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二爷缺钱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二爷缺钱花-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香菱整日清闲不少,便只顾着拿着黛玉给她的几本李杜王的诗集来翻看,不出几日便已熟记于心。
  这一日香菱闲来无事,便带着小丫鬟找宝钗学诗,宝钗却在闷闷地发呆,香菱便问道:“宝姑娘怎么了?”
  宝钗因笑道:“还宝姑娘长宝姑娘短的?你呀,还不改口,如今不是丫头了还这么拘谨。”
  香菱便不住地低头玩弄衣带,低声笑道:“姨太太突然对我这般客气,我竟有些不适应。”
  宝钗拉着香菱的手笑道:“如今你是小姐主子,自然不能和之前相提并论?我平日里就说以你的为人相貌便是个大家小姐也能够的,如今正是应验了,可不是你苦尽甘来?就是如今哥哥也对你客气三分,只等你家人来接,便算是圆满了。”
  香菱见宝钗暗暗叹气,便疑惑道:“还有几月便是殿选了,你怎么叹气起来?我见你这段时间也总是心不在焉的,莫不是有什么心事?”
  宝钗摇头笑道:“只是想到以后觉得好远,心里空落落的。”香菱便笑道:“姨太太素日便倚重你,来日定当欢喜。你怎么反倒失落起来?难不成你不想去皇宫里么?”
  宝钗听闻香菱随口道来竟说中心事,脸上便有些发烫,便拉着香菱在外面逛逛,又到贾母处请安,贾母知晓香菱的身世,便拉着香菱的手叹道:“好可怜见的,生的这样好,命却那样的苦。”又向薛姨妈笑道:“可是你们家与她有机缘,我看给我做孙女也是够得。”
  王熙凤见状便凑上前笑道:“老祖宗既然这么喜欢,不如便认了这个孙女,来日再多添副嫁妆的事儿罢了。”
  贾母又细细地询问一番,细细的打量了一番,果然认作孙女,姊妹几个平日里就喜欢香菱,这样一来更是亲近,每日里学诗写字自不必提。
  只是宝钗因为选期将近,便总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惹得众人奇怪,这一日宝钗从迎春处回来,薛姨妈便问道:“我的儿,你最近是怎么了?可是病了?”
  宝钗道:“妈放心吧,并无大碍。”
  薛姨妈便又将此次选秀的利弊说与宝钗听,又特意嘱咐道:“咱们家如今并不比以前了,你哥哥又不争气,唯有指望你能有个好前程了。”
  宝钗身不由己,心里酸涩,便道:“妈这些大道理我都懂,不管怎样,女儿尽力便是。只是女儿走后,妈可要管束着哥哥一些,既然家里不如从前,也该让他学学打理铺子的事情,这些事咱们在里面也不懂,外面的事情哥哥不去操持,更没个成算了。妈可别一味还像以前纵着哥哥为非作歹才是。”
  薛蟠本就因这几日宝钗看起来不高兴费心费力的讨好,方才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宝钗这一席话,本来平日里就听宝钗常说也不足为奇。可是今日宝钗的语气神态似乎有些不大好,心里便有些惭愧,想着这么大的一个家总让一个妹妹担着心里更是愧疚,便也听进去一些,转身回了书房便开始用功起来。
  过了正月,宝黛等人才随着林如海乘舟登岸,林援之早已亲自在码头迎接,一起回了林府,宝玉则带着林府管家以及礼物,回府道:“林姑父刚刚上京,凡事皆要细细打理,过些日子才能过来,请老祖宗放心。”
  贾母挂念着黛玉,便又遣了婆子去林府看顾,此时见宝玉似乎比年前清减些,个头也高了些,便搂在怀里舍不得放开,又埋怨宝玉怎么过年也不回来。宝玉笑道:“原是要在年前赶回来的,只是路不好走,又怕老太太担心,便耽搁了。”
  贾母便道:“去瞧瞧你太太吧,你回来她心里也是高兴的。”宝玉应着便出去见过王夫人,王夫人面色寡淡,只淡淡地说了句便让宝玉出来了。宝玉便顺路到宝钗处探望薛姨妈,说了一会话,因问道宝钗,薛姨妈便说在里屋做针线呢,宝玉便掀帘子进去说笑。
  宝钗早就听说宝玉回来了,便让了让请坐在一旁笑道:“多谢你带的礼物,我很喜欢。”宝玉故意笑道:“那些礼物有一大半都不是我送的,宝姐姐喜欢就好。”
  宝钗手里顿了一下,差点扎到手,敛了神色,便笑道:“早就听说姑苏一带的风光最好,我们这些人成日闷在家里也没办法出去,那一幅秋日游湖图很不错,细腻写实,惟妙惟肖,很有一种素秋华然的萧瑟,又凭添了许多的英姿飒爽的气魄。”
  宝玉见宝钗已将此画挂在房间,便起身细看,又笑道:“画由心生,画风英气飒飒,唯君子者。”
  宝钗便不再说话,又问起黛玉,宝玉便道:“林妹妹一切安好,只是一路行船有些不适,等过些日子肯定要过来请安的。到时候你们再见罢。”又笑道:“听说薛大哥哥如今进益了,在外面管着商铺庄子很是不错?”
  宝钗欣慰地笑道:“也不知是真用心还是做给我们看,好歹就这样了。”正说着外面莺儿进来笑道:“姑娘,大爷给您送过来几匹缎子说是您挑几匹这几日做几套衣裳呢。”
  宝钗便笑着应了,又向宝玉道:“你刚回来也该到处走走,别老在我们这边混着。”宝玉心道,哪里混了,不是路过看看你么,却还是答应着便出去四处乱逛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十六

  宝玉回到贾府之后便叫了人过来询问,府里竟没有出任何的事情,包括元春省亲这一件事也还没发生,便有些奇怪,便往贾蓉处去探探口风,这才听说是年前宫里薨了一位贵太妃,因此便取消了已经定好日子的省亲,而且省亲的园子也不建了。
  宝玉十分纳罕,这事实在蹊跷,要么是当今圣上故意作梗,要么就是元春自己做了什么,要么就真的是巧合。
  对于这位元妃姐姐整个贾府都以仰视的姿态观望着,宝玉心里便有些好奇,不知道当了皇妃的姐姐是什么样子的?
  按理来说元春已经是很有才华的,虽然只正面出现过一次,但是就是那一次她的才华便可见一斑,何况她是才选凤藻宫,这个才字才是最重要的。
  在宝玉看来,这大观园建造与否对他都是有好处的,若是建造他便可以从中牟利,赚点小钱;若是不建,贾府少欠点钱,还能多撑几年,权衡利弊还是后者比较划算。
  这一日,宝玉刚算看完账目,听人汇报了一下下面事务的进程和人员分配的名册,便觉得有些乏味,让人退下之后又算了一下自己的私房钱,心里便闷闷的,这些银子虽说能置办点田产庄子什么的,但是却无余盈,短时间也没办法获利,根本等于没银子嘛。
  宝玉正暗自发愁着,忽然听到茗烟传报道:“二爷,老太太那边喊你呢,说是来了个什么刘姥姥,姑娘们都过去了。”
  “刘姥姥?”宝玉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主意,穿上衣服便往那边过去,心里欢喜道,这个刘姥姥真是个及时雨。
  宝玉刚进屋子就看到乌泱泱做了一大堆的人在听刘姥姥讲笑话,刘姥姥看起来六七十岁的样子,应该是和这里的人熟了些说话也随意些,年龄虽大却很爱笑,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夹袄,见有人进来忙忙站了起来。
  贾母便笑道:“这是我孙子,你不用客气。”
  宝玉便上前见过,也坐在旁边听她讲趣闻,刘姥姥见大家兴致都好,便道:“俺们村里有个人是个孝子,她母亲离世,妻子没几年也生了恶疾没了。他没人照顾,常年生病也不见好。
  有一年夏日里收小麦的时候遇到一条蛇,他胆小又看那条蛇生的青翠可爱,便用哪个铁楸托了送到了一边的草丛里。
  他便回过身垒麦垛了,收拾完要回家,刚下坡就听到后面一声细嫩的声音道:你带我一起回家吧。那个人这才看清是个年轻小姑娘,便问她你多大了,家里人去哪儿,你叫什么名字啊?
  那小姑娘笑着说,我不知道,我第一眼看到了你,你便是我爹爹了,我愿意做女儿孝顺你。
  那男人心里高兴的很,便带着那个小姑娘回家了,自此日子竟一天天好了起来,等到前几年的时候他女儿便劝他说爹爹如今家业颇胜,合该再有个人在家里操持才对,这个男人怕委屈了他女儿,便不肯。
  后来又经不住她几次三番的劝说便在去年娶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也是个持家的能手,又织得一手的好布。年下的时候就有了喜,村里的人都说这男人是上辈子积了福,才得来这么个旺家的好媳妇儿,岂料这男人却说这都是他女儿给她的福气。
  今年年初,有一日大雪漫漫,连路都封了,他们家女儿说要出去玩,这一出去便再也没回来。大伙都说那家的女儿是个活菩萨,又说那个男人好造化,便在村口的大槐树下面的小庙里供了那个女孩子的泥像,说是日日参拜就能心想事成,年年丰收的呢。”
  众人听得稀奇,便又嚷着让刘姥姥说几个到了晚间吃过了饭,方让人带了刘姥姥下去歇着。连这几日玩笑,贾母又请刘姥姥陪着她说了几天的话,逗着她老人家眉开眼笑的,乐乐呵呵地逛了两三天,刘姥姥便称忙要回家去了。
  众人都嘱咐来嘱咐去,平日里不穿的衣裳不用的首饰,新鲜的吃食常用的药物,连着园子里的婆子们也包了许多花种子给刘姥姥带回去,另有贾母送的几封银子和几吊坐车的铜钱,刘姥姥感恩戴德自不必说。
  宝玉见大家都散了,便自己找了刘姥姥过来,闲话半天才知道这竟然是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国府,便又多说了几句,笑道:“姥姥年纪这么大了,精神真好,这么远的路就走着过来的?”
  刘姥姥也是个长眼色的人,知道这个贾宝玉最受贾母的疼爱,这时候他巴巴的找了自己过来又是嘘寒问暖,又是送这送那,心里便知道他有话要对自己说,便笑道:“庄稼人嘛,比不得你们尊贵,平日里劳苦些,精神却好得很,腿脚也还灵便。
  我在你们府里逛了这一天也算是把世人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用过的都用了个遍,这一次回去,你们又送了这么多的东西,我来的时候也不过是带了点土特产,走的时候却搬着这些好东西回去,教我怎么好意思。”
  宝玉便笑道:“姥姥别觉得不好意思,这本是大家的好意,姥姥只管收着便是了。只是我有件事想求姥姥,不知道姥姥愿不愿意帮忙。”
  刘姥姥忙起身道:“哥儿想让我做什么只管说,就是我做不了的只管给我女婿一说也没有不帮忙的,快别说什么求不求的。”
  宝玉便道:“我知道姥姥是个老实人,看你来时带的那些瓜果蔬菜虽然不多,也是你们亲自选出来的。我瞧着倒是喜欢的很,烦请姥姥回家之后多种些。
  这些东西总能一年四季都有产物的,春日里种了,到了夏秋自然有玉米辣椒茄子黄瓜豆角西红柿这些,冬日里却又土豆红薯这些,旁的鸡鸭牛羊要是养起来也是极大的收益。
  不知道姥姥可愿意带着你们那里的人帮我做这些,到时候盈利了我们对半分,要是亏了我赔。你们就算是帮我做生意,怎么样?”
  刘姥姥早就瞪大了眼睛看着宝玉,不住地咂舌道:“哎哟哟,我的哥儿啊,你一个大户人家的公子怎么懂得这些事情,这么大的排场我怕我做不来呀,要是做坏了,可不是辜负了你老太太和你的嘱咐了?”
  宝玉忙凑近笑道:“姥姥只管做去就是了,这原本就是我的事情,不与我们这府里其他人想干的。姥姥只管回去跟家里人商量着,改日我便派了人手和银钱去你们那里找你,我也不懂这些,便要烦劳您看着,看怎么买地怎么规划,放开手去做,只一点别说是我要你们做的便是了,就说是你们家的。
  凡事都按着正路上走,我派的那些人您放心用,他们要是有恃强凌弱的,您就让人来悄悄回我,若是缺什么要什么只管指使他们去做。至于住处,他们自己去置办一个院子住着便是了,也不用姥姥操心。我知道姥姥是个实在人,也信得过姥姥,只怕姥姥不肯帮我。”
  刘姥姥听着宝玉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心里又是激动又是忐忑,看着宝玉只顾着点头答应道:“我回家去,回家去就跟他们商量这事。可是这些东西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也卖不了几个钱啊,万一囤太多放坏了怎么办?”
  宝玉扶着刘姥姥坐下,笃定道:“刘姥姥放心,到时候自然有人帮你把东西拉到市场上去卖,只要咱们种出来的菜好,打听好行情再低价批发给那些卖菜的小商贩或者大户人家的采办,几年下来,您害怕没钱花?”
  刘姥姥这才放下心,屁股刚挨着床头,才恍然大悟地笑道:“我明白了,哥儿是想给自己弄点体己吧?”
  宝玉不好意思地笑笑,“留点后路嘛,趁着如今府里还过得去,也该自己给自己打算打算,再说我用的又不是府里的银子,姥姥放心吧,我不会坑你的。”
  刘姥姥便拍着胸脯保证,一口答应了,收拾好东西便坐车离去,王熙凤因为林如海上京述职又晋升为二品大理寺正卿,要准备贺礼送过去,忙得抽不开身,便让平儿等人出去送走,这件事便就此了。
  过了几日,林如海上门拜访,见过贾母之后便在外面与贾政贾赦等人闲话,黛玉自回京之后第一次回到贾府,和姊妹们相见自然欢喜异常,尤其是再见到香菱,黛玉心里更是欢喜。
  贾母因舍不得黛玉离开,便拉着黛玉道:“你那屋子一直给你留着呢,你也时常过来走动着才是,我也怪想你的。”黛玉答应着便和香菱等人在里面说话,回明了薛姨妈便让香菱收拾东西到林府去住,香菱一听要和黛玉一起,欢喜的不得了,忙回去收拾东西与众人拜辞。
  黛玉因听说宝钗和迎春马上就要选秀了,便闲聊几句,特意嘱咐迎春几句,又去了探春那边问起这段时间管家的事情。
  探春笑道:“难为你还记得我,这段时候太太也不管事了,风姐姐和我里里外外的管着,可不是要忙死了。
  前几日不说你们家的事情,单是临安伯老太太生日,镇国公长孙媳产了双生子,样样都要安排人过去应酬,再加上咱们家二姐姐这边也要准备着,宝姐姐那边虽然是姨妈和薛大哥哥操办着,咱们也不好不过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