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的演变[美]雷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管理思想的演变[美]雷恩-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恢种耙档乃降牟蛔闾跫T忌颉ね卸↗oseph Towle )提出把工商管理硕士作为进入管理职业的最低必需条件。①以后,托尔教授编了一卷读本,其目的在于把伦理学结合到“正在出现的管理职业”之中。

    ②随着管理学者提出把管理作为一门职业来对待,“职业专家”这一术语开始更经常地在书刊文章中出现。前景是乐观的,提出的主题是:通过知识的丰富并在协会中制定标准,以及通过一些伦理规范,管理将真正成为一门职业。

    一门管理的哲学对一种管理职业是有吸引力的。哲学应该用来使知识条理化,提供价值和前提,并对“我们怎样能知道?”这个问题提供一种认识论或一个解答。R ·C ·戴维斯指出:“管理领域中最重要的而且可能将继续存在的问题是推进管理哲学的发展。一种哲学是思想的一种体系。它所依据的是某些有条理的、符合逻辑的对目标、原则、政策以及解决某些问题的一般方法的表述。”③①J·W·托尔:《管理是一种职业这一挑战》,载于P·多顿编的《当前有关管理的争论和正在出现的各种概念》,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1962年,第323…327页。托尔在1962年是管理学会的主席。

    ②J·W·托尔编:《美国工商业中的伦理和标准》,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1964年,特别是第4、5部分。

    ③R·C·戴维斯:《五十年代期间对管理的研究》,载于A·E·沃纳编的《五十年代期间工商业中的研究需要》,印第安那,布格明顿,工商业报告,1950年第13号,第32页。

    戴维斯认为,美国管理哲学的前提是建立在私有资本主义之上的,其认识论是科学管理精神,有条理的知识可由健全的企业目标和政策来提供。①约翰·米(John Mee)曾指出,未来的管理哲学“应该向经理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概念、价值标准和一种使他们能无阻碍地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手段。”②其他管理学者曾经提出了各种有关管理哲学的观点,从实用主义的到先验的。虽然还没有出现一种明确的哲学,但对管理思想的更深刻的基本原理和有条理的框架的探求,仍在继续之中。③①R·C·戴维斯:《泰罗和美国的管理哲学》,见《高级管理》第24卷第4期(1959年10月)第4…7页。并见S·汤姆森:《管理的信条和哲学》,纽约,美国管理协会,1958年。

    ②J·F·米,《动态社会中的管理思想》,纽约大学出版社,1963年,第84页。

    米在1952年是管理学会的主席。

    ③对有关文献的一个出色评论以及对管理哲学必须提出的问题的探讨,见W·D·李辛格和T·E·谢弗的《前景:管理哲学之谜》,载于《管理学会杂志》第9卷,第4期(1966年12月),第337…43页。

    伦理,或有关人们和人际行为准则的协议,早在远古时代就成为哲学家的一个主题。工商交易深深植根于对贸易伙伴的相信和信任之中,是对法律界限以外的行为准则的探求的一个组成部分。1960年对一些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定价办法的反托拉斯起诉,结合着在职业作风中伦理的需要,激起了对工商业伦理的探讨,其热度至今尚未减退。所探讨的领域很多:市场勾结,利益冲突,权力的道德,“合理”利润,广告,以及人际关系,这里举出的仅只是一小部分。鲍姆哈特(Baumhart)神父揭露说,同他谈过话的实业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如果存在着一种伦理准则,而一些实业家认为违反这种准则而不至于被发觉的话,这些实业家就会违反这个准则。④虽然每一个人都同意需要一种伦理准则,但在这种标准到底是什么以及这种准则的内容上,管理文献却未能表现出明确的一致性。

    这种准则是适用于一门产业、一个国家还是全世界呢?它是以犹太、基督教还是以其他宗教为基础呢?或是以“情境”或其他什么为基础呢?讨论在继续着,而这对于伦理的探讨就表明了对管理想成为一门职业并同其环境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愿望的挑战。

    ④R·C·鲍姆哈特:《实业家有多么合乎伦理?》,见《哈佛工商业评论》第39卷第4期(1961年7…8月),第19页。

    “社会责任”或一种更广泛的“工商业和社会”的概念代表了对管理成绩的另一种期望。如我们在第五章中所看到的,工商界人士的慈善事业是同工商业一样古老的。我们也看到过一项法律判例,它使这种情境蒙上了阴影,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一个公司是否可以把利润的一部分用于与工商业无关的事业中去。在美国,有历史意义的1935年联邦收入法修正案中包含了有名的“百分之五”条款。

    该条款允许公司可从其净收益中扣除多达5%,用于捐献给慈善机构。虽然有这项条款,对公司赠予的扣除很少达到可税收入的1 %。另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出现在1953年,即A·P·史密斯制造公司对巴洛等人的案子。公司向普林斯顿大学捐赠了1 ,500 美元用于一般教育。某些股东提出了控告,诉说这个行动超出了公司章程所授予的权力。纽泽西州高级法院作了有利于公司的判决,其理由是,工商业支持高等教育是符合于自由企业社会的最大利益的。这个案子没有上诉,于是就建立了公司介入社会活动的判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日益关心社会责任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大萧条期间对工商业的批评以及某些人认为在极少数工商界人士的手中集中了过多的权力。有愈来愈多的人认为,工商企业在它们同其公众顾客的关系及它们对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击上,注意不够。社会责任的拥护者认为,工商业同社会的发展有利害关系,它除了享受社会发展的利益以外,还必须作出某种贡献。他们辩护说,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可能损失一些利润,但长期的利益将超过其成本,即“社会责任是好生意”。如果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替代的办法将是更多的政府干预或公众进一步对工商业进行批评。社会责任的承担部分地减少了对工商业的批评。

    社会责任中包含些什么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其中包括对长期失业人员的雇用,公司对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慈善事业的赠予,公司作为社区的一个公民,要防止空气和水源污染,以及一大堆其他问题。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社会责任这一想法的。有些人认为,工商业组织是一个经济机构。承担了非经济的、社会的责任就会妨碍股东的利益,使企业将其观点强加于人,并从根本上破坏自由企业经济。②争论将继续下去,我们在这里必须限于作一个历史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显示,职业主义、管理哲学、伦理和社会责任这四项因素相互作用地改变了管理思想的路线。更多地意识到管理人员的环境及其社会责任,连同对管理教育的挑战,将对六十年代的管理思想产生一种大的冲击。

    ①有关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文献是很多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看G·斯坦纳的《企业和社会、环境和责任》(第3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75年。F·D·斯特底文德:《企业和社会:一种管理态度》,洪伍德,R·D·欧文,1977年。以及K·戴维斯和R·L·布洛姆斯特洛姆.《企业及其环境》(第3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75年。

    ②批评的例子见于:M·弗里德曼:《资本主义和自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2年,以及T·利维特.《社会责任的危险》,载于《哈佛工商业评论》,第34卷,第5期(1958年9…10月),第41…50页。

    各代之间的差距对管理原则和管理过程这个“酒瓶”的力量进行考验的“新酒”不仅来自教育和社会的批评,还来自日益增加的实验研究和其他领域的一些新进展。社会科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提出了有关个人行为和团体行为的新概念,而人际关系者则在工作中的人的各种解释方面演变。以前倾向于生产―管理―工程的人有着更复杂的数学模式和工具可资运用,并企图使管理因素数量化。仍处于初期的一般系统理论正在建立有关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性质的萌芽思想。这些当代发展的每一项将在第20章和第21章中作较详细的讨论,但目前可简略地看出使管理过程学派发生变化的各种力量。(见图19…2)

    图19…2   各代之间的差距戈登和豪厄尔报告注意到了研究管理的各个学派之间的差异,而哈罗德·孔茨则描述出了这些差别,并使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这样一个吸引人的用语。

    ①正是在这个丛林中,第二代和以后各代之间的差距是那样令人痛苦地显示了出来。孔茨指出,有六种主要的管理思想的集团或“学派”:①H·孔茨:《管理理论的丛林》,见《管理学会杂志》第4卷第3期(1961年12月),第174…188页。并见H·孔茨:《弄懂管理理论》,见《哈佛工商业评论》1962年7…8月,第24…30页。

    1。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成是通过并协同人们而把事情做成的一个过程,这些人们是在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发生作用的。”它常被叫做传统学派或普遍主义学派。这个学派是由亨利·法约尔创立的,它试图阐明和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以便把管理理论同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2。经验主义学派把管理看成是“对经验的研究”,并运用案例分析或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 )的“比较方法”(在《伟大的组织者》中)作为教学和概括管理经验的手段。这个学派的基本论点是,通过对管理人员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考察,就可以增加对有效管理技能的了解。

    3。人群行为学派,又叫做人群关系学派、人群领导方式学派或行为科学学派。

    它试图把管理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来研究,因为管理就是通过人来把事情做成。这个学派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而集中注意于管理中的“人”的方面。

    4。社会系统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种文化上相互联系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不同的团体互相影响并协作。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切斯特·巴纳德。其追随者大量应用社会学理论。

    5。决策理论学派集中注意于分析和理解:谁作决策,他们怎样作决策,以及从各种备择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路线的整个过程。这个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理论,特别是消费者抉择理论。

    6。数量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式和程序的系统”。这个学派包括运筹学家、作业分析家或管理科学家。他们认为管理或决策可以“用数学符号或数量关系来予以表示”。①②①据孔茨《管理理论的丛林》第177…182页改写。

    ②孔茨在1980年发表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管理学派已从六个增加到了十一个,即:(1)经验主义管理学派或案例学派;(2)人际关系学派;(3)

    组织行为学派,即团体行为学派;(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6)决策理论学派;(7)系统管理学派;(8)管理科学学派,即数量学派;(9)权变理论学派,即情境学派;(10)经理角色学派;(11)经营管理理论学派―译者注

    孔茨承认,每一个学派都对管理理论作出了贡献,但他指出,管理学者不应该把内容同工具混淆起来。例如,行为科学的领域不应该看成与管理的领域是等同的,而决策理论学派或数量学派的注意中心也不应该看成是包括了分析的全部领域。较为恰当的看法是,这些领域中的每一个都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有助于他们进行工作的理解和方法,因而它们是工具而不是学派。造成混乱以及各个学派之间“丛林战”的原因很多,如:(1 )“语义上的丛林”,对组织、领导、管理、决策等术语在用法和意义上的不同。(2 )由于在不同的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情境下使用这些术语,造成了对作为一门知识整体的管理在解释上的问题。(3 )

    “先验的假设”,或某些人倾向于抛开过去的观察和分析,因为他们的理论在性质上是先验的。(4 )对原则的误解,当某一项原则不符合于实际时,就试图否定整个原则的框架。以及(5 )“管理理论家之间无能力或不愿意相互了解”,其原因是由于学科或个人之间的职业行话之“墙”,以及维护个人意见或职业愿望。①孔茨认为,只要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是有希望走出丛林的。

    ①孔茨在1980年发表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第182…186页。

    对出路的探求管理的丛林一文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一批有名的管理学教师和实际工作者于19 62年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内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孔茨是会议的主席,经费则由麦金赛基金会和西部管理科学研究会资助。会议的目的是把一批“管理学中具有不同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著名学者和来自工商界、教育界和政府的有洞察力和经验的具有管理技能的实际工作者”召集在一起会晤。②欧内斯特·戴尔向会议提出了有关管理的普遍性的问题。被孔茨认为是“经验主义学派”人物之一的戴尔提出了两点理由否定管理普遍性的论点:第一,他指出(按照杰克逊·马丁德尔 Jackson Martinden的意见),管理得最好的三个组织是纽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罗马天主教会和共产党。如果应用管理普遍性学说,那就意味着这三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可轮换使用。这显然是不真实的,所以“管理的普遍性和可转让性”应予否定。①最后,戴尔指出,普遍适用的管理人员这一概念同实际经验是相矛盾的。当实业家担当政府职务时往往面对着很大的困难,军人之所以转入工业界是由于他们获得军事订货的价值而不是由于他们具有的任何管理能力。

    ②H·孔茨编:《走向统一的管理理论》,纽约,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64年,第Xl页。

    ①H·孔茨编:《走向统一的管理理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