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前行教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果前行教授-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只有佛陀,没有其他人,有能力轻易地完成所有短暂和究竟的目标。无论如何,我必须

达到如此的境界。此外,得到佛果位后,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为了鼓舞因在海中长

期航行而倦怠的商人,而神奇地变现一海市蜃楼,所以我将暂时藉由三乘道,将所有的有

情置于个人解脱的阶段,依照此三乘修行者中他们个人的意愿。首先使三乘的行者在轮回

的痛苦中得到喘息,并逐渐地净化他们,最后,我将使遍满虚空的一切众生,皆证得佛果

。”
    这是依此教授来修持愿菩提心的不二传承。如上所述。
    行者思惟此意义时,应该久久来思惟:“可悲!虽然这些众生皆曾作过我的父母,他们

希求快乐,但是由于缺乏追求安乐的方便法门,他们中有些人正在经历痛苦,而有些人正

在造作恶业,即苦因。他们被无明的眼翳所蒙蔽,远离了解脱的柱杖。由于缺乏上师的引

导,有如盲人,他们远离了解脱道及善趣。而在三恶道的边缘上俳徊。这是可悲的。”依

此久久来禅修悲心。
    之后,行者继续思惟:“然而,仅仅表示“可悲”是无益的。我必须使他们从痛苦中

解脱出来,并且使他们安住于安乐道上。但是,现在我不具有此能力。谁具有此能力呢?只

有圆满自他二利的佛陀具此大力。即使是佛陀身上射出的一毫光,即具有大力,能使无量

众生安住于个人的解脱道上。总之,不论是由间接或是直接的见、闻、思,或是接触佛陀

,无量的众生具有能力来获得快乐。只有佛陀具此大力。因此,为了利益如母众生,如果

我能得到无上的佛果,那将多好。因此,无论如何,我必须得到究竟佛果位。”行者必须

生起此念头,如同渴者向往水一般。
    接下来,我们应发自心底深处来思惟:“在得到佛果位之后,我将假借三乘暂时将所

有的众生置于个人解脱的阶段。在逐渐地净化三乘的修行者后,最后我将使他们所有的人

趋向佛果的究竟解脱。”然后,我们应该殷重地祈祷:“愿上师和三宝能眷顾,使此愿望

得以成就!”在每座法之间,我们应该经常发愿:“假如我能得到究竟佛果,这是所有功德

的来源,是如意宝珠,那该有多么殊胜!”不管是每日六时,早上或傍晚,我们应该念诵“

七支祈请文”,之后行简单的皈依和发愿、行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如同入菩萨行论

中所说:“这是应该每天实修而不间断。”

二、行菩提心,为得佛果位的道上行持

    行菩提心是为证佛果而于菩提道上的修持。为了得到究竟佛果,我们为了利他而进入

此道。在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之间的不同是,他们是相连接的次第,如同在入菩萨行论中

说到:

“如欲旅游者,及正旅行者;
此两者大异,智者应辨识。”

所以,出于大悲心者,不能忍受他人受苦,为了利他而希望得到究竟证悟。所以我们需要

在得到证悟的方法上精进地努力,没有怠惰、和丝毫的偷懒。如同弥勒菩萨所云:

“行者担负如来之家业(利益众生);
诸圣众,此不足为美;
众生与我肩负多挫折,
更应百倍策力勤精进。”

    假如有人问:“那么,什么是得到究竟证悟的方法?”回答是:“得到究竟证悟的方法

是不在意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利益他人。”如入菩萨行论所说:

“世间诸安乐,从利他生起。
世间诸苦痛,自利是其因。
智者何须言?观其行大异,
众生求自利,能仁为利他。”

    在过去,由于我们不能从轮回世间解脱,所以我们必须经历很多痛苦。原因是,我们

忽略了曾经做过我们父母的有情,而只关心自己,只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而辛勤工作。
    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把虚幻的“我”和“自性”,执著为真实,所以我们只照顾和

关心自己。同时为了保护自己而伤害他人,所以造作了恶业,我们也因此而遭受很多的痛

苦,在入菩萨行论中说到:

“噢!无数劫中执心以为我!
徒想利益自己之目的,
竭尽所能换来只是苦!”

    行者能将执著自我的观念视为敌人后,我们应该尽量地用各种方法来调伏自己的身语

意三门,使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利益他人。

    行菩提心的修持  此种修持方法有三种:(一)禅修自他平等。(二)禅修自他交换。(三

)把上述两者实践在生活中。
    自他平等  那些一开始无法禅修自他交换者,应该首先以自他平等来调伏自心。当能

习惯自他平等的禅修后,透过巧妙的方式,将逐渐地导入自他交换的禅修。在入菩萨行论

中说到:

“首要自他平等之禅修,
吾等精进护他.如护己,
趋乐避苦众生皆平等。”

更进一步地说,自他平等的意义如下:“就像我希望得到快乐,其他有情也只希望快乐。

所以我将帮助他们得到快乐。就像我不希望痛苦一样,其他的有情也不希望痛苦。所以我

将帮助他们去除痛苦。”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自他皆希求快乐,岂容我特别?怎可徒利已?
自他皆厌离痛苦,岂容我特别?怎可不护他?”

    有人可能会想:“我去爱护他人也许不是很恰当的。因为其他有情的痛苦让他们自己

照顾是比较合适的。”果真如此,让我们的手去拔掉脚上的刺将是不恰当的,因为类似于

那些经历痛苦者,让脚被其他事物关怀将是很不恰当的。入菩萨行论中说到:

“他人之苦痛,应由其照顾。
脚伤而非手,何需手殷勤?”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这两个例子并不相似,因为脚是我们自己的,而其他有情则不同

于自身。这是错误的。由于习性的影响,我们把源自于父精和母血的脚当成我们自己的脚

,以致于脚看起来就是如此。同样地,假如有人把有情也当作“我的有情”,那么由于习

性的力量,他们也将变得如此,如在入菩萨行论所言:

“若将他人精血执为我,
则视他人与我同一体。”

在同一章中又说到:

“习性使然故,视此不具自性身为我,
修行串习力,能生出众有情皆为我。”

    简而言之,假如我和其他众生都同样希求快乐,并且厌恶痛苦,那么我们应该舍弃所

有的恶行,因为此将障疑他们获得快乐,并且使他们痛苦。所以我们应该产生清净的愿力

,来去除其他众生的痛苦,我们也应该在各种能帮助他们得到快乐的方法上努力。
    又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言:

“应去除他人痛苦如同己痛,
应利益他人身体如同己身。”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虽然我承诺要去拔除众生的痛苦和使他们得到快乐,但实际上我没

有办法完成如此的工作。”虽然初学者并没有办法做到,但他不应该忘失这些他心底深处

所生出的想法。配合实际的修持,行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利他而努力。渐渐地,我们将越来

越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帮助众生。如同龙树菩萨所述:

“如无能力来利生,仍应常持利生想,
如是自然能利他!”

    为了思索此事的意义,我们在皈依和祈请后,应该如此思惟:“为了等虚空无量地如

母众生,我必须证得到究竟佛果。为了此目的,我将实修甚深道。”否则,行者心中牢记

此诗偈意义,并且念诵下文三次:

“为利益如母众生,解脱轮回之过患,
我必证无上佛果;为此无误菩提心,
将实修甚深瑜伽,乃诸佛成佛之道。”

行者应思惟:“唉!即使我希望并乐于为利益众生而证得无上佛果,只要我不破除我执,并

转化所有三门的造作来利益一切的有情,我将永不能证得佛果。
所以,从现在起,我将放弃对自我的执著,因为那是所有错误的根源。这是转化一切造作

成为利益众生的最好方法。也是佛子菩萨们必经的唯一道路。因此我将仰赖并安住于此道

之中。”
更进一步地,行者应长期地思考:“正如我希望快乐,所有的众生也无不希望快乐。所以

,从今天起,我将帮助所有众生得到快乐和乐因。正如我不希望痛苦,所有众生也都不希

望痛苦。所以,从今天起,我将帮助所有的有情解除痛苦和苦因。”然后以自然毫不造作

的心来思惟:“我希望并乐见这一切得以成就。”
自他交换  想要尽快证悟者,应该精进地于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上禅修。如入菩萨行论中所

言:

“欲速解脱自他者,实修最胜之秘法——自他交换。”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单靠自他平等的想法就得到证悟?”并非如此。如在入菩萨

行论中说道:

“若不修自他交换,己快乐换他人苦,
将永难证得佛果,于此世间难得乐。”

理由是,既然从无始以来,所有的有情都曾经做过我们慈爱的母亲,且在过去世中曾慈爱

地待我。甚至在现在,因为无上菩提的获得是依赖诸有情,所以在各方面他们对我都是非

常慈爱的。因此,我们应该发愿,乐于担负一切众生的痛苦和苦因,并且将自身的快乐和

功德施与众生。假如有人只希求己身的快乐,并且置他人的苦痛于不顾,以至于在行为和

思想上偏离,那么他将不能从轮回中解脱,更无法得到证悟,并且只有苦痛罢了。如同在

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唯徒想己得意者,必落困厄卑贱蠢。
但希望他人美满,必获快乐和尊荣。
为己而驱策他人,落得奴仆低下者。
为利他人辛勤者,终成尊贵领导者。”

假如行者不能以强烈地专一,迅速的摧毁对自我的强烈执著,那么行者将不能达成此生的

目的,更谈不上得到个人的解脱和一切智智。不管和我们住在一起的人是老师、朋友、还

是亲戚,对于衣食座位等安排都会有所争议。如果我们不能忍受他们此时所用的语言,我

们将只有争论,即使耗尽我们的一生,我们也无法满足我们的欲望。甚至,当不愉快的事

物降临至身上时,必须独自的来忍受,而他人也不会来安慰你。
总之,所有的过患者来自对自我的执著。因此,我们应该视我执为敌人,了知所有众生的

错误都来自于执我,然后降伏这巨大的我执。
既然所有的快乐和利益皆依众生而生起,因此,我们应该把他们视作我们自己的亲人。假

如我们回向我们所有的快乐和功德给如母众生,那么我们由于持戒、闻、思及修持所累积

的功德,都将变成成就无上菩提,成就佛果之正因。不管我们认为自己是多么的有学问、

认真和高贵,甚至不管我们多么精进地完成很多善业,假如我们不能有效地对治我执,终

将无法来超越轮回。所以,那是非常重要的,佛教修行者应了解此修持是最关键性的修持


有些人可能会这样想:“假如我把他人的痛苦放在自己的身上,我将没有能力去承担此重

担,所以我不能实修自他交换。”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禅观利益他人的力量,将使他人

的各种痛苦减缓。但是那些苦痛并不会在自己身上成熟,不仅痛苦不会成熟,而且由于我

们以如此的方式禅修的力量,对自我执著的观念将被转化。当利益别人变得理所当然时,

我们将有能力依次第地来练习菩萨如海般的广大万行,譬如能毫无犹豫地舍弃自己的头和

四肢。经由这些修持后,我们将得到究竟佛果。如同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诸佛无妄语,殷殷开示汝
应信受奉行,全心坚定修,
唯利益众生,乃成佛之道。”

因此,既然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从不妄语,我们透过利他的修行,必然能完成我们的目的

。所以,我们应如是想:“在禅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上我已很迟了,假如我从很久以前就

开始禅修,现在我早已成就,并且只有快乐,而不是像现在,还有许多的痛苦在干扰我。

”所以我们当致力于自他交换的禅修。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言:

“若早修自他交换,
究竟佛果在眼前,
所遭痛苦亦早除。”  

此时行者应该思惟有关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即能仁菩萨道之行),譬如他曾在地狱中拖

过马车,或是其它在贤愚业报经中的故事。行者由此生起不可动摇的信心。
实修的方式,入菩萨行论中说到:

“欲减除自他痛苦,应实修自他交换。”

首先一开始,应以今生的母亲为禅修的对象,我们应如是思惟:“我的母亲已为我去除很

多痛苦,并给予我无量的利益。所以我应该对她避免伤害并施与利益。什么对我的母亲有

益呢?她直接地为痛苦所害和间接地为苦因所害。所以,我将担负她的痛苦和苦因。”我们

应观想苦和苦因已转移到我们的身上,而且我们很高兴事实是如此。因为透过此禅修,对

自我的执著将从根拔除。
接下来,我们应如此思惟:“什么将对我的母亲有益?她将直接地从快乐中得益,而且从善

业中得到最终的利益。所以我们将施与她这二者。”我们观想我们所有的快乐和善业已转

移到我们母亲的身上。完全没有顾及我们自身的欲望。我们应该观想母亲的身心现在已得

到满足,并且间接地拥有善功德一快乐之因。当事实如此发生时,我们应感到很快乐。相

同地,我们应把对母亲的禅修同样应用在其他人的身上。
思惟此禅修意义如下。首先,我们清楚地观想此生的母亲,并如此想:“哦!我仁慈亲爱的

母亲,给了我这殊胜的人身可以得证菩提,且保护我免于伤害和恐惧,并且做了甚多不可

思议的利益我之事。所以她是非常仁慈的。不止是今生,从无始劫以来,她即为我的母亲

,并且对我无比的照顾。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我做这么多事,然而她自己却仍在轮回世

间流浪。这是非常可悲的。从此时起,我将为了母亲,努力去达到无上佛果。直到现在,

我所以一直无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