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绝密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克格勃绝密档案- 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曾指挥过的时间最长也是最昂贵的积极措施。有关杜兰特、南特以及与他们关系
密切的三名间谍——韦罗尼克、雅克利娜和南希的档案写满了26卷,共计8000多页。
    如同在国外的其他克格勃情报站一样,克格勃驻巴黎情报站每年都要向中心发
回开展积极措施的粗略的统计材料。1979年的统计中有:在报刊上发表了188 篇文
章(尽管《综述》停刊);67次“影响谈话”*9 次口头散布假情报;七次伪造文
件;组织了两次群众集会;在公共集会上四次讲话;出版了两本书和四本小册子。
1980年,主要是由于与南特中断了关系,巴黎情报站用于邀功的新闻报刊文章的数
量下降到了99篇。不过,“影响谈话”增加到了79次,而口头散布假情报的行动增
加到了59次。情报站还报告了两次涉及伪造文件的积极措施,并把组织两次群众集
会,安排16个会议发言和散发一本小册子作为自己的功劳。
    如果从字面上看巴黎情报站的报告,则“影响谈话”获得了某些惊人的成功。
    法国政坛若于主要政治家和几位著名学者(他们的名字在此不便提及)据说接
受了关于美国国防政策带来的威胁、东西方关系以及一个“超国家的欧洲”对法国
国家主权的威胁等观点。这些人中有的在与苏联使馆人员的接触中粗心大意,否则
完全能发觉他们是克格勃官员。有很多事例表明,巴黎情报站往往把法国相对倾向
苏联立场的政策声明说成是自己的功劳,其实,它的影响甚微。在情报站荒谬的说
法中,有一条竟然吹嘘说克格勃的积极措施“促使”戴高乐的两名前总理——米歇
尔。德勃雷和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后者现在是国民议会法国外交委员会的主
席)——采取了“捍卫法国独立于美国的政策”,而这一政策是这两个人都已经执
行的政策。尽管克格勃还声称向总统吉斯卡尔。德俾坦的亲密顾问、总理雷蒙。巴
尔、外长让。弗朗索瓦一庞塞特和社会党领导人弗朗索瓦。密特朗也施加了影响,
但看不出这种所谓的“影响”对他们的政策有什么作用。
    克格勃对1981年总统选举的政策,没有七年前大选时那么明确。70年代末,包
括社会党和曾在1974年支持过密特朗的共产党在内的左翼联盟破裂。在第一轮选举
中,密特朗不得不面对法共领导人乔治。马歇以及右派候选人的对抗。尽管克格勃
在1981年实行的积极措施对吉斯卡尔。德斯坦和右派候选人比对密特朗表现出更大
的敌意,但是他们不再像1974年那样,以保证密特朗获胜作为指导方针(从一开始
就很清楚,仅赢得15%选票的马歇没有机会赢得选举)。米特罗欣抄录的档案中记
载的个别积极措施表明,与确保其中任何一人获胜相比,向所有主要候选人施加压
力被认为是一个更重要的目标。不过,像1974年一样,中心严重夸大了它影响事件
进程的能力。
    1980年5 月,吉斯卡尔。德俾坦成为自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与勃列日涅夫举行
会谈的第一位西方领导人,此举有助于改变苏联被西方遗弃的状况。在准备会谈时,
勃列日涅夫的顾问们肯定得到了连续窃听巴黎与法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之间外交通信
的很大帮助。在吉斯卡尔回到巴黎时,他不无天真地宣布,苏联已经同意从阿富汗
撤回一个师。尽管吉斯卡尔对苏联的态度最终变得强硬起来,但是克格勃驻巴黎情
报站还是采取积极措施,妄图使他相信,通过把自己打扮成“与东欧对话来对抗美
国支配的倡导者”可以增加他再次当选的机会。转给吉斯卡尔。德斯坦一位工作人
员的假情报希望能使德斯坦相信,最能破坏他当选总统的流言蜚语——中非共和国
皇帝让。贝德尔。博卡萨给他送钻石——是中央情报局策划的。情报站还声称,
“煽动”非正式的戴高乐派候选人米歇尔。德勃雷攻击正式的戴高乐派候选人雅克。
希拉克所谓的“背离戴高乐主义原则”和亲美倾向,是他们的功劳。其他积极措施
包括“揭露”密特朗及其未来的总理之一米歇尔。罗卡尔的政策中“亲大西洋和亲
以色列的成分”的计划。
    根据竞选期间的一次民意测验,53%的犹太选民倾向于投密特朗的票,相比之
下只有23%的犹太选民愿意投吉斯卡尔。德斯坦的票。克格勃肯定对密特朗受到犹
太选民的欢迎感到怀疑。如同1974年一样八局策划的积极措施反映了克格勃反犹太
复国主义者的阴谋理论,特别是它对法国犹太人游说集团力量的看法。大选期间,
情报站最荒谬的行动莫过于它试图通过向法国当局传达假信息(即说犹太复国主义
分子正在策划“极端主义措施”扰乱吉斯卡尔。德斯坦和德勃雷的竞选活动)来
“陷害犹太复国主义分子”。不论是对主要候选人,还是对总统大选的结果,这一
行动或其他任何积极措施都根本不大可能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密特朗于1981年5 月获胜,紧接着社会党在一个月后的立法选举中获得压倒性
的胜利。尽管25年前发展的社会党老间谍吉莱斯的职业生涯当时已快结束,但他仍
与他的专案官员瓦连京。安东诺维奇。希达克(代号雷若夫,此人以苏联使馆二等
秘书的外交官身份为掩护于1978至1983年间派驻巴黎)保持着联系。他继续向希达
克提供中心认为是来自“弗朗索瓦。密特朗随从”的内部情报。
    1979年帕泰被捕和1980年断绝与南特关系,导致克格勃影响法国新闻界的积极
措施在密特朗1981年5 月当选总统之后发生了重大战略调整。克格勃和第一总局五
局一份异常坦白的调查断定(很可能是正确地),《综述》、《国家论坛》以及克
格勃资助的其他期刊“实际上对公众舆论没有影响”。巴黎情报站奉命在将来要把
精力集中于代价更低但更有效的任务,即在知名报纸和杂志社中发展间谍。然而,
现有的某些媒体间谍的价值却受到怀疑,布罗克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可能是为克格
勃服务时间最长的间谍记者。70年代,布罗克是收人最好、得到评价也最高的法国
间谍之一。不过,克格勃后来通过检查他的工作却断定,他“与行动官员联系时不
认真、不诚实,夸大其情报和行动能力,抬高其情报的价值,有惟利是图的倾向,
并且无组织无纪律,没有完成交代的任务”。1981年,为苏联当了35年的间谍的布
罗克突然被抛弃了。中心继续在法国记者中寻求发展新间谍,但结论却是,在这个
电视时代,西方新闻出版界对公众舆论已缺乏它在20年前曾拥有过的影响力。
    80年代初,由于克格勃对它在巴黎的“影响间谍”的信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中心认为科技才是它在法国情报活动中最成功的部分。70年代中期(如果不是更早
的话),巴黎情报站拥有的X 线官员和间谍各20人,是欧洲共同体其他情报站的两
倍。
    科技情报活动在70年代末和(很可能)80年代初持续发展。发往中心的科技文
件(1973年835 件,1974年829 件,1975年675 件)在1977年上半年达到了创记录
的102 1 件。1974至1979年间有36名X 线官员常驻或兼驻巴黎,这比在其他任何欧
洲国家的人数都要多得多。到了1980年,如果不是更早的话,法国已经成为克格勃
第三大最富成效的科技情报源,提供了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收到的所有科技情报的
8 %。
    米特罗欣抄录的档案指出,70年代最重要也是收入最高的科技间谍是阿兰(代
号又为弗林特和特隆),此人是一家军火承包商(代号阿旺加尔德)的雇员。阿兰
是个主动上门者。1972年,他走人苏联驻巴黎大使馆,解释说他每月收人7000法郎,
需要额外的收人,以便买一所价位在15万至20万法郎之间的房子(可能是外宅),
因此愿意出卖其企业的秘密。在随后的六年中,他提供过导弹制导系统、激光武器、
高速低空目标探测器以及坦克、直升机和其他用途的红外夜视仪的技术资料和部件。
    据阿兰的档案记载,他的科技情报“完全符合苏联最高当局——政治局的要求”。
    1974年12月,他的指导员,巴黎情报站的X 线官员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克
萨列夫,按照安德罗波夫亲自签署的嘉奖令被授予红星勋章。阿兰每年获得20多万
法郎,后因涉嫌向某西方情报机关出卖公司的秘密于1978年被公司开除。克格勃显
然逃脱了嫌疑。
    除了阿兰的情报,中心评价最高的法国科技情报是关于法国阿里安火箭及其燃
料制剂的情报。克格勃于1970年发展的一名间谍工程师皮埃尔。布迪亚尔1974至19 
79年被法国航空航天集团宇航公司的前身SNIAS 公司雇佣,参与阿里安项目。大概
是在1979年或1980年,间谍卡尔,一位电磁专家,顺利地从一个不明情报源获得了
有关阿里安更进一步的情报。给卡尔的年薪约15万法郎,他在1979和1980年还得到
了3 万多法郎的奖金。1982年,卡尔发展了奈克,另一位评价很高的科技情报间谍,
他在国家科研中心的一个实验室工作。奈克是被假借名义发展的,他以为受雇于一
家外企。据他的档案记载,他的情报“满足了”T 局的“重点要求”。
    正当X 线的活动于80年代初在法国处于鼎盛点时,它却被一名潜伏在T 局内部
的法国间谍弗拉基米尔。伊波利托维奇。韦特罗夫(法国情报局的代号为费尔韦尔)
    破坏了。此人在1965至1970年间曾在克格勃巴黎情报站工作,是一名狂热的亲
法分子,对苏维埃制度深为失望,并且对T 局把他从行动部门调到分析部门的做法
不满。
    1981年春,他通过一名从莫斯科回国的法国商人向法国情报局巴黎总部捎去了
一个口信,提出愿意做一名间谍。第二年韦特罗夫提供了有关苏联科技收集和分析
的40 00 多份文件。“费尔韦尔”行动经过一阵极其怪诞的时期之后,于1982年2 
月在莫斯科一公园内更然而止,关于此事的解释仍是一团迷雾。在和一位与其有染
的克格勃女秘书共饮时——而且很可能是争吵时,韦特罗夫身边靠过来一名克格勃
同事。惊惧之下,或许是担心其双重身份已被发现,他用刀捅死了这位同事。当他
的情人想逃跑时,大概是为了阻止她揭发所发生的事情,韦特罗夫也捅了她一刀,
但这位女士侥幸未死,并出具了对他不利的证词。1981年秋韦特罗夫因谋杀罪在伊
尔库茨克监狱开始服12年徒刑,几个月之后,克格勃开始怀疑他还犯有间谍罪。韦
特罗夫以一段自白宣判了自己的死刑,自白是这样结尾的:“我唯一的遗憾是我未
能给苏联带来更大的损失和向法国提供更多的服务。”
    韦特罗夫提供的文件极大地增加了西方情报机关对苏联科技情报活动的认识。
    1981年7 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就任总统两个月后,亲自向罗纳德。里根通报
了从费尔韦尔那儿得到的文件。此后不久,法国情报局局长马塞尔。沙莱出访华盛
顿,向副总统乔治。布什——前中情报局长,做了详尽的说明。1983年初,当发现
法国驻莫斯科使馆的电传打字机内的窃听器在此前七年里一直在向克格勃发送进出
的电传后,韦特罗夫的材料才被首次公开。作为报复,密特朗下令于1983年4 月5 
日将47名苏联情报官员逐出法国,这是12年前英国的“富特”行动后最大的一次驱
逐间谍行动。许多被驱逐的人,特别是X 线官员,都是被韦特罗夫出卖的。当苏联
大使尤利。
    沃龙采夫抵达法国外交部递交正式抗议时,外长克洛德。谢松出示了韦特罗夫
提供的一份有关科技情报活动的克格勃文件,让他哑口无言。
    尽管克格勃驻罗马情报站雇用的间谍还不到驻巴黎情报站的一半(70年代中才
20人出头,相比之下法国约有50人),但是间谍发展格局在两国大致相似。二战刚
结束,在共产党领导层的协助下,苏联情报机构就顺利打入了意大利和法国的许多
重要部委。不过,到了70年代,克格勃驻罗马和巴黎情报站雇用的大部分收人最丰
的PR线间谍都是记者,而非公务员。
    如在法国一样,意大利共产党在战后受到欢迎和参与政府的短暂时期是苏联情
报机构在意大利享有的间谍渗透的最佳时机;如战后最重要的法国间谍茹尔一样,
服务时间最长、大概也是最重要的意大利间谍达里奥也是在外交部工作,他在二战
之前就已经在那儿发展了首批三名女间谍。战后回到部里后,他又发展了两名女打
宇员:托波(后易名为莱达,成为他的妻子)和尼科尔(后来称为英加)。
    在其后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达里奥帮助获取了数量可观的外交部机密材料。
    在50年代中期,他又顺利地发展了三名女间谍:一位名叫韦涅齐扬卡,在意大
利驻巴黎大使馆工作;另一位名叫奥沃德,米特罗欣的笔记没有提供她更进一步的
信息;第三位名叫苏扎,为总统乔瓦尼。格龙基的外交顾问工作,可以接触到大批
大使报告和外交部其他保密文件。60年代初,达里奥的妻子莱达每周与克格勃驻罗
马情报站的专案官员在电影院或城市的其他地方碰一次头。在握手的时候,她递过
去一卷她在上周拍下的外交部保密文件的缩微胶片。
    1968年,中心决定把达里奥“冷冻”起来,并奖给他每月180 硬通货卢布的终
身退休金。不过四年后,中心重新启用了他,目的在于培养某外国使馆中的一名女
译电员和意大利外交部的另一名打字员,她的代号似乎是玛拉。1975年3 月,在达
里奥被发展43年之后,他们夫妇俩都被授予红星勋章。以后,他通过到国外旅行,
去苏联或其他国家定期领取退休金。
    二战之后,克格勃驻罗马情报站还顺利地打入了意大利内务部,这要归功于19 
45年发展的内务部官员杰米德,他从事间谍发展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