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一  無明緣行
    眾生痴所覆    為後起三行

一切「眾生」,為愚「癡所」「覆」蔽,愚癡就是無明。無明是無知,
對諸法真理,不能正確顯了;真智的不能生起,就由他的覆蔽。這祗是指眾
生的認識不正確,把他看作生死的根源,還未發展到實際事行上去。這無明
支中,也包括和合的五蘊身,約他不了因果、善惡、三寶、四諦種種事理,
產生種種錯铡恼J識,才特名為無明。並非無明能離一切而存在。無明中最
主要的,是不了緣起的性空。不了無自性空,就是我法實有的妄執。不了緣
起,就不了知善惡因果的事相。事理都不明白,實為生死的根源。此無明即
不見我法性空的妄執,是煩惱障。因無明的蒙昧,不能解脫愛結,反而執常
、執樂、執我、執淨,引發種種愛欲。在生命永續的要求下,「為後」有生
命,生「起」愛、取相應的「三」業「行」為。三行,經說身業行,口業行

,意業行;或罪行,福行,不動行。無明是知見的不正,行是意志的推動。
由不正的知見發展下去,生存意志就以自我為中心出發,造作一切行業。無
論你是好的不好的,永遠是繫俊7鹌兴_所有業行,因事理的真知灼見,不
生起貪染,不為盲目意志所策動,為自我而造作,所以一切是純潔的,不感
受生死。

己二  行緣識
    以起是行故    隨行入六趣    以諸行因緣    識受六道身

由身口意的三業,「起」造罪、福、不動的諸「行」;「隨」著所造的
諸「行」不同,「入」於天、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地獄的「六趣」中
。是地獄的行業,就入於地獄趣;是餓鬼的行業,就入於餓鬼趣;
趣的行業,就入於天趣中。龍樹說有六趣,這是順於犢子系的;唯識家主張
五趣,這是順於有部宗的。因為「諸行」的「因緣」,就能感受六道的生死
。為六道生死之前驅的,是識,所以說:「識受六道身」。解深密經說:『

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界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
,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
思。初入母胎的心識,也具有五蘊,不唯是精神的活動。洠в忻胩プR
是無從立足的。不過在新生命的最初發現上,有取識的忽爾現前,為新生命
的開始,所以特名為識支。這識是微細的心識,還是粗顯的心識?龍樹在智
論說有細心,這識支應該指微細心識。他與唯識家所說的阿賴耶相近,但此
唯重視他的結生,相續,執取根身;至於阿賴耶的重於受熏、持種,那就非
性空者所必要的了。

己三  識緣名色
    以有識著故    增長於名色

初生的心識,含有自我的生命愛,所以經中或稱之為『有取識』,本頌
說是識著。因「有」這「識著」入於母胎的關係,在母胎中,心色和合的有
情,就漸漸的「增長」「名色」。這就是說:由入胎識執持父精母血而成為

有生命的肉體,有機的生物。如實的說,洠в凶R,名色就不能增長;洠в忻
色,識也不能繼續存在。心色和合是名色支。名是受、想、行、識的四蘊,
色是色蘊。名中的識,是粗顯的六識,不是微細的細心。所以經中說:『識
緣名色,名色緣識』。由識而名色增長,由名色而識得存,二者相依相存,
如二束蘆,相依相持。這名色與識互為緣起,不是某一階段是這樣,從生到
老死都是這樣;缺少了任何一面,生命就要崩潰。就以我們現在來說:離了
執持的心識,名色能不腐爛嗎?離了窟也似的名色,心識能繼續活動嗎?這
都是不可能的。不過,此處約特殊的意義說,即是約階段說,在二十一天前
叫識,到三七日後叫名色。名色位,是向人形完成發展而未完成的階段。了
解緣起,一方面要知道他的共通性,一方面也要知道他的階段性。這是約階
段說,所以分位緣起中,洠в姓f到識與名色的展轉相依。

己四  名色緣六入
    名色增長故    因而生六入

在「名色」不斷的「增長」廣大中,六根慢慢的完具,所以說:「因而
生六入」。為什麼名色增長而六根完成呢?眼、耳、鼻、舌、身的五根,是
由色開發成的;意根是由名開發成的。在其間,還有微細的心識執持,也屬
於意根。六入,就是六根。不說根而說入,因為根是生長六識之門,所以叫
入。入或譯處,即是生長門義。

己五  六入緣樱
    情塵識和合    以生於六樱

有部傳說的分位緣起,說樱浅鎏メ岫⑷龤q中,接樱饩车碾A段。然
依阿含經看:自入胎識至根具的六入,是人生形成而到圓滿的階段。自六入
樱寥。荒苓@樣的分開,經中也洠в忻黠@的根據。生命活動,不論他是怎
樣的繁眩偛荒茉匠銎鸹蟆⒃鞓I、感果的三大階段。能夠具備和合的身心
,六根完成,發展到認識境界,進達到實際事行,就是完成這三階段。洠в
根身便罷,有了根身,天天是樱⑹堋邸⑷。瑫r時是樱⑹堋邸⑷。瑳'

有一刻是離了這些的。識到樱乾F實人生起惑造業的準備。向前望,是生
命的果報;向後望,是惑業的先驅。六入緣樱倪^程中,是以六「情」六「
塵」六「識」的「和合」,「生於六樱沟摹S|本是一,因根取塵,根塵和
合生識,識與根塵俱有樱R有六,樱簿陀辛貉圩R所生的樱R所生
的樱
,有樱淖泽w,經部說是三和即樱x了情、塵、識的三和,洠в杏|的自體
。在六識樱沉藙e的樱锌梢庥|、不可意樱⒕惴怯|等差別。這樱牟顒e
,不全是由外界環境決定的,也不單是以生理決定他。他在認識中,因根境
關涉的因緣,此識樱从兄鲃幼饔玫摹K杂锌梢狻⒉豢梢狻⒕惴怯|的發生
。依佛法說,認識是不離情緒的。樱有明樱c無明樱蔁o明樱鼘辰缯J
識不清,自己認為滿意的,就生起可意樱蛔约赫J為不滿意的,就生起不可
意樱蛔约河X得無所謂的,就生起俱非樱_@一切,都以識樱灾鞯牧觯
去反應分別所感覺的境界。

己六  樱壥
    因於六樱省   〖瓷度

六樱|於六境,就生起六受:眼樱埽|所生受,
受。六受中每一受有三受,所以說:「因於六樱剩瓷度堋埂H苁
由三樱?梢庥|生可意受,不可意樱豢梢馐埽惴怯|生俱非受;也就
是平常說的苦、樂、捨三受。環境不適合自己的情意,就生起苦受;環境適
合自己的情意,就生起樂受;中庸性的環境,就生起捨受。受與樱牟煌
:樱怯|對外境,外來的影響多,洠в型饩常|的作用不能生起;受是領迹
,是內心的感受,內心的關係更大。他對外境感覺而來的境界,更以主觀的
心境去領受他。凡苦樂的情緒,以及喜怒哀樂,都是受的一種姿態。

己七  受緣愛
    以因三受故    而生於渴愛

「因」有苦、樂、捨的「三受」,牽動內心,於是就對外境,「生」起

熱烈的「渴愛」。渴愛含有欲望要求的意思,這是屬於意志的。有的說:苦
受是瞋惑所使,樂受是貪惑所使,捨受為愚癡所使。其實,主要的還是愛,
就是對環境得到領受後,洠в猩臉非蟮茫焉臉非蟛皇В灰延械目嗲笱
速的遠離,未起的苦希望不來──這都是愛。如瞋厭已生的苦,就與希望苦
去相合;希望未來的苦不來,也就有瞋。瞋是貪的反面,洠в胸澮簿蜎'有瞋
。不過,貪愛側重在染著,戀戀不捨,所以多把他看成與瞋各別的。其實,
這是緣起相待的;無愛即無瞋的,所以在緣起中,總名為愛。

己八  愛緣取
    因愛有四取

「因愛」著生命的自體、三有的境界,所以就「有四取」的馳求。欲取
,是對五欲境界的執取;我語取,是妄取自我為實有;見取,是執取不正確
的主張;戒取,是妄以邪行為清淨,為受生而持戒,求生天而持戒,這都落
在戒取中。所以由貪染心發生諸取,這都是要不得的。

從六樱剿娜。怯星搬岬摹J讓ν饩车慕佑|而生起錯铡恼J識,次由
內心的情緒而生起苦樂的感受;後為渴愛自己所樂意,捐棄自己所不喜的;
再則向自己所渴愛的,不惜犧牲的馳取追求。此說有這樣的次第,但不可絕
對分離。也決不能說樱窒拊诙⑷龤q的時侯,受局限在七、八歲的時候,
愛局限在十四、五歲的時侯,取局限在十七、八歲以後。這幾支,是起惑造
業的必經階段;殺人要經過這階段,布施、放生,也要經過這階段。不見真
理者,有意識的一切,無不經過此階段。阿毘達磨師說:根、境、識和合有
樱闵敃r也有受愛取;這一切是同時相應的。成實論師等,主張是前後
的。其實都對。心心所復雜的和合中,在心識活動的過程上說,約強化特殊
的說,這是樱@是受,這是愛,這是取,也顯然有他的次第。了解緣起的
相待性,這一切無往不通。

己九  取緣有
    因取故有有    若取者不取    則解脫無有

樱鼘辰缍鹨庥幕顒印壑驁倘。熳鞣N種的事行,就到達
有的階段。所以說:「因取故有有」。下一有字,是存在,是緣起支的一支
。有說:此有是業,因為以愛取所引發的三業,構成業力的存在;由業力的
存在,也就自然感得後有的生死,所以名為業有。經中都說因取有有的有,
是欲有、色有、無色有的三有。取是身心的實際活動,造成未來三有自體的
潛在,接下去就是未來生死(有)的到來。取的馳求,就奠下招感未來三有
自體的動力。要求不感未來的生死,除非不取。假使能夠「取者不取」,就
可以「解脫無」有三「有」的相續了。斷生死,是可從兩方面說:一、生起
正確的認識,生般若實相慧,破除生死根本的無明,就可以了生死得解脫了
。二、在現實的生命中,不起愛取的活動,不構成後有的力量,割斷愛索的
羈絆,杜塞執取的奔馳,就可以了生死得解脫了。其實,這還是一件事。要
不取著,唯有般若的明智現前,洞徹諸法的事理,纔能不取。不取就不著,
『離無明故,慧得解脫;離貪愛故,心得解脫』;就可以解脫生死了。

己十  有緣生
    從有而有生

有了三有自體動力的存在,在各種因緣的和合下,就「從有而有」未來
新生命的「生」起了。從有有生,與上『識有六道身』的意義是一樣的。不
過,識有六道身,是由過去的行業,牽引受生心的識,完成現實的生命;從
有而有生,是由現在的業有,到未來世受生而已。

己十一  生緣老死
    從生有老死    從老死故有    憂悲諸苦惱    如是等諸事
    皆從生而有

有了生,就必定要老;有了老,自然是要走上死亡的路上去,所以說:
「從生有老死」。有「老死」的變異,就「有憂悲諸苦惱」的事發生。其實
,不一定要老死才有憂悲苦惱,在一期生命的演進中,都有憂悲苦惱的;不
過在生命發展的過程下,因老死而產生的憂悲苦惱,特別顯著就是了。憂是

憂愁,悲是悲痛;苦是身上的,惱是內心的。印度的學者,以及佛法的尋求
解脫,都是鑒於憂悲苦惱的逼近而發動的。這描寫了人生生命發展的一切活
動。但這些事情,怎麼樣有的呢?「如是等諸事,皆從生而有」的。有蘊界
處和合的生命現起,這些苦迫也就必然的來了。

己十二  總結
    但以是因緣    而集大苦陰

印度的外道們,說人生的一切生命現象,都是從自我梵天造作的。佛法
不承認有這些,這唯是惑業苦的因緣鉤鎖,「但以」此十二支的「因緣」,
「集」起老病死苦等無量困惱的「苦陰」。苦陰,即是陰界入和合的身心。
此十二支中,從識到有,是詳細的敘述現實生命(果)的一切發展;以及造
作未來生命(因)的業力。過去的未來的因果,都很簡略的說了一點。從未
來的生死,看憂悲苦惱的諸事,是以生為最初動力的;從現在的生命,看憂
悲苦惱的諸事,是以識為開展先導的。解脫生死,就不這樣。從過去看現在

,是以無明為本。從現在看未來,因識對境,與無明樱悖领毒壠穑荒
明確的曉了前境,味著所取的三有境界;所以就生起苦樂的感受,愛染也隨
之而來:有愛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所以從現在看未來,是以樱軔廴閯
力的,特別是愛取。怎樣解決生死?扼要的說,不從過去的無明下手,因為
過去的已感受現實的生命,解決他也來不及。唯有從現在的境界上,生起正
確的認識,不起我愛法愛,不生我執法執,不造新的業力,這才能杜塞未來
生死的源流。識是無始相續的苦果,生是未來苦果的先聲,所以解脫不以識
與生為本。雖這麼說:現在樱称鹗苤校陀袩o明在。所以遍歷三世,也每
從無明滅說起。無明滅與愛取滅,不能把他分開,才對。

戊二  緣起還滅律
    是謂為生死     諸行之根本    無明者所造    智者所不為
    以是事滅故     是事則不生    但是苦陰聚    如是而正滅

上面說的緣起流轉,就「是」所「謂」「生死」。這生生不已的生死狂

流,就是「諸行」「根本」。諸行,不唯是指為後起三行的三行,是指生命
相續的一切。這一切,本來是緣起的,因無明的蒙蔽,不能正視這一切,不
了解這一切本性空,所以生死的流轉,是「無明者所造」作的;在有「智者
」,是「不」會「為」這一切自己束俊约旱氖碌摹0闳魺粽撜f:『見實者
不為』,就是般若的智慧現前,見到諸法的實相,體悟一切法性空,他自然
不會幹這些事情的。本頌說智者不為,也不單是有智慧的人,實包含著般若
智慧,體悟空理,破除無明者說的。無明斷了,諸行才不生。但怎麼才能斷
無明?修智慧,般若現前,才有這功能。無明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