆里。苔丝想了想,把她自己被强奸的事写在纸条上,并从门底下塞进安玑的房里,她相信安玑看了以后会原谅她的。但没想到纸条却塞到了地毯底下,安玑并未发现。这就使安玑和苔丝的婚礼照常进行,可怜的苔丝却以为安玑谅解了她。

  新婚之夜,安玑忏悔似地向苔丝说出了他年轻时所干的桃色事件,他希望得到苔丝的谅解。从谈话中,苔丝得知安玑并未知道自己的过去,由于安玑的自供,苔丝也就有勇气倾诉自己的“过失”,她认为安玑会象她原谅他一样地谅解她。结果却大出苔丝意料,安玑明显地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们痛苦地在一起生活了几天,安玑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接受了那个时代的传统观念,他决心离开苔丝。无论苔丝怎样苦苦哀求,安玑坚定不移,心硬如铁。

  几天后,安玑离开苔丝前往巴西,临走前他留下一笔钱给苔丝。悲痛已极的苔丝默默地接受了这笔钱,她将其中一半给了已经年迈的父母。

  苔丝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去找工作。在棱窟槐农场,她总算找到了一个差事。但是,这里的环境恶劣,农场主人对苔丝又怀有恶意——知道了她的过去,天天想办法折磨苔丝,而且给她极低的工资。苔丝几乎被压垮了,这里就象是一座人间地狱。其间她曾想去向克莱的父母求救,但在接近克莱的教区时却无意中听到了安玑的兄弟正在谈论她的“婚事”,言语中颇有鄙薄之意,苔丝听了十分愤怒,她放弃了求救的念头,返回到棱窟槐冷酷的世界。

  苔丝回到棱窟槐时,一个令人讨厌的巡回教士正在大谷仓滔滔不绝地讲道。此人正是亚雷·德伯。苔丝彼亚雷的巧语迷惑了,她认为亚雷已是浪子回头。但她凭直觉又知道她和亚雷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于是她写信请求安玑回到她身边。

  亚雷不停地搔扰苔丝。这时苔丝的父亲德比去世了,全家已无力再租借住房,只得搬往德伯氏祖先的居住地王陴。但在王陴的住房早已有人居住了。他们不得已只好到他们家显赫的祖先的坟冢过夜。亚雷跟踪而至,他使苔丝相信安玑已完全把她抛弃了,不会再回来了。迫于家庭、生活的压力,苔丝再度屈从于亚雷的邪恶,开始和他同居。

  就在此时,安玑正踏上归国途中,他内心充满着对苔丝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悔恨之意。他找到了苔丝,但却发现了苔丝同亚雷同居的事实。于是安玑愤然离去。苔丝悲痛欲绝,她杀死了亚雷,随安玑而去。两人间入一幢空舍,在那里他们非常快活地生活了几天,但不久就让人发现了。安玑提出逃往国外去,但追踪者尾随而来。他们逃到沙勃堡平原时,精疲力竭的苔丝在悬石坛上的祭台上睡着了。在她入睡的时候,追踪者包围上来。苔丝醒来后,发现了四周情况,她毫不反抗,毫无畏惧地说:“我停当了。”伸手就缚。她被判处绞刑。“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哈代悲愤地结束了《德伯家的苔丝》。

  命运与抗争——人物形象

  苔丝、安玑·克莱、亚雷是《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书的三个重要人物。哈代形象而生动地刻划了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其中尤以苔丝的形象刻划得最成功、最生动。苔丝的形象,真实、生动、感人,具有高度的艺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