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罗斯福传-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业的监督,并致力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他的这些举措及其
风格不仅使他俨然成为一名从事进步主义事业的政治改革家
和道德促进者,而且让人们联想到多年以前的安德鲁·杰克
逊总统。富兰克林的父亲是个传统的民主党人,但富兰克林
在1904年首次有权投平时却选了共和党人。这除了家族亲情
的认同意识在起作用之外,他还认为西奥多是一个比民主党
候选人更好的民主主义者。
  西奥多·罗斯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富兰克林政治道路上
的启蒙者。但是,正当这个主张〃开口慈祥温柔,手中提根
大棒,定能畅通无阻〃的总统试图扩张海军势力并与西欧列
强互争雄长时,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W·艾略特站出来指
责他不失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沙文主义者。西奥多立即回击,称
自己的老校长是〃一个没有多大作为的故作多情者,只知道
依赖国际仲裁〃,他培养的学生将是〃软弱、怯懦的人,这些
人将会侵蚀我们种族的优良战斗气质〃。也许是受这场论战①
的影响,富兰克林对西奥多总统的外交政策采取了区别对待
的理性态度,他对其极具侵略意味的〃门罗主义的引伸原
①(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
211页。
则〃将信将疑,而对西奥多其他方面的外交活动深表赞赏。正
是这位手舞〃大棒〃的西奥多·罗斯福,却让海牙国际仲裁
法庭得以审理其第一宗案件,提议退还中国的庚子赔款,调
停1904年的日俄战争并促使日俄双方缔结《普茨茅斯条约》。
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对于这些,年轻的富兰克林简
直是佩服极了。
  哈佛《红色校旗报》是一份有4个专栏、共8版的较正
规的校报,它拥有自己的社址、印刷机和报童。其内容长篇
枯躁乏味,新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使它增色不少,可能因
为罗斯福同哈佛橄榄球队长莱思洛普·布朗是关系密切的室
友,也可能是罗斯福善于揣摸和迎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口
味,《红色校旗报》坚持偏重橄榄球消息的报道和体育评论。
罗斯福撰写了大量言辞激烈的球评文章,反复强调〃一支球
队需要一种进取精神和坚定的决心〃。后来,他听取了别人的
意见,才将评论的调门放温和了一些。他还致力于促进哈佛
校园的改革运动,在一组针对校方的社论文章中,他坚持校
方应给哈佛大学陈旧的宿舍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主要是在
他的努力和坚持下,校方终于接受了这个建议,他因此赢得
了一些名声。罗斯福兢兢业业的敬业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为他的哈佛《红色校旗报》编辑生涯划上了完满的一笔。1903
年夏,成绩出众的罗斯福在激烈的竞争中被选为该报主编。这
一结果充分显示了他为争取更高的地位而苦斗不已的〃强烈
的劲头〃。这时,他已经以三分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获文学学
士学位。为了保留住主编这一职位,他决定继续在哈佛呆上
一年,他进了研究生院,但并未将精力放在学业上。他把
《红色校旗报》管理得井井有条,几乎所有的社论都出自他这
个主编之手。他耐心教导低年级的编辑同行,要严肃对待
〃自己的工作,认真处理同学校和周围同学的关系,并且要自
爱,要向高处走,必须始终勤奋。前进的道路是宽广的〃。一
位编辑回忆说:〃透过他的和蔼,可以感到一种没有摩擦的领
导作风。〃罗斯福后来写道,〃哈佛《红色校旗报》的经历为
我后来担任公职作了最有用的准备〃。
  查尔斯·W·艾略特是哈佛大学的第21届校长(1869—
1909在职),也是该校几个世纪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三位校
长之一。他思想深邃,锐意改革。他大力引进德式教育,改
革传统课程设置,他主张教育的首要宗旨是使科技文化为国
家和社会服务。其观点成为美国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
在大学中首创了选修课制。当时的哈佛学界名流云集。罗斯
福的老师中就有美国历史边疆学派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J
·特纳教授,英国文学专家乔治·杰特里基教授,心理学和
实用主义哲学权威威廉·詹姆斯教授,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
艾布拉姆·安德鲁教授,政治学界的重镇艾伯特·洛厄尔教
授,还有对哈佛传统的实用主义哲学流派进行猛烈挑战的乔
塞亚·罗伊斯教授,等等。罗斯福学的主修课有英法文学、拉
丁文、地质学、古生物学、美术和演讲术。但他的兴趣主要
集中在社会科学方面,他选修了十几门历史课和大量的政治
学、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有:欧洲史、英国史、美
国史、美国政治、立宪政治、美国立法倾向、国际法、国家
法、货币法规以及有关金融、运输和企业方面的古典经济学
课程。这些课程似乎非常适宜于培养一位未来的政治家,但
是政治学方面的课程大多内容枯躁、教条,且与现实相去甚
远。罗斯福曾抱怨国家法这门课程,说它只强调立宪程序和
抽象的法律理论,而不重视政治现实,〃好像一盏没有电线的
灯泡〃。他希望从政治学中学到关于〃实行一种政治制度的具
体计划——包括预选、政党预备会议、选举和立法的具体计
划〃。但当那位戴着近视眼镜、也许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讲课
最枯躁无味的讲师走上讲台时,他只好和其他同学爬出后窗,
顺着太平梯溜之大吉。同在格罗顿公学一样,他成绩平平,仅
达到〃体面的及格水平〃。1945年4月28日,《哈佛毕业生通
报》认为必须指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大学时代从不逃避
困难,也从不选用运动员所用的那种轻松的名声不好的教学
大纲。另外,罗斯福在哈佛期间学习经济学课程的情况,需
强调一下。他在第1学期学习了穆勒的《经济学原理》,其中
还辅以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哈德利当时的修正观点。第2学
期学的是国际贸易与关税、银行、托拉斯、劳工与社会保险
等4个方面的内容,教师A·P·安德鲁讲的是正统经济学,
但器具改革思想。在哈佛的最后一年,他选修了4门经济学
课程:运输经济学、公司经济学、银行与主要银行制度史、近
代货币立法的经验与理论概述。讲授这些课的教师中不乏主
张改革的人,他们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也不赞成政府干预过
多,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出面管理那些出现弊端的环节。可以
认为,这些课程为罗斯福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哈佛也不大可能真切而具体地传授给罗斯福一
些作为未来政治家的治国韬略及其实用操作技巧,它只是以
其整体氛围赋予罗斯福一种气质或禀性,一种对事物通体上
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哈佛大学历史上共出了5位美国总统,亚
当斯父子便是其中之二,他们的后裔、同是哈佛毕业生的亨
利·亚当斯曾写道:哈佛是一所具有宽容精神和自由主义色
彩的学府,它把青年们培养成高尚体面的公民,然后输送到
社会上去。但是,它〃从未企图培养出公众领袖。……它传
授的知识有限,而且连这有限的知识也没有教好。但它却使
学生们思想开阔,没有偏见,对事实不甚了了,但温良大
度〃。这段话贴切地说明了哈佛对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那种潜
移默化而又全方位的影响。尽管罗斯福在哈佛没有充分显示
出赫伯特·胡佛10年前在斯坦福大学所表现出的政治才干
和领袖气质,但他确实从4年的经历中得益匪浅并受用终生。
他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教室之外,并且作为一名公认的优等
生顺利毕业。这些成就往往是在他经历了一系列类似的不被
承认、排挤、冷嘲热讽等打击之后取得的。他没有陷入因受
挫和自身缺陷所可能导致的无穷无尽的自卑情结中,而是将
其〃埋在心底〃。对此,曾长期在罗斯福手下工作的雷克斯福
德·G·特格韦尔①将之总结为性格的深沉。他在1957年出
版的《民主主义者罗斯福》一书中分析道:〃早在哈佛的时候
就无法猜透富兰克林的心思,在他当总统后更是如此。他不
让任何人识破他的内心活动。……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父
①雷克斯福德·G·特格韦尔系罗斯福智囊团成员之一。曾任哥伦比亚大
学经济学教授,1933年成为罗斯福工作班子的成员,参与制定《农业调整
法》,历任农业部副部长(1934—1937)、波多黎各总督(1941)、
芝加哥大学学部委员。著述丰富。
亲、家庭教师、皮博迪和朋友们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使他养成
了深沉的性格。情感不外露,因为它可能流露出内心的激动。
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承受病痛、困难和失败的折磨,自幼养
成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悲观失望的性格。富兰克林想把自己天
生的缺陷隐藏起来,把明显的弱点掩盖起来,把幻想中重大
的但还模糊不清的想法埋在心底。他最明显的一个缺陷是他
成长得晚。结果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一些令人不解的东西,他
了解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但他不能准确说出为
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他尽了最大努力来掩盖这种迟疑心理。
当他在哈佛毕业时,他的深沉性格实际上已发展到了顶点。〃
的确,坚韧不拔的隐忍和深沉的性格支撑其他的自信,即对
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抱有绝对的平静和自信,使
他在日后面对来自未知领域的险恶挑战时,一次次藉此涉险
过关,并显示出惊人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当然,这种含而不
露的深沉和灵活性很容易被人联想到一点如狐狸般的狡猾。
1904年6月,罗斯福正式告别了哈佛大学。他的家世、教
养、特殊身份以及教育程度使他产生了一种优越意识。他踌
躇满志,意气风发,认为自己〃应该在美国社会中成为一位
举足轻重的人物〃。萨拉·罗斯福也承认,〃他的父亲和我总
是对富兰克林寄予极大的期望。……我们认为他应当能取得
优胜,一旦他确实成功时,我们很高兴,但并不吃惊。总之,
他有许多其他孩子所不具备的条件。〃

埃莉诺堂妹

  罗斯福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宣布与安娜·埃莉诺
·罗斯福订婚。
  埃莉诺属于罗斯福家族的奥伊斯特湾支系,是西奥多·
罗斯福的胞弟埃利奥特和安娜·R·霍尔的女儿。若严格地
论辈份,富兰克林是她的远房堂叔。两人很早就相识,当年
在海德公园的儿童室里,5岁的富兰克林背着两岁的埃莉诺
兜圈子时就感到十分快活。同富兰克林相反,埃莉诺的童年
充满了平视、孤苦和酸楚。
  她的父亲埃利奥特是个英俊的运动员,同时又是个常常
夜不归宿、在外纵酒无度的花花公子。他非常疼爱女儿,可
是在女儿6岁时离家出走了。母亲是出名的美人,但身体柔
弱、性格怪戾、为人刻薄。她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管教女
儿,将幼小的埃莉诺提前送到冷清的修道院去上学。一有客
人来访,小埃莉诺就咬着手指躲在暗处,总要等到母亲吆喝
她的绰号后才敢出来。母亲指着女儿对客人解释:这孩子古
怪滑稽,长得又丑又老,我们都叫她老奶奶。小埃莉诺的任
何一点小小过失都会招致母亲过分的惩处。这些做法深深地
伤害了埃莉诺幼小的心灵,她因此变得自卑、羞怯、敏感,并
认定自己是个招人讨厌的丑姑娘。每当母亲苛刻地对待她时,
父亲的形象就蓦然高大亲切起来。父亲偶尔回来探望一下小
女儿,这时可怜的埃莉诺就显得无比的快乐和满足。母亲在
她8岁时患白喉症去世。埃莉诺和弟弟霍尔·罗斯福就由外
婆抚养。忧郁而容易伤感的埃莉诺整日陷入病态的幻觉中,有
时一连几个小时枯坐在窗前,怔怔地望着门前那条灰白的马
路,渴望父亲回到自己的身边。其实父亲已永远不能再回来
了,他因酒精中毒病死在疗养院,也有人说是醉酒后骑马摔
死的。对父亲的热烈向往成了她童年回忆中仅存的一丝亮点。
在此之前,特德叔叔①曾为她的前途四处奔走,他要求法院
承认埃莉诺的父亲已经失去自制力,以便把财产转在埃莉诺
名下。
  外婆V·G·霍尔的家在赫德逊河畔的第沃里,处于海
德公园的上游。埃莉诺和弟弟在这幢阴森森的大宅院里处处
受到霍尔家族陈规陋习的限制。她的一群姨妈却是风流漂亮,
不受管教。其中一位断言埃莉诺将是个没有丝毫希望嫁出去
的老姑娘。另一位常当着外甥女的面为自己接连不断的爱情
挫折而歇斯底里。小舅舅瓦利嗜酒如命,整日里耍着酒疯。置
身其中的埃莉诺感到头晕目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多年
后她承认,这种环境〃像炼钢那样锻炼了我〃。
  15岁时埃莉诺被送到伦敦近郊爱伦伍德镇的一所由法
国人索维斯托小姐办的女子学校。热情开朗的女校长对羞怯
自卑的埃莉诺谆谆诱导,耐心地启发她那被压抑着的潜在素
质。3年后,这位美国姑娘出落得虽不算漂亮,却也端庄平静,
俨然一名有教养的愉快的欧洲姑娘。1902年春,富兰克林在
①特德(Ted)系西奥多(Theodore)的昵称。富兰克林与埃莉诺
订婚后也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特德叔叔。
回家的火车上邂逅多年不见的埃莉诺。他发现初入社交界的
埃莉诺长成了一个身材修长(近6英尺)的大姑娘,浓浓的
秀发,一张透露出自信与沉着的脸庞,衣着时髦,健谈且见
解不凡。富兰克林完全被她给迷住了。从此两人开始了来往。
埃莉诺回国后即在纽约市东区平民区从事社会福利工作。
  1903年秋,富兰克林向她求婚,她立即就满口答应了。
  母亲萨拉以种种理由试图阻止和拖延这门婚事。一向温
顺的儿子这次表现得比母亲还有主见。另外,埃莉诺哀婉的
来信也多少打动了萨拉的心肠。1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