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略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观庄严论略解-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法,犹如泉水(或池沼)。四法愠柁南相应者,发扬众生解脱生死之妙音,犹如雅音。唯一
共道相应者,饶益众生等无有异,犹如河流。法身相应之发心,能示现住睹史多天及从彼没等,
犹如大云。
  如是二十二种发心之界限,初三发心,如其次第是大乘资粮道下中上品所摄。加行相应者,
是大乘加行道所摄。其后十种发心,即极喜等十地所摄,再次神通相应等五种发心,三清净地
所摄。最后三种发心,佛地所摄。大乘经庄严论云:'发心于诸地,胜解意乐净,许余为异熟,
后永断诸障’。此说资粮加行位者,名胜解发心。七未清净地者,名增上意乐清净发心。三清
净地者,名异熟发心。佛地者名障断发心。又说如地之发心为下品资粮道所摄者,是说最下界
限,非说以上便无彼发心。如金如月等发心界限准此应知。

  巳二释为成办彼誓显示方便之教授分二,庚一正释教授,庚二修教授义。今初

  修行及诸谛,佛陀等三宝,不耽着不疲,周遍摄持道。
  五眼六通德,见道并修道,应知此即是,十教授体性。

    若大乘语开示能得大乘发心所求之方便,是大乘教授之相。界限从未入道前乃至佛位。
    此有十种,一修行自性,开示世俗胜义二谛之教授。二修行所缘,开示四谛之教授。三修
行所依,开示佛法僧等三宝之教授。四修行坚稳之因,对治贪着恶事懈怠,开示不怯弱精进之
教授。五修行增进之因,对治退屈懈怠,开示不疲劳精进之教授。六修行不退之因,对治自轻
懈怠,开示摄持大乘道精进之教授。七于所修行能自在转,不依仗他之因,谓得五眼,能见百
腧缮那乃至三千大千以内粗细众色之肉眼,从昔有漏善业所感异熟而生,能如实见众生生死之
天眼,现证诸法无实之慧眼,能知一切圣者根性利钝之法眼,能现观一切诸法之佛眼,开示此
五眼之教授。八所修行果能速圆满广大资粮之因,谓六神通,能转变种种事之神变通,能现知
世界粗细诸声之天耳通,能知他善恶等心之他心通,能知往昔受生之宿住随念通,能知世界粗
细诸色之天眼通,永断烦恼障之漏尽通开示此六通之教授。九、十为令了知须断分别与俱生之
种子,故开示见道与修道之教授。当知此即是十种大乘教授之体性。

  诸钝根利根,信见至家家,一间中生般,行无行究竟,
  三超往有顶,坏色贪现法,寂灭及身证,麟喻共二十。

    此处别说三宝教授中之僧宝,谓如第三品所说道相智所摄大乘见道十六刹那中,安住八忍
之圣位菩萨,名预流向有钝根随信行,利根随法行之二。安住见道八智之圣位菩萨,由永尽见
断三结,名但住预流果,此是论中隐说者。断欲惑三品之圣位菩萨,名曰家家,分天家家,人
家家之二。为断欲地第六品修所断惑得解脱道,故精进修行之修道菩萨,钝根者名信解,利根
者名见至,此二合一名一来向。已断欲地第六品修所断惑之圣位菩萨,名一来果,此亦是论中
隐说者。已断欲地修惑第八品之圣位菩萨,名曰一间。为断欲地九品修惑得解脱道故精进修行
之修道位菩萨,信解见至准前合一名不还向。其次中般,谓圣位菩萨于色界中有身而得断随一
烦恼障之解脱道者。生般,有行般,无行般,谓生色界乃得彼解脱道者,及勤修功行而得与不
用功行而得者。于色究竟身而证断随一烦恼障之圣位菩萨,名往色究竟者,此分三超,即全超
半超遍殁。若先往梵众天生,舍诸余处,次生色究竟而证彼解脱道者,名曰全超。若从梵众天
殁,在下三净居天随受一生,次生色究竟天而证彼道者,名曰半超。若从梵众天乃至色究竟天
渐次受生,后证彼道者,名曰遍殁。菩萨不求无色界生,故名为往有顶者,是说离色界贪之菩
萨,此分二种,尽断惑业结生相续者,名现法湼槃,证得八解脱者,名曰身证。为欲尽断烦恼
障故,精进修行之七地菩萨,名阿罗汉向,此是论中隐说者。十地菩萨名曰麟喻独觉。此上共
为二十种僧。此依狮子贤论师意述,解脱军论师等义,兹不繁说。

  庚二修教授义(最初发起缘空性之修得)分二,辛一略标,辛二广释。今初

  所缘及行相,因缘并摄持,菩萨救世者,如暖等体性。
  依具四分别,分下中上品,胜出诸声闻,及以诸麟喻。
    
    圆满大乘顺解脱分所生之现观种类,随顺谛现观之大乘世间道,即大乘加行道相。界限唯
在大乘加行道。
    菩萨救护世者之加行道暖等四位,由所缘行相因缘摄持,如世间道自性依止四种分别,并
分下中上三品差别,胜出声闻及独觉之加行道也。

  辛二广释分三,壬一释暖等前三胜法,壬二释分别,壬二释摄持。今初

  所缘无常等,是四谛等相,行相破着等,是得三乘因,色等离聚散,
  住假立无说。色等不安住,其体无自性。彼等自性一,不住无常等。
  彼等彼性空,彼等自性一,不执着诸法,不见彼相故。智慧所观察,
  一切无所得。色等无自性,彼无即为性。无生无出离,清净及无相。
  由不依彼相,非胜解无想。正定定作用,授记尽执着。三互为一性,
  正定不分别。是顺决择分,下中上三品。
 
    解释暖等所缘行相因缘之中,初暖位中下品暖之所缘,谓无常等四谛之十六种相,其行相
谓于四谛十六相上,破除实有执着之暖下品智。大乘暖等四加行道,皆是能得三乘证得大乘见
道之近因,以是随顺彼见道之胜方便故。中品暖之所缘,谓色等离真实聚散所差别四谛。其行
相谓离名相续安住,及知无胜义安住之智。上品暖之所缘,谓色等一切诸法,皆是假立所差别
之四谛。行相谓通达皆不可说之智。第二顶位中下品顶之所缘有二,一不安立谛,谓色等胜义
不安住,及其自体无实有自性。行相谓知色等与彼法性其自性为一之智。次安立谛,谓彼色等
由彼实性空故,色等不住胜义无常等所差别之四谛。行相谓知无常等与彼法性其自性为一之智。
中品顶之所缘,谓不执着诸法相。行相谓不见彼诸法有实相故,由是因缘通达无实之智。上品
顶之所缘,谓以观察胜义之慧,周遍观察之四谛。行相谓知三轮一切诸法于胜义中,皆无所得
之智。第三忍位中下品忍之所缘,谓色等法于胜义中,皆无自性。行相谓知色等于胜义无,即
是名言中自性之智。中品忍之所缘,谓色等于胜义中无生死无湼槃。行相谓知如是修当得身语
意三业清净之智。上品忍之所缘,谓四谛胜义无相。行相谓由胜义不依彼自性,故知非胜解相
及无想之智。第四世第一法位中下品第一法之所缘,谓法性无生及健行等三摩地。行相谓知在
佛位中彼正定作用任运而转之智。中品第一法之所缘,谓于不现见事授记之胜因。行相谓于胜
义尽粗分之三轮执着。上品第一法之所缘,谓能修之三摩地与修者之菩萨并所修之般若波罗密
多,三轮之法性互为一性所差别之四谛。行相谓知所修之三摩地后,至全无分别,即是成佛之
最胜方便之智。
    上来所说即是大乘四顺决择分中各有下中上三品也。    
  如是四加行道中,由是见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由诸善根不被邪见所动故曰顶。由灭
恶业所感生之恶趣及于真空性远离怖畏故曰忍。由是见道之亲因,一切世间法中最为第一,故
名世第一法也。

  壬二释分别 

  由所依对治,二所取分别,由愚蕴等别,彼各有九种,
  由实有假有,能取亦分二,自在我等体,蕴等依亦尔。

    分别有二,谓所取分别与能取分别,所取中又二,依杂染事为所依者及依彼对治者。彼二
之中又各有九种,由缘愚蒙无明等,及缘蕴等有差别故。初之九种谓染污总集缘染污无明,总
苦谓缘有漏色等诸蕴,此缘苦集总体为二。执著名色谓爱着邪果,贪着常断二边谓爱邪所知,
于染净法不知取舍谓缘不信,于诸圣道不勇悍住谓缘懈怠,此缘别烦恼为四。有漏适悦逼迫中
容三受,诸受所依谓有漏自他等,知受为苦性由此厌离引发清净等,缘彼执为实有受用,是缘
别苦为三,共成九种杂染所取分别。
    清净诸蕴,增上缘诸处所摄生门,因缘诸界所摄种族,清净之生缘起还灭,是所知中尽所
有性所摄之四。缘如所有空性谓缘清净所知者一。缘波罗密多义执着诸行谓缘行者一。缘见道
修道无学道者谓缘三道者为三。共成九种清净所取分别。
    第二能取分别亦有两种,谓实有补特伽罗为依,及假有士夫为依。彼二复各有九种,由缘
自在我等体,及缘蕴等所依,有如是等诸分别故。此各分九种者,谓缘执有自在我之执,此一
是就执着相而立。余八就执着境而立。谓缘执自在我是一,是造因之我,是见境之我等,又缘
执杂染为自在之我,缘世间道离欲我执,及出世间见道,修道,道作用所依之力等执为自在之
我。其我执即此分别之所缘,我执有九种故其能缘之分别亦有九种。即是九种实有能取分别也。
    又于蕴界处执为假有土夫,及于十二缘起执为假有士夫,于三十七菩提分法,见道,修道,
胜进道,无学道,执为假有士夫。缘此诸我执计为实能受用者,即九种假有能取分别也。    

  壬三释摄持(即善知识之名)

  心不惊怖等,宣说无性等,弃舍所治品,应知为摄持。

  加行道菩萨不离一切相智作意,于甚深空性不惊不恐等方便善巧,舍此违品二乘作意,及
随一实执,如是菩萨加行道智,即是加行道菩萨之内摄持,以此即是双破生死湼槃二边之菩萨
现观故。若佛胜应身为加行道菩萨宣说一切诸法皆胜义无自性等,及说舍此违品恶魔恶友之道
者,即是加行道菩萨之外摄持,以是圆满开示大乘道之善知识故。

  巳三释如教授所修之正行分四,庚一释修行所依,庚二释修行所缘,庚三释修行所为,庚
四释修行自体。初又分二,辛一种性差别,辛二断诤,今初   

  通达有六法,对治与断除,彼等皆永尽,具智慧悲愍,   
  不共诸弟子,利他渐次行,智无功用转,所依名种性。

  菩萨身中之法性复作大乘修行之所依,即大乘修行所依自性住种性之相。界限从大一乘资
粮道乃至最后心。
  此由十三能依法之修行分为十三种法性,谓大乘四顺决择分,及见修二道,是就修行自性
分为六种智德。就对治逆品立能治修行,就断除逆品立能断修行,就逆品尽分,立彼永尽解脱
道之修行,是就修行作用分三。依八地增上立双破生死湼槃二边之慧悲修行。依九地增上立不
共声闻弟子之修行。依十地后得增上立次笫利他之修行。依十地后心增上立智无功用转修行。
是就界限增上分四。如是十三类菩萨身中十三种修行之法性,即是大乘所依修行之种性,彼诸
修行皆由缘彼法性升进故。

  辛二断诤分二,壬一诤,壬二答。今初

  法界无差别。种性不应异。

  三乘种性不可分为各异,或一切三乘种性人,皆应通住三乘种性,以彼等法界无差别,法
界即种性故。
   
  壬二答    

  由能依法异,故说彼差别。

  所通达之法界虽无差别,然无不可分三类种性,及种性不可分别之过。以就能依三乘智德
功能大小之别,而说所依法性之差别故,譬如所依同一瓦瓶,就能依蜜糖等不同而分器皿之差
别故。

  庚二释修行所缘 
  
  所缘一切法,此复为善等,若世间所知,及诸出世间,
  有漏无漏法,诸有为无为,若共弟子法,及佛不共法。

  大乘修行断增益处,即大乘修行所缘之相。界限通一切法。
    此中差别分十一种,谓善等,等取不善无记,此复有世间道所摄或所通达谓五蕴,及诸出
世道中无漏四静虑,有漏法谓五取蕴,无漏法谓四念住,有为谓道谛,无为谓灭谛,共声闻弟
子法谓四静虑,佛不共法谓十力等。

  庚三释修行所为

  胜诸有情心,及断智为三,当知此三大,自觉所为事。

    为何而修之究竟果,即大乘修行所为之相,界限唯在佛地。
    此中差别分为三大,胜出诸有情之大悲心等即是心大,断德究竟是能断大,智德究竟是能
证大,当知此三大即菩萨自觉之所为,以缘此果而修行故。

  庚四释修行自体分四,辛一意乐广大披甲正行,辛二加行广大趣入正行,辛三二资粮广大
资粮正行,辛四定出一切相智出生正行。今初

  由彼等别别,皆摄施等六,故披甲修行,六六如经说。

    欲于布施等一一度中俱摄六度而修习,此广大意乐所摄持之菩萨瑜伽,即披甲正行之相。
界从大乘资粮道至最后心。
    所谓披甲正行,如经所说,慈尊亦以六六而说,以彼六种披甲正行,一一皆于施等之中摄
六度故。
     
    辛二加行广大趣人正行 
   
  静虑无色定,施等道慈等,成就无所得,三轮善清净,
  所为及六通,于一切相智,能趣入正行,当知升大乘。
    
  大乘因果诸法随其所应由精进加行为主而修之菩萨瑜伽,即趣入正行之相。界从大乘加行
道暖位至最后心。
  此差别有九,道之所依谓静虑及无色定,能引究竟智德者谓施等六度,能引究竟断德者谓
见道修道无学道胜进道,利他之方便谓慈等四无量心,清净利他者谓成就无所得,不同小乘者
谓于一切物三轮清净,转诸善根令成三种所为义,能速圆满二种资粮者谓六神通,于果位谓能
趣入一切相智之正行。当知此九趣入正行能升进大乘也。

  辛三资粮广大资粮正行分二,壬一总标,壬二别释三资粮。今初

  悲及施等六,并修止观道,及以双运道,诸善权方便,
  智福与诸道,陀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