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我们首先要建立对古圣先贤的信心,像孔子一样。孔子一生,我认为他最了不起的,就是他有两句话,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心态好极了。述而不作,就是说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这人老实。信而好古,对古圣先贤东西相信,一点不怀疑,喜欢跟古人学习。现在一般人听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是糟粕,这两句话是落伍。人人都变成这个样子,这世界还会有进步吗?说这种话的人很多。实际上,他对这两句话完全不理解,他想错了。我们学佛的人听到很欢喜,能肯定,为什么?为什么要信而好古?古大德所证得的是圆满的,你能超过他吗?不可能,它是圆的,圆球一样,你凸出一点,圆球就不圆,你就破坏了,它不能增一点点,也不能少一点点。他证得这样的圆满,你没有法子。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今佛、古佛他所证是一样的,不增不减,证得自性的圆满。那么,今佛所说的不就是古佛所说的吗?古佛所说的就是今佛所说的,没有两样。今佛谦虚,统统是古佛说的,其实古佛证得圆满,他也证得圆满。他不说自己说的,说古佛说的,这是什么?这是劝导我们。我们凡夫不懂道理,傲慢、嫉妒、障碍,他从这里造罪业。他给我们表法,他来教导我们,“你不可能会比古佛多一点,不可能”。夫子说过这个话,清凉大师也说过这句话,在《四十华严》经题里面,我们看到了。他老人家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全是古佛所说,世尊没有在古佛经典上多加一个字。比孔老夫子还严格,说得这么清楚。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每个人都证得究竟圆满。没有到明心见性,他到不了这个境界,到明心见性就知道了。谦虚是性德,自性里头有的;傲慢,自性里头没有,傲慢是烦恼。烦恼本身就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见性,障碍你修行,障碍你成就,这个东西不能不放下。凡夫可怜,在六道的时间太长,无量劫来三途六道是头出头没,养成这些烦恼习气,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可怜!佛菩萨看到说“可怜悯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缘,这非常难得,得人身,遇到佛法,一生的修学为什么没有成就?主要就是烦恼习气太重。说得简单一点,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嫉妒障碍放不下,虽得人身,学了佛法,还是在造业,心没改,依旧是轮回心,轮回心就是造轮回业,学佛也造轮回业。所以经上讲的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弥陀经》上讲的,“得生彼国”。不修净土,无论修哪个法门,如果没有善根福德因缘,都不能成就,都只是在佛法里得一个利益,阿赖耶里面落下佛的种子,你只得这个好处,你依然在那里造业。既然造业,一定在轮回受果报,你造的业必然是善业少、恶业多,为什么?五十一个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内里面烦恼习气极重;现前这个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负面胜过正面,我们在这种环境里,你能不造恶业吗?纵然你有好心来发心修行,修几十年,看不到进步。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你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会见怪,是正常的。真有成就的,那善根福德因缘是无比的殊胜。

  最重要的还是善根、福德,善根是能信、能解,老实;福德是什么?福德是真干,解了以后他真干,这个人有福,无论环境怎样不善,他都能有成就。这在现前社会,可以说这人是大善根、大福德。没学佛,无论他造什么样的罪业,造多重的罪业,佛经上说五逆十恶都没关系,只要一回头,业障自然消了,福慧自然就现前。我们看天亲菩萨给我们示现的例子,不就是吗?天亲菩萨聪明绝顶,以后学了小乘法,毁谤大乘,他聪明,造了五百部论批判大乘。以后他哥哥救了他,无着菩萨开导他。他明白了,明白之后他忏悔,他要在佛像面前把舌头割掉,他说:我舌头太坏,过去批评大乘、毁谤大乘。他哥哥就跟他说:你回头就好了,何必割舌头?你还用这个舌头去赞叹大乘多好!他听了很有道理,把以前毁谤大乘这些著作全部烧掉,赞叹大乘,也造五百部论,叫千部论师,五百部赞小乘,五百部赞大乘,再也不毁谤了。修行证初地菩萨,虽然没有到补处,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等于补处。西方世界的环境是非常特殊,很不可思议,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所以这个经跟《华严经》是平等的,《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说,本经是《华严经》的精华,古大德称它作中本《华严》,还有一个《佛说阿弥陀经》,叫小本《华严》。小本便于受持,所以可以拿它用来做早晚课。文字有多寡不一样,义理没有两样,所以我们早晚用《弥陀经》做课诵。净宗学会成立,我定了一个课诵本,早课我们没有念《弥陀经》,念这部经里面第六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晚课选的经文也是这部经里面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持戒念佛。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佛给我们细说十善、十恶,这部分是讲基本的戒律,必须要受持的。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净宗的修学依《无量寿经》,决定正确。佛在《法灭尽经》里面说过,将来,末法的晚期还有九千年。照我们中国古大德的记载,人家都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三十七年,三0三七年;外国人讲法是二五五几年,跟中国人记载的相差六百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末法已过去一千年,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时间很长。外国人讲世界末日,佛法没有这个说法,佛的法运还有这么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真正修行能开智慧、能得度的,只有这部经,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自己断烦恼,都要自己得三昧才能开悟,这就难!我们说最低的,见惑五种,你能断得了吗?这五样能断掉,才证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华严经》里面十信位的菩萨,你证得初信位,不错了,转凡成圣,你不叫凡夫,你叫圣人,小圣,小小圣。

  十信位就是大乘小学,初信位是一年级,你才进入大乘十信的一年级。条件是什么?身见断了,不是身相,是身见,《金刚经》后半部所讲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断尽是初信位。《金刚经》前面所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是初果向,还没有证到位次,破见惑才真正证得小乘初果,你说多难!这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立、相对的。烦恼的根源,身见是烦恼的根,自私自利从这里来的,边见是烦恼的源,有了这个东西,麻烦了,烦恼就生起来。见取见、戒取见,合起来就是中国人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那是严重的执着,他的造作就是六道轮回。我们有办法能断得了吗?真没办法。你要是想明白、想通了,确实没有能力修行证果超越三界。那你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一品烦恼也没有断,也能够例登补处,这个太殊胜,无比的殊胜。

  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信的人太少了。这信是指谁?指学佛的人,学佛的人相信太少了,怀疑的人太多了。什么人相信?不学佛的人。你看老太婆,阿公、阿婆,跟他们一讲,他们就相信,他们真念佛,最后真的往生了,瑞相还稀有,他不怀疑。反而真正天天在经教上下功夫的人怀疑,他不相信。不容易,太难了!我是很多次跟同学做报告,我对净土相信是非常非常艰难。大家晓得,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最初是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研究。学了十几年觉得不对,我们的思惟见解有问题,佛经是哲学,超过哲学,不能完全用学哲学的态度来看佛经,要依佛经上所讲的“信解行证”,这样慢慢才真能接受。对净土完全相信,是第一次讲《华严经》。民国六十年,我在台湾开始讲《华严经》,也讲了十几年,《八十华严》讲了一半,《四十》也讲了一半,逐渐逐渐的把这些理事明白、清楚了。有一天忽然想到,文殊、普贤是学什么法门?善财童子是主修哪个法门?这些东西都还没讲到,在后面,翻到《华严经》末后,四十卷,在三十九卷里面看到,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净土的,我们看到这段经文非常惊讶。文殊是七佛之师,七尊佛的老师,也就是学生当中,七个都成佛了,这不是普通人,都是发愿求生净土。而且还劝导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结伴、集体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回头再看看善财,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当然传老师的法。这一看,果然不错,善财在文殊会上得了根本智,也就是说,证得别教是初地的地位,圆教是初住,证到这个果位,超越十法界。菩萨叫善财童子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成就后得智,智慧才圆满。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这一段是在文殊菩萨那里成就的;五十三参成就的是后得智,“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叫智慧圆满。

  我们细看善财参访第一个善知识,《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他修的是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善财童子说法,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二十一种一展开,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再展开,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再看最后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相信净土是从这里来的,我明白了,才知道这个法门无比殊胜。以前怀疑,不相信,这才知道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好!李老师把他在台中讲《无量寿经》,那个时候黄老这个注解还没有写成,可能还没有动笔,在早期。他在台中讲这部经,他自己做了个简单的注解,《眉注》,我们把它印出来流通,学院这边都可以看到。梅光羲居士写了一篇长序,梅老居士是李老师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的经教是跟梅光羲学的,所以他看到老师这篇序文非常亲切。

  他把这个《眉注》给我,我看到非常欢喜,当时就想讲这部经。老师告诉我,时节因缘没成熟,你现在不能讲,你讲会遭遇很多困难,你的力量还抵不住。那时候经本我都印了两千本,准备讲这部经,结果就停下来。到老师往生之后,这个本子我又找到了,在美国,我们把这个本子印了一万本。老师这个注解,因为很多人没有见到过,台中很多同修都没看到,印出来之后,大家看到非常欢喜,许多同学来找我,要我开讲。所以我第一次讲这个本子是在美国讲的,好像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在新加坡讲的,以后在台湾也讲过两次,总共讲过十次,这一次是第十一次。这一次我们特地讲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所以题目定做“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要这么讲?希望我们学净宗的同学,学释迦牟尼佛、学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尊重前人,功德回归给前人。夏老会集不容易,念公的注解也非常艰难,会得好、注得好,这两个老人是菩萨再来,不是凡人。我们为了要让全世界净宗学人对这部经、这个注解生起信心,断疑生信,我选讲这个注解,也是报黄念祖老居士知遇之恩,当年我们见面无量的欢喜。在那个时候讲这部经的就是我们两个人,他在国内讲,我在海外讲。他老人家的修学、教化,都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跟他相比望尘莫及。我在美国讲这部经的时候遇到他,他把这个注解送给我,他到美国只带一套,而且是油印的。我读了之后跟他通电话,我说您老人家有没有版权?如果没有版权,我要把它翻印出来;有版权,那就另当别论。他告诉我没有版权。听说我想印的时候,他一再嘱咐让我给他写个经题,给他写一篇序文。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我每年都会到北京去一、二次,就是去看他。他走了之后,我们再想请教,没有人了。所以今天读他这个注解,感念很深。夏老的会集、念老的注解,真正能够拯救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这功德无比殊胜!我们有赞扬的责任。不要处处把自己抬高,那是错误的,显示出贡高我慢这个习气还没断。所以我们选讲这部经,培养自己的谦卑心,化解自己的傲慢心,尊重别人,尊重圣教,希望大家在这一生当中有缘遇到都能成就。辞繁义蚀,这句话是对《华严经》上所说的,《华严经》的分量太大,这个义不是蚀,蚀是不容易看见,是我们程度太差了。尤其是末法时期,烦恼习气太重,没有智慧,也就是看不懂,文字都困难了,义理就更看不懂。所以余,蕅益大师,他只有剖心沥血而已。这是形容他自己的苦心,夜以继日注解这些大经,这经论,留给后人做学习的资料,蕅益大师的《全集》,《全集》里面最难得的是《要解》。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要解》复云,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这个经就是《无量寿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含识就是有情众生。这是《要解》,引《无量寿经》上有这句话,《法灭尽经》里面也有这句话,你就晓得这个经的效果是无与伦比,一切经都比不上,这真的,不是假的。“阿伽陀药,万病总持”,我们不能把这两句话看成是比喻,而是真实教诲。确确实实,我们用这部经的理论跟方法能治百病,我们身体的病就是生理的病、心理的病全能治。再告诉同学,今天的社会出了毛病,地球出了毛病,灾难这么多,这部经统统能治,一点不假,我是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我们把《华严经》停一年,来学习这部经,主要的就是看到现在地球灾变太多了。我们深深的明了佛菩萨所讲的、古圣先贤所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换句话说,我们身心的健康跟地球,我们居住这个环境,都是与我们起心动念、行为有密切关系,我们的心行不善,所以才有病变发生。如果我们身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